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王者絕不低頭

楚太子項天的在楚地的威望極高,甚至於逼近了楚霸王項羽,這一點是楚國文武百官,都心知肚明的。

正因爲如此,面對楚太子項天突然的強勢,他們不得不暫時俯首,在場的都是歷經沉浮的老梟。

自然清楚如何做,才能夠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穫。

他們更是深諳官場規則,清楚在朝堂上,他們根本沒有與楚太子項天對抗的本錢,但是除了這一點之外,離開楚王宮,他們有無數的手段可以耍。

可以說,面對楚太子項天突然間強勢無比的變法,想要改變楚國官制,已經激怒了楚地士族。

因爲他們清楚,這樣做根本就是在他們的身上割肉,更何況楚太子項天的變法,絕對不會是已經結束。

變革官制,這不過是楚太子項天變法之中的開局,這意味着接下來,還有一連串的事情爆發而出。

孫叔本等人心裡清楚,如果他們連這一點都守不住,必將會一路妥協,給楚太子項天各個擊破的機會。

正因爲如此,老謀深算的孫叔本等人,幾乎就在第一時間想到了最佳的對策,帶着滿肚子的陰謀詭計,離開了楚王宮。

哪怕他們明知道楚太子項天留下商洛,令尹項他,大將軍項佗,必然是有大動作。

但是楚太子項天的犀利以及迅速,依舊是出乎了他們的想象。

以至於當丞相項他將楚太子項天選擇的三公九卿的人選公佈而出,立即在彭城引起了軒然大波。

他們都沒有想到,楚太子項天會這麼狠,這麼犀利,這樣做根本就是排除異己,直接將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準則推行。

孫叔府。

這裡在楚太子項天公佈三公九卿人選之後,突然間從門可羅雀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因爲他們都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

楚地士族的領頭羊們徹底的坐不住了,他們心裡清楚,楚太子項天是一個說一不二的人。

既然他想要推行變法,必然會一意孤行,就算是他們全力阻擊都沒有用。

只是他們雖然清楚這一點,但是他們也絕不可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顧,這是楚太子項天與楚地士族的第二次交手。

第一次交手的慘敗,讓孫叔本等人深以爲恥,他們都清楚楚太子項天擁有大器局,在這一點上,絕對不是楚霸王項羽可以比擬的。

楚太子項天這是一個擁有遠見的梟雄,若是沒有利益衝突,他們何嘗想要與楚太子項天背道而馳。

只是彼此代表的利益不同,註定了他們走不到一起。

“太宰,以你之見太子留下令尹,大將軍等人所爲何事?”

瞥了一眼孫叔本,太宰相有些不滿,因爲這句話問的不是廢話麼,太子項天剛剛提及了改革官制一事。

如今留下令尹以及大將軍,自然是爲了改革官制一事。

“孫叔,這個時代了不再是孫叔敖舉於海的時代,孫叔家族可沒有那樣一代大能當靠山。”

太宰相的幾句話,讓孫叔本的臉色大變,再也沒有了剛纔的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從容了。

很顯然,這一番話說到了他的心坎兒。

這個時代早已經不再是孫叔敖的時代,這個時代,亂世爭鋒,只有強權才能立足於時間。

哪怕是孫叔家族萬古長青,但是在太子項天這樣的絕世梟雄面前根本不夠看,這樣的人,沒有人知道他的心裡想法。

正因爲如此,孫叔本在第一時間感受到如山的壓力,此時此刻,他不得不承認,面對太子項天的強勢。

光是他們孫叔一族,根本不夠看,想要反抗,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便是聯合楚地士族。

形成第一次士族與王權的對抗,唯有如此,才能逼迫不可一世的楚太子項天低頭俯首。

一想到這裡,孫叔本虎目如刀,深深的看了一眼太宰相,道:“太宰,這不是我孫叔一家的事。”

“一旦太子一門心思的推行變法,受到損害的不僅是我孫叔家族,同樣的楚地士族一個也逃不開。”

“此刻不是你我爭端置氣之時,如今我們有着同樣的敵人,已經到了楚地士族生死存亡的時刻。”

“老夫不想和你計較,但是難道爾等就這樣坐以待斃,眼看着太子改革官制,推行變法?”

說到這裡,孫叔本深深的看了一眼太宰相,道:“太子一出手就是改革官制,這等於同直接接受到了大秦帝國的思想。”

“同樣也意味着先祖們的奮爭成了一個笑話,這件事必須要阻止,要不然我等就是楚國的罪人。”

……

孫叔本的話,讓在場的所有人心中一動,他們都清楚太子項天似乎格外推崇大秦帝國。

這意味着太子項天徹底的否決了先輩的奮鬥,從這一點上,就可以讓太子項天處於道德的下風。

心中念頭閃爍,太宰相這一刻心動了,他明白楚太子項天可不是一般人,這一次的變法也絕對不會是小打小鬧。

能夠以改革官制開始,這就意味着太子項天極有可能複製大秦帝國的一切,作爲親自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

太宰相自然清楚這樣做的危害,特別是對他們楚地士族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他們可不想剛剛推翻了一個暴秦,馬上又會迎來一個暴楚。正因爲如此,太宰相等人的反抗心思,越發的濃郁起來。

“孫叔,對於這件事你有何解決的辦法?”

兩個人雙眸對視,均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那抹堅決,爲了楚地士族的利益,他們不介意與太子項天交惡。

在這個時代,家族利益遠遠大於國家,一個人對於家族的忠誠,要遠遠強於國家,這便是這個時代的特質。

正因爲如此,孫叔本與太宰相根本就沒有一點愧疚,直接選擇了與太子項天對抗,借楚地士族之力,迫使太子項天低頭。

只是他們忘了一點,那就是作爲一名梟雄,一個王者,他們就算是身處危險的境地,也絕對不能低頭。

正因爲這一點遺漏,導致太子項天與楚地士族交惡,成了仇敵。

第55章 秦人三寶(求收藏,求推薦)第67章 公子扶蘇背叛了大秦帝國(求收藏,求推薦)第134章 東海郡的重要性第132章 都城是一個國家最後的尊嚴!第159章 一條鞭法的雛形第2章 驚天之勇第142章 十萬淮南軍劍指淮陰!第16章 漢王劉季大怒(求推薦,求收藏)第111章 一言退齊軍(1)第196章 三面開戰,楚國伸出的獠牙。第118章 外和諸侯,內輕徭役。第66章 縱論秦亡之由(求收藏,求推薦)第90章 借道南下第73章 楚軍揚威草原(求收藏,術推薦)第5章 那一瞬間的殺機第194章 東甌降、閩越亡。第99章 彭城(求推薦,求收藏。)第111章 一言退齊軍(1)第161章 蒼生塗塗,天下繚繚。諸子百家,唯我縱橫。第4章 信、敗了。第153章 商洛鎮東海第187章 以太子爲帥第138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21章 兵不血刃下壽春(求收藏,求推薦)第200章 徵兵二十萬,以鎮楚地。第51章 劍指武關(求收藏,求推薦)第146章 暴怒的淮南王第20章 殺退伏兵、李左車又至。(求收藏,求推薦)第50章 江東就是一塊難啃的骨頭第200章 徵兵二十萬,以鎮楚地。第72章 從此爲楚將!(求收藏,求評價,求推薦)第158章 項天三問!第202章 齊王韓信連下五郡,楚霸王劍指函谷關,張良欲盟約。第144章 攜驚天之勇,迎戰淮南王英布。第21章 兵不血刃下壽春(求收藏,求推薦)第24章 楚太子,本將在此恭候你多時了!(求收藏,求推薦,求評價)第177章 這個天下遲早姓楚第110章 項天縱論齊王第125章 亂世用重典第15章 十面埋伏之放火燒山第170章 錦衣衛第128章 太宰相第154章 與楚霸王項羽的會晤第2章 驚天之勇第45章 臨江一脈與國同休第122章 國事堂中公然買官第205章 楚二世第201章 大軍入漢中,攜大勝之威北上中原。第84章 犯我中原者,雖遠必誅!第191章 上兵伐謀第27章 請將軍不吝食之(求收藏,求推薦,求評價)第200章 徵兵二十萬,以鎮楚地。第111章 一言退齊軍(1)第133章 天下諸侯聞風而動第197章 共尉出兵,天下雲動。第150章 變卦!第31章 這是最後一戰亦是第一戰第40章 封王(求收藏,求推薦)第97章 不分男女老少盡殺之!(求推薦,求收藏)第79章 夜襲(求收藏,求推薦)第11章 舉戟者爲己而殺(求收藏,求推薦)第98章 善心大發的後果(求推薦,求收藏)第137章 臣願爲使者,入城勸降。第86章 決黃河之水 (求推薦求收藏)第191章 上兵伐謀第16章 漢王劉季大怒(求推薦,求收藏)第32章 二十八騎烏江邊(求收藏,求推薦。)第9章 末將靜候太子歸來(求推薦,求收藏。)第104章 孤會一視同仁第53章 唯我大楚(求收藏,求推薦)第202章 齊王韓信連下五郡,楚霸王劍指函谷關,張良欲盟約。第164章 循序漸進第171章 詔獄第45章 臨江一脈與國同休第64章 涇水肆虐,楚軍入北地。(求收藏,求推薦)第4章 信、敗了。第118章 外和諸侯,內輕徭役。第83章 以匈奴騎兵首級築此京觀,慰兄弟姐妹!第1章 垓下第139章 臣拜見太子第67章 公子扶蘇背叛了大秦帝國(求收藏,求推薦)第52章 秦人的仇恨(求收藏,求推薦)第143章 攜驚天之勇,戰淮南王英布。第66章 縱論秦亡之由(求收藏,求推薦)第35章 子房先生,孤有一事不解。第76章 重燃秦軍魂第190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107章 項王病危第41章 生在帝王之苑,這便是與生俱來的罪。第171章 詔獄第151章 戰爭起,楚太子之威!第91章 張耳對於項王的虧欠(求推薦,求收藏)第3章 今時不同往日(新書開張,求推薦,求收藏。)第92章 戰馬十萬換南下路一條(求推薦,求收藏。)第199章風起雲涌,天下大變。第18章 半渡而擊第191章 上兵伐謀第13章 大王意氣盡第98章 善心大發的後果(求推薦,求收藏)第104章 孤會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