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

?“車同軌,書同文?”

計然一愣,隨即頷首不已:“將軍總結的好,簡而言之,這就是老朽所說的百年之計。若能如此,統合晉、衛、魯,讓趙氏幅員之內如同一國,並非難事。”

趙無恤吞下了心裡的驚訝,原來只是英雄所見略同。這位計然先生不愧是歷史上搞經濟的行家,非但善於洞察人心,還能着眼於底層的物質基礎,知道這是決定上層建築的根本。他提出的雖然只是區域性的統一,其意義卻非同一般。

天下定於一,不僅僅是政治名義的統一,更是經濟、文化上相互聯結。以武力吞併諸侯可能只需要幾十年時間,但在經濟、文化上統一九州,卻得花上數百年!

這也是歷史上秦首肇一統,但各地的融合卻大成於漢朝的原因。

若他在公元前5世紀就開始着手文化和物質上的統一,歷史又當如何呢?光想一想,就足以讓趙無恤激動莫名了。

不過等他興致勃勃地想要知道計然”百年之計“的詳細內容後,這位辛文子先生卻開始顧左右而言他了。

計然肚子裡不知有多少主意,卻故意神秘兮兮地藏着一手,趙無恤拿下衛國,他便獻上統合衛國的計劃,等趙無恤擊敗齊軍,回師打贏晉國內戰後,他纔會獻上“百年之計”的詳細舉措。

趙無恤也無奈,這些在野大才,是不是都這麼有脾氣和性格啊?

“那曹國呢?我如今將曹伯陽送去朝歌,讓宋軍佔領曹國南部,子貢維持陶丘各勢力平衡,但只是權宜之計,對曹國要如何處理,先生可否試着說說看?”

計然一笑:“我年輕時常從陶丘經過,對那裡也算熟悉。江、淮、河、濟被稱爲‘四瀆’,陶邑處於四瀆所形成的河道交通網中央,陸路也四通八達。那裡南通宋、吳,北適燕、晉,東接齊、魯、泗上諸侯,西連鄭、周。陶可謂是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

“如今的陶丘更加繁榮無比,光是褚師每年收上來的市稅,就相當於五萬戶農家的十一稅!故諸侯無不垂涎陶丘,由此可見,此地不但在地勢上很重要,也是將軍未來最大的金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陶丘必須控制在趙氏手中。”

無恤深以爲然,他當年派子貢在曹國經商,就是看中陶丘這一點:“先生的意思是,乾脆絕了曹國的社稷?直接派官吏治理陶丘?”

“這是最乾脆的手段,但將軍也要小心,我本是宋人,所以知道宋國對陶丘的渴求有多大。一百年了,宋國連續不斷攻曹,就是想將這塊肥肉吞到肚子裡。宋國執政雖是將軍的姻親,但其人貪婪目光短淺,我來衛國之時,他便到了陶丘近郊,屢次想進城,都被子貢勸阻。他自覺宋國對趙氏有大功,一定會提出讓宋國吞併陶丘,將軍若將陶丘據爲己有,恐怕會讓趙宋之間生出間隙來。”

趙無恤點頭稱是,此言不錯,這就有點像後世戰國時齊閔王吞宋導致諸侯懼怕離心。

計然又警告道:“可若是給了宋國,到時候,宋就是一個擁有了陶丘這處財源,又割佔濮南、泗上,兵鋒達到兩千乘的大國。樂氏想不生出野心也難,趙氏還能控制得住他麼?當年秦穆公扶持晉惠公歸國後卻遭反噬之事,將軍要引以爲戒啊。”

無恤沉吟了,手指在案几上啪嗒敲響,計然點出了一處他過去忽略了的地方,那就是不能讓宋強大到脫離自己主導的程度。在歷史上,正是宋景公吞併曹國,使得宋國一飛沖天,成爲戰國“第八雄”,號稱“五千乘巨宋”,着實在淮泗囂張了許多年,讓齊、楚、魏三大強國頗傷腦筋,他不準備讓歷史重演。

如此一來,陶丘就變成一個燙手的山芋了,吃下去會噎着,送人也不可。最好的辦法,恐怕還是像衛國一樣,先建立傀儡統治。要不,尋一位曹國公室子弟繼位?不過趙無恤心裡又有些不甘,好容易趕跑了曹伯陽,到頭來卻什麼都沒變……

計然又道:“將軍不必倉促決定,等見了子貢再議也不遲,論對曹國的瞭解,論在陶丘的威望,如今誰也比不上他。”

“如此也好。”

趙無恤起身道:“不過在帝丘是見不着他了,魯國已經被齊軍打得一日三次告急,他們快撐不住了。時間緊迫,眼看衛國新朝廷已經搭起了草臺,我也不能在此久留。後日大軍東進,我還是去洮邑與子貢匯合罷。”

他回頭看着計然道:“齊國大軍雲集於魯地,此去又是一場不知結果的廝殺,先生可願隨我去觀戰?”

計然一笑:“我三四年前就在孟諸旁的山上對友人預言過,十年內必有霸主興,此戰是將軍定霸北國之役,老朽豈能錯過?”

……

衛國新朝廷是在趙無恤操控下,一個網羅原衛國世卿大夫組成的親趙傀儡政權,孔圉爲執政,其餘大多是蒯聵的黨羽。

因爲衛國已經就範,趙無恤便沒有留太多兵卒,只讓楊因爲監視,一師陳定國所帥的宋軍,和一師來自河內的趙氏新兵駐守,同時幫助衛國重新武裝起來。

在軍事上,他們以一些武卒老兵爲骨幹,組織了一些降兵、流民湊數。這個政權事事要聽命於趙無恤,並充當趙氏作戰的幫手。

不過東面的戰事,趙無恤就不指望衛人了,他在帝丘已經耽擱得太久,魯國那邊的局勢愈發不容樂觀。據悉,泰山、東魯一帶的魯國貴族或叛或降,西魯又被國夏打了個對穿,魯軍不敵,退守曲阜、郈、費、鄆城等堅固的堡壘,其餘地方呈一片糜爛之勢。

於是破衛後的第七天,趙無恤帶着兩萬大軍迅速東進,只花了一天時間就到了六十里外的洮邑,他們會在此休息一夜,次日便要繼續行軍,進入魯國境內!

至於宋國友軍,則在濮水對岸,兩軍隔河並肩進發,互爲犄角。

紮營後,隨宋軍北上的子貢也正好渡過濮水過來,他趕了一天一夜的路,臉都來不及擦一把,就被趙無恤拽進帳內問對。

事關對曹國的處置,不能讓外人知曉。趙無恤讓漆萬去外面守着,他則順手倒了一杯漿水給子貢,看他狼吞虎嚥地飲下後,便打斷他的行禮道:“時間緊迫,那些虛禮就免了吧,我一會還要去召開敵前軍議,關於曹國的事情長話短說。我問,你答。”

“聽好了,第一個問題是,陶丘現在形勢如何?”

“唯。”子貢也顧不上拘禮,用寬袖擦了擦汗水後回答道:“曹伯出奔後,城內已放棄抵抗,兵卒一鬨而散,國人見公孫疆已死,怨恨已報,也沒有在街上久留,在僕臣派人勸說下,各自歸家了,只用七八天時間,市肆又恢復了熱鬧。”

“善,只要沒有昏君惡臣胡來,士民自己也能照顧好自己,第二個問題,我軍控制曹國多少地方?”

“包括陶丘在內,曹國共計有城十六座,戶五萬,遵照主君的指令,其中靠南的六座城連同兩萬戶人口,將劃給宋國控制,其餘都在我軍控制下。”

“第三個問題,若此時直接化曹國爲趙氏的縣,不考慮外部因素,你認爲曹人能接受麼?”

“不可!”子貢出言很急促,他勸道:“曹人雖然安於現狀,但若貿然吞併,恐怕會激起曹人不滿,陶丘裡的十三家大商賈,以及七家大夫之室也會擔憂。”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國人的力量,子貢算是見識到了,他不希望逆民意而行,趙氏雖然佔據了曹國,控制還是太薄弱了些,沒有直接統治的基礎。

“僕臣認爲,對待曹國,還是立一位新君,主君間接控制爲好。”

趙無恤顰眉思索,子貢則在如數家珍地點着曹國的公子公孫們。

“曹伯無子,卻有幾個弟弟和堂弟,僕臣建議從裡面挑一個年幼者爲君……”

趙無恤突然舒展了眉頭,似乎是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他打斷了子貢:“第四個問題,若讓你來管曹國,能讓人心服麼?”

子貢一愣,咬着嘴脣想了想,這才說道:“十三家商賈與我有舊,還算聽話;而那七位大夫,得靠我與主君溝通,對我畢恭畢敬;至於國人,國人在我號召下驅逐了曹君,殺了公孫疆,故十分信任我。若我呆在陶丘,還是能在各勢力間長袖善舞的……”

他想到一種可能,訕笑道:“主君莫非要我做曹國新君的大夫,讓我代主君管控陶丘?”

“差不多。”

趙無恤似笑非笑,他讓子貢將陶丘裡的各勢力,以及各階層現狀簡略地說了一下,得知經過次一事,曹國君權算是威風掃地,曹人對國君的需求,更多是出於一種慣性。

他更是覺得此策可行,便指着子貢道:“第五個問題,你聽好了。”

“唯。”

“四百年前,宗周國人暴動,以專利之法害民的榮夷公被殺,周厲王逃於彘。國人不願意厲王回來,也不接受他的太子繼位,後來發生什麼了?”

子貢不假思索:”德高望重的共和伯被大夫和國人推舉出來,幹天子之位,而周定公、召穆公則佐其處理政務,三公共治。直到十四年後,周厲王死於彘,太子靜繼位爲周宣王,故而這十四年被稱爲共和行政……”

“沒錯!”趙無恤一拍手掌,踱步到有些迷糊的端木賜面前,眼裡閃着耀眼的光芒,子貢知道,這是趙將軍發現某件事很有趣時的表情。

“共和。”他念叨着這個詞:“子貢,我想要你做陶丘的共和伯,與曹國的大夫、豪長、商賈、百工一起簽訂契約,在找出適合的新君前,行共和之政!”

ps:劇情需要,把史記和竹書紀年裡關於“共和行政”的記載糅合了,求推薦票!

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824章 大學第90章 君子有爲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1176章 特赦第482章 戰和第1193章 楚王勝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56章 “民主制度”第767章 萬歲!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412章 獵國(上)第383章 該怪誰?第129章 士相見禮第1222章 大結局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4章 單騎走馬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97章 不棄親暱第480 金布律第81章 收之桑榆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447章 交鋒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839章 徐國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1085章 徐偃王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448章 爭流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245章 韓氏勁弩第235章 晏平仲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256章 趙武卒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134章 寤寐求之第127章 仁哉賢主!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45章 兄弟鬩牆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1010章 奴隸制第559章 十九歲的卿(上)第245章 韓氏勁弩第1200章 長安灞上(上)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434章 傷寒(下)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1070章 太宰嚭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93章 鼓而成列第434章 傷寒(下)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37章 我的成邑第998章 眉間赤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814章 遷都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974章 欲窮千里目第865章 大業第481章 齊魯第491章 魚第644章 大風(1)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733章 虎狼!第377章 夷夏之辯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396章 鴛鴦陣!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711章 葉公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