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麥熟時節

“不行,還差得遠呢!”

在趙無恤眼裡,這些魯陶翁口稱的“好陶”,其實已經可以被稱作瓷器了。==如您已閱讀到此章節,請移步到“/”閱讀最新章節,也可在百度直接搜索“”或者“”,敬請記住我們新的網址。/

然而,只是原始瓷器,而且算不得他的創新發明。因爲從商周以來,華夏先民已經學會了用巖粉和泥巴製成土釉來裝飾陶器,如果偶然遇到燒窯內超過一千度的高溫,就能燒出表層玻璃化的原始瓷器來。

所以說,這東西在春秋也偶有製出,但沒有形成規模,沒有被陶工們總結出經驗,認爲是陶唐帝堯賜福,才能偶得。

但無恤知道,其實哪有那麼神秘,不過是窯內溫度和制胚原料、還有釉料的講究罷了。

他前世時,也有陪妹子去陶藝班混過幾天,雖然技藝不行,但理論也知道個大概。

這次雖然精心準備,卻沒有燒出他希望得到的瓷器之原因,一是釉沒有使用得當,臨時調配的土釉色澤暗淡。

二是爐溫不夠,正所謂陶器必良,火齊必得,木柴只能達到千度左右,但想燒出真正的瓷器,非得千三百、千四百度纔夠格。又由於臨時建造燒窯,溫控能力差,釉色深淺和均勻程度不同,就出現了器物上的釉彩顏色濃淡不一。

他手上這些原始陶瓷,自用或是唬弄下鄉野國人是足夠了,但想要賣給挑剔的貴族們,登大雅之堂,則遠遠不夠。

在原本的歷史上,從戰國秦漢起,瓷器便開始萌芽,技藝在一代又一代陶匠的摸索下,變得純熟和考究起來。

無恤要做出真正的瓷器,至少是魏晉南北朝的那種素釉青瓷、白瓷,“其表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才能將它包裝成一種奢侈品,打入到晉國乃至於諸夏上層貴族的日常生活中,賺取利潤。

其實,就算是原始瓷器,質量和美感也遠勝於普通的黑陶、彩陶、白陶。用原始瓷器衝擊陶市,固然是個不錯的想法,但無恤目前只有一個成邑,燒窯和人力規模有限,無法達到薄利多銷的數量。

物以稀爲貴,以少量高等瓷器衝擊漆市,這纔是無恤真正目標!

因爲瓷器的成本,僅僅是漆器和銅器的十分之一,乃至於二十分之一!且更容易製作,這也是在魏晉以後,漆器、銅器被瓷器漸漸淘汰出視野的原因。

所以這一計劃,不僅能爲成邑創收,還能順便噁心一下專斷陶器、漆器製作、販賣的範氏一族。

何樂而不爲呢?

晉國的小族和商人會怕執政範鞅,但趙氏不會。

範氏的匠作吏,他揍了,範氏的嫡次子,他也揍了。何況,他雖然在成邑自起爐竈,但依然處於趙鞅羽翼的保護之下,那可是逼急了敢和範氏開片的專橫卿士!

在搭上子貢這一條線後,銷售方基本解決,只等他做出合適的貨物即可。不過,要想得到讓自己滿意的產品,釉彩的成分還得再研究研究,而木柴溫度上不去,恐怕要換一種更有效率的燃料。

趙無恤看向了遠方黑黝黝的山岩,若有所思。

……

四月中旬的天氣,說變就變,明明昨日纔是晴空萬里,今天卻是一片陰沉,黑壓壓的雲層籠罩在成邑上空,彷彿有巨大的驟風暴雨將要降臨。

成氏莊園的望樓上,半年下來,因爲喪子裂族之痛,而鬚髮全白的老成翁望着烏雲密佈的天際,乾癟的嘴角露出了瘋狂的笑容。

他扔掉了鳩杖,雙手高高舉起:“不枉我日日向天帝祈禱,下吧,下吧!來一場暴風雨,來一場冰雹!讓趙無恤顆粒無收!爲吾子吾族復仇!”

老天彷彿聽到了他的呼喚,烏雲卷得更厲害了,與此同時,從鄉寺方向,也傳來了“哐哐哐”的金鼓聲!

除了未種冬小麥的成鄉莊園外,其餘六裡的所有民衆,無論男女老幼,都在鄉司馬和里胥族長們的組織下,齊齊出動。在暴風雨降臨前搶收麥子,若是遲了,這小半年的辛苦就將白費!

銅鐮在這個時代是極爲金貴的物品,多數人手中的,依然是石鐮刀。

這種長條形弧刃的收割農具已經有數千年曆史,形制和後世的鐵鐮已經相差無幾。可鋒利程度不夠,砍在麥稈上,還得來回切割幾下。所以儘管衆人都很賣力,累得滿頭大汗,但效率並不高。

“這樣下去,恐怕來不及了!”

在桑裡,用原來的耕作方法,種了半年“對照組”的桑羊翁伸出滿是老繭的手,感受着風向和空氣中的溼意,沉重地說出了這麼一句話。

他家中人丁旺盛,兒孫滿堂,剛剛將地裡的小麥收割完畢。但看着那些捆好的麥子,桑羊翁卻知道,和君子無恤的打賭,是他完全輸了。

公田和六裡私田裡的冬小麥,結穗飽滿,按每畝計算,畝產量至少有一石半!而桑羊翁地裡的,僅有一石。

他此時卻顧不上想那事,安排兒孫們道:“去!將家中的銅鐮帶上,爾等也去幫國人割麥!”

“阿翁,何必如此呢,若是大雨讓鄉宰的麥子絕收,那場賭注,不就是你贏了麼?”一個平日和成氏大宗走的比較近的孫子站在一旁,喃喃說道。

嘭!桑羊翁回頭就踹了他一腳,怒罵道:“這是什麼混賬話?我當初反對君子以代田之法冬種,還不是怕此法無用,到頭來還毀了田地。如今君子治理有方,豐收在即,我輸就輸了,心裡卻高興都來不及,怎能起那樣的心思!再敢亂說,就將你逐出宗族!”

正罵間,他的另一個孫子卻在後邊拉了拉他的胳膊:“阿翁,阿翁,你快看鄉寺那邊!”

桑羊翁回頭眺望,卻看到有密密麻麻的黑點正在鄉寺外流動,不一會,兩個規整的方陣便在打穀場上集結完畢。

他咧開嘴笑道:“是趙兵和鄉卒,看來君子早有準備,國人們的麥子有救了。”

趙無恤站在打穀場上,也在皺眉望着天空,在他身後,卸下了甲冑的羊舌戎拱手稟報道:“君子,正卒更卒已經集結完畢,都已經按您的吩咐,人人持有兵刃。”

趙無恤微微點頭,雨仍未下起,希望能來得及。

他轉過頭,直視兩百雙眼睛,他們也都在齊刷刷地看着自己的主君。

“吾聽說過一句話,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今日我也不多說什麼,若是想在這個月吃上新鮮的麥食,就拿着你們手裡的兵刃,去助國人們搶割麥子!”

在田賁等人帶頭下,兩百餘人齊齊山呼道:“願爲主上效死!”

“效死?這次只需要你們埋頭盡力而已。”

於是,在趙無恤一聲令下後,輕裝上陣兩百更卒,紛紛在兩司馬們的呼喊下,按兩進入公田。他們下到田地裡,撥開層層麥浪,拔出了銅劍和戈戟等,埋首收割起麥子來。

計僑也默默站到了趙無恤的身邊,他感嘆道:“也只有君子治下,才能見到這鑄劍爲鐮的情形啊……”

趙無恤的手習慣性地想去摸了摸腰間的銅劍,卻發現自己並未懸掛。

他無奈地搖了搖頭道:“上位者想要領地安如磐石,所依靠的,無非是粟麥而已,這一點,無論在位的是堯舜還是桀紂,都無區別。請先生去告訴鄉吏和國人們,三老成巫已經在社廟殺牲祭祀雲中君,今日,雨必不降!”

……

求收藏,求推薦……;

...

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444章 叛徒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536章 求婚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503章 外援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513章 右翼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86章 汔可小康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362章 大禮議第15章 君子六藝第32章 三裡歸附第482章 戰和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857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926章 兵家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第147章 其罪當誅!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665章 朝歌之圍(上)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799章 趙魏第907章 道、勢、術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678章 三線第205章 臣與君第1017章 馮翊第324章 亂(下)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937章 神蝗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1026章 邗溝、菏水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99章 勇於私鬥第13章 趙樂聯姻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323章 亂(中)第90章 君子有爲第73章 泮宮公學第911章 沸鼎(上)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205章 臣與君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770章 死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