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兵不厭詐

範嘉今天親自帥軍前來渡口堵截,清晨時分,他帶着走得快的五百兵卒,三十輛戎車連夜趕到棘津後,細細詢問過這裡的舟人,得知趙無恤等人並未到來。

“想必是被修武的雪阻攔住了,真是天助我也!”

範嘉今天穿了一身漆成紅色的銅皮髹(iu)合甲,極其華麗漂亮,還頭戴青銅胄,兩根野雞的羽毛高高揚起。

他興致勃勃地派人將北岸的木舟全部轟走,絕了趙無恤的去路,隨後讓人挖竈做飯,誰知斥候很快來報,說是打西北邊來了一支隊伍,已經到了三裡之外。

於是範嘉又讓尚未就食的兵卒們速速列陣,過了一刻,便隱隱能看到行進至一里外的敵人了,他們全體戴孝,放眼望去,是醒目的一片蒼白,彷彿周圍的空氣也爲之一冷。

範嘉努力鎮定,他粗略一數,發現對方的人數比信使報告的要多得多,甚至還有十輛戰車。

他心中微驚,“不是說只有一百多趙兵,加上從宋國來的一百樂兵,才兩百餘人麼?爲何竟整整多出了一倍!”

範嘉從朝歌出發時點齊了一千徒卒,但因爲着急趕路,就帶了五百人先渡過淇水速行,剩餘五百人還在十多裡外,得兩個時辰後才能趕到。

經歷過戰陣的範氏旅帥建議道:“君子,他們剛到,如今還在列陣,彼方陣腳不穩,正可一鼓作氣,掩殺過去。”

於是範嘉吩咐全軍向前移動,到半里距離後便直接進攻。

就在範氏之卒朝前邁步時,對面卻開過來了一輛戎車,高舉旌節,自稱趙氏君子使者,詢問範嘉爲何阻攔,說是要他們派人出來談談,勿動刀兵。

範嘉轉念一想:“看來趙無恤心裡也沒底氣。不過,彼輩人數只比我方稍少,若是能騙他們主動棄械,也好過鏖戰一場。”

他存着這樣的心思。便讓兵卒們暫停,派了一個卒長過去與來使接洽。若是談不攏,再擊鼓前進不遲,反正大河北岸數十里內,只有這一處大渡口。他趙無恤還能變成魚兒鑽水裡不成?要是拖到自己那五百甲兵趕到,來場前後夾擊,就更好不過了。

棘津北岸的原野上,範氏卒長乘着一輛戎車,朝對面的使者緩緩開去。

只見那車上右面站着一個面相兇惡的輕裝徒卒,腰上一邊彆着一把短劍,而他側面則是一個容貌一點都不俊朗的文士。

“吾等乃是出使宋國的使節,有國君旌節在此,爲何會在晉國封疆之內受到阻攔!”那文士自稱還人封凜,是趙氏小行人的副手。他義憤填膺地怒斥卒長。

範氏卒長嫌他貌醜,懶得和他細說,只是將範氏君子的話複述了一遍。

“汝等護送不周,導致宋使被殺,趙無恤的職守已經被執政撤銷,還命吾等押送他回新絳問罪,速速放下兵器,並交出宋卿棺槨。”

他一邊說,一邊盯着對面的趙兵看,卻見他們乘着這“和談”的時間。已經有條不紊地排好了隊列,不像是要和平解決的模樣。

卒長心裡一驚,暗道對面莫不是藉着接洽之名,想先行穩住陣腳?

正想着。卻聽到後方自家陣中傳來了一陣驚呼和慘叫聲。

卒長連忙回頭看去,只見一隊二三十人的輕騎士縱馬從右側突然衝了過來。他們排成兩行橫列,衝到四五十步外停下,開弓朝範氏兵陣裡拋灑箭矢,隨後又操縱着馬匹折返,隨後第二排又上前拋射箭雨。如此反覆幾次,頓時引發了範兵陣列右側的慘叫和騷動。

卒長大怒,暗道這果然是趙無恤的詭計,他轉過頭要正要質問封凜,卻感到車身一搖,只見對面那貌相兇惡的戎右,已經跳到了他所在的車上。

此人正是田賁,他兩柄短劍如同手臂般舞動靈活,很快殺死了御戎和車右,隨後朝卒長捅去……

在趙兵陣中,趙無恤看到輕騎士們完成了騷擾任務後,在敵人追趕下藉助馬力迅速撤離;封凜、田賁也順利歸來,還拎着三個人頭。

方纔還有些忐忑的溫卒們,見己方輕而易舉就“首戰告捷”,頓時發出了一陣歡呼。一顆懸着的心也放了下來,加上方纔哀兵的憤慨影響,他們已經漸漸能習慣戰場上的緊張氣氛了。

趙無恤看在眼裡,也微微鬆了口氣,別看這一下對敵人殺傷不大,但對己方這些初陣的兵卒,卻是巨大的鼓舞。看來,自己寧可讓輕騎士犧牲隱蔽突襲,換回的結果是值得的,而且,對方似乎已經被成功地激怒了。

他朝一旁面色猶豫的趙廣德說道:“堂弟莫不是在想,交戰不是應該不鼓不成列麼?爲何會用此詐術。”

趙廣德點頭,趙無恤這不講章法的指揮和詭計,和他從軍法上學的可不一樣,不由得目瞪口呆。

趙無恤指着對面道:“彼輩能夜襲成鄉,能勾結齊國刺殺樂伯,早已拋棄了司馬法中的禮節,我又何必與他們講什麼規矩?這就叫兵不厭詐!”

兵不厭詐,沒錯,這就是趙無恤的優勢,也是這時代新的戰爭模式。

他身穿黑色的髹(iu)漆皮甲,揮動旗幟:“二三子,擊鼓,前行!”

趙兵陣列鼓聲隆隆響起,四百人邁步前進。

……

範氏之兵一共有五百人在陣中,其中披甲的不超過一百,對面的輕騎士射出的箭矢力道不大,只造成了數人死傷。但卻引發了範兵右側陣列的騷動和驚懼,所幸他們大多是有過數次征伐經歷的老卒,所以在軍吏吆喝下,好不容易纔穩住了陣腳,在追敵未果後,便被經驗老道的旅帥召回。

倒是範嘉自覺吃了虧,派去商談的那輛戎車上三人全部被殺,直接被敵人繳獲回陣,他氣得哇哇大叫,直罵趙無恤不講規矩。然而無論是步卒還是戰車,都追不上輕騎士,只能望着他們揚長而去。

旅帥連忙勸道:“君子勿憂。且看他們的陣法。對方的統帥定然是個不知兵的,他竟然將十乘戎車安置在了右翼,而不是排列在前。”

範嘉順着旅帥的手指望去,卻見趙兵的步卒排成了一個大橫陣。步卒在中央,戎車集中在右翼,而完成騷擾後返回的輕騎士則在左翼。

這時代中原地區的野戰模式,依然是貴族遊戲的遺存,當然不是後世想象中的武將單挑。但也常常依靠戰車的對決分出勝負。正所謂“車錯轂兮短兵接,矢交墜兮士爭先”,一般來說,都會將戰車排列在正面,和對面戰車進行錯轂交鋒,徒卒則“車馳卒奔”,在後面跟着,打打順風仗。

一般來說,一方的戰車若是敗了,後邊徒卒的士氣也會降到冰點。戰鬥到此終結。

所以在範氏旅帥和範嘉看來,趙無恤這種行爲,就好比把手綁到了背後,卻將柔軟的腹部擺在敵人正面一樣。

“君子再看,那些排列在前的,都是些什麼人。”

趙兵打頭的,是三列身無寸甲的輕裝徒卒,共計兩百人,且無人手持戈矛,而是抱着像弓一樣的東西。站得很是分散。他們身後,是持盾和短劍的樂氏甲兵,再之後,纔是豎起稀疏戈矛。架起了小鼓的指揮車則被甲士環繞,在後押陣。

看着對面的架勢,範嘉啞然失笑:“平地之上,百步以內才進射程,開弓不過二到四矢,最多對吾等造成數十死傷。將弓手放在最前排,還在不斷朝吾等靠近,這不是取死之道麼?”

對趙氏在南陽之地兵力極其熟悉的範氏旅帥說,那多出來的兩百徒卒,其實是溫縣的縣卒。

“溫縣縣卒?”範嘉聞言更是哈哈大笑,心裡那點顧慮也消失殆盡了。

對曾在成鄉一戰裡對範、中行之卒造成巨大殺傷的成鄉趙兵,範嘉極其警惕,而樂氏之兵在二十年前的華向之亂裡打出了名聲,也不容小覷。

但溫縣縣卒,那是什麼東西?

後世有句話叫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溫縣的情況便是如此。趙羅膽怯,在這個注重貴族榮譽的時代,還曾經棄軍而逃,他手下的兵卒戰鬥力可想而知。

“趙無恤這是在尋死啊!”他一時間洋洋得意起來。

旅帥點了點頭,看着已經逼近到半里左右的兩陣,請命道:“請君子讓戎車以雁行陣衝鋒,而徒卒緊隨其後。”

敵人的前後行陣尚未布定,陷之;敵人陣勢不穩,士兵在前後相互觀望,陷之;敵人前進則猶疑不定,後退時恐懼害怕,陷之!

他可以肯定,己方只需要讓三十輛戰車一衝,那些溫縣縣卒就會全軍崩潰,順便把趙兵、樂兵的陣列擾亂,到那時候,己方就可以獲得一場完勝!

……

溫犁是負責十輛溫縣戎車的卒長,對趙氏君子“兵不厭詐”之舉,他倒是不排斥。溫縣縣卒出了名的膽小懼戰,用這種投機的方法獲勝,倒是挺合他們的口味。

但對趙無恤將戎車安置在戰陣右翼的做法,溫犁感到十分不解,但又不敢抗命。

這會,他站在戎車上眺望,見對面原本排成一排的三十乘戎車開始動了,便連忙驅車繞道陣後,向趙無恤請命道:“大夫,能與戰車相敵者,唯有戰車,是否要讓下臣帥戎車去阻擋?”

趙無恤也在一直盯着對面的舉動,見範氏終於忍不住,想以戎車衝鋒陷陣,一鼓作氣擊垮自己,便露出了獵物入套的微笑。

面對溫犁的請戰,他揮手道:“不必了,溫卒長且去右翼待命,等對面戎車被擊潰後,與左翼輕騎士一同夾擊敵人徒卒。”

溫犁差點沒被這句話噎死,擊潰,那可是整整三十輛駟馬戎車啊!怎麼擊潰?用徒卒和甲士的血肉去硬頂?

趙無恤知道他的疑慮,便指着靠前的那已經停步站成三排,手持弩機的兩百溫卒,信心滿滿地說道:“沒錯,我就是要靠他們,擊潰敵人戎車的衝擊!”

第643章 兩軍對壘第33章 魏舒方陣第1010章 奴隸制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66章 韓氏有女第958章 意外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第1022章 姑蘇臺上烏棲時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561章 大將軍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743章 想跑?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576章 繼業者第888章 癘瘍之懼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915章 叔于田第1039章 和氏璧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536章 求婚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5章 東門館驛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495章 墮四都!第1166章 夫差之亡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75章 騂騂角弓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651章 大風(8)第306章 孔仲尼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957章 合縱(下)第678章 三線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26章 猛士歸心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157章 周室之亂番外6 《史記西楚世家(中)》白話譯文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28章 涉彼北山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1218章 絕筆春秋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306章 孔仲尼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653章 大風(10)第1158章 周德已衰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79章 新絳南市第958章 意外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