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韓府(二)

送走富陌及隨行的富氏子弟,韓道銘親自攙着老爺子回到明居堂,叫其他庶出、旁支子侄及伺候的僕僮侍女都先退出院子,僅留下二弟韓道昌以及韓鈞、韓端在廳裡說話。

“咱府上沒有人蔘與廣德府那些破事吧?”韓道銘神色凝重的問韓道昌。

他對廣德府所發生的事情,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瞭解的,而他平時也甚少關心族產私業,這諸多事都是老二負責,這差不多是二十多年來保持的習慣,現在擔心可能會有什麼遺漏的地方,他自然也是盯着老二問。

“怎麼會有?咱們府上誰再不開眼,也不會攪和進這些事情裡去,”韓道昌搖頭說道,但見韓道銘神色格外凝重,又語氣確定的強調說道,“我下午特地將下面辦事的幾個人找過來問過,廣德府那邊確實沒有人胡亂攪和進去,但滁州、棠邑、南譙佔的地卻是不少,有一部分人手在棠邑,有一部分人手逃到滁州,現在都還不知道情況。”

說實話,韓謙當初將韓家在宣歙等地近二十萬畝田宅拿出來,用以彌補逃離郎溪、廣德、安吉諸縣鄉族豪紳的田地損失,韓道昌心尖兒是滴血的;刺殺案發生後,明明得到彌補的鄉族豪紳紛涌回郎溪、廣德、安吉侵奪田宅時,韓道昌不是沒有想過將韓謙敗出去的田宅收回來。

一方面是老爺子作主將這部分田宅劃給老三這一房了,另一方面也是韓謙以往的諸多作爲令韓道昌深爲忌憚,沒有敢輕舉妄動。

要不然的話,他這時候也不知道要怎麼去擦這個屁股。

得到老二這麼肯定的答覆,韓道銘看父親還是眯着眼睛,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捋着頷下長鬚說道:“只要沒摻和廣德府的事就好,要是有個別人不懂規矩,瞎摻和進去,我們知道也不要包庇,叫他們自己去衙門投案去。滁州、棠邑那邊,要是人能撤回來最好,其他事暫時也不要摻和……”

“咳……”韓文煥聽到這裡,這時候咳嗽了一聲,動了動身子,將手邊的柺杖碰倒在地。

其他人都沒有反應過來,韓道銘俯過身子,將柺杖撿起來,放好在父親身邊,放低聲音說道:“自水師主力覆滅於洪澤浦的消息傳到金陵,到這時候才過半個月,照道理來說,即便是那時候太后傳詔,敘州水營也不應該來得這麼快……”

八百里加急,那只是道理上的數值。

從金陵到敘州二千三四百里路程,山水險阻,與平原地區傳信,速度自然遠不一樣,再快怎麼也要八九天才能將消息傳到敘州。

再算上韓謙在敘州集結兵馬、作戰物資及戰械耗時,然後走水路沿江而下,怎麼也得需要二十天左右的時間纔有可能趕到金陵城下。

也就是說,嚴格以時間推算,太后手詔應該是水師主力從邗溝北上就發出,時間上才勉強來得及。

“你是說,在水師主力北上之時,太后便已經料得有此一敗了?”韓文煥睜開昏濁的眼睛,問道,“即便是如此,那又有什麼問題,沈相與楊侯爺不是也早就強烈反對水師奔襲洪澤浦嗎?我是腦子有些糊塗了,但還記得楊侯爺過來找你的那天夜裡,恰好你家成蒙也正好回府裡吧?”

“南逃回來的潰卒,說文瑞臨與樑帝的侍衛親騎當時都出現在鍾離,這裡面多少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微妙啊,”韓道銘壓低聲音說道,“當初攻打潭州,文瑞臨應該是最早落到韓謙手裡吧?而有王琳這個前車之鑑,韓謙似乎很難說他也被文瑞臨迷惑住了啊?”

聽韓道銘這麼說,韓道昌、韓端等人驚懼的坐直身子。

他們到現在都還沉浸在韓謙率敘州水營重返金陵的巨大震驚之中,心緒都沒能稍稍安定下來,短時間內哪裡能想到這麼深的細枝末節之處?

“你們一個個都眼瞎了,韓謙爲什麼就不能看走眼?再說你們一個個都恨不得將廣德府放一把火燒掉,韓謙即便早就識得文瑞臨有問題,他說的話,你們誰會信,他能阻止你們將大楚水師扔進洪澤浦送死嗎?”韓文煥一把將柺杖將韓道銘手裡搶過來,顫巍巍的拄着柺杖朝外走去,韓端、韓鈞要過去攙扶,也被他生氣的推開。

…………

…………

看着老爺子走出明居堂,好半晌韓道昌纔回過神來,問韓道銘:“韓謙到底想做什麼?”

韓鈞、韓端眼巴巴的坐在那裡,這一刻他們心裡想問的也是這個問題。

“這些年誰能知道他心中真正所想?”韓道銘失魂落魄的坐在那裡,說道,“有一點是能肯定的,韓謙這次應該不會輕易回敘州了。”

雖然他韓道銘也有從龍之功,但從陛下登基以來,他深知他韓家的處境是極其的微妙。

以往韓謙遠在敘州,他自以爲只要足夠小心,還是能應對局勢的千變萬化,不至於棋錯一招會淪爲衆矢之的,但現在局勢變得更加的詭異、複雜,更加的波瀾涌動,他則多多少少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了。

從昨日知道敘州水營東進的消息,短短不到兩天時間,韓道銘都感覺自己已經蒼老到心力交瘁、精力難濟的地步。

要是沒有陳年舊事,韓家內部沒有那麼多的曲折恩怨,他在朝中秉政,韓謙在外執掌兵權,形勢那真是再簡單不過了。

複雜就複雜在,外人始終不會相信他們與韓謙、與敘州早就恩斷義絕,而他們卻也不知道韓謙什麼時候記起前仇舊恨來,會突然捅他們一刀,將他們捅得痛不欲生、捅得鮮血淋漓。

“韓謙能重得太后的任用,我們這邊先表個態,舊事或許沒有那麼重要了……”韓端心虛的說道。

韓端的意思很明白,他們以前是有很多地方對不住韓謙,但韓謙真要是有野心的人,便更應該看到韓家所能帶給他的巨大利益,而不是盯在之前的過節上。

而韓謙既然能與太后、與信王那邊重新媾和到一起,韓端覺得他們這邊先表個態,事情未必沒有緩和的餘地。

“我們該要怎麼表態才能算有誠意?”韓鈞熱切的問道。

韓道銘很是疑惑的看了嫡子一眼,心裡想,要說韓謙心裡對韓家有什麼死結解不開,一是老三的死,二是他少年時寵愛的美婢曾被鈞兒侵佔,第三或許纔算得到老二頭上,鈞兒怎麼會更期待與韓謙有緩和的餘地?

韓道銘卻不知韓鈞這幾個月來過得是何等的煎熬跟擔驚受怕。

特別是看到延佑帝權勢越盛,韓鈞心裡的驚懼越深。

他深知醜事一旦敗露,太后或許會被囚居宮深禁,不虞有性命之憂,但楊元溥絕對不會容他活下來,說不定還會隨便按個罪名,將他韓家滿門抄斬了。

不知道韓鈞之前心中的驚懼,也就體會不到他聽到韓謙奉太后手詔東進、李知誥奉太后手詔從巢州撤兵的消息是何等的狂喜。

不管與韓謙的前仇舊怨,太后重新掌權,甚至隨時有可能會更進一步臨朝干政,都決定着他不用再寢食難安的擔心頸項上的頭顱不保了。

他心裡的傲氣早就被死亡的恐懼折騰一盡,比起頭顱不保,低頭認錯又能算得了什麼。

韓謙想要權傾朝野,總不可能對韓家人趕盡殺絕,說不得還需要韓家助他一臂之力,而他也說不定能重回太后的身邊伺候。

想到太后那雪膩似玉的銷魂身子,韓鈞便禁不住小腹一陣陣的發熱。

見韓鈞都主張跟韓謙低頭,韓道昌說道:“要麼我去找馮繚、郭榮,跟他們去一趟棠邑?”

現在朝堂對韓謙的奏疏還沒有最後拿定主意,他趕去棠邑也算是一個態度,關鍵他代表韓家渡江到棠邑,跟韓謙會合,別人也不能指手劃腳說什麼,甚至不派人過去,反倒會有人說三道四。

韓道銘沉吟片晌,說道:“或許先叫致庸找馮繚他們到棠邑走一趟。”

陳致庸是韓道銘的二女婿,他與喬維閻以及庶出的韓成蒙、韓建吉,早年在韓家並不甚得到關注跟重用,因而跟韓謙也就沒有什麼衝突,甚至在荊襄戰事之後,韓成蒙等人在邵州等地任職,與韓謙、與敘州的關係還算是融洽。

目前韓成蒙、喬維閻都出京任職,陳致庸卻是在京裡任着閒散差遣,頗爲逍遙自在,韓道銘想着叫自己的這個二女婿去棠邑見韓謙,一來不那麼引人矚目,二來韓謙應該不會避而不見,或直接將人趕回來……

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機第七百九十六章 勸嫁(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川第七百五十五章 關中(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勢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禦山河第四百一十八章 學堂第五章 家兵第七百五十八章 關中(五)第五百八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四章 危機四伏第一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雲閣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揚州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監軍(二)第五十四章 再設司曹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省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第六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四百章 計劃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二百八十八章 馬不停蹄第七百章 前奏第六百八十四章 宮禁第四十七章 王族楊恩第六十八章 角色扮演的意義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七百四十二章 光陰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間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拉人入彀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來客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機壺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一百零三章 龜山第七百八十一章 舊事(一)第四十三章 教訓家兵第三百六十三章 靈堂第八十一章 大事已成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謀第五百五十二章 渡江第三百六十七章 蜀使第二百二十二章 截道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樑縣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六十三章 選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條件第六百一十章 對峙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敗第一百一十章 說服第六百一十九章 監軍(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解釋(二)第六十七章 宮禁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四百零七章 殺俘第六百一十九章 監軍(二)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喪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二百四十七章 五柳溪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會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五百三十四章 相依第三百五十二章 劫持(二)第十章 與人鬥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議第五十七章 殺戮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闋殘詞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七百七十一章 聽聞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謀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第五百三十四章 相依第五百五十章 韓府(一)第二百六十章 血戰第六百零一章 迎親(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六十三章 選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