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

黃峴關兩山夾峙,天成峽谷,兩頭窄狹,中間寬闊,易守難攻,爲歷朝兵家必爭之地。

二月初旬,數十騎兵簇擁幾輛馬車,在黃峴關峽谷裡緩緩而行。

姚惜水坐在馬車裡,揭開車簾子,看冰雪覆蓋兩側的山嶺,暫時還看不到消融的跡象。

“前面就是靈山大營,大哥與李秀此時就在靈山大營。”

李磧勒住馬,待馬車駛到近前,側過身子,隔着車窗跟姚惜水說道。

黃峴關城隸屬於應山縣,長期以來都位於大楚腹地,年久失修不說,受兩側陡立山崖的限制,關城內十分狹窄,百餘間屋舍,駐以千餘精銳便是極限了。

李知誥率部出桐柏山,沒能攻下北距黃峴關百里、重兵防守的羅山城,便在黃峴關峽谷的北口、梅花山西麓山腳下,依據早初的靈山寨修建營城,以便與西面四十里外的義陽城互爲犄角,居高臨下的窺視着淮河上游的水道及沿岸地區。

姚惜水叫停車馬隊,她與春十三娘及侍婢葉非影掀開車簾子,此時已經能看到驛道的盡頭,營城隱隱若現的夯土城牆,黃褐色的土城,在皚皚冰雪之下尤其的顯眼;兩側的山谷裡,也能看到新開僻出來的山道四通八達。

義陽、羅山境內的山地多產煤鐵,李知誥從內地徵調大量的民伕力役,進山開採煤鐵,又在義陽、靈山修造冶煉鑄造工場,短短不到一年時間,算是初有所成。

看到眼前的一切,姚惜水心裡感慨萬千。

曾幾何時,晚紅樓與信昌侯府所暗中掌控的資源,不知道是韓家父子的多少倍,但此時卻被棠邑軍壓住一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一直以來沒能掌握一個穩定的根基之地。

他們雖然早期從韓謙手裡接過秋湖山,也經營得不錯,規模最大維持近三千名匠工,但金陵事變之時卻毀於一旦。後續即便有一些工師、匠師苟活下來,但也因爲被韓謙奪權,這些人在金陵事變後,大多選擇攜家小遷往敘州定居。

戰後,在沈漾堅持下,最終是將作監接管了秋湖山。

而之後右神武軍的覆滅,打擊就更太大了。

而在延佑帝登基之後,昌國公李普將他所掌握的大量資源,都傾力用於右神武軍的建設之上。

僅以騎兵來說,右神武軍除了編有一個獨立的騎兵都,此外還有額外編有六千餘匹軍馬。

不過,臨到最後,戰鬥力一度堪稱禁軍諸部之最的右神武軍,僅李秀、李磧率領千餘將卒從鍾離城逃出,甚至他們攜帶回來的上千匹戰馬,被韓謙無恥的截走了。

目前左武衛軍、左龍雀軍以及左神武軍三部禁軍精銳加起來,軍馬都不超過五千匹,想要組建一支獨立的騎兵部隊都難。

雖說他們此時勉強可以說已經是將襄鄧均隨郢諸州收入囊中,但這幾個州近百年來受戰亂摧毀最爲兇烈,僅數年前的荊襄戰事期間,遭樑軍屠戮、掠奪的人口就將近二十萬。

雖然在荊襄戰事之後,天佑帝從潭鄂等州強徵一批民戶實邊,去填充鄧均兩地,但截止到去年底正式成立襄北都防禦使府,五州在籍戶總計也只有十二萬戶、七十餘萬口人。

戰事對地方的摧毀,使得這五州的人口在過去數十年間,非但沒有得到一丁點的增漲,還大幅削減七成還多。

要知道在前朝中期,僅南陽盆地之間,就有十二三萬戶、近百萬口的住民。

姚惜水不管內心深處對棠邑是何等的警惕與戒備,卻又不得不承認,這些年在韓家父子身上學得太多的東西,對人口的認識,要比當世所謂的文臣武將要深刻得多。

李知誥出任都防禦使之後,着力打壓地方豪戶、與民生休養、減輕底層貧民所受到的壓榨,她也是勸呂輕俠一力支持。

即便不算朝中的權勢、影響力,目前看來,襄北都防禦府控制五個州、丁口不足八十萬、正卒近五萬人,比棠邑制置府所控制的三個州、六十萬左右的丁口、三萬正卒,怎麼都要強出一截,但姚惜水心裡清楚襄北已經處於劣勢了。

棠邑編水軍僅四千餘卒,看似規模不大,但韓謙控制之下的赤山會,擁有大小商貨船三百餘艘,又借敘州、棠邑出產的布鐵茶藥桐油瓷器等大宗物資貿易,觸手伸入大楚各個州縣,僱傭船工水手五千餘人皆是左廣德軍舊部,實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半武裝勢力。

因爲棠邑有着相對寬裕的財力,即便淮東、壽王府警惕起來,但已不能阻止韓謙動用錢糧在棠邑境內開墾新田、建造屋舍,以遠遠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給江南失地或少地的民戶、流民。

而有赤山會暗中相助,甚至能直接繞過州縣的監管,直接運送底層貧民及奴婢遷入棠邑,普通的州縣即便察覺到,但誰會阻撓權勢薰天的韓家及黔陽侯府?

雖然沒有去年那麼誇張,但棠邑每個月大約都有兩三千的新增人口。

就這一點,襄北就遠遠不能相提並論。

爲宮中供應織品及綢緞以及從地方徵繳織造貢品,並有替慈壽宮監聽天下之權的織造局,作爲內侍省八局之一,自然要比都沒有正式地位的赤山會,擁有更大的權勢。

而姚惜水、春十三娘作爲織造使、副使,領授正四品及從四品的官銜,奉太后懿旨行事,權位在地方州刺史之上。

不過,織造局在皇城之外僅有二三百人可用,主要還要用於刺探各地的情報,沒有能力大規模幫襄北招攬流民。

而襄北諸州,目前所能擠出來的每一枚銅錢、每一粒米糧,都要用在提高將卒兵甲武備之上,也沒有餘力更大規模的開墾荒地、建造屯寨。

說起來也悲哀,她們過去一年,甚至不得不擠出有限的錢糧,從赤山會購入十數萬布匹的棉布、上百萬斤的皮棉,以改善左龍雀軍、左武衛軍、左神武軍近五萬將卒的兵服寒衣,以提升兵馬在寒冷季節的野戰能力。

這次河朔大亂、樑國驚擾,或許是目前他們能一舉壓制棠邑,再次獲得優勢的最大良機吧?

只是他們要怎樣才能更好的抓住這次機遇,而不叫棠邑漁翁得利?

想到這裡,姚惜水就頭痛萬分。

烏金嶺一役之後,織造局就派出更多的精銳探子,扮作獵戶、藥農,潛入淮陽山深處。

去年冬季到這時,棠邑軍在白水河、灌河、白鷺河等水系的上游河谷發動底層貧民四處搞暴動,以及在白水河及燕子河上游河谷之間開闢棧道等事,他們也是一清二楚,但棠邑軍山地作戰以及平動貧民暴動的能耐太強了。

不要說他們十數名精銳探子了,即便壽州軍早有覺察,但在大雪封山的寒冬,也拿棠邑軍沒轍。

一旦樑軍在北線受重挫或形勢逆改,迫使壽州軍不得不再次收縮防線,怎麼看都是棠邑軍順勢出淮陽山,更有地利上的優勢。

要怎麼才能轉移韓謙這廝的注意力?

姚惜水一時候也沒有好計可想,心想見過大哥後,或許他們會有好的想法吧?

…………

…………

姚惜水她們剛進靈山大營,車馬隊還沒有到牙帳,隔着車窗就見馮翊鬼頭鬼腦的看過來,秀眉微蹙,問李磧:“他怎麼在這裡?”

李磧此前被李知誥派到禮山縣公幹,正好姚惜水、春十三娘過來,便與她們同行,離開靈山大營有兩三天了,卻不知道馮翊此時會在這裡。

看到姚惜水從馬車裡露出半張花容嬌媚的美臉來,馮翊涎臉迎過來,揖禮道:“姚織造姚大人,有好一陣子沒見了,可是叫馮翊想念得緊呢。”

馮翊雖說性情歡脫,任事也沒有其他人那麼勤勉,但棠邑與外界有什麼重要性的聯絡,多是他在走動。

而且外界也認可他能代表韓謙的意見。

看到馮翊在靈山大營,姚惜水當然是下意識便猜測韓謙有什麼緊要的事情找上大哥。

馮翊也是剛到靈山大營,不比姚惜水他們早多少,還沒有見到李知誥,但也沒有跟姚惜水打什麼啞謎,陪着她們往李知誥的牙帳走去,邊走邊說道:“姚宮使是不是很是好奇我爲何沒事跑到羅山來?織造局這段時間往淮陽山裡派去的探子也太多了,姚宮使你們這時候不再收斂着些,又或者不跟我們知會一聲,要是誤傷了誰,大家的臉面都不好看。我這次過來,是我們在灌河、白鷺河、白水河上游深山裡捉到十多個可疑人物,特地送過來請李都防禦使鑑別一二,省得誤殺對咱大楚忠心耿耿的將卒……”

“哼……”姚惜水輕輕哼了一聲,如今淮陽山北坡近半人口都在棠邑軍的控制之下,兼之韓謙在敘州時,對山區的控制及排查能力就是極高,這也使得織造局的密探往淮陽山滲透的難度越來越大。

面對馮翊這種暗夾威脅的話,姚惜水心裡是不爽得很,但對落入棠邑手裡的十數人,卻又不能不營救,只是寒着臉不吭聲。

第三百一十七章 蔚侯第五百三十三章 驚疑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七百八十一章 舊事(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應第六百四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五百六十章 樑帝居心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獻策第二百六十八章 番民士人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五百四十九章 奏疏第一百一十六章 條件第五百五十四章 絕戶計第二百八十四章 嶽東大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七百九十六章 勸嫁(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稱臣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約(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三百七十六章 猶豫難決第七百五十五章 關中(二)第四百八十章 棋子第三百七十章 岳陽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七百六十八章 賀禮(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六百八十一章 母子情絕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談(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馮昌裕的抉擇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勢第三百二十三章 僚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三百三十九章 與謀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氣勢第六十三章 選人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都洛陽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五百八十二章 晉帝消息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四百七十一章 家奴第七百零七章 分歧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贖人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川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會第六百五十七章 兵釁(三)第六百七十章 未知數第五十九章 敘州刺史第十一章 進城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宮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五百六十章 樑帝居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四百一十二章 南撤(一)第六百零四章 迎親(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陵來使第四百二十一章 生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宮月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禦山河第三百三十九章 與謀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走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第一百零四章 鎮壓第二百七十七章 削藩第三百八十章 離別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五百四十五章 突圍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后還朝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軍第八章 殺人第六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七百四十四章 奪城第七百二十九章 虎牢關第六章 山居第五百八十二章 晉帝消息第二十三章 翻手爲雲第十四章 下注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陵來使第三百零八章 天涼好個秋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變化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