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秋風掃落葉

不過,很快的,那些怔愕的衛兵又變得激動與興奮起來,真有一支不怕死的秦軍騎兵朝着他們奔馳而來。

這支騎兵的速度不是很快,只不過,焦雷般的轟轟蹄聲彷彿要震碎人的心頭。

“放箭!”陣中的軍官目測這支騎兵進入弓箭的射程範圍後,立下下令弓箭手射箭。

一連串的弓弦聲響起,無數箭矢呼嘯升空,朝着衝來的騎兵隊伍迎頭灑落。

“放箭,放箭!”

陣中指揮的軍官揮舞鐵劍,大聲嘶吼着,一波箭雨灑射,竟沒有看到有人墜馬,這未免有點邪門啊。

蹄聲隆隆,地動山搖,冒着幾波密集箭雨灑落的騎兵隊越來越近,排在最前面的士兵終於看清楚了,這支騎兵好象跟一般的騎兵有所不同,身上全披着戰甲,連面部都有護甲遮擋,跨下的戰馬也都一樣,全身上下都有鐵甲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鋒利的箭矢灑落,全被鐵甲彈開,最多迸出幾點火星,在表甲的表面留下一個小白點。

他們驚恐的發現,箭矢對這支隆隆碾壓而來的鋼鐵怪物根本造不成半點傷害。

坐鎮中軍的高成武接到士兵稟報,驚得臉色慘白,急令右翼的五千輕騎分出一部回援,以拖住衝陣的秦騎兵。

在他下達命令的當兒,一千重騎已如滾滾鋼鐵洪流碾壓而至,重甲騎士挾在腋下的粗長鐵槍藉着戰馬奔馳的慣性,把阻擋在面前的士兵身體捅穿,然後振臂甩飛,披掛馬鎧的戰馬衝入人羣中,強大的衝擊力量把那些閃避不急的士兵撞得骨斷筋離,慘嚎飛拋。

而此時,雙方推進前軍的步兵方陣在冒着數輪箭雨的灑射後,也終於兇狠的碰撞,一時間血肉橫飛,慘呼聲不絕於耳。

排前的衛兵驚恐的發現,他們的鐵劍鐵斧對披掛了厚實鐵甲的秦兵根本無用,最多是在鐵甲的表面砍出一道凹痕,迸出一溜火星。而秦兵依仗鐵甲的BT防護,只攻不守,沉重鋒利的百陌刀無堅不摧,每每劈落,都有血光迸現,淒厲的慘嚎聲響起。

雙方纔一接觸,衛軍密集的方陣就被陷陣營的重甲士劈波斬浪一般的殺透四層。

高成武高估了摩下士兵的戰鬥力,他的一十五萬大軍裡,確有五萬從各郡城裡抽調來的精銳士兵,不少可都是入伍五六年的老兵,理論上是算得上精銳了。

不過,他忘記了,真正的老兵必須得經過戰陣的慘烈搏殺後存活下來的,而不是在軍武場上訓練了五六年的老士兵,衛帝國有怒江天險爲依仗,國土已經有N十年沒有受到戰火的波及,除了水師,他們的步卒根本就沒有經歷過任何的戰事,即便是當了五六年的老兵,也只能算是訓練有素的老士兵而已。

明珠的鳳凰軍團剛組建沒多久,士兵絕大半是新兵蛋子,雖然從各部隊裡抽調了不少老兵來以老帶新,但新兵蛋子終究是新兵蛋子,若無陷陣營的五千重甲士、三千虎豹鐵騎和一千重騎,她才

不會傻到跟高成武去拼陣地戰。

鳳凰軍團在兵力上雖佔劣勢,但在戰力上卻能甩衛軍幾條大街,明珠甚至連殺傷力恐怖的雷霆戰車都沒有投入使用。

沒有經受過血與火考驗的衛兵面對一千重甲騎兵的恐怖衝擊,五千輕騎隨後碾壓,心理防線完全崩潰,在整個中軍大陣被衝得七零八落後終於一鬨而散。

任高成武拼命的嘶聲呼吼,揮劍砍殺逃兵也無濟於事,反是跨下戰馬的被潰逃的人潮驚嚇,突然長嘶一聲,人立而起,把背上的高成武甩落,無數只腳踏過,把這位可憐的統帥踩踏得爹媽都認不出來了。

衛軍的中軍大陣率先崩裂,緊接着到後軍,隨後是前軍,平地上儘量四散潰逃的敗兵,密密麻麻的象炸了窩的蟻羣。

站在城頭上觀戰的張瑞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高成武的大軍潰敗,吼了一聲匹夫誤國,噴了一口血水,仰天栽倒。

這一場傳統的陣地對決戰,明珠沒有任何懸念的獲勝,高成武的一十五萬大軍戰死二萬多人,其中一萬多人是全軍崩潰時相互踩踏死亡,俘虜近九萬多人,餘者逃得不知所蹤,五千輕騎逃得快,僅損失千餘騎外。

因高成武要與明珠正面對決,全軍輕裝疾行,所攜帶的軍用物資不是很多,盡數被繳獲。

衛大衙內的司令部就暫時設在雲中城內,時刻關注戰局的發展,隨時因戰局的變化進行鍼對性的調整,這就是現代戰爭理念與古代落後的戰爭理念的明顯差別。

明珠的捷報送達時,衛大衙內正在品償香茶,剛入口的茶水全噴了出來,這年頭竟然還有人傻乎乎的要求進行正面對決的陣地戰?高成武的腦門肯定是被夾過了。

明珠在衛原郡城下以弱勢兵力堂堂正正的擊潰高成武的一十五萬大軍,站在城頭上觀戰的衆多守軍目睹了這一場實際上實力並不對等的大戰,一個個給驚嚇得膽顫心寒,面無人色。

明珠命士兵打掃戰場,同時派一隊士兵把近九萬人的俘虜押往雲中城,聽候衛大衙內的處置。

第二天一早,挾大勝之銳氣的鳳凰軍團將士開始用霹靂戰車和雷霆戰車轟擊衛原城,天空中盡是冰雹一般的石彈,還有呼嘯的巨箭,把城牆轟擊得千瘡百孔,搖搖欲墜,守兵膽顫心寒,士氣低迷。

明珠並沒有命將士攻城,只是用霹靂戰車和雷霆戰車持續不斷的轟擊城牆,有一小段城牆經受不住石彈的連續轟擊倒塌,雖然被守城兵用各種東東給迅速封堵住,但每一段城牆都搖搖欲墜,天知道還能支撐到幾時?

第三天的晚上,竟然有一些給嚇破了膽的士兵用長索攀下城,舉手向鳳凰軍團的將士投降。

明珠反覆審問,得知城裡的糧食充足,就是武器裝備奇缺,而且城裡的軍民已經嚇破了膽,士氣非常低迷。

明珠命霹靂戰車和雷霆戰車持續不停的轟擊,第四天傍晚,她派出信使勸降。

衛原城太守張瑞命人亂棍把信使

趕出城,揚言寧死不降,誓與城池共存亡。

不過,第二天一早,以衛原郡劉、王、趙三大族爲首的代表開門獻降,並呈上張瑞的首及。

明珠兵不刃血的佔領了衛原城,大軍休整三日,同時也安撫城裡的百姓與那些世家大族,打消他們的恐慌與顧慮。

休整期間,明珠派出兩支萬人隊伍掃蕩衛原郡轄下各縣,這些小縣城一般除了幾十衙丁維護地方秩序外,基本上算是不設防,大軍一到,縣令不是獻城投降就是棄城逃跑,很少碰到敢於率衆抵抗的縣令。

衛大衙內把他的司令部搬往衛原城,不過在抵達前一天,明珠已率大軍出發,十日後抵達安遠郡城下。

僅隔三天,赫進也拿下了衛原郡城,不過,他可沒有明珠那麼好的運氣,用霹靂戰車和雷霆戰車轟塌數段城牆後,他率軍攻城,守軍極爲頑強,拼死抵抗,雙方在缺口處展開了一番血戰,赫進付出近五千人的傷亡代價才完全佔領武原郡城。

經過短暫休整後,赫進率主力大軍直奔安遠郡城,與明珠的鳳凰軍團會師城下,把安遠郡城的四座城門全都困死。

紅楓軍團的兩支偏師則橫掃武原郡城轄下各縣城,兵鋒所處,各縣令紛紛開城投降,可謂勢如秋風掃落葉。

就在兩大軍團會師安遠城下之時,唐王吉利出動三十萬大軍,分三路進攻平塘、百陌兩城和莊縣城要塞,對外號稱六十萬。

各城守將早有準備,組織全城軍民奮起抗擊,打退唐兵一次次瘋狂的進攻,雙方各有損失,秦軍據守堅城,又有各種殺傷力頗大的守城重械,唐軍的傷亡率是守城軍的三四倍之多。

在唐軍出動之後,新晉王華彬考慮再三,最終決定出兵,對外宣稱是不允許強國欺凌弱國,正式向秦帝國定戰。

一路大軍屯積臨潼、李家渡一帶,牽制丁泰的嘉月水師,水師一部在江淮水域與周勃的水師糾纏,主力自豐都郡城的東江集鎮碼頭集結,渡江進攻飛虎城。

唐晉兩帝國的反應都在巫悠、田策等人的預料之中,早已提前做好各種準備。

飛虎城,李文東率軍抗擊十萬晉軍的瘋狂進攻,雙方互有傷亡。

李文東不愧爲衛大衙內看重的牛人,面對十萬精銳晉軍的瘋狂進攻,他從容應對,竟然還敢半夜襲營,焚燬一座晉軍大營,斬敵三千,打擊了晉軍的囂張氣焰,也極大的激勵了將士的士氣。

隨着晉軍的接連瘋狂進攻,李文東所部傷亡漸多,衛大衙內給他調派了一萬新軍的援軍。

隨着明珠的鳳凰軍團和赫進的紅楓軍團秋風掃落葉一般的攻佔衛帝國各郡縣城池,需要把守的地方太多,衛大衙內不得不從國內緊急徵召五萬新兵,這些新兵大部份被派往各地把守城池,一部份被補充到兩軍團,一萬新兵則作爲援軍增援飛虎城。

衛大衙內的心情很好,戰局的發展都在預想之中,照此速度,年前應該能夠結束戰爭。

(本章完)

第199章 封賞第483章 晉級大哥大第274章 奪城第328章 姐妹談心第402章 秋風掃落葉2第124章衛家兒媳婦第244章 飛龍在天第179章夜襲第129章極端的辦法第128章災難第199章 封賞第260章 驚雷行動第432章 修長城第3章 相親第263章 給你一個機會第504章 另有隱情第305章 大肆洗劫第14章死有餘辜第305章 大肆洗劫第173章風雲暗涌第535章 信不信隨你第41章貢銀的誘惑第146章小六子第352章 被盜版第569章 篡位第203章 大碩鼠第194章 分蛋糕第482章 小生不是狼第380章 不平靜的夜晚2第167章長安之亂8第498章 不能便宜敵人第126章依附第472章 大局爲重第456章 錦衣衛第205章 奸商第570章 御駕親征第176章軍人的榮耀第246章 不倒翁第549章亂局第255章 毒士第431章 秦唐合併第39章風雅趣事第367章 災難第542章 暗戰7第540章 暗戰5第246章 不倒翁第89章老謀深算第66章壓力第30章敗家仔第284章 智者千慮第442章 發現大問題第312章 安全撤離第356章 急事第394章 恩斷義絕第416章 棋子第136章長安行第365章 作死的節奏第555章 結盟第114章戰爭爆發第61章線索第56章納妾一事第84章襲城正文_第397章 [宣戰第297章 委屈第57章風雲突變第81章乞丐軍第86章恐怖雷霆第330章 好事多磨2第398章 新戰術第120章援軍?第457章 將計就計第422章 見好就收第531章 虧大發了第244章 飛龍在天第211章 滅頂之災第181章 最後的瘋狂第471章 戰神之威第228章 小娘子瘋了第122章造勢第24章攻堅利器第411章 長安二三事2第402章 秋風掃落葉2第15章雙料高手第284章 智者千慮第232章 血案突發第109章下藥第560章 出征第314章 逃亡第314章 逃亡第319章 義軍第207章 緣份第173章風雲暗涌第84章襲城第144章漫天要價第177章戲劇性的轉變第406章 冰彈第133章峰迴路轉第83章潰敗第292章 決戰3第141章情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