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塵似落

皇后這兒勸說太子很失敗,前朝議事倒是順利。

同樣認爲延昌郡王之死是太子和延昌郡王施苦肉計失手所致的鹹平帝心裡把不爭氣的嫡長子和庶孫罵了千百次,卻不能不替他們善後,爲了掩蓋皇室郡王的無能和太子對嫡親表弟下手的殘酷,又不想妄動刀兵,鹹平帝只得把一切罪責都推卸到了已死的仲崇聖身上。

與雍城侯提前串好了口供,聲稱仲崇聖狼子野心,當初投降根本就是詐降!所以雍城侯遇伏、唐緣遇刺,都是仲崇聖所爲。最重要的兩件事兒有了頂缸的着落,而後仲崇聖身死、仲家子孫有叛變的、有觀望的……這段經過則被描述成——

雍城侯之所以會離開東夷山前往月氏族之地,並非當真爲了送妻子的骨灰還故鄉,而是懷疑仲崇聖的投降有詐,故意試探仲崇聖!當然這個說法不足信,立刻有朝臣出來質疑雍城侯身爲正使,怎能輕易離開職責?!既然心有懷疑,又怎麼能夠把餘人撇下,自己逃出?

這個問題雍城侯自己不好回答,但鹹平帝早有安排——特意上朝的蘇太師當下親自出列,呵斥提出疑問的朝臣,老太師滔滔不絕說了半晌天朝上國的泱泱風範,最後才點了題,道是仲崇聖當時已經投降,跪邀使者上山檢點降軍,我大涼使者豈能因心生懷疑而不敢上山?這不是笑掉了旁人的大牙?!

至於說上山之後雍城侯爲什麼又下山嘛,那當然是雍城侯心思縝密而警惕,出於拿不住仲崇聖詐降的把柄,卻不得不謹慎考慮,這才預備往月氏族中借兵、以防萬一去的。畢竟借兵非同小事,除了和月氏族是姻親的雍城侯,外人去都借不成,所以只能讓他這個正使親自跑一趟。

但雍城侯還是將曾經的西域名將蘇史那留在了東夷山以防備仲崇聖,假如雍城侯當真只顧自己的死活,把蘇史那帶在身旁,以這位月氏名將的悍勇和智謀,他還未必會受重傷呢!

——雍城侯作爲正使,副使兼侄子身死,他是不可能不負責的。鹹平帝指使蘇太師替他這樣辯解,已經是儘量爲他免責了。因爲鹹平帝雖然覺得這件事情都是太子和唐緣自己弄出來的,倒是差點沒了性命的外甥冤枉得緊,可太子欲殺雍城侯的事情又不能公佈,也只能讓雍城侯“受委屈”了。

這一節揭過,下面就到了果斷英勇的蘇史那在正使重傷昏迷、第一副使遇刺之後臨危不亂、當機立斷的誅殺了仲崇聖,並拿下仲家子孫——後來那些叛亂的仲家子孫,嗯,就是心裡有鬼才反起來的。

整個事情的經過,不管朝臣信不信,信了多少,橫豎鹹平帝和雍城侯、蘇太師這些人都信了。

……這樣議下來,雍城侯身爲正使,卻使副使死在東夷山,其罪不小,但雍城侯本身重傷至今未愈,手下蘇史那誅殺仲崇聖、鎮壓仲家子孫有功,雍城侯帶傷率衆帶回延昌郡王的骨灰也有功,如此相抵,鹹平帝決定不賞不罰。

不過蘇太師心裡清楚,這個不賞不罰不過是給太子面子罷了,私下裡鹹平帝必然會對雍城侯有所補償的。

雍城侯不賞不罰,唐慎之和淳于桑野卻都捱了斥責,當然是他們在正使和副使一傷一死時沒能起到副使應有的作用。

所以唯一領賞的,卻是蘇史那。雖然因爲他是寧搖碧的奴僕,不能封賞太多,只是賜金百兩……但聖意已經非常的明白了。

這日散朝之後的氣氛非常的古怪,再傻的臣子也猜出延昌郡王的死內有玄機了,皆感慨寧家手段高明或者運氣極好——堂堂郡王這麼死了,寧家非但沒被懲罰,反而還得了聖人安慰,那可是聖人的親孫啊!

只是內中緣由還真沒人想得到……

散朝之後,寧搖碧親自扶雍城侯登車回了府,當然要先到紀陽長公主府裡覲見長公主。看到雍城侯氣息微弱臉色青白,長公主大吃一驚!連經過都沒功夫聽,就忙不迭的打發雍城侯先回侯府躺着請大夫去——只留了寧搖碧厲聲盤問經過。

這日寧家上下都忙得不可開交,卓昭節是媳婦,不便單獨伺候公公,雙生子又纏人,紀陽長公主又操心,思來想去只得把雙生子一起送到長公主身邊,既是讓長公主看着曾孫和曾孫女分一分心,也是爲了雙生子能有個長輩盯着。

但長公主一邊擔心着兒子,一邊又記得卓昭節如今還懷着“孕”,把貼身的李嬤嬤撥去服侍雍城侯,卻呵斥着卓昭節回陌香院裡好生安胎。

卓昭節聽了這吩咐後真是百味陳雜,奈何這時候寧搖碧也告了假在雍城侯跟前伺候茶水,根本就沒功夫和她商議什麼時候把這一胎解決?

不過忙歸忙,因爲朝上的結果對寧家有利,卓昭節也是大大鬆了口氣。之前看寧搖碧似有底牌,畢竟紀陽長公主在,在鹹平帝在時,寧家總歸不會徹底輸光的,可到底是一位郡王的性命,不等到帝后親自發話,到底不能完全放心。

雍城侯帶傷而歸,也沒受到太多延昌郡王身死的影響,衆人自要登門拜訪。親家卓家這次動作照例最快,卓芳禮和卓芳純竟是一起上了門,遊氏和周氏卻也隨夫而來,覲見了長公主,卓芳禮與卓芳純去探望雍城侯和與寧搖碧說話,遊氏、周氏當然是看卓昭節。

遊氏進門就問女兒的胎如何,周氏也擔心的很。

卓昭節正頭疼這個,打發了人,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與母親、大伯母聽,兩位長輩聽說詐孕都是哭笑不得,周氏提醒道:“不管這一胎你往後怎麼交代,在交代之前,那避子湯……”

“冒姑姑有給我熬着。”卓昭節尷尬的道,本來就是假孕,若在這中間真的懷了身子,卻又生產對不上,那可真是太丟臉了。所以打從裝作懷孕起,就讓冒姑一直熬了避子湯藥喝——這湯藥停了便不能避子了,並不傷身體,本是預備着卓昭節往後子女增多了喝,或者給不安分的侍妾喝的。

聽她這麼說,兩位長輩才鬆了口氣,道:“方纔聽許院判在長公主跟前稟告,道是君侯傷的雖重,然無性命之憂,只須好生調養便可?”

“是這樣的,父親是在祖母壽辰那會就受了重傷,當時極爲沉重,不敢叫祖母知道。如今好歹也有四個來月了,只是旅途疲憊,沿途也不能像在長安一樣的補給,這才拖瘦了下來。”雍城侯回府後許珍就立刻奉詔到了,就差對長公主指天發誓雍城侯只要好好調養,絕對不會有事了。

“真是天可憐見!”遊氏嘆息,“虧得你這公公不打緊!長公主可就這麼一個兒子了,若他有個三長兩短,這叫長公主怎麼過?”

周氏眼裡也有後怕之色:“若長公主不好,你們兩個這樣的年輕,沒有長輩扶持哪裡成?”

“我知道後也是慶幸萬分呢。”卓昭節苦笑着道,“到這會陛下沒有就延昌郡王的事情問下來才緩了口氣……對了,這兩日府裡忙得緊,未知太子殿下怎麼樣了?”

遊氏和周氏對望一眼,道:“還能怎麼樣?綠姬知道消息後直接衝到正殿去——她也是瘋了,居然想去和太子妃拼命!”

雖然曉得太子和綠姬必然因此遷怒太子妃和真定郡王,但綠姬做到這樣的程度還是讓卓昭節震驚:“後來呢?”

“真定郡王妃恰好在侍奉太子妃,郡王妃年輕氣盛,認爲她太過無禮,就把她打發了。”周氏對喜歡的晚輩一向溫厚,話也說的含蓄。

倒是遊氏嗤笑了一聲,道:“趙家這娘子沒出閣前就是出了名的潑辣,哪兒聽得了綠姬的以下犯上……她親自挽了袖子把撒潑的綠姬一路打出門,最後甚至一腳踹進了太子妃院子前頭的荷花池,說起來那荷花池也是有典故的,之前定成郡主的生母,就是死在了那裡頭。”

“……太子呢?”卓昭節更吃驚了,趙萼綠的膽子,卓昭節一點都不懷疑,但趙萼綠這麼做,就不怕太子盛怒之下打死她這個媳婦?

“太子當然不會放過真定郡王妃,但真定郡王妃也機靈,如今帶着世子躲到了義康公主處。”周氏苦笑了下,“公主殿下親自去蓬萊殿求了皇后娘娘懿旨,不許太子到公主府裡去要人。”

卓昭節心想都說義康公主和駙馬恩愛,如今看來簡直到了生死相依的地步了,不然義康公主即使是太子的胞妹,但太子爲了長子連嫡子都快不認了,妹妹又算什麼?

義康公主這次這麼一幫趙萼綠,算是被太子恨上了。若非和趙鄺恩愛到榮辱與共的程度,是不會沾這件事情的。

遊氏又道:“不過真定郡王妃固然暫時躲了起來,但太子還是尋了太子妃的不是——邵國公夫人昨兒個進宮在蓬萊殿號啕大哭,皇后娘娘對太子恨極了,現在是聖人下了旨不許太子再去太子妃那裡。”

這麼說來太子妃是吃了虧?卓昭節不禁皺起眉,擔心的問:“太子妃?”

“東宮現在亂成一團,說什麼的都有,彷彿太子妃被太子打了。”遊氏嘆了口氣,看了眼周氏。

周氏會意,柔聲道:“太妃娘娘進宮去安慰皇后,聽說太子盛怒之下以燭臺擲向太子妃,雖然太子妃被奴婢擋了把,但肩上還是受了傷——這個是比較準的。”

卓昭節略作沉吟,道:“大伯母的意思,是讓我去探望太子妃?”

“如今寧家橫豎是綁在真定郡王身上了。”周氏神色複雜的道,“譬如真定郡王妃雖然是潑辣的,但也不是不知道分寸。之所以親手把綠姬打下荷池,無非是知道這種時候求饒讓步只會顯得心虛而且也對往後無濟於事,索性把事情做絕一點……如今寧家……”

寧家難道還能去求太子寬恕?

還不如學趙萼綠趁機探望太子妃,讓雙方關係更進一步呢!

“但你現在又是‘有孕’,公公又沒有傷愈,祖母還乏着……”遊氏沉吟道,“倒不宜去東宮了。”

“這個不打緊。”卓昭節點了點頭,道,“時五的妻子慕姐姐正是太子妃嫡親侄女,如今父親臥榻養傷,時家必會來人探望的,慕姐姐多半也會過來,我託她私下帶東西和口信給太子妃好了。”

——周氏今兒個過來當然不只是爲了提醒侄女抓住機會親近太子妃,不過是代表周太妃一派,請卓昭節借這個機會表達選擇罷了。

這也不奇怪,唐緣死了,太孫不是真定郡王,還能是誰?

卓昭節受這個大伯母照拂不少,這麼點要求當然不會拒絕,提慕空蟬,就是表示會把周太妃這邊的態度轉達過去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滿周、會試第二百二十三章 父親(下)第四章 屈總管第三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二百三十八章 立世子第九十章 尋滋緣故第一百四十二章 爲子孫計(下)第十二章 江十七之心遊家皆知第三十五章 意外連連第二十一章 公主本性第三章 上陣有母女第一百五十五章 花氏進門第五十一章 再遇世子第十四章 林鶴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爲子孫計(下)第七十四章 避暑第九十四章 生產第五十六章 當場求親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馬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到曲江第一百零一章 鐵槍拖玉瓶第九十五章 父母憂心第九十章 尋滋緣故第七十三章 黃昏第一百八十二章:心驚第九十五章 雙生子第二十九章 內情第二百零四章 幕後真兇(中)第六十八章 延昌郡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畫像舊事第五十八章 遊灼第二十五章 再次交鋒第七十七章 陳珞珈第一百七十二章 情敵必須死!第一百十六章 苦肉計?第二百零一章 體諒第一百零六章 催妝詩?第十六章 回門第一百八十九章:卓昭姝的婚事第一百三十四章 拒絕祖氏第三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五十二章 良母苦心(上)第五十八章 選擇第三十章 阿杏不記仇第四十八章 落水第一百九十四章:吐露真相第五十章 沈丹古第五十四章 金鑲玉如意第五十三章 重傷第九十八章 禍水東流計第五十四章 壽辰第十章 時家姐弟第四十五章 長公主第八十一章 戲謔第二十三章 名額第三十六章 鳳凰花開第二百四十章 爲父之心(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口才第七十三章 夏氏第五章 卓芳華第一百六十一章 樂遊原第三十七章 小猴第一百二十四章 恭喜全猜錯!第二百二十四章 背水之戰(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父親(中)第九十八章 陸含冰(下)第七十七章 春日遊第一章 楊花滿眼時第六十九章 樗蒲盤上無晝夜(下)第七十一章 被子之戰第四十七章 請帖第六十一章 阮致第四十九章 敵友難分第一百九十章:遊家噩耗第二百零二章 交易第七十五章 遊煊惹事第一百八十九章:卓昭姝的婚事第八十二章 世子心機(上)第八章 公主請貼第一百七十三章 遊氏出手第一百零一章 海青拿天鵝第一百零五章 人選與陽謀第四十二章 長輩之心第五十六章 當場求親第一百三十章 報噩第一百四十章 梅子(上)第九十五章 雙生子第二十三章 當時情深第二百零七章 黃雀第五十二章 謝盈脈第六十八章 延昌郡王第九十五章 世子的想象力第一章 灞陵柳第二十七章 晚宴第三十二章 歐氏第十一章 重見不須驚第十一章 重見不須驚第四十七章 沈氏第三十七章 小猴第二百零八章 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