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鹹平帝

年號鹹平的皇帝單諱一個棽字,他是先帝第十一子,與紀陽長公主同母,皆是先帝時教坊內人薛氏所出,薛氏生了紀陽長公主,因爲當時先帝子嗣還不多,這纔有了正式的名份,但不久就失了寵,一直到多年後一次宴上,薛氏獻舞,偶然被先帝召幸,這纔有了今上。

先帝膝下長到成年的一共有十四子,公主略少,總也有五位,這十九個子女裡頭唐棽其實很不起眼,那時候樑皇后有嫡長子燕王,繼立的鄭皇后有嫡三子齊王,先帝不似今上這樣獨寵皇后,虛設六宮,先帝的時候後宮十分昌盛,皇后之下貴淑賢德四妃皆滿,三夫人、諸妃位、九嬪,往下的諸級宮嬪……將整個六宮住得滿滿的,可想而知,兩位有嫡出名份的皇子之外還有多少寵妃、皇子、公主爭寵。

那時候今上在先帝眼裡地位還不如紀陽長公主,畢竟紀陽長公主是先帝次女,先帝的長女未長成即夭折,對於頭一個長大的女兒先帝到底記得清楚些的,若不是燕王與齊王爭儲太過,將今上的諸位皇兄陸續牽扯下去,這皇位還真輪不到今上。

說起來也是天意——先帝貶了膝下諸子後,照着寵愛和生母位份其實是應該周貴妃所出的秦王登基的,偏偏這個時候先帝大病了一場,自以爲即使撐過去也活不長了,憂心主少國疑,就匆匆從沒有捲進奪儲的皇子中擇了年紀最長的今上爲儲,不想栽培了幾年,今上羽翼豐滿,先帝卻還在位,但到底年紀在那裡,再扶持秦王就不太可能了,就這麼前朝近十位生母尊貴的皇子爭得死去活來的大位,兜兜轉轉落到了今上頭上。

這鹹平帝的容貌很是俊秀,輪廓之間與紀陽長公主非常的相似,一眼就能看出兩者之間的血緣,只是究竟是九五至尊,威儀比長公主更甚。

雖然今日是太子生辰,但鹹平帝也看不出來有什麼重視的,只穿了半舊不新的明黃色常服,頭頂皁色軟襆,蹬藏青朝靴,腰束玉帶,那常服已經洗得有些淡了,卓昭節想起了開到快殘的御衣黃。

今日這裡除了卓昭節外都不是頭一次面聖,鹹平帝與淳于皇后一樣,都不是講究繁瑣禮儀的人,爽快的吩咐衆人平身,自有宮人伶俐的在皇后旁邊加席,衆人重新落座後,鹹平帝就笑着問:“方纔看到兩個小娘子被擡了出去?這是怎麼回事?”

“八娘打的頭,趁長輩們說話的光景,鬥起了酒,結果淳于六娘子、二郎家的小三娘都被灌倒了。”淳于皇后笑着道。

淳于佩剛纔還鬧了出笑話,連帶着唐千夏的醉態也被衆人看在了眼裡,樂氏與晉王妃少不得又要上前請一回罪。

鹹平帝笑着道:“既然是宴飲之際,小娘子家自在些也無妨,反正有皇后在,自會安排醒酒的地方。”又問候紀陽長公主,“有兩日沒見二姐了,二姐這兩日可好嗎?”

紀陽長公主笑着道:“自然是好的,你也要注意些身子,莫要太過勞累了,百官可是拿俸祿的。”

“二姐放心罷,我如今也只看內閣批不了的摺子,方纔是和溫相說了一些事情才耽擱了。”鹹平帝口角含笑,與紀陽長公主說話之間極爲親切,連“朕”字都不用,卓昭節心想,怪道九郎有長公主寵愛,什麼事都敢做。

紀陽長公主這才滿意:“你如今可是身系萬民,怎麼能不好生留意?”

淳于皇后笑道:“二姐放心罷,我聽二姐的,盯着他呢。”

“是有你在我才放心。”紀陽長公主感慨的點了點頭,道,“十一郎最是倔強,輕易的話都不肯聽的,能勸他的人就那麼幾個,內侍哪兒說得住他?”

鹹平帝貴爲天子,又是一把年紀的人了,被紀陽長公主這樣當衆戲謔,到底有些尷尬,就拿起酒樽笑着道:“二姐和皇后的話我幾時不理了?”

又叫底下的人,“諸位不必拘束,小娘子們愛玩鬧只管玩鬧就是,不必顧忌朕。”

這麼說着又想了起來問皇后,“皇后今日請諸府夫人並娘子進宮是?花會不是已經結束了嗎?”

淳于皇后笑容一淡,淡淡的道:“你沒見太子妃在這裡嗎?今兒個是大郎的生辰,她們是來賀太子妃的。”

鹹平帝恍然道:“倒是忘了。”

太子妃忙恭敬道:“父皇日理萬機……”

只是淳于皇后直接打斷了她圓場的話,對鹹平帝道:“我也有幾日沒請她們進宮來熱鬧了,今兒說着話倒把事情給忘記了……這會東宮那邊恐怕也在開着宴,我看不如就叫個孫兒來陪咱們會罷?”

鹹平帝若有所思的看了眼皇后,又看了眼紀陽長公主,頓了片刻,才道:“好。”

淳于皇后一揚下頷,大聲吩咐宮人:“去請真定郡王來!”

殿中如今雖然都是女眷,但大涼風氣開放,后妃與諸公主仗着寵愛,干政的可不少,女子議政,只要不是大庭廣衆,私下裡說幾句也沒人計較——而且今日這兒的女眷除了周太妃和淳于家外,哪一個不是有所立場的?

沈氏的臉色在皇后說出只請真定郡王過來後,瞬間煞白!

卓芳甸比沈氏還要不濟,手一抖,大半碗酒水就澆在了裙子上,倒是卓昭節先爲寧搖碧一喜,隨即想到家族纔是心頭一沉,扶着食案不知道說什麼好。

靜了片刻,皇后含笑四顧:“你們又不是頭一次進宮了,這樣拘束做什麼?”

周太妃是最快反應的,含笑道:“今兒個說是來賀太子的,不想到這會都沒能和太子妃說一聲,正琢磨着什麼時候開口呢!”

皇后微微一笑:“太妃是他長輩,再說又不是什麼整歲,不值得鄭重其事,不過是尋個藉口請大家來熱鬧熱鬧罷了,打從義康下降之後,這宮裡素來就寂寞,再說誰還沒個生辰?”

聽皇后的意思就是沒把太子今日生辰放在心上了?

周太妃臉色一僵,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接這個話,倒是鹹平帝岔開話題問紀陽長公主:“九郎怎麼沒來?二姐不是一直要帶着他的麼?”

卓昭節心頭一跳,就聽紀陽長公主道:“今早四郎邀了他去東宮湊熱鬧,一會四郎過來,他定然也會跟着過來。”這四郎自然就是唐四了。

鹹平帝笑着道:“今年牡丹花會,這孩子倒是出了個風頭,上回本來要和二姐說的,奈何回來晚了沒說幾句。”

紀陽長公主最愛聽旁人贊寧搖碧,聞言眼角眉梢都舒展開來,道:“這孩子天資着實是好,奈何他到底年紀還小,心性跳脫,定不下來,不過資質天賦放在了那裡,叫我說,隨便學學也比許多人強的。”

鹹平帝自然不會逆了長公主的話,含笑道:“這回花會的詩皇后拿與我看過,確實大氣,到底是二姐教養出來的孩子。”

“是這孩子自己用心!”紀陽長公主高興的道。

雖然提了寧搖碧,但到底沒提卓昭節,只是皇后悄悄與鹹平帝說了幾句後,鹹平帝似有意似無意的也看了幾眼卓昭節,聖人神色平靜,實在覷不出來喜怒,倒叫本已醉意上涌的卓昭節一個激靈,酒醒了大半,趕忙坐好。

中間周太妃說了幾句話,卓芳甸悄悄告訴沈氏,帶着使女推下去更衣……去東宮請真定郡王的內侍到底回來覆命了。

只是皇后只說請真定郡王,但內侍回來時,不但寧搖碧跟着來了,太子、延昌郡王、唐澄、晉王、光王居然也都跟了來。

聽內侍稟告這許多人求見,鹹平帝皺了下眉,淳于皇后臉色也是一寒,只是到底顧忌着命婦晚輩們,淡淡的道:“既然來了就都宣罷。”

衆人涌進殿來行了禮,淳于皇后等鹹平帝道了個“平身”就露出春風化雨般的笑,開口道:“四郎到祖母這兒來。”

紀陽長公主也笑着招寧搖碧到身邊。

卓昭節偷眼看去,寧搖碧一身薑黃交領越羅袍衫,栗色蜀錦衣緣,束玉帶,頂上紫金冠束髮,繫着絳色宮絛,俊秀飛揚,在長公主身後跪坐下來,立刻向四面一望,恰好與卓昭節對望一眼,頓時露出一個會心的笑容。

卓昭節到底顧忌着大庭廣衆,面上一紅,立刻低下了頭。

一直到這會,鹹平帝也沒提給餘人賜座的話,寧搖碧也就算了,紀陽長公主寵愛幼孫是滿長安都出了名的,但真定郡王乃太子之子,如今倒是先在皇后身邊被按坐下了,反而太子還站着——殿中氣氛頓時詭異起來。

只是無論鹹平帝還是淳于皇后都權當沒看見,鹹平帝淡淡的問:“你們不是在東宮裡熱鬧嗎?怎麼都過來了?”

容貌酷似鹹平帝的太子看這情形心頭一沉,迅速掃一眼身旁微微顫抖的庶長子,勉強笑道:“聞說母后在此設宴,孩兒自然要帶寶奴、珍奴來伺候。”聽起來珍奴大約就是唐澄的乳名了。

淳于皇后輕描淡寫的道:“你那邊忙,本宮讓小四郎伺候着也就是了,你們都跑了過來,那邊怎麼辦?”

氣氛正僵硬時,忽然晉王笑道:“孩兒是想母后這邊是不是有什麼好東西?不然今早咱們過來時,母后不是還說今兒個乏,打發咱們快點退下嗎?”

這晉王長的更像淳于皇后,雖然也有四十餘歲了,但保養得宜,看着不過才過而立——到底也是有年紀的人了,但這番撒嬌的話說着倒不惹人厭,淳于皇后對次子還是很和顏悅色的,道:“不過是尋常的酒菜,還是太子妃張羅的,有好東西還能瞞着不給你嗎?”

晉王趁機道:“孩兒也是這麼想的,不過是這麼一說,興許母后今兒賞賜大哥生辰的東西,孩兒也能混上一份。”

他特別提到了太子生辰,意在緩和氣氛,也是提醒鹹平帝與淳于皇后今日是個特別的日子,好歹給太子份體面。

太子不禁感激的看了他一眼。

只是淳于皇后聞言,卻先看向了太子妃,臉色竟是一陰,頓了一頓才道:“你不說本宮倒是忘記了。”

接下來也沒說賞賜的事情,只道,“東宮那邊據說幾位太子師都在?你們就這麼把人丟下過來是什麼道理?若沒有旁的事情就先回去罷。”

太子陪笑道:“是孩兒鹵莽了,一心想着父皇、母后,一急之下就過來了。”因見淳于皇后根本沒有留自己的意思,不敢違逆,就道,“那讓寶奴和珍奴留下,一起伺候父皇、母后罷?”

聞言,延昌郡王與唐澄都充滿盼望的看了過去。

淳于皇后眯起眼,淡淡的道:“本宮與你們父皇還沒老到需要兒孫們全在膝前候着的地步!”

這話一出,衆人都是大氣也不敢出,太子也變了臉色,正要跪下請罪,鹹平帝乾咳一聲,道:“你們母后說的是,就小四郎留下罷,你們自去忙。”

“……”太子沉默了下,深吸口氣,道,“孩兒遵旨。”

“等一等!”淳于皇后忽然道。

太子一喜——不想淳于皇后卻道:“自義康下降後,這宮裡越發的寂寥了,今兒看着二姐身邊的九郎,本宮心裡實在羨慕……陛下,不如索性叫小四郎住在咱們這邊?”

這話對殿中許多人來說不啻是晴天霹靂!

別說延昌郡王與唐澄了,就連太子也沒維持住,臉色青白不定、滿是驚愕!

鹹平帝深深看了眼太子,沉默了下,道:“就這樣罷。”

帝后當衆說出這番話來,真定郡王的前途也等於說是定好了——這位郡王也不知道是早就知曉還是沉得住氣,只在淳于皇后提出讓自己住到大明宮時露出一絲愕然,隨即就恢復了謙遜之態。

倒是太子妃不加掩飾的流露出狂喜、欣慰之色,最先離席拜倒:“臣媳代鳳奴謝過父皇、母后!”

太子妃這麼一謝恩,太子想幫真定郡王推卻都不成!

帝后,這是要公然支持真定郡王了!

原本鹹平帝對兩個孫兒的較勁從不干涉,淳于皇后偏心真定郡王也有限,太子自己都不曾登基,也不敢大張旗鼓的捧着延昌郡王,是以兩位郡王的爭鬥頻繁卻規模有限,像花會上的爭執已經算是很公開的時候了,現在帝后同時表態和偏向,局勢如此突然——衆人震驚之餘,心中都是百味陳雜。

第一百零六章 上門大鬧(下)第四十八章 落水第一百三十一章 皇后的選擇第一百三十四章 拒絕祖氏第八十章 遇救第一百二十二章 春水綠波第一百五十章 爲難處第五十七章 五夫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背水之戰(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遊氏出手第十二章 江十七之心遊家皆知第五十六章 當場求親第一百三十二章 安置(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金燕的結局第一百八十章:壽筵、招降第一百十九章 母女爭執第八章 公主請貼第二十二章 酒量第二百十四章 趙萼綠第七十一章 趙大娘子第一百零五章 人選與陽謀第一百零八章 陳子瑞第一百章 寧嫺容出閣第七十三章 二喬(上)第七十四章 避暑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夫人第二十四章 侯門深似海第十七章 盤問第二百三十七章 因禍得福第十七章 江氏(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逆轉第一百五十八章 迴雪樓第十九章 內奸第一百九十一章:瞞過鞦韆第一百五十七章 殿試風波起第一百零一章 海青拿天鵝第二百二十二章 父親(中)第二十六章 晉王小郡主第五十章 小別勝新婚第一百十一章 大娘子的推斷第二百三十三章 口才第四十三章 眼界第四十八章 落水第六十一章 唐若縹第一百九十四章 謝盈脈VS遊氏(上)第二百十六章:寧夷徽的婚事第十一章 寧世忠第一百四十章 梅子(上)第二十五章 寧瑞婉第七十五章 真正的真相第九章 任慎之第九章 任慎之第九十九章 荒謬的想法第一百八十四章:喜大普奔第一百九十六章:帝后第四十章 悲劇的兩人第八十七章 白家宴第十四章 不甘心的世子第十三章 真相第一百零七章 寧順忠第一百七十四章 探口風第四十二章 正打歪着第六十一章 三夫人第六章 阿杏、阿梨第七十四章 避暑第一百九十三章 舊案疑雲(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如何阻止挑撥離間第一百三十四章 做個好女婿第二十四章 侯門深似海第二百章:嬤嬤獻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梅子(下)第二百四十章 爲父之心(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拒絕祖氏第九十八章 陸含冰(下)第七十章 世子是好人第二十二章 兄妹相見第四十二章 正打歪着第一百五十章 時五很幸運第一百三十五章 歐家來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良母苦心(上)第七十六章 留宿第四十三章 攤牌第一百九十五章:束手無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白鵝墨池破春水第六章 新婦子,催出來!第三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八十一章 烈心豈獨丈夫哉(下)第十九章 表兄弟第一百八十四章:喜大普奔第七章 障車詩賦第一百三十四章 拒絕祖氏第五十五章 是真是夢第七十章 雍城侯第八章 悲劇的敬茶第四十一章 白子華之鑑(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梅子(下)第二百十章 賠禮第九章 赴宴途中第三十九章 新人第九十一章 林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