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議

馮繚隨同韓道銘便服趕來見楊致堂,就想着瞞過有心人的耳目,通稟後悄然從側門進的壽王府。而楊致堂一開始也絕不想聲張這事,便特意將韓道銘、馮繚安排在王府角落裡的偏院裡會面說事,都沒有叫府裡的賓客、內吏參與陪同。

沈漾登門說事,爲示光明磊落,則先遣人來遞拜帖,搞得王府上下皆知,楊致堂也是照着規矩,率王府內吏賓客將沈漾、薛若谷、秦問、張潛等人迎進正堂,一番禮數之後才進入正題。

所以柳承嗣等內吏賓客跟隨楊致堂,陪同沈漾說話時,並不知道韓道銘、馮繚此時就在府裡。

韓道銘、馮繚得知沈漾這時候帶着私歸金陵的薛若谷,天黑之後趕過來見楊致堂,又怎麼可能猜不出沈漾的來意?

當然,沈漾登門過來,韓道銘、馮繚也沒有什麼好擔憂的。

婚約之事,確實是他們散播的風聲,但在散播這個風聲的同時,還有意誤導市井之民誤以爲這風聲是從壽王府傳出來的。

說白了,他們除了要爲韓謙與王珺成婚之事做鋪墊之外,還有就是藉此事試探楊致堂的態度,試探信王楊元演是否之前就暗中與楊致堂有聯繫。

恰恰是後兩點都確認過之後,馮繚今日才隨韓道銘趕來壽王府,找楊致堂攤牌的,就是要楊致堂出面當這個說親之人,確保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三方的關係、利益能更密切、更直接的捆綁在一起。

韓道銘既然挑明這點,楊致堂也沒有什麼好扭扭捏捏的,說道:“黔陽侯與文謙公之女也是幾經波折,才修成正果,本王能成全美事,怎麼會推辭?除這事之外,本王還有事情找韓尚書、馮大人商議,我們去前堂坐下說話?”

“王爺先請。”韓道銘伸手請楊致堂先行。

韓謙要與王珺修成正果,還需要“三書六禮”,但在朝堂諸王公大臣眼裡,壽王楊致堂欲代韓謙前往揚州提親這事一經公開,便代表着棠邑、淮東、壽王府三方媾和到一起了。

因此,有些實質性的事項這時候就可以直接談下去了。

而無論是淮東軍資糧秣供給,還是沿海加強防禦、抵擋樑軍襲擾等事,也都不能再拖延下去。

目前淮東與壽王府的目標都非常的明確,淮東得了棠邑支借近二十萬緡錢糧,僅能將危機往後拖延一兩個月,後續需要更多的錢糧增援,一直到淮河南岸的防線及屯墾體系恢復過來。

目前淮東那邊提出要求是每年輸入一百萬石糧谷,至少還維持三年。

無論是棠邑還是壽王府,不可能淮東那邊提出什麼條件,這邊就不加限制的進行配合、給予滿足。

韓道銘、馮繚隨楊致堂及王府諸吏進入王府正堂凌雲閣列案而坐,先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

“信王殿下獅子大張口,就算沈漾等不從中作梗,朝廷也擠不出太多的錢糧,我們只能另外想辦法替淮東紓解危困。照我看,各方籌濟,每年能湊出三十萬石糧谷,連着湊兩年已經是極限了。”韓道銘直接進入正題說道。

不要說淮東沒有人在這裡,目前只是他們與壽王府商議這事,就算信王楊元演在這裡,韓道銘也會直接這麼說。

再說了,他們所提的條件,淮東與壽王府也必然會千方百計的加以限制。

要不然,韓謙希望將揚泰兩城的二三十萬災民都遷入棠邑安置,信王楊元演就會毫不猶豫的應允下來?

楊致堂知道支援淮東錢糧的數目規模自然要往下壓,不能完全滿足,他們對淮東也不能沒有鉗制。

要不然的話,淮東隨時有可能反過來將他們賣得一乾二淨。

不過,就算每年僅額外提供三十萬石糧谷,對此時捉襟見肘的朝廷而言也是天數,更不要說沈漾等人會加以阻撓了。

對韓道銘的話,楊致堂也點頭贊同,同時又說道:“問題還是每年能從哪裡湊出這些錢糧來?”

壽王府目前是有錢糧富餘,但後續右龍武軍要想盡可能減輕阻力,甚至乾脆利落的繞過沈漾等人的阻撓,成功的新編一部水軍,最好的辦法還是先期自行籌措軍資糧秣。

這麼一來,壽王府所謂富餘的錢糧,也是不夠用的。

新編水軍,不僅限於將卒兵甲衣食的供給,還要裝備相當的精銳戰船,還要進行水軍大營及塢港的建造,也至少需要招募匠工建造一座修船場,這些所需要的錢糧數目更大。

“我韓家勉強還能額外湊出一百萬緡錢來,至於要怎麼用,便要找王爺商議。”韓道銘作勢斟酌片晌,臨了說道。

“……”不要說楊致堂了,柳承嗣等王府內吏也皆是震驚。

目前樞密院、度支使每月都撥大量的錢糧給棠邑,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韓謙在棠邑每個月的耗用,遠高過此數。

韓家此時大肆出售在宣歙等地的田宅。

朝堂王公大臣都認爲除了韓道勳、韓謙父子經營敘州有功外,此時棠邑大筆的錢糧耗用,主要是靠韓家供給。

沒想到在這種情況下,韓家還能再額外籌得上百萬緡錢糧。

當然,震驚歸震驚,他們卻沒有想到韓道銘在說謊。

畢竟當年皇陵案,抄沒馮氏族產,就得五百餘萬緡錢糧。

在這之外,據說當時的臨江郡王府還額外查抄到上百萬緡財貨,用於削藩戰事前期的籌備。

韓家除了數十萬畝田宅、擁有數千奴婢外,早年在宣州開採銅礦、鑄造銅器,是衆所皆知的事情,要是韓家黑心一點,一直都在暗中私鑄錢幣,這些年到底積攢多少財富,這還真不是外人能窺破的秘密。

震驚之餘,楊致堂與麾下王府諸吏更關心的,還是韓家這次額外拿出來的這筆錢糧,他們能不能從中分潤一部分,而不是都用去支援淮東。

再不濟,他們也希望能先從敘州賒借百餘艘大小戰船,解決掉新編水軍的戰船問題。

敘州所造戰船,也是需要成本的。

需要採購鐵木原料,需要支付匠工薪資,一艘兩千石載量的列槳戰帆船,在造成之前就需要支付上萬緡錢,對外售價則近三萬緡錢。

其他船型稍小的大翼船、排槳船則要便宜一些。

右龍武軍旗下新編一都能在長江深闊水域及近海作戰的水軍,以正卒兩千、船工水手兩千計算,需要三艘列槳戰帆船,以及相應、總計超過百數的大翼船、艨衝、哨船、赤馬舟等,僅成本計就需要十五六萬緡錢,敘州作價三十萬緡錢,就已經相當夠良心了。

以同樣的價格,向江東世家手裡控制的造船場購船,肯定造不出更精銳、更堅固的戰船來。

而此外還要修建水軍大營、塢港、修船場,在諸屯營軍府之外,額外招募兩千正卒、兩千水手,配給兵甲、安家錢,前期怎麼都需要上百萬緡錢才能叫新編水軍初成規模。

而只要新編水軍初成規模,就相當於生米煮成熟飯,楊致堂怎麼都要想辦法叫朝廷支給後續的軍資糧餉;即便朝廷拿不出來,他也有辦法叫地方捐輸軍資,卻不用他再爲這事發愁太多。

說起來,萬事還是開頭難。

所以說,最最基本的,壽王府都要以拆借的方式,先從敘州拿到這批戰船,要不然什麼事都是假的。

壽王府這個要求不算過分,韓道銘、馮繚也是代表韓家、代表敘州滿口答應,但作爲拆借便需要抵押,便需要計算錢息。

錢息很簡單,當世民間借貸錢息高得難以想象,韓家僅需要十取其二已經可以說是相當的有誠意。

借期三載,這批戰船交付後,也就意味着三年後壽王府連本帶息,需歸還韓家四十八萬緡錢。

而右龍武軍的水軍大營及修船場需要建在京畿、棠邑、揚州、潤州之間、位於長江之中的鰲山島,作爲這筆拆借的抵押物。

三年之後,壽王府不能連本帶息歸還這筆拆借錢,包括水軍大營及修船場等在內,鰲山島就要抵充給棠邑。

到時候棠邑兵也會毫不客氣派兵進駐鰲山島……

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第七百三十八章 間隙第一百零二章 威脅第四百四十三章 進城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七百八十六章 望風而降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六百三十四章 異動第六十三章 選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歸鄉第四百九十七章 招安第五百零七章 起事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三百三十九章 與謀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二百零八章 世妃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第二十八章 家兵子弟(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不待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宮莊園第五百四十章 屈服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獄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征(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臨(二)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會第五十一章 爺孫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臨(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五百六十章 樑帝居心第二百六十一章 奪城第四十八章 相知第四百四十二章 奪城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五百四十章 屈服第六百九十五章 夜談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七百四十八章 戰役(三)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一百零九章 訪寨第五十九章 敘州刺史第六百二十八章 詭局第六百五十章 新軍第七百九十四章 勸嫁(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訪第四十三章 教訓家兵第五百九十五章 韓家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四十五章 燒石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京(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釁(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三百七十章 岳陽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七百四十章 婦孺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一百三十六章 贖人第七百六十七章 賀禮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短兵(四)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攏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選之迷第五十七章 殺戮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二百三十二章 召見(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一百六十四章 風聲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年之期第六百五十七章 兵釁(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師第二十章 解惑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五百零四章 密談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六百四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機壺第六百二十四章 華柱峰棧道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六百三十七章 獨山津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揚州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五百五十二章 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