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使者人選

東夷山雖只一隅之地,對於地域遼闊又富庶的大涼來說不足爲懼,然而地處西域,當年齊王煽動仲崇聖叛亂,爲策萬全,還對西域諸胡許以重諾——只是當時蘇史那執掌月氏,忌憚大涼國力昌盛,雖然答應了齊王會出兵,但事到臨頭卻選擇了觀望爲主、出兵爲輔。

那時候月氏在西域諸胡中極爲強盛,蘇史那之名響徹西域,其餘收到齊王請求的胡族自然有樣學樣。結果仲崇聖果然是獨木難支,西域諸胡看到這般景象,當然不肯繼續和大涼鏖戰。之後仲崇聖兵敗如山倒,齊王伏誅,仲崇聖退守東夷山。

大涼也不是完全沒打過東夷山,只是西域諸胡見到大涼兵強馬壯之後,非常擔心大涼打下東夷山後,會趁勢掃蕩西域,重開前朝的西域都護府,遷胡人入關,佔據他們的桑梓地,因此相約囤兵東夷山附近,大涼本就惱恨他們答應襄助齊王,見這情形,自是飛報長安,言胡族有異心,那時候橫豎大軍還在西域,鹹平帝自是命其時爲帥的古太傅大可便宜行事——這就是大涼西征、老敦遠伯重傷歿于軍中、月氏等族投降、申驪歌遠嫁長安、蘇史那陪嫁等前事的始末了。

這樣錯綜複雜的前事,再加上帝后打算留給子孫建功的私心,東夷山之事就這麼擱置了下來。如今再提起,少不得要反覆爭論,畢竟東夷山的收回,關係到朝臣們的切身利益,甚至於對於目前朝中局勢的變化都是一個極微妙的引子。

帝后的態度又曖昧不明,這樣一路爭議到了五月初才定下來。到底還是宰相一派勝出,決定先禮後兵,派遣使者陪同義榮侯唐慎之前往東夷山中勸降仲崇聖。

對於仲崇聖投降的條件,鹹平帝開的也不差,因爲唐慎之這個名義上的仲崇聖故主封了侯,仲崇聖自然不能越過他,君臣商議下來,若仲崇聖決定投降,可以封其不超過伯的爵位,另賜府邸錢帛,使他可以回長安頤養天年。

至於仲崇聖的麾下,也各有封賞赦免。

本來仲崇聖至今沒有投降,早先是因爲齊王,加上畏懼朝廷事後翻臉。後來帝后有意留他給子孫建功,既然不理他,仲崇聖想投降也尋不着門路——如今唐慎之既受了鹹平帝的封侯,又考了鹹平朝的榜眼,這個齊王血脈都降了鹹平帝,還親自出面去勸仲崇聖,仲崇聖不降反而就難以下臺了。

而且鹹平帝既然寬待唐慎之,照理也不會殺害仲崇聖,即使被拘回長安軟禁,好歹比一輩子埋骨荒山好罷?

所以朝野上下都認爲東夷山這次能夠兵不刃血的拿下來,其可能至少有七八成。因爲唐慎之畢竟是齊王之後,不可能讓他獨身一人上東夷山,總歸是要派人陪同——也可以說是監視的,不然萬一唐慎之與仲崇聖會合,一起反了大涼——這樣的可能雖然不多,若是出現,豈不是丟盡了朝廷的體面?

既然勸降的事情這麼有把握,這一趟去東夷山,等若是現成的分功勞了。唐慎之齊王之後的身份,鹹平帝已經封了他一個侯爵,以示對齊王一脈的寬容,這回勸下仲崇聖,也不太可能給他什麼好處了,那麼大頭的好處當然是陪他前去的使者來分。

大涼太平了這麼多年,好容易有這麼個立功的機會,自然是滿朝文武都不甘心落後,爲了決定使者的人數和身份,朝臣幾次差點在御前打了起來!

還是避暑的日子近了,爲了不耽擱去翠微山避暑,鹹平帝幾次當朝震怒,才讓衆人勉強議出結果。最終定下來的卻是一名正使、三名副使,唐慎之佔定了一個副使的身份,另兩名副使的名額,一個被太子拼死替長子延昌郡王要了下來,畢竟唐慎之的身份是延昌郡王“發現”的,太子抓住這個理由死活讓延昌郡王也成爲副使之一。

兩名副使已經一郡王一侯爵了,最後一名副使若身份相齊,也太過擡舉仲崇聖,反而不美。所以朝臣提議最後一名副使不宜再遣高官厚爵之人擔任,他們這麼一提,鹹平帝倒是覺得可以給後族的人一個機會,比如說皇后的嫡親侄孫淳于桑野,因爲長頭還有嫡親兄長,不是世子,雖然也有蔭封,到底品階不高——趁着這一回跟過去見識見識場面,混份功勞,回來之後,好歹是後族的體面。

因此鹹平帝直接點了淳于桑野的名,本來對此事裝聾作啞置身事外的楚國公當然是喜出望外,忙不迭的出列替孫兒謝恩。

三名副使都有了着落,各方便挽起袖子爭起了正使的人選。

只不過這個人選鹹平帝與淳于皇后早有設想,輕描淡寫的否認了衆人的提議,直接點了雍城侯。理由是現成的,一來雍城侯去過西域,二來月氏族算是雍城侯的岳家,月氏在西域諸胡中算得上兵強馬壯,萬一仲崇聖倒行逆施,雍城侯也便於就近搬救兵,免得大涼士卒遠水難解近渴;三來此去西域萬里迢迢,老臣們年歲長了,雍城侯卻正當壯年,來回跋涉,不會因此耽擱了事情。

鹹平帝振振有辭,朝臣們雖然頗不甘心這份大好功勞就這麼落到雍城侯手裡,可多年積威之下,也只能心不甘情不願的叩謝鹹平帝的體恤。

只有太子與延昌郡王心中恨意綿綿——前一日,雍城侯世子婦卓氏攜膝下一雙子女進宮陪淳于皇后說話,據蓬萊殿裡的宮人傳出消息,那卓氏雖然在蓬萊殿的一個時辰裡大部分辰光都在和皇后說笑、逗弄雙生子,可快告退時,卻不經意的提了一句“前兩日去祖母那邊說話,提到西域,祖母感慨,道那裡究竟是母親的故鄉,自母親去後,父親一直惦記着想再去看一看呢,可惜父親如今在朝爲官,等往後致了仕,年歲既長,怕也去不得了”——由於寧家大房的事情,鹹平帝自覺虧欠了紀陽長公主,這一點皇后也清楚,現下卓氏打着長公主的旗號這麼一說,帝后縱然有旁的考慮,也會把寧戡換上去了!

畢竟帝后即使對寧家將來有所提防,但長公主還活着的時候,除非寧家喪心病狂,否則對雍城侯府是隻會扶持加恩決計不會打壓算計的。

問題是卓氏這理由說的也太荒謬了點兒!

滿長安誰不知道雍城侯當年是被迫迎娶申驪歌那胡女的?他會不會想念申驪歌都是個問題,更不要說申驪歌的故鄉了——英雄救美人那是千古流傳的佳話,美人救英雄……咳,雍城侯當年由於紀陽長公主的緣故跟着大軍去撈軍功,不想頭次上陣就被俘虜、甚至被逼婚的事情又不是什麼秘密,即使他真的思念申驪歌,也決計不會思念西域的!

這等於是擺明了告訴衆人,這件功勞寧家要了。

而太子竭力推薦的古博,最終只得到了官復原職以作安慰——這也算是帝后看出太子對於自己勢力已經不如真定郡王后的安撫了,帝后的底線也看出來了,他們並不相信太子會對真定郡王多麼慈愛,倒更相信真定郡王會是個孝順的孫兒。

所以即使爲了安慰太子,避免父弱子強、子弒父的情況出現,帝后對太子的支持……也就是還給他一個古太傅。問題是古博這麼大年紀了,即使在軍中威望很高,可最多保證真定郡王不敢兵變,在朝上可說不上太多的話,到底是被貶過一次的人,何況朝上武將說話的分量本來就不如文官。

古太傅的官復原職,所能夠起到的作用還不如帝后此舉的作用大。

對於這場前後耗費了四個月的爭議投入頗多的太子當然很不滿意。然而他不滿意也沒辦法,紀陽長公主活着一天,不是涉及社稷民生的大事,帝后就會遷就她一天,更何況長公主向來有分寸,難得提了這麼一次要求,幾個兩朝重臣都不願意拂了長公主的面子的。

遠赴東夷山勸降仲崇聖,若是事成,正使的功勞當然是最大的,副使等人,沒有正使的首肯,功勞當然就要小得多。想也知道,雍城侯是絕對不會說延昌郡王什麼好話的,此去西域,延昌郡王還得防備着被雍城侯挑刺,屆時一個不小心,那就是有過無功了——所以雖然雍城侯如今得了人人羨慕的位置,但寧家卻也不敢掉以輕心。

卓昭節蹙着眉道:“恐怕太子會從中做手腳!”

勸降順利,雍城侯拿大頭的功勞,勸降失敗,擔主要責任的也會是雍城侯——尤其是被證明失敗的緣故在於雍城侯的情況下。在這兒太子不插一腳纔怪了,如今就一個古博哪裡能夠讓太子放心,不起烽火,太子一系如何起復?

“放心罷,聖人私下有口諭,勸降歸勸降,若仲崇聖執迷不悟,打下來也一樣。”寧搖碧微笑着道,“蘇伯這回會與父親一起去,屆時若勸降不利,那就從月氏族中調兵……本來這也是聖人當殿說過的。”

“要給父親預備什麼嗎?”卓昭節問,本來這事兒應該是婆婆來做的,然而她的婆婆去的早,如今侯府是她當家,但公媳之間多有不便,總歸要通過寧搖碧來轉話。

寧搖碧不在意的道:“你不用管父親,父親身邊用的都是老人,有幾位是從前伺候着父親去過西域的,他們都會預備好。”又道,“家伎裡頭挑兩個能歌善舞又會得說話的,最好亦有幾分姿色。”

“還要帶家伎?”卓昭節驚訝的道,“會不會太過兒戲了?”

“不是父親他們用,到了西域,勸降了仲崇聖,總要就地慶賀下,若是要打,召聚胡族爲先鋒,賞幾個人下去也熱鬧些。”寧搖碧道,“橫豎去了人咱們可以再補,你挑兩個好的。”

卓昭節不清楚軍中情形,不過就兩個家伎也沒有什麼,便記下此事,等得空就叫了夏氏到跟前——本來許鏡心齊王餘孽的身份出來後,這夏氏也被大理寺拷去拷問了,然而許鏡心與夏氏都說夏氏與齊王毫無關係,之前夏氏想替許鏡心也推薦到雍城侯府來任教習,不過是念着都是醉好閣裡出來的情份。

沒有證據,再加上夏氏正當韶華,衆多恩客幫着說話,不幾日就贖了出來。卓昭節本不想再要她,可又怕唐慎之知道後生出芥蒂,想着橫豎如今帝后對齊王一路都是寬仁的,夏氏又沒被定成餘孽,加之她確實是個不錯的教習,就讓她仍舊留了下來。

這會把她叫過來,就將寧搖碧的要求說了,夏氏思索片刻,道:“若說能歌擅舞,家伎本就是學這些的,奴家教導的這些人裡頭都會得。不過論到口齒伶俐,倒也就那麼七八個,姿色都是好的,雖然世子婦絕色,她們到了世子婦跟前便灰撲撲的了,若單獨來看皆有幾分顏色的。”

卓昭節便道:“那你回去讓她們收拾一下,明兒過來叫我看看。”

第一百二十二章 春水綠波第一百二十章 長公主第二百四十四章 曾經恩怨難是非第五十章 小別勝新婚第五十一章 早飯第二百零九章 再次生子第一百零三章 別後兩悠悠第二十二章 月光白第五十章 沈丹古第五十六章 南下真相第一百六十七章 如何阻止挑撥離間第二百二十二章 父親(中)第三十章 阿杏不記仇第六十八章 不守婦道?第七章 溫壇榕第一百二十三章 噩耗第五十七章 兄長永遠是對的……第一百七十一章 到時家第七章 遊二娘子第四十一章 白子華之鑑(上)第九章 赴宴途中第一百四十章 梅子(上)第三十一章 貪心惹的禍第五十一章 早飯第十四章 開宴第一百八十八章 千秋節之憂第二百二十四章 背水之戰(上)第五十八章 選擇第一百二十七章 相談甚歡第五十七章 月氏頭人第五十九章 胡姬第四十三章 攤牌第一百四十四章 練手第一百五十二章 曙光第一百八十一章 兩個好使女第九十四章 生產第一百五十二章 曙光第六章 阿杏、阿梨第三章 上陣有母女第九十九章 荒謬的想法第一百三十三章 翁婿的首次見面第七章 遊二娘子第六十五章 姐妹相見第三十八章 相思門中客第一百零八章 老夫老妻(下)第二百零九章 再次生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慕氏(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天才?第六十九章 補畫第五章 黃昏起凝妝第一章 病入膏肓第四十五章 飛來誣告第二百章 父母苦心第六十章 桃花糕第二百十七章 冷靜第一百七十七章 慕空蟬(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時家出事(上)第一百零六章 老夫老妻(上)第二十五章 三房第一百六十九章 可憐的父親第一百八十三章 長夜第八十四章 千秋宴第七十九章 大喜訊第二十三章 當時情深第四十九章 博雅齋第一百八十八章 千秋節之憂第六十四章 破綻第一百九十一章 花氏第一百七十四章 探口風第二十五章 再次交鋒第二十八章 爲兄之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練手第二十九章 時雅風第二百十五章 女婿人選第二十八章 爲兄之心第六十三章 琵琶舊事第八十一章 各自的小算盤第二百十八章 敬茶(上)第一百零五章 荏苒了的時光第七十七章 倘若第三十四章 姐妹同心其利斷金第四章 屈總管第一百六十八章 使者人選第一百八十一章 之後第二十一章 公主本性第七十七章 陳珞珈第三十二章 獻計求生第八十三章 來龍去脈第四十六章 事發捱打第六章 紫玉第五十章 沈丹古第二十四章 侯門深似海第四十二章 正打歪着第一百三十五章 歐家來人第六十八章 延昌郡王第二十九章 時雅風第七十二章 唐澄第二百十二章 妯娌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歸第一百四十一章 爲子孫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