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

巢湖又名居巢湖、焦湖,位於淮西南部,東西延伸一百三十餘里,南北寬達五十餘里,湖域之廣,居江淮之間僅次於洪澤浦,在樊樑湖之上。

巢湖水系延伸到整個淮西區域,形成淮西水網,上接淮河、下達長江。

佔據巢湖,能對長江中、下游構成威脅,可謂是“窺天塹,金陵危矣”,故而歷來都是北方兵馬南下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歷朝歷代江淮爭勝時的兵家必奪之地。

由於巢湖四周地形皆是低山淺丘,上游匯聚四周山嶽的溪河水,而下游從位於歷陽縣西部的濡須山與七寶山之間、經裕溪河流出,曲折蜿蜒六十餘里,流入長江。

裕溪河也是巢湖當世唯一的通江水道。

作爲巢湖南出的濡須口,兩山對峙,裕溪河穿流而過,上游是深闊的巢湖湖灣,地勢十分險要。

漢末三國時,巢湖沿岸乃是吳魏雙方爭奪的焦點地區。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稱曹魏“四越巢湖不成”,說的就是吳魏兩國在短短八年間就在巢湖地區展開四次大規模的戰事。

孫吳爲拒曹魏,於裕溪河東岸的濡須山修築城壘,稱濡須塢,作爲吳國水軍的陸上據點,又由於位於裕溪河東岸,稱爲東關,歷朝歷代都要修整,一直保存至今。

巢湖沿岸泥沙積淤,而從濡須山往南三四十里縱深,又主要是長江北岸淤灘,使得裕溪河不僅淤積嚴重,在過去百餘年間,河道還多次變遷,通航條件極差。

特別是濡須山與七寶山之間的地勢本身就高,將浩蕩的巢湖水擋在北面,秋冬枯水季水位更低,往年斷流也是常見之事。

裕溪河雖然這兩年秋冬都沒有斷流,但百石載量左右的中小型船舶,也是沒有辦法經濡須口直接進入巢湖。

即便如此,李知誥率部奪巢滁兩州,在大軍挺進巢州境內,還是第一時間在裕溪河東岸,在古濡須塢的位置上,進一步加強修成東關寨。

當然在淮西禁軍撤兵後,東關寨一併落入壽州軍的手中。

延佑三年元月二十日,數十艘翼船從南岸的繁昌城出發,橫渡長江,經裕溪口進入裕溪河道北進,上千甲卒在何柳鋒的統領下,第一批先於東關堡南面棄舟登岸。

裕溪河即便通航條件極差,但作爲當世巢湖唯一的通江水道,東關寨的戰略價值也不容忽視。

壽州軍在東關寨駐有兩營六百多精銳兵馬。

對於韓謙來說,位於濡須山南麓山腳下的東關寨,不僅是切斷巢湖西南岸敵繞經巢湖南岸增援歷陽城的必經之路,在攻陷東關寨之後,哪怕是用絞車、哪怕是徵用成千上萬的縴夫,也能將一批中小型戰船硬生生拖過濡須口進入巢湖。

此時巢湖以北的溪河都還冰封着,巢湖之中沒有樓船軍的戰船,誰能先將戰船送入巢湖,必然能佔得先機,甚至能逼迫敵軍不得不加強巢湖北岸、西岸沿線的防禦。

因此歷陽戰事的第一仗,毫無徵兆的發生在濡須山南麓——韓謙將首仗選在東關寨,更爲重要的這能直接干擾到敵軍將領對他們作戰意圖的判斷。

壽州軍進入滁州境內,在亭子山東麓倉促修建的營寨,僅僅是村寨之上修成,護牆僅有兩尺餘厚,都經不住衝車猛烈的撞擊幾次,就轟然倒塌出缺口,但東關寨很早就是標準的軍事塢堡。

東關寨在淮西禁軍手裡又進行過加強,高逾丈餘的城牆厚達一丈三尺,內外側皆包覆磚石。

東關寨的城牆,四角有角樓,單面不過三百餘步寬的城牆,卻還有三座突出城牆、俗稱馬面的矩形墩臺。

這不僅進一步加強城牆的結構,還能直接從側面壓制攻方附城。

即便丘山淤灘之間道路不便,但左右的敵軍增援過來,也僅需要兩三天。

而此時棠邑兵還沒能迂迴穿插進來,無法對增援敵軍進行有效的阻擊。

此時除了後續從裕溪河口不斷調集新的兵馬過來,直接在裕溪河兩岸登陸,沿濡須山、七寶山往東關寨兩翼分散,對來援敵軍進行攔截外,對東關寨的進攻更是非常的粗暴而直接。

上千桶桐油或其他作物榨取的油料,運抵進攻陣地之中。

十數架旋風炮架設起來後,投的不是石彈。

進攻如此堅固的城壘,即便兩三百斤重的石彈能準確的砸擊到其正面,也不可能在三五天間將城牆轟塌出大的缺口;更不要說寨中軍民隨時都會搬磚木石土填補缺口。

投的是點燃的火油罐,只要引燃火勢,便將成百上千的桐油及其他油料,不計成本代價的投入東關寨,甚至將熔化的鐵汁澆入城中,直接而粗暴的破壞城牆防禦設施及城中建築的同時,儘可能殺傷守軍將卒。

數十輛樓車、巢車組裝起來,百餘將卒皆持強弩,壓制城頭的守卒,掩護韓豹等悍卒身穿重甲,藉助登城車等戰械殺上城頭。

守卒都是在血戰中成長起來的老卒,反擊極爲悍勇、激烈,棠邑兵不知道多少戰械被摧毀。

不過,冷兵器時代戰械所能發揮的作用再有限,對準備完全的一方來說,也有着難以逆轉的巨大優勢;六百守軍堅守了兩天,就被全殲寨中。

戰事並沒有因爲東關寨守軍全殲而停止。

作爲控扼巢湖唯一通江水道的東關寨,戰略地位太重要了。

棠邑兵不計代價的強攻東關寨,也有足夠的理由,叫人相信韓謙有爭着先將戰船送入巢湖爭奪先機的決心,再不濟後續進入巢湖的樓船軍也會被封鎖巢湖之中,難以進入長江。

巢湖西岸的敵軍,受到淮西禁軍的牽制,沒有調兵馬來援,但在棠邑兵攻下亭子山東麓營寨,在武壽河口修築城壘以來,壽州軍也加強武壽河以西、滁河以西的歷陽縣境內的防守;歷陽守軍從早初的兩千人增加到四千餘人。

棠邑兵發動對東關寨的突襲,歷陽守將對自己轄下的東關寨,怎麼都不可能坐視不理,坐看東關寨失陷。

歷陽守將一面派人趕往巢州城、滁州城請求增援,一面親率三千兵馬,馬不停蹄的從濡須山南麓增援東關寨。

從歷陽城到東關寨,不過八十餘里。

東關寨一戰進行到第二天午時,肖大虎率領進入濡須山南麓的兵馬,便與出城增援東關寨的歷陽守軍糾纏、廝殺在一起。

在這時候,周處、林海崢、趙啓、蘇烈等人則率領集結於亭子山、武壽河等地的兵馬一萬餘衆,才悍然出動,最快速度的沿着滁河兩岸往西推進。

周處所部直奔歷陽城,他要趁大股守軍被調虎離山誘出歷陽城之際,對僅剩千餘守軍的歷陽城完成合圍,並以最快的速度攻下歷陽城。

林海崢、趙啓率部則要在水營戰船的配合下,進入滁河上游地區,攔截從滁州城、巢州城出來的援軍越過上游淺窄的滁河增援歷陽……

即便不考慮徐明珍後續還能從壽州、霍州、鍾離調動大量的兵馬,即便巢湖以西的敵軍都被李知誥纏住,徐明珍在滁州、巢州有三萬多兵馬能夠調用。

相比較之下,棠邑兵的兵力還是要處於劣勢。

即便不考慮訓練不滿一個月的新卒在總兵力中佔比超過半數,韓謙能調用的棠邑兵總人數也僅兩萬四千餘人。

唯一有利的因素就是棠邑兵藉助滁河、長江運送物資、戰械及兵馬,要比敵軍便捷、快速許多。

當然,敘州數年的積累,使得棠邑兵在兵甲戰械方面所擁有的優勢,要遠遠強過剛得相當充足物資補給的壽州軍。

這也使得棠邑兵依賴於戰械、依賴於敘州成熟的武官體系指揮,在野戰中表現出比壽州軍更強的戰鬥力。

韓謙因此敢於命令林海崢、趙啓、蘇烈等人率部直接在滁河北岸,依託浮槎等山的山口隘道等地形結陣,攔截南下增援的敵軍。

在野戰中盡最大限制的殺滅敵軍,重創敵軍的士氣,也是韓謙要實施的作戰意圖。

畢竟後續激烈的軍事對峙,並不會因爲他們奪下歷陽城就會終止。

此時他們除了要以最快的速度攻下歷陽城,同時還要考慮將敵軍壓制在滁河北岸的浮槎山以北。

要不然的話,他們即便奪下歷陽城,但叫敵軍控制浮槎山建立據佔,只要徐明珍從霍州、壽州、鍾離調來足夠的兵馬,就能隨時能越過滁河上游淺窄的河道,對歷陽城發動反攻。

那樣的話,韓謙打下歷陽後,棠邑兵就能從容進行休整的戰略意圖就無法實現。

而後續戰事一旦演變成樑軍主力重新將戰略重心從東線轉移到西線的局面,棠邑兵極可能將面臨一場曠日持久的慘烈戰爭,直到被徹底的打殘,中途很可能沒有一點休整的機會。

要知道樑軍騎兵主力的調整速度極快,樑帝朱裕將兩三萬樑軍騎兵從東線轉移到西線,最快的速度,可能僅需要五六天而已。

一時間,戰事在歷陽境內及周邊全面暴發,猶以浮槎山西麓的攔截戰最爲慘烈……

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一百六十四章 風聲第一百六十四章 風聲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平犬第二十八章 家兵子弟(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離城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城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攏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捷第五十四章 再設司曹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五百八十三章 條件第四十九章 慷慨第五百六十章 樑帝居心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勢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五百五十四章 絕戶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無常第一百三十五章 勸導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條件第四百七十一章 家奴第五百零一章 偏執的勝利第五十一章 爺孫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爲城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鬼之謀第三百一十六章 神陵司疑雲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短兵(四)第七百四十六章 戰役(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渡江第十一章 進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四百八十一章 白夜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軍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雲閣第三百四十八章 噩耗第七百四十八章 戰役(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奴兵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工匠書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二百零一章 納妾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一百六十九章 彈舉善惡第一百五十八章 正軌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營第六百九十四章 喧賓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四百八十一章 白夜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捷第二百一十六章 參觀田莊第五百七十八章 屈就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捷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獄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第四百二十五章 山莊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三百五十章 郭榮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五百五十七章 對峙(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一百七十六章 條件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勢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七百二十九章 虎牢關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戰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議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詭局第二百二十二章 截道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喪第五百七十一章 同病相憐第二百八十四章 嶽東大營《楚臣》發佈想說的話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戲第六百二十八章 詭局第二百五十五章 詭計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第四百四十二章 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