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封建子弟

黃池邑內大興盟會,烏煙瘴氣喧囂塵上。這場大戲在吹拉彈唱十餘日後終於消停了,邑外的濟水河邊,隨着諸侯車船的遠去,再度恢復了一片寧靜盎然。

這一日午後,天氣清爽怡人,一位常服單衣的青年士人手持釣竿,坐在水邊一堆雜草亂石堆裡。他似是在釣魚,時不時手腕輕輕一抖,水裡的魚餌也跟着動,過了一會,浮在水面那鵝毛管制成的魚漂便一沉一沉的,似是有魚上鉤。

但士人似乎不爲魚而來,對此無動於衷,依然閉着眼睛像是睡着了,就這麼一動不動地靜靜坐着,以至於瘦小的蜻蜓也將他當做泥塑木雕,放肆地飛到青色的幘巾上停歇。

“子輿,子輿!”直到岸上響起一陣呼喚,蜻蜓才驚慌地飛離,青年也才睜開眼睛,收了釣竿,那竿上的鉤,居然是直的……

“子輿,原來你在這。”來的是位華服少年,十四五歲年紀,與青年十分熟悉。

他走近後,指着青年的直鉤大笑道:“汝又在此用直鉤釣魚,難道是想學太公望,釣一位周文王上來?”

青年靦腆地笑了笑,對少年一拜,用很慢很慢的語速說道:“君子不要笑話,參愚魯,不敢與太公望相提並論,而且這世上唯一的明主就在黃池,麾下自有能臣將相,參派不上用場。在此閒坐,只是想正心、誠意、修身而已。”

青年名叫曾參,魯國東武城人,他的父親正是孔子的大弟子曾點。而來尋他的少年,則是趙侯無恤的長子,魯國幕府大將軍趙操。

這兩個地位天淵之別的年輕人,又是如何湊到一塊的呢?

曾參生於周王匄十五年,如今已經二十一歲了,他年少時跟着曾點在中都邑長大,與路過的趙無恤還曾有一面之緣。在中都的那幾年,他開始隨父親學詩書,雖然天資比不上顏回等天才,被認爲木訥愚魯,卻十分好學,常伏案苦讀,被孔丘大加稱讚。

年紀稍大後,曾點跟着孔子周遊諸侯,曾參就留在家中侍奉母親,他躬耕於曲阜郊外,一次遇大雨雪旬日不得歸,因思父母,而作梁山之歌。恰巧趙操在魯國羣臣陪伴下出遊,見到了這一幕,便讓他上車躲避雨雪。

當日在車上寥寥幾句話,曾參的質外慧中給趙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孤零零一個人在魯國,也沒有同齡人做朋友,於是往後的宴飲,常召曾參赴會。

這之後曾點歸國,讓曾參去替自己服侍孔子,曾參從父親而離開魯國,在葉地一呆就是數年,期間拜孔子爲師,勤奮好學,頗得儒學真傳。直到三年前,因爲曾點去世,曾參拜別孔子,回鄉守孝,孝期剛結束,趙操便召他做了教授詩書的老師。

別看曾參年輕,但他在學問造詣上已經不亞於孔子的幾位入室弟子,更難得的是,他因爲成長於趙氏統治下的魯國,耳渲目染,有了些不一樣的感觸。他覺得趙無恤在中都說過的“修齊治平”格外親切,於是將其與孔子教授的東西結合,整合成了“八目”,也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由此,這套理論已經從趙無恤個人的志向,被曾參改造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倫理道德體系。

這是孔門之學與趙學的首度結合,有趣的是作爲趙無恤的兒子,趙操也對這一套趙皮儒骨的理論很感冒,近幾年他好儒學,多半是受曾參的影響。二人的關係亦師亦友,遇到有想不明白的事情,趙操也常會請教曾參,這次黃池之會,他也將曾參帶上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二人本就不是話多的人,若是無事常常一天無話,各自看各自的書。曾參雖然知道今日趙操被趙侯喚去,肯定是有大事,但既然他不說,他也不問。趙操也從侍從手裡接過魚杆,坐在不遠處陪着曾參垂釣。

可因爲心裡有事,趙操無法集中注意力,魚剛咬餌他就提釣杆,總釣不到魚,頓時有些氣不過,又因屁股坐疼了,手腳動了動,有小石子踢落水中,水裡的魚都被趕跑了。

“不釣了!”趙操發現今天的那些事情一直在胸裡到處亂撞,自己根本沒辦法靜下心來,遂扔了魚竿,讓侍從走遠些別讓人過來。

他則坐到曾參旁邊,正色對他說道:“子輿,有件事我要問問你,希望你能替我分憂。”

曾參道:“君子請說。”

趙操想了想,不知道應該從何說起,最後終於嘆了口氣:“我的魯國大將軍之印,被父親收走了!”

……

“什麼!?”

此言一出,曉是曾參這穩重的性子,也不由大驚。

自從十多年前趙無恤竊了魯國的國政後,爲了方便他的一言堂,便撇開魯侯,設立幕府,自任攘夷大將軍,成了實權的執政者。之後趙氏將重心移回晉國,又放不下魯國,便讓長子趙操接任了魯國大將軍之位,由張孟談輔政。這種模式十年來一直很穩當,眼看趙操沒幾年就要成年親政,爲何趙侯又要剝奪這位置呢?

莫非是想讓嫡子或者幼子來做?對趙操而言,這也未免太不公平了吧!難怪他如此心神不寧。

“那魯國由誰任大將軍?”

但趙操臉上卻沒有受委屈的不忿,只是說道:“這是有原因的,父親宣稱,魯國將撤銷幕府,取消大將軍一職,魯國將不再有卿,改由闞止任魯相,任期五年,到期輪換……”

曾參若有所悟,但還有個問題,那就是趙侯會把長子放到哪裡去?若只是剝奪而不給予,依然是有些過分了,休說趙操,只怕趙國、魯國也會有不少人爲他抱不平。

“那君子呢?”

趙操無奈地笑了笑:“父親要我去琅琊。”

原來,就在早上的朝會上,趙無恤和董安於、張孟談商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趙國十二等爵之上,又增設一高爵,稱之爲“封君”。

封君乃趙國之臣,地位相當於郡守,在地方上可行主君之事,建立自己的幕府,擁有較爲獨立的經濟職權。但其領地也是趙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鄴城可以授予領地,也可收回領地,撤銷封君。

而趙操,就被封爲琅琊君,去治理之前的莒國。其領地北到介根,南到羽山,西界渠丘,東臨大海,以琅琊爲首府,大抵是之前的莒國沿海一帶,而莒國在渠丘以西的丘陵地區,則劃歸魯國管轄。

除了趙操以外,還有三位封君。

兩年前被征服的淮北地一分爲二,泗水以西爲徐郡,趙偃爲徐君,其領地東起泗水,西至蔡國,北臨邳縣,南邊跨過淮水,鍾離、善道兩處要塞也歸徐管轄。不過趙偃才三歲,等他成年就封,還有十多年時間。雖然只是趙國內部的一個封君而非獨立諸侯,但這也足以讓徐人歡欣鼓舞了,因爲徐承打了一場大敗仗,徐國遺老遺少在趙國的話語權變輕了不少。

泗水以東則爲東海郡,趙廣德爲東海君,首府在鍾吾,之前他在鎮壓淮夷的軍事行動中出力甚多,在當地也有些威望。自然,和趙操一樣,趙廣德也卸任了鄒國執政之位,交出三邾。

而隨着衛國併入趙國,趙伊也不再是衛國的卿,趙侯讓他去西面的上洛,填補韓氏離開後的軍事空缺,因爲上洛也叫做商於之地,所以稱之爲“商君”。其領地最爲狹小,僅僅相當於兩個縣,東臨三川郡,北到太華山,西邊是秦,南邊是楚。不過,這也是最有希望拓土開疆的一位封君。

這就是趙國的四位大封君,都是趙氏子弟,因爲趙侯立法宣佈,封君只授予同姓子弟,異姓而爲封君者,趙臣共擊之!

對於董、郵兩家,趙侯也有分封,但他們只是縣君,而非郡君,郵無正封在太原郡仇由縣,臨中山國,董安於封在濟北郡無棣縣,臨燕國。

曾參聽完之後,略一沉吟後說道:“當年周公封建子弟,以屏蔽周,今日趙國也行封建之事,但不論是封君還是縣君,都只安排在邊陲之地啊……”

見趙操依然面帶憂慮,曾參知道他在擔心什麼,便出言安慰道:”君子,這是喜事啊。“

“喜從何來?”趙操不解。

千乘之國的卿,和海濱荒涼之地的小小封君,孰輕孰重?趙操不會不知道。

他倒不是眷戀那些他從未實際掌握的權勢,只是在曲阜長大成人,對那裡也有感情了,本以爲自己會一直呆在魯國,父親卻突然將自己換到了陌生海濱去,是人都會有些不樂意。

щщщ ▲TтkΛ n ▲¢○

而且他也有些摸不透父親的用意,這是因爲對自己不滿麼?想到自己的性格、愛好總是不能讓父親滿意,趙操不免有些黯然神傷,他其實是很羨慕兩個弟弟的。

曾參卻笑道:“參雖然愚笨,但也看得出來,這是趙侯想將魯國從外國變爲郡縣的前奏啊!不出十年……不,不出五年,魯國和三邾必然被趙國合併,夷爲郡縣!以封建之名,行收國之實,伯主的手段實在是高明。自此以後,整個中原幾乎連成一片,這對於趙國而言,不是喜事麼?而君子也能從外國的卿,重新成爲趙國的臣,父子有親,君臣有義,不是遠勝於從前?”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491章 魚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66章 韓氏有女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794章 壁壘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907章 道、勢、術第366章 不朽者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55章 冬至(四)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394章 圈套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567章 列爲正卿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939章 嘎嘣脆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94章 與子同仇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22章 贈我緇衣第362章 大禮議第434章 傷寒(下)第958章 意外第479章 孔方兄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591章 天道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1095章 無題第175章 有如皎日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91章 子產之政第11章 幸不辱命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818章 道可道第29章 威風凜凜第680章 中牟之降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134章 寤寐求之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77章 吾之子房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561章 大將軍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836章 復辟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1161章 如龍第340章 巫頌(下)第391章 趙鞅出征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1048章 勞民傷財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669章 破城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705章 試探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1002章 跖之徒第768章 當歸 上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484章 我有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