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

(加更一章慶國慶)

韓謙確實是考慮到需要更多的騎兵用於追亡殺潰,以盡最大可能的,去擴大這一次會戰的戰果。

洛陽-水軍進入汾水,又摧毀禹河之上的蒲津渡橋,封鎖住敵軍往北逃入呂梁山、往西逃往關中的通道,但敵潰還可以往東北逃往太嶽山南麓,又或者沿着汾水東岸與太嶽山西麓的河谷地,逃往北面的霍縣境內。

汾水中下游河谷相對開闊,但往北進入晉州北部的霍縣境內,呂梁山、太嶽山的兩座山脈,從左右往汾水夾逼而來,地形又狹仄險陡起來。

霍縣境內的險要地形,也將汾水上游的太原盆地,與下游的河谷,分割兩個相對獨立、封閉的地理單元,中間唯有流急、灘險的汾水河道相接。

目前晉州北部的城池,以及太嶽山與王屋山、太行山西南段山脈交錯形成的河谷隘口,目前都在蒙軍的掌握之下。

蒙軍極可能會據這些城寨收攏潰兵後再試打反擊,特別是蒙軍聚集潰散騎兵的速度很快,這是韓謙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而由於垣曲以北的峽道狹窄,前期爲保證主力兵馬能及時在王屋山北坡展開,重甲步卒幾乎都徙步進入預定出發作戰陣地,就連垣曲城內外都沒有多少匹軍馬。

重甲步卒全套兵甲加到一起,重逾六七十斤,短時間徒步奔襲二三十里進作突襲作戰,最精壯的主力步戰旅將卒還能勉強支撐下來,但想要在從絳縣南部到霍縣境內,縱深逾二百里的開闊河谷之中圍追潰敵,就有些太勉爲其難了。

這主要也是計劃沒有變化快。

無論是韓謙,還是軍情參謀府最初擬定作戰計劃時,需要全面的考慮到各種因素,對戰局的預測不可能光往好的方面想,需要多方面的權衡,繼而將現有的軍事資源在各方衛戍方向進行合理的配置。

前期主要也是希望能在汾水河谷將敵軍擊退,成功佔奪絳縣、曲沃、聞喜及安邑等城,甚至哪怕佔領其中的一座城池,在汾水河谷站住腳,就能對蒙軍取得戰略上的優勢。

之前誰都沒有奢望到,這個冬季能打出這麼漂亮的一個殲滅戰來。

而考慮到軹關陘一役有拖到年底的可能,怎麼都要在豫西留一部騎兵,防範潁水冰封后,東樑軍集結騎兵西進。

即便是如此,參謀府除了夏秋時,儘可能投入資源,推動沈鵬所部騎兵化,入秋後也要求趙無忌將沈鵬、李秀兩部兵馬,部署在豫西北線的長葛等地,以便必要時能快速調動。

直到前天晌午,預計到借大霧天氣重創蒙軍,韓謙才臨時飛鴿傳令,着李秀、沈鵬以最快的速度率部趕到垣曲來參與後續的追潰戰。

當然了,韓謙以爲李秀他們最快也要在兩天後才能趕到垣曲,到時候正好用之進行戰場的掃尾作戰,以及頂替前期承擔主要迂迴作戰任務的騎兵主力,負責後續的警戒。

韓謙沒想到李秀、沈鵬竟然捨棄絕對安全的內線不走,而是直接一騎三馬——也是這兩年才奢移到給騎兵部隊這麼高規格的配置——從東樑軍及孟州軍控制的地域內策馬狂奔,兩夜一日趕出三百里路,趕在這時抵達垣曲。

大量跑廢掉的軍馬直接棄之道側,垣曲東城門外,累壞的將卒一屁股坐在清晨生滿寒霜的枯草地裡。

沒有時間進城休整,爲了節約時間,連營帳都沒有搭,將卒們直接席地而坐,吃着這邊提前準備好的肉湯泡饃。

也有不少將卒歪着身子,已經裹着毛氈在草地裡打鼾熟睡過去,但即便睡過去,還將戰馬的繮繩緊緊的抓在手裡。

“……”韓謙讓人將馬牽走一邊,示意左右清醒着將卒莫要驚擾,也不用起來行禮,以免驚動已經就地睡着的將士,他與趙庭兒、奚荏、馮繚、顧騫、秦問等人,小心翼翼的從中間走進城裡。

殷鵬提前趕回垣曲城,與前期作戰其部就承受頗大傷亡、後續負責留守垣曲城的蘇烈等人,正跟李秀、沈鵬以及這幾年成長起來的李延等將領,介紹昨日一戰的情況。

韓謙走進衙署大廳,示意殷鵬他們繼續說下去,他與趙庭兒、馮繚、顧騫、秦問等人坐到一旁,也不干擾他們議論軍情。

“……”殷鵬繼續跟李秀、沈鵬他們介紹道,“昨日趁霧大戰,大量的潰兵東逃,但昨日入夜後星月當空,潰兵又陸續往安邑等地集結,看得出已經逃往翼城的烏素大石,不想看到絳縣以西的潰兵都被我們包圓了,派人下令他們從絳縣、曲沃之間找空隙突圍北上。曹霸、趙慈、盧澤、朱貞四部騎兵,戰了一天一夜,人乏馬困,再一個跟敵騎纏戰半天,傷亡也重,目前撤到曲沃、絳縣兩城休整。倘若敵軍決定今日夜間從曲沃、絳縣之間往北突圍,考慮到烏素大石在翼城也收攏到一萬多潰騎,我們極可能會損失掉相當一部分戰果……”

軹關陘一戰,他們可以說已經奠定勝局,但最終能獲得多大的戰果,能不能真正重創蒙軍的有生力量,關鍵在後續的追亡殺潰上。

事實上有史以來,中原王朝即便能屢屢擊敗來犯的胡虜,但由於騎兵不佔優勢,很難成功的打出殲滅戰,也就難對來犯之敵予以重創,胡虜騎兵潰散後,不久就又能重新聚集起來,致使邊境長期不得安寧。

雖然夜間,他們已經緊急往絳縣、曲沃送去數千匹軍馬,使得一部分精銳步卒,擁有長距離追擊的能力,但單純以馬步兵編制追擊潰敵,在遭遇到大股敵騎時,卻又需要下馬結陣纔有抵擋敵騎衝擊的戰鬥力,又會顯得相當被動。

而昨日一戰,總計只有一萬兩千人騎兵部隊,午前承擔掩護側翼、突擊敵營的作戰任務,午後又承擔切割、攔截敵潰的作戰任務,傷亡極重,目前還持續作戰的人數及戰馬,不足一半。

即便蒙軍已經遭受到重創,其騎兵部隊死傷甚至在他們數倍之多,但他們只要還有半數騎兵擁有持續作戰的能力,其騎兵的絕對數量,還是要遠遠超過他們一大截。

這種情況下,蒙軍就很容易利用其在騎兵上的優勢,在曲沃、絳縣以北的開闊地帶,遲滯他們的追擊兵馬,以便更多的潰兵能找到空隙北逃。

現在對樑軍將卒而言,多叫一名蒙軍逃出去,就相當於到嘴的肥肉丟掉一塊,叫人好不肉痛,但他們既要保證吃下更多的戰果,又必須保持足夠的警惕,不能在最後的關鍵時刻出岔子,也鑿實頭痛。

李秀、沈鵬這麼快就率領五千多騎兵趕到,休整大半天就能進入北面的汾水河谷參戰,實際將極大增強他們追擊潰敵的力量。

殷鵬、蘇烈乃至馮繚、顧騫、秦問等人都相當振奮,之前都沒有想到李秀、沈鵬他們竟然敢大膽直接從敵境借道,縮短趕來增援的時間。

“敵軍必不敢守翼城,其棄翼城,有兩路通道可逃,一路往北逃去霍縣,一路往東經梅河古道、沁水河谷,逃入澤州,而這兩處也都是蒙軍的必守之地,”

李秀接到令函後,就對汾水河谷的戰事發展有他的預測,他與沈鵬要如何參戰,也有他自己的考慮,這時候看向韓謙說道,

“在絳縣、曲沃之間夜戰攔截敵軍,未必能保證最大的戰果,請君上許我與沈將軍率所部兵馬,襲奪梅河、沁水,一塞敵軍東逃的通道!”

韓謙看向長案上所鋪的地圖。

霍縣在翼城北一百五十里,距離蒙兀南院的腹心之地太原府近,說不定烏素大石從太原府抽調的援兵已經進入霍縣境內,在探明情況之前,貿然派兵馬遠襲霍縣,無疑是太冒險了。

不過,霍縣以東的梅河、沁水河谷,位於太嶽山南麓,是銜接河津與澤州的要隘通道,歷史上最著名的秦趙長平之戰,這一地區就是秦兵的主要進兵通道。

而澤州的兵馬,在戰前幾乎被烏素大石都調到晉州、蒲州參戰。

此時烏素大石倉促間很難從澤州再徵調多少援兵進入梅河、沁水一帶,加強要隘防禦。

而梅河距離翼城僅有六七十里,同時他們派騎兵及馬步軍貼着王屋山北坡直接殺過去,也只有八九十里。

李秀、沈鵬他們趕過去,爲了速度上更快,即便無法攜帶戰械,很難強攻關塞,但只要成功堵住進入梅河、沁水河谷的通道,將潰兵攔截住不讓其東進,就能完全既定的作戰目標。

這時候,也許沒有辦法阻止一部分蒙兀騎兵沿着汾水河谷往北逃去霍縣,但敵軍那些用兩隻腳跑路的步卒,不能從梅河、沁水東逃進澤州,而要多走七八十里才能逃入霍縣境內,就相當要他們的老命了。

如此安排,意味着他們不僅能奪下從太嶽山與王屋山之間東窺澤州的要衝之地,還能儘可能多的將敵軍步卒攔截下來予以俘虜或殲滅。

奪下汾水中下游河谷,殲滅三到四萬的敵軍,與奪下汾水中下游殘滅七到八萬的敵軍,意志顯然是不一樣的。

“將卒在垣曲再歇息兩三個時辰動身不遲,你們去找溫博,看他贊不贊同這個作戰方案,”韓謙說道,“我現在將前鋒兵馬指揮權都交給他,你們也要受他節制。”

“君上,蘇烈請求與李將軍、沈將軍一起去見溫督帥。”蘇烈說道。

傷卒留在垣曲休養,他所部還有三千戰卒能用,從垣曲城直接騎上軍馬趕往太嶽山南麓,據險地結陣攔截潰敵以及狙擊從東面過來的敵援,比騎兵發揮的作用還要大;蘇烈可不想錯過會戰最後的高-潮部分……

“好吧,你們一起去見溫博,我替你們坐鎮垣曲!”韓謙笑道。

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第五百章 回京第四十六章 奴婢第四十章 故作鎮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窺心第四百七十章 詢問第二百零五章 說田第四百章 計劃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走第七百三十八章 間隙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釁(二)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六百五十九章 稱臣第五百六十八章 選擇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二百六十五章 馮繚(一)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平犬第一百四十二章 石壩第二百八十一章 軍購第六百零五章 意圖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征(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秘密第七百四十六章 戰役(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工匠書第七十九章 深夜闖營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七百七十六章 圍師必闕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五百一十五章 來意第七百四十三章 圍城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二百章 安排第五百七十九章 將領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二百六十一章 奪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雍王朱裕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一百零六章 髒活第四百五十章 父孝第三百二十五章 聯詞第三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弒第二百四十七章 五柳溪第六百四十五章 淮東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臨(一)第六百零七章 激戰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三百五十二章 劫持(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變化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結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誥的難處第三百七十六章 猶豫難決第三百九十三章 會合第四百四十八章 婚約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責難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計(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獻策第五百零四章 密談第六百二十八章 詭局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降的條件第三百四十三章 秋湖山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三百九十九章 問話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二十章 解惑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