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擲矛兵

在廩丘被拔除後,趙無恤的地盤就不再與齊國接壤,向西和甄邑連成一片,向南瀕臨濮水,北面是魯國秦邑,東邊是高魚、鄆城,只要成功背靠魯國,地緣形勢比之前要安全許多。n∈,

既然地盤擴張了一倍有餘,那麼手下的班底也得一分爲二。張孟談被趙無恤留在甄邑擔任邑宰主持大局,邑吏之類的暫時維持原狀。只待他順利入魯,兩邑大夫到手後再進行選吏之事,對於手頭的第一塊地盤,趙無恤自有一番新的打算。

而無恤則親自駐守在新攻陷的廩丘城,這裡依然處於軍管狀態,接下來幾天裡一直在掩埋死者,治療傷者,收監俘虜,清查繳獲,安撫邑民。扁鵲的徒弟子豹也跟在趙鞅身邊,如今便被留在廩丘幫助趙無恤,負責建立早已嫺熟的“軍醫體系”。

期間也少不了利用上被軟禁的前廩丘大夫,鄉良人烏亞旅,讓他出面說服各氏族和邑吏服軟。

無恤手下的六百戰兵也被分成了幾個部分,甄地留了兩卒戈矛手,一卒劍盾手,一卒弩兵,分別駐守在主邑和鄰近幾個百戶小邑中。其中青山駐兵一百,讓穩重的伍井把守,裡面桀驁不馴的近千民衆被統統遷走,這裡是聯接甄邑和廩丘的咽喉要道,絕不容有失,無恤打算將它打造成一個單純的軍事關隘,就叫青山關。

而廩丘這邊趙無恤只帶了輕騎士兩,悍卒兩,弩兵、戈矛兵各一卒。還有虎會率領的一百下宮趙兵。

這一百人可不少普通的徒卒,而是精銳中的精銳。都是趙氏的家臣之子,是下宮黑衣的補充。無論文化、見識、劍技,還有對趙氏的忠誠都遠超普通國人,而且人人披甲帶劍。

這讓趙無恤眼前一亮,這簡直就是未來的軍吏團啊,況且把這些人攢在手裡,讓他們效忠於自己,就等於和下宮家臣們建立了某種聯繫,縱然無恤在國外,卻也會得到部分家臣們的支持。

他對待這些人十分親切。並決定將這一百人打造成新的劍盾卒,經過一個月武卒標準化的訓練後再慢慢安插到未來新招募的衛人、齊人中擔當軍吏。

而虎會在擔任卒長之餘,也得到了新的任務,指導田賁的悍卒們學習投擲手戟、短矛。

廩丘比甄邑要大,戶數三千,其中邑內有戶近兩千,人口近萬人,外郭周長三裡,牆垣高四丈。底厚三丈,是一個軍事要塞。但在圍攻中,西牆垣還是被晉軍的衝車破開了一個巨大的洞,現如今已經差人堵上了。

牆垣的西北角有一個寬闊的校場。在晉國大軍東去後,兵卒們被要求排成縱隊穿街過巷來此集結訓練。

他們每日清晨齊刷刷的腳步聲已經成了廩丘齊人生活的一部分,這同樣是趙無恤對當地人的威懾。那些被故意釋放的齊人俘虜在全邑傳播着對武卒的恐懼。任何有反抗念頭的人,都得掂量掂量自己會不會被方陣踩平。被戈矛刺穿。

這天早上,已經把方陣站得越來越密。越來越規整的戈矛兵們好奇地看着校場對面那三四十人的散兵分隊。他們是田賁統帥的悍卒,在攻克甄邑中立下了集體的乙等功,現如今身無寸甲,每人手持數柄廩丘府庫裡取來的“飛鉤”,或者截掉一半的短戟或短矛,在跟着趙氏家主留下的虎會進行特殊訓練。

不用穿笨重的厚甲,不用進行枯燥的隊列方陣訓練,悍卒們的待遇讓普通兵卒有些羨慕,不過瞧見他們訓練的內容和以後將要執行的任務後,衆人就沒了這心思。

“不愧是冒刃敢死之士啊……”兵卒們暗暗感嘆。

趙無恤一大早處理完了邑內事務後也趕到這裡旁觀。

他在給虎會頒佈任務時如是說:“虎中士應該聽說過吾等在甄之戰中的戰法,此戰法高度依賴於線列的戈矛方陣,而且漸漸會向重甲方向發展,兵器長度也會進一步提升。但這一兵種主要缺點在於,它需要平坦、連續的地域才得以完全發揮威力。而且,因爲它基本上是單向線形隊形,所以其側翼或後部極爲脆弱、經不起攻擊。需要以騎兵或輕步兵安置在後方、側翼進行輔助。”

何爲輕步兵?徒卒、弩兵、弓手、乃至於田賁所率領的無甲悍卒“冒刃之士”都屬於此,在徵召甄邑、廩丘土著入伍還未實現前,無恤手頭最多的輕步自然是弩兵了。

但在甄之戰後的總結會議上,趙無恤也通過卒長們的反饋,發現弩兵對無甲的徒卒殺傷較大,但若是對上大盾厚甲的甲士,就討不到太多便宜。

此外弩兵善守而不善攻,在棘津之戰是因爲首次在中原地區用於實戰,所以打了範卒一個措手不及。等到諸侯卿大夫們對這種武器漸漸熟悉後,相應的對付之策也會漸漸出現,不會再出現驚慌失措的情況了。

所以,無恤在考慮着,隨着軍隊人數的增加,是否需要一個新的兵種。他們既能作爲預備隊,靈活運動保護重步兵戈矛方陣的側翼,又能成爲迅速推進,通過遠程攻擊將敵方甲士撕開一個缺口,好讓劍盾卒能順勢攻入的突擊部隊。

在看見虎會演示擲戟後,趙無恤便如醍醐灌頂,恍然想起了那一天在太行羊腸道上的驚魂刺殺,那一柄柄尖嘯飛來奪人性命的銅矛,於是無恤便敲定了未來的新兵種。

在廩丘府庫中搜檢了一遍他才發現,齊國似乎還挺流行這種武器的,此物不叫矛,而叫做“飛鉤”。鉤長八寸,芒長四寸,柄長六尺,用途是“以投其衆”,也就是遠程投擲傷人。

虎會也是一個旅帥之才,在聽了趙無恤的陳述後,他也補充道:“君子之策善矣。下臣也想到了一個原因,齊魯一帶除了平原外。也有不少沼澤湖泊和崎嶇的丘陵地帶,爲了適應這些地區作戰的需要。甚至連方陣重裝步兵也要進行一些以鬆散隊形作戰的訓練。如此一來,遠能擲鉤、矛、戟,近能以小盾短矛格殺的輕步兵就更有建立的必要了。”

這就有了今天的訓練。

無恤瞧了一會也一時技癢,他掂量着一柄飛鉤,瞄準了遠處的稻草人,對身旁的虎會、田賁等人說道:“最初訓練悍卒們,是用來潛襲破邑的,但不是每座城邑都能用這一法子。”

他朝走前兩步,單手執鉤。口中叱喝一聲,將飛鉤舉起,拋擲出去。只見那飛鉤在空中劃出一道曲線,卻沒能刺中稻草人,而偏差了兩分,深深插到了地面上。

無恤無奈地攤了攤手,這門技術可不比射箭簡單,也是要經過長期訓練的。

不過,因爲悍卒裡的成員身份。對這種技藝有天然的優勢,無恤聽田賁說過,輕俠們的擊劍之術分爲兩種,一種執劍在手。進退格殺。另一種則是“投擲”,把劍投出去,遠距離殺敵。

有悍卒獻上了新的短矛、短戟。這回是虎會和田賁投擲,只見他們先急趨快退。手臂高舉,反拿矛柄。向後仰身扔了出去。只聽“噗呲”一聲,矛戟都正中草人,直接穿透了過去。

田賁能擲五次無偏差,而虎會卻能連續十發而不歇息,且次次命中。草人和真人一般大小,隔三十步遠還能次次投擲中的,不能說神乎其技,也是非常了得了。

“要所有人都做到三十步外能有一半中,無論是臂力還是精準都要求極高,這一擲矛兵能否成軍,就看汝等的訓練了。”

悍卒們在甄之戰時負責邑內守備,只能在牆垣上眼巴巴地看着方陣碾壓地方,他們本是渴望建功立業的輕俠,更被田賁灌輸了一腦子死忠趙無恤的思想,有了能上陣的機會哪能不珍惜?

但有一點無恤沒有說出,這種擲矛兵在列陣時是以散兵隊列站在方陣之前的,他們爲了快速移動,不會穿着厚甲,唯一的防護就是一塊小藤盾。卻要直面對方甲士的逼近和弓手的拋射,需要極大的勇氣和高昂的志氣才能堅持。

除了田賁手下的悍卒外,無人能擔當這種“冒刃之士敢死之士”!

且不提擲矛兵的訓練,到了七月初一這一天,晉國執政知躒也和衛侯商量好了結盟的時間,便離開了濮陽,率領大軍經過廩丘。但他拒絕了趙無恤的邀請,沒有入城,也讓他不必前來拜見。

“身爲晉國上卿,不便私見亡人。”

知兵和知躒一般低調謹慎,也沒有侵犯甄邑和廩丘,第二日拔營東行顯得井然有序,讓在牆頭遠眺的趙無恤感慨知氏之兵雖然並不出名,但依然不是能夠輕易對付的。

三天後,三路晉軍和魯軍在原魯衛邊境的瓦地實現了會師。

晉國援助趕跑了侵略西鄙的齊人,魯國三卿季孫斯、孟孫何忌、叔孫州仇自然歡天喜地地前來相迎。未被諸侯普遍承認的魯國“執政”陽虎也作陪在旁,雖然在這場盟會上沒有名分,但大的主意都得他來拿。

會面時,作爲遠道而來的賓客,晉國中軍將知躒手拿小羔,中軍佐趙鞅、上軍將中行寅都手拿大雁作爲禮物,魯國從這時開始就以羔羊爲貴重禮物。

會見完畢後,一直默默旁觀了晉國三卿的表現後,陽虎悄悄對自己的黨羽季孫寤、叔孫輒說道:“初見晉國三卿,只見知伯老矣,事事不敢出頭;中行伯貪鄙,竟然因爲我的身份低微而蔑視之,還跟三桓討要賄賂,想來離敗亡不遠了;唯獨中軍佐趙卿方爲真將軍!真豪傑!”

第557章 虎第638章 抽刀斷水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97章 不棄親暱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1162章 大道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557章 虎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818章 道可道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1095章 無題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953章 富貴險中求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第648章 大風(5)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1179章 朝鮮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545 師徒、父子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22章 贈我緇衣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1096章 濟北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40章 碩鼠碩鼠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412章 獵國(上)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516章 訪賢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762章 降 下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34章 巡視鄉里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15章 君子六藝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1021章 宋裂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1074章 追亡逐北番外9 阿育王第647章 大風(4)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732章 國人暴動 下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