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

當夜,武卒軍營之內,帷幕垂落,燭光閃爍,趙無恤跪坐在榻上,看着對面的訪客開口說道:

“事不謀於暗室,子我今日到訪,不知是爲何事而來?”

那坐於蒲席之上,衣冠得體,儀態端莊,留了兩撇八字矢狀短鬚的士人,正是孔子的弟子宰予。他雖然辯才與子貢並稱,卻最不討孔子喜歡,被罵做“朽木不可雕也”“不仁”。

無事不登三寶殿,他今天來自然不是爲了和趙無恤討教學問的,方纔先是彙報了一下孔子的傷情,隨後又翻檢出一些收拾難民,修補牆垣,開倉賑濟之類的政務向趙無恤請示,期間多次試圖表露自己的才幹,但依然沒破來此的真實目的。

見趙無恤有點不耐煩了,宰予這纔打住了話頭。雖然宰予也期望有位求賢若渴的主君主動來招攬他,但眼前的趙無恤已經是身居高位的小司寇、三邑中大夫,自然有倨傲的資格。何況方纔他又是出迎,又是虛席而待,已經夠謙虛了。

凡事過猶不及,宰予覺得自己方纔應該已經展現出能力和對中都邑政務的熟悉了,便謙卑地朝無恤行了一禮。

“還有一事要稟報司寇,魯國之法,邑宰有守邑之責,若是城邑陷落,將會被逮捕問罪;若是被人破了外郭,失散民衆戶口,則罪減一等,但依然會被立刻撤職。”

“夫子此次只是受了小傷,不足爲慮,但事後若是國君和執政追究起此事,夫子的中都宰之職恐怕就要被撤掉。夫子不言,但我作爲代管中都事務的弟子,卻不得不考慮一二……”

宰予說完朝趙無恤鄭重地行了一禮,一副對孔子和孔子之政的前途憂心忡忡的樣子。

趙無恤之前已經諮詢過佐吏了,的確有這規矩,但魯國本來就不是成文法國家,除非遇上臧文仲那種“執禮以護公室”。凡事按規矩來辦的大司寇,否則一件罪案的判定,還不是由着肉食者心情隨便來。

無恤淡淡地說道:“我聽聞陽虎已經逃到了灌城,現如今季氏、孟氏爲政。孔子乃是大司空和南宮敬叔之師,與行人子服大夫也交好,孟氏自然不會難爲他。季氏那邊,如今正倚重子路前往陽關勸降叛軍,自然也會對孔子禮數有加。中都之事緣由在盜不在官。說不定只是一個輕責,不會驟然被撤職。”

所以說今天宰予前來求助,反倒似多此一舉,此事必有蹊蹺!

宰予苦笑道:“話雖如此,但司寇恐怕不瞭解夫子的性情,有過必有責,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等盜患平息,打理好中都後,夫子大概會自行請辭。”

“哦。竟會如此?”

“且不說苦心經營的中都被禍害成了這般模樣,就說數日前盜跖親至,與夫子在城頭牆下辯駁,夫子號稱聞士,竟然沒說過他,頗有些受打擊。”

宰予邊說邊搖頭,對此似乎比中都外郭被破更加遺憾。

說到盜跖,無恤在離開魯城時,曾聽柳下季詳細地說起過他的這位的庶弟。

柳下跖的身世和叔孫氏的豎牛類似,原本是柳下大夫和大野澤的女子野合生下的。先在外生活了十餘年,後來又迴歸了柳下氏,所以無論柳下季給他披掛上多麼正規的冠帶服飾,浸染濃郁的魯國周禮。依然改變不了柳下跖的野性和不羈。

在曲阜那幾年,柳下跖嫺熟君子六藝,一度十分出名。他身長八尺二寸,被人稱爲“面目有光,脣如激丹,齒如齊貝。音如黃鐘”,而且勇武、慓悍、果決、勇敢,能夠聚合人心,於是在底層輕俠中有了名聲。

在柳下季的描述中,柳下跖爲人剛毅正直,因爲季平子先後數次以人犧祭亳社而與季氏有了齷齪。又和當時還未篡權就“爲富不仁”的陽虎敵對,於是和趙無恤被晉國衆卿忌憚一樣,被逐出了魯城曲阜。

柳下跖沒有像這時代其他被逐公子大夫一般逃到其他國家,而是咬了咬牙,帶着幾名輕俠一頭扎進了生他養他的大野澤。

數年之後,柳下之名漸漸不被人提起,反倒是一個名爲盜跖的巨盜名震天下!號稱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萬民苦之。

這位“剛毅正直”,派人外出劫掠時還要求儘量不殺人的俠盜,卻被魯國士大夫們描繪成了殺人如麻,“膾人肝而哺之”的食人狂魔。

當然,萬民苦之倒也是真的。

如今看來,他不僅善於用兵,而且言辭犀利,竟然能難倒孔子,於是對於盜跖,趙無恤更多了幾分好奇。

“敢問那一日,孔子與盜跖是如何辯論的,子我在場親聞,可否告知一二?”

“當然可以……盜跖最初在城下痛罵夫子。”

“此賊子竟然辱及孔子,子我可否要爲師長諱言?”

宰予自己都沒想起這點,他臉頰一抽,但隨即笑道:“小人是要向大夫如實稟報,才能讓大夫瞭解此賊,好一舉剿滅之,只能從權……當時盜跖直呼夫子姓名,稱他爲魯國的巧僞之人!”

盜跖認爲孔子等儒門之人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脣鼓舌,專生是非,用以迷惑天下的君主,使天下的向學的士人全都不能返歸自然的本性。

他的兄長柳下季與孔子爲友,盜跖對孔門學說自然十分熟悉,昔日在魯城的柳下氏府邸也聽過孔子的講述,雖然一開始就對此嗤之以鼻。

這抨擊直指儒家的一些紕漏,簡直讓人無話可說。趙無恤瞧見對面宰予一點沒有爲孔子諱言的想法,他雖然能力出衆,但大概是孔門弟子裡,對孔子之學最不以爲然,總想唱反調的一個學生罷。

“那孔子怎麼回答?”

“夫子想讓盜跖罷兵休卒,收養昆弟,共祭先祖。說這是聖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願也……”

那辯論很長,卻極其精彩,盜跖竟然一直都在佔據上風。各種典史信手拈來,每一個字都有他的依據,絕無空言,嗆得平日引經據典的孔子找不到太多反駁的話。

說到這裡。夜色已深,宰予也喝下了第三盞酒水:“盜跖最後說,夫子所要實行那套主張,顛狂失性而鑽營奔逐,全都是巧詐、虛僞的東西。全都是他想要廢棄的……”

託僞於文王、周公的主張,掌握士大夫和國人輿論,一心想用你的主張傳教後世子孫。瞧瞧你身上,寬大的衣裳,淺薄的腰帶,矯揉的言論,虛僞的行爲,用禮儀裝扮自己,以迷惑天下的諸侯,而想要求取高爵富貴。返先世之舊俗。留萬世之惡習,實在是莫大的罪人!

盜跖最後的話極其囂張:“強盜之中再也沒有比你更大的了,天下人爲什麼不把你叫做盜丘,而把我叫做盜跖呢!?”

“夫子啞然,再拜而下城,事後對吾等說道:盜跖太過頑固,我這樣做就好像未而自行鍼灸一樣,自找苦吃……”

趙無恤回想孔子前半生,他的確像個完美主義者,無論在齊在魯。若是道不行,君主不中意,多半不願意苟且,而是毅然出走。也就陽虎那次被迫低頭了一回。這次雖然受傷不重,但精神上似乎受到了一定打擊,除了畢生心血經營的中都被破外,大概就是盜跖犀利的言辭讓他理念有了些許動搖……

盜跖的這番言語,趙無恤部分認同,部分也不以爲然。只覺得此人的言辭辯才恐怕不下於子貢了。

他暗暗想道:“盜跖的爲人,的確如同柳下季描述過的,心如涌泉,意如飄風,強足以距敵,辯足以飾非。順其心則喜,逆其心則怒,易辱人以言啊……”

宰予見火候差不多了,便再拜道:“夫子蟄伏半生,好容易纔有了得以施展抱負的機會,卻被這場盜患全部毀掉了,還望司寇能挽回一二。中都已經習慣了夫子的治理,也只有吾等師兄弟齊心才能讓此邑儘快恢復,即便夫子之職不能保住,若能讓吾等中的一人得以承襲職位,可謂善莫大焉……”

說完後,他目光灼灼地看着趙無恤,裡面有對權力的熱切和渴望。

趙無恤暗暗冷笑,心道果然如此。

他猜的沒錯,宰予今天來,爲孔子向趙無恤求助是擋在前面的幌子,謀求中都宰的職守纔是他的真實目的。

宰予,的確是功利心極強,也很聰明,有辦事的能力。

但打心眼裡,趙無恤是不喜歡宰予這種人的!爲自己謀求利益本無錯誤,但授業恩師還躺在病榻上,他便跑來對趙無恤拐着彎各種暗示了。甚至不惜將盜跖噴孔子的話原模原樣說出來,比起才德兼備的子貢、子路、冉求來,實在是大爲不如,稱之爲小人儒也不爲過。

但他也是趙無恤可以不必花費太大精力和代價,就能加以利用,收編的人……

於是無恤道:“的確,我也擔心孔子的身體是否還適合任職操勞,莫不如退而著書立說。中都邑讓某位有賢名和才能弟子接任倒是更合適些……”

他伸出手比着對面的人說:“在我看來,子我便是一個最佳的人選!”

宰予聞言大喜過望,連忙避席再拜。

孔子門下道德、言語和政事科的幾名高徒,如今子路、子貢、冉求都各自有自己的職守,聲望最高的顏回一向淡泊名利,不願意出仕。其他人要麼資歷不夠,要麼空有德行而能力不足無法勝任,考慮到中都的穩定,的確只有宰予是最合適的繼承者。

“雖然我職位卑賤,爵位不高,但若是有機會,一定會出手幫襯一二,若是事成,子我可願以我爲舉主?”

宰予對此毫不猶豫,竟然對着比他年歲還小的趙無恤行了一個臣拜君之禮:“理當如此!”

舉主,也就是舉薦人,從西周時便有在鄉中邑中通過鄉射禮等舉薦賢能,被稱之爲“鄉里選士”,也是後世察舉制度的先聲。

其中舉薦人被稱之爲舉主,從古至後世,舉主與被舉薦者的關係,只略差於君臣!

和宰予這種人交流,不必大談道德,直接亮出好處即可,從宰予下定決定向趙無恤求助,想要謀取中都邑宰之職的那一刻起,他大概已經做好了這種準備。

無恤扶起了宰予:“善哉,中都邑位處西鄙和魯城之間,四方通衢,日後你我可要多多相互扶持才行……”

而如今一來,趙無恤也等同於將中都邑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等宰予退席告辭後,趙無恤走出營帳,看着天空中的皎月暗暗想道:“盜跖自稱大盜,又認爲孔子爲禮儀之盜,而我,又未嘗不是一個竊城之盜呢?”

趙無恤可不想做區區小盜,他若要做,就要乘着浩浩湯湯的時勢,做一個讓魯國腐朽的世卿世祿們談之色變的大盜罷!

經過今天的事情,無恤對盜跖此人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也把他在心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比陽虎、三桓更要重視,要當成在魯國最可怕的競爭對手來看待!

趙無恤不怕盜寇坐大,怕的是盜寇有了自己思想,提出造反的綱領來!

當然,他最終的目的可不是剿滅盜跖,更不是扶持中興魯國,而是席捲整個魯西鄙,擁有足夠的力量,到時候再昂着頭殺回晉國,讓那些合謀驅逐他的卿族無人敢擋!

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939章 嘎嘣脆第802章 知瑤之死(下)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366章 不朽者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1179章 朝鮮第836章 復辟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56章 “民主制度”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21章 四子分封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85章 中原有菽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915章 叔于田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56章 “民主制度”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769章 當歸(下)第722章 公孫勝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1039章 和氏璧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362章 大禮議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1119章 雙頭鷹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449章 陽虎之死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93章 鼓而成列第67章 大都無防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462章 反壟斷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995章 叔侄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643章 兩軍對壘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799章 趙魏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392章 忍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952章 連橫(下)第67章 大都無防第1096章 濟北第447章 交鋒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163章 常山臨代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1162章 大道第161章 修我戈矛番外13 秦皇紀(上)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14章 老豺範鞅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62章 公族之學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191章 孟談三策(中)第944章 白虹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