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晏平仲

“嘖,範鞅這隻老豺,還真是陰險毒辣,一面要輔佐晉侯與我齊國爭霸,一面又和我暗通款曲。皇考在世時,曾與之交好往來,還囑咐我說,一定要多學範伯,今日方知所言不虛。”

臨淄陳氏府邸內,年近五旬的齊卿陳乞看罷簡冊,嗤笑了一聲後,將其放在了一旁。

陳氏的先祖乃是陳國公子完,因爲內亂逃到齊國後,出任齊桓公的大夫工正,這個氏族在之後百年裡一直默默無聞。

直到五十年前,陳氏纔在崔、慶之亂裡悄然崛起,經過陳文子、陳桓子、陳武子,陳乞三代人四位家主的發展,終於擠入了卿族行列。雖然地位仍然不如國、高二上卿,只能與鮑氏並列,但現在儼然已經掌握了齊國高唐與東萊兩地之政,有車百乘,兵甲過萬。

到了陳乞做家主時,陳氏專魚、鹽、木材之利,採用大斗借出,小鬥收進的方法廣收民心,齊國的猛士虎賁也爭相投靠。

他又說道:“不過範鞅此人好用陽謀,餘雖然知道他是在利用吾等,但我乃此次爭霸的首倡者,這事對吾等未來的謀劃極其有利,所以不得不做。對了,國夏伐魯之師凱旋,君上在社廟爲其舉行飲至之禮,汝可去觀禮了?”

侍候在旁的,是位眉清目秀的弱冠少年,正是他的兒子陳恆(田常)。

陳恆與趙無恤年齡相仿,聞言後垂首回答道:“小子去了,場面極其熱鬧。君上和高張、晏子都親至社廟,觀三軍解甲獻俘。又爲有功之人舍爵策勳。”

陳乞說道:“晏平仲聰慧,看出我陳氏鼓動君上爭霸的意圖。此次他爲國夏說項,讓這孺子取代我爲伐魯主帥,其意不言自明。所幸晏子垂垂老矣,國夏有小智而無遠謀,高張也是一庸碌之人。君上則是個奇人,一會明白一會糊塗,賢臣用着一批,奸佞小人又養了一批,哪一方都捨不得丟棄。否則。這碩大齊國,哪裡有我陳氏立足之地?”

他露出了一絲冷笑:“何況,國夏雖然當了伐魯主帥,但他在軍中並無威望。那些軍吏們,都是我陳氏族人司馬穰苴練就的精兵,誰沒有受過陳氏大斗借貸,小鬥收債的恩惠?再說司馬穰苴雖死,還有陳氏小支田開疆在,其餘公孫接、古冶子二位勇士也早已向陳氏委質效忠。他們立功越多越大,陳氏在軍中的勢力就越強!”

陳恆猶豫了片刻,踱步上前,在陳乞耳邊說道:“此三人似乎越來越驕橫了。前日的飲至禮,晏子過而趨行,三子竟然不起身還禮!當時高張慍怒。晏子卻一笑而過,還勸君上說。此役三士立下了伏擊大功,敗季氏、陽虎。故今日在宮中路寢之臺上,專程爲三士召開宴飲,晏子亦去陪坐。”

“哦,還有這等事?”

陳乞不由得皺起了眉,覺得這不太像晏嬰的風格,他當年在崔氏之亂裡,能夠頂着崔杼的利劍,公然祭拜被弒殺的齊莊公;又能在出使楚國時,面對蠻橫乖戾的楚靈王刁難,依然能不卑不亢,不辱使命。

如今,卻爲何會對三個匹夫低頭?

過了一會,陳乞才暗道不妙,猛地一拍案几,站了起來。

“吾子速速進宮去!晏子此舉,絕非善意,他雖垂垂老矣,但殺人卻不必用劍,用那條三寸不爛之舌即可!”

……

齊國宮殿位於臨淄城西南角,以小城的形式嵌入大城,內部建築臺榭高大,氣勢雄偉,裝飾得富麗堂皇。

齊地富庶,而齊國曆代君主又是喜歡美宮室的,尤其喜歡建造高臺。在齊桓公時,便有梧臺、環臺、遄臺,到了齊侯杵臼(齊景公)時,又建“路寢之臺”,三年未息,又爲“長牀之役”,二年未息,又爲“鄒之長塗”。

“非高其臺榭,美其宮室,則羣材不散。”

這是齊侯杵臼,和他的奸佞羣臣樑丘據等人大建宮室的理由,用後世的話說,就是利用公室的大規模基礎建設,拉動臨淄的經濟消費和物資流動。

而一向主張廉潔的晏嬰,對此自然是嗤之以鼻的。

此時此刻,高冠裘服的齊侯杵臼正在攀登路寢之臺。這高大的臺榭,階梯足足有數百道,齊侯也是年過六旬的老人了,前段時間還千里迢迢去了趟衛國主持盟會,來回舟車勞頓,如今竟是累得連臺榭都攀不上去。

於是齊侯在寺人服侍下,坐在半道的臺階上休息,扭頭望着才爬了一半的高臺,他忿然而作色,抱怨道:“工匠爲何要造這麼高的臺子,累煞寡人也!”

身材矮小,白髮垂垂的晏嬰也攀得喘氣,他拄着鳩杖,在豎人攙扶下坐到了齊侯邊上,揉着自己的腿腳。

聽見齊侯抱怨,晏嬰便嘿然一笑,說道:“這難道不是君上之命?君上希望省力就不要建這樣高的臺榭,緣何能怪到工匠頭上?古時聖王建造宮室,能便利生活即可,不追求奢侈,所以自身也能省力。到夏后氏之衰時,夏桀背德,造美玉之室;殷商之衰時,帝辛造頃宮、靈臺。所以,夏桀商紂的工匠們造臺,建得卑狹低矮有罪,建得高大則有賞賜。”

“現如今君上您更過分,建低了有罪,建高了也要受責,甚於桀紂矣!民衆窮盡氣力,還不能免於罪,我晏嬰害怕在如此下去,國之將亡,而君上不能再享血食矣。”

晏嬰雖然是七旬老翁,口齒卻如年輕時一樣伶俐,齊侯無話可說,便曬然笑道:“善!寡人自知費財勞民,無益於國,又因此抱怨工匠與民衆,是寡人之罪也。若非夫子教誨,寡人這些年來,如何能守住社稷。”

他朝晏嬰拜了兩拜:“等今日事畢。寡人再不登臺,再不造臺!”

齊侯所說的“今日之事”。卻是在此臺榭上,宴請在攻魯西鄙之役裡。立下了戰功的田開疆,公孫接、古冶子三人。

前日在社廟“飲至”時,晏嬰過三士面前小步趨行以示尊敬,但三士卻傲然無視了矮小年邁的大夫,坐而不起。

晏嬰心中微怒,但更擔心的,卻是這三人在軍中的勢力在一天天壯大。

田開疆乃是陳氏族人,公孫接乃是齊國公族,古治子則是市井匹夫。三人的共同點。就是都受過陳氏恩惠,並在陳武子,以及陳乞手下效忠了很長時間,他們只買陳氏和齊侯的帳,對國、高、鮑三氏和晏嬰都視若無物。

雖然晏嬰警惕陳氏,力勸齊侯用年輕的國夏代替陳乞爲伐魯主帥,但國夏麾下的衆人卻依然偏向於陳氏。偏偏這三士又立下大功,若是勢大,陳氏削弱公室的行爲就會越發肆無忌憚。

“此三人不可不除!”在國夏也向他告知。在伐魯過程中,此三人一直我行我素,不聽調遣後,晏嬰便下了決心。

他自知性命無多。只求在死之前,能夠延緩陳氏的陰謀。

說來也可笑,晏子當年與陳文子乃是知己好友。還極力向齊侯推薦陳氏族人司馬穰苴。誰想這個溫順謙和的家族在陳桓子無宇執掌權力時,終於露出了猙獰的面目。他們貪婪、陰險、狡猾,讓晏嬰不寒而慄。

現在。他需要做的,就是以自己的舌頭,說服齊侯動手。

這時,一君一臣兩位老人,終於登上了路寢之臺。

居高臨下,看着遠處壯麗的臨淄城,齊侯登時忘了勞累,也忘了方纔對晏嬰的承諾。他坐到了蒲席上,感嘆道:“美哉宮室,我之將老,日後不知將被誰據有?”

齊侯本是無意一說,然而,晏子的回答卻句句誅心說:“如君之言,陳氏將執齊國之政乎?”

齊侯勃然變色:“陳氏?他們一向對寡人恭敬,爲了齊國求霸一事,也盡心盡力,夫子此話何意!”

晏嬰淡淡地說道:“君上賦稅甚多,民有三分收穫,便取其兩分。陳氏雖無大德,卻有恩於民,他們以豆、區、釜、鍾計量,大斗借出,小鬥收回,取之甚簿,予之甚厚。如此一來,民心自然倒向陳氏,其愛之如父母,則歸之如流水。”

“《詩》曰: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陳氏的施捨,民衆牢記在心,願意爲他且歌且舞。君上在時,或許無事,一旦山陵崩,後世國君稍有怠惰,姜姓之齊國,便要化爲嬀姓之齊國矣!”

齊侯聽罷,心中頓生警惕,臉上陰晴不定。但略一思量後,卻又發現陳氏的勢力已經遍佈軍中、民間,枝蔓繁盛,無法拔除。

其實十年前,國、高二卿便對出自陳氏的司馬穰苴十分忌憚,在陳桓子去世後刻意打壓他,讓這一名將怨憤而發病死,其徒孫武也逃竄到吳國去了。然而陳氏本體卻在蟄伏後,絲毫未損,反而越發壯大起來。

於是齊侯便無奈地問道:“夫子之言善哉!但陳氏根莖已深,爲之奈何?”

晏嬰見自己的進諫有了效果,心裡鬆了口氣,但他也知道齊侯的性情,除了對爭霸念念不忘,孜孜不倦外,對任何事情都只有三分熱乎勁。親政之初還能虛心納諫,改善國政,但年歲越大,就越發奢侈荒唐。

若是今日不再接再厲,恐怕明天又會被陳氏和那些佞臣一蠱惑,再度癡迷於霸主的大夢了!

於是晏嬰指着路寢之臺下,那健步如飛的三名猛士身影說道:“君上,欲除陳氏,必先殺此三士!”

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1134章 東胡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761章 降 上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762章 降 下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44章 始作俑者第817章 河西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255章 募兵制第742章 暴行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347章 闞止番外1 《史記.西秦世家(上)》白話譯文第893章 階下囚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643章 兩軍對壘第79章 新絳南市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第647章 大風(4)第256章 趙武卒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1011章 國殤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80章 陶瓬之器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655章 大風(12)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997章 心蕩第915章 叔于田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937章 神蝗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129章 士相見禮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344章 夜襲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705章 試探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1162章 大道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22章 贈我緇衣第860章 古史辯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448章 爭流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99章 勇於私鬥第82章 振振公子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816章 秦人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861章 中山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25章 國野矛盾第79章 新絳南市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865章 大業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996章 楚巫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824章 大學第1134章 東胡第1193章 楚王勝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267章 馳逐蹴鞠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434章 傷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