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

何阿八蹲在林子的邊緣,盯着白蹄崗方向。

今日夜空之上陰霾多雲,卻也不是伸手不見五指、暗無天日。

遠處山嵴邊緣有一層明顯的亮光,何陳八這時候也能隱隱約約看清楚白蹄岡的這夥流民,在南北兩側的山嵴上,以及他們正當面的山溝半山腰處,都設了一座哨崗,此時各有三四個人抱着竹槍木茅在那裡望哨。

由於哨崗都燃起篝火,他們或許可以突然發動襲擊,乾淨利落的拔除一處哨崗不驚動什麼,卻不可能同時靠近三處分別距離有裡許的哨崗。

更不要說,他們還不清楚位於山嵴東面的這股流民主營地的具體情形。

說起來他們接到消息後,派人過來刺探,都沒能滲透到其內部去。

“怎麼樣,有什麼動靜沒有?”

這時候有名削瘦漢子,穿着革甲,手按住腰間的佩刀,從後面摸過來問道。

“這夥人馬,這幾天一直都在東面的臨湖南北口子挖溝渠,引水爲濠,又修建諸多拒馬、鹿角等障礙物,西面這邊就設立了三處哨崗,在容易通過的地方撒了一些竹釘,暫時還沒有騰出手來做什麼——看得出他們的資源也是有限。我們潛伏過來,對方應該是沒有察覺,”

何阿八往旁邊挪了一個位子,方便叫削瘦漢子蹲過來說話,介紹他這兩天親自盯在這邊所看到的情況外,又好奇的問道,

“這夥人馬到底什麼來頭,就算他們是朝廷派遣,滲透過來的釘子,殿下也沒有必要直接派銀戟衛卒過來吧?從後面過來的五十多人,應該是殿下身邊的銀戟衛卒吧?”

“不該你知道,你胡亂打聽什麼?”削瘦漢子沉聲說道。

目前楚州傳達過來的意思,並無意叫直接參與襲擊的流民武裝,知道太多的內幕,以免事態不受控制,他索性也制止何阿八胡亂打聽。

“我這大半年在石樑好不容易纔聚集三百多精壯好手,容易嗎?”何阿八不滿的嘀咕道。

他是在淮東確保禁軍要對滁州、巢州的叛軍動手之前,就奉命帶着七八名弟兄,潛入樊樑湖以西地區,但一直都默默潛伏在暗處。

一直等到禁軍渡江、叛軍從滁州撤出,地方上亂作一團,何阿八纔有機會暗中拉攏、收編流落難民,他這組人手,也是好不容易聚集起一千五六百人的勢力,但精壯僅有三四百人。

雖然說他無法違背楚州的意志,但現在要他將好不容易聚攏起來、能稱得上自己嫡系的戰鬥力,投入一場他都不清楚意圖的襲擊戰,不代表他沒有一點意見。

這時候後面傳來甲片簇動的聲響,不用削瘦漢子提醒,何阿八立刻閉嘴,轉身看到五十多道身影從後面摸過來。

雖然入夜後要涼爽一些,但天氣還是炎熱,何阿八恨不得打赤膊才叫爽快。

何阿八看到這些人額外穿了袍衫,又聽到袍衫裡有甲片簇動的沉悶聲音傳出來,也知道他們在炎熱的夏夜還額外都穿一身袍衫,主要還是想掩蓋裡面所穿的扎甲、鱗甲。

這年頭,可不是隨隨便便一支兵馬,就能湊得出五十多副扎甲、鱗甲的。

淮東對朝廷還是心存忌憚的,不管怎麼說,都要避免銀戟衛卒進入樊樑湖西岸活動的消息傳出去。

這叫何阿八對聚集到白蹄岡的這股勢力更加好奇,實在不知道是什麼來歷,竟然驚動殿下身邊的銀戟衛卒出來收拾他們。

“有沒有什麼異常?”

這隊銀戟衛卒的領隊,是名四十多歲的刀疤臉漢子,一道貫穿傷疤從左臉穿過鼻骨,面容頗爲猙獰,而其左眉也缺出一道口子,應是箭傷或刀傷,狹窄的三角眼,既兇悍又陰戾,給以精英斥候自許的何阿八極大的壓力。

來人掃了何阿八一眼,卻開口問那個剛過來跟何阿八會合的削瘦漢子,這人也是淮東在滁州負責潛伏、斥候事務的聯絡人。

削瘦漢子將何阿八這兩天蹲守白蹄岡刺探到的情形轉述了一遍,又說道:“目前看來是無法同時拔掉這三處哨崗,也就不可能悄無聲息翻越山嵴,對東面的敵營發動突襲!”

“倘若真有近距離偷襲的機會,反倒更有可能會是對方設下的陷阱,”刀疤漢子冷着臉,頗爲不屑削瘦漢子想徹底靠偷襲取巧的念頭,聲音沙啞的說道,“我們只需比對方主力更早控制住那道山嵴口便行……”

白蹄岡的山嵴在夜空彷彿一道泛着毫芒的圓滑弧形,但在山溝的上方形成一個缺口。

他們倘若能先控制那處缺口,就能對東面的兵馬形成壓制,反過來道理也是一樣。

銀戟衛卒這些年不斷渡過淮河北上,襲擊集結于徐州方向的樑軍,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成長起來,從來就不指望能完全悄無聲息的接近敵方再突然發動襲擊。

在局部戰場搶佔到先機,常常是襲擊能否成功的關鍵;即便錯失先機,看到形勢不對勁,也能方便極果斷而迅速的後撤。

因爲先遣派過來暗中組織流民的潛伏人手,這兩天並沒能近距離觀察到敵營的動靜,疤臉漢子也無法排除敵營在山嵴後暗藏伏兵的可能,將第一步目標定在山嵴缺口的爭奪上,纔是穩妥而可靠的。

當然,即便不直接拔除山嵴處的哨崗,疤臉漢子還是派出三名擅長飛檐走壁的精英好手,借夏季茂密樹木的掩護,從兩側的懸崖爬上山嵴,對山嵴東面的營地做進一步的偵察也是有必要的。

僅憑這一手悄無聲息攀登懸崖潛近刺探的本事,就不是普通探馬斥候能做到的。

等到後半夜,三名精英好手才又返回過來,他們注意到山嵴東面的營地,雖然保持着相當程度的日常警戒,但能確定大多數人都已入眠。

山嵴缺口及下面的山溝兩翼,暗中是還部署一些遊哨,他們無法接近,但能確定最多二三十人作爲暗哨潛伏在暗處。

這也就意味着他們發動突襲時,只要擊潰二三十人的攔截,應該有把握趕在敵營組織援兵之前,佔領山嵴缺口……

“好,動手。”疤臉漢子已商議好銀戟衛卒與這邊組織的流民精銳如何配合,得到更準確的信息,當機立斷,決定無視對方二三十人的明暗哨,趁夜爭佔山嵴口。

這時候烏雲褪去許多,月朗星稀,不需點燃火把,三四百人分爲三股,沿着差不多有四十多步寬的山溝往山上攀登。

山溝裡積滿碎石,還有竹釘,這麼多人踩踏而行,沙滑石滾,不會沒有一絲聲音。

尖銳的警哨驟然間響徹天空,打破靜寂的夜空。

半山腰的哨崗,是簡單用四根粗長竹竿插入地裡,上面再架一座簡易竹棚製成,供人守在上方望哨,平時都是三名兵卒守在竹棚裡,通過繩梯上下。

警哨吹響後,這三名哨勇便用火把點燃竹棚哨崗,然後翻身滑下山溝裡,一邊吹響警哨一邊往山嵴口逃去。

“快走,快走!”

這時候兩側山崖有零散的落石與滾木順着陡坡滑落下來,疤臉漢子率銀戟衛卒走在中間居後的位置,預料到這種情況,卻拼命督促兩側的流民精壯快速攀登。

對方半個月前就進入白蹄岡,當然有時間在山頭儲備一些落石滾木以防偷襲,但只要此時對方進入山嵴口的人馬不多,僅憑這些稀稀落落的落石滾木,對進攻的人馬來說,還形不成致命的威脅。

不過,山嵴東面的地形更平緩一些,意味着營地裡的守軍聽到警訊後,在極短的時間內會有越來越多的聚集到山嵴口攔截他們。

零散的落石、滾木砸落下來,雖然被砸中也會有一些傷亡,但比起付出一些傷亡,不被這些落石、滾木拖延住時間,更爲關鍵。

這時候前方也斷斷續續有一些落石、滾木滾砸過來,疤臉漢子猶不在意,繼續催促何阿八帶着流民精銳往前衝。

雖說落石、滾木不算密集,但不要說流民精壯了,即便是百戰精銳看到也心生膽怯,小心翼翼的盯着,希望近身時能拿鐵盾硬擋一下,或者避開,不知不覺間前面的人馬就放緩速度,後面的人馬又拼命往前擠,又擔心兩翼有落石,在三四十步寬的石溝裡,三四百人很快就變得極爲擁擠。

“散開,散開!”

疤臉漢子氣得大叫,即便沒有埋伏,這麼密集的陣形叫一根滾木直接砸過來,閃避不及,也有可能會被連傷好幾個人。

這時候越往中間擠,死傷可能越多,反而往兩側的崖壁貼過去,死傷會很有限。

就在這時,疤臉漢子聽到頭頂“嘩啦啦”聲音大作,擡頭看過去,就見兩側的陡崖上大堆的落石,彷彿黑色潮水一般,往他們立身處籠罩過來,碎石密集在撞在陡崖上滾落,聲音彷彿怒潮拍打崖岸。

“陷阱!是陷阱!”疤臉漢子驚惶大叫,但他只來得及舉起大盾,擋住小碎石子朝臉部繃落過來,往山下逃跑已經來不及了,能不能逃得一命,純粹看天意,要不然叫三五十斤甚至更重的落石或滾木直接砸中,他持盾的臂膀都要被直接震斷掉。

而此時擁擠在石溝裡的密集人羣,想避無處避,成百上千的落石滾木一起滾砸下來,石木撞擊人體、骨頭折斷的沉悶響聲,驚惶失措的尖叫,痛苦的悲嚎,一時間大作。

人是有思維貫性的。

正常說來,即便是赤山會在後山設下埋伏或做好防禦措施,也會將落石滾木堆積到埋伏陣地之後,等敵軍衝過來,用人手將落石滾木,一塊塊、一根根推出埋伏陣地,去轟砸敵軍,或藉此拖延敵軍前進的速度。

這種情況下,落石滾木的轟砸密集程度,與提前進入埋人陣地的人手多少,直接有關。

之前稀稀落落的落石滾木,符合敵軍對後山夜間明暗哨人數的判斷,這就促使他們冒着落石滾木,更快速的往山嵴口推進。

事實上等着這些人踏進來的真正死亡陷阱,就是石溝哨樓兩側陡崖之上,用十多張蘆葦蓆柵提前半懸空支撐住的大堆碎石,用刀劍砍斷吊索,上萬斤重的大小石塊一起砸落下去,威勢及破壞力,要比三四百塊落石或滾木陸陸續續拋砸滾落下去,遠不止大出一點半點。

兩三百人丟盔棄甲、連滾帶爬,狼狽逃竄下山,恨不得爹孃生他時能多生兩條腿,但還有小兩百人或被石塊直接砸死,或肢殘骨斷,躺在亂石堆裡呻吟哀嚎。

戰爭永遠是殘酷的,此時形勢未明,韓謙當然不會急着派人去俘虜這些受傷的襲擊者,他同時也叫何柳鋒、林勝帶着一隊人馬守住山嵴口及兩翼的陡崖,阻止襲擊者衝過來將這些傷者救走。

一切等到天亮之後再說。

確認南北兩翼沒有什麼動靜,韓謙便直接與馮繚、郭榮、馮翊他們先回營地休息,補了一覺等太陽升上樹梢頭,才洗漱起來,重新走回到山嵴口的陣地。

“清晨,對方多次冒死上來搶奪傷員、屍體,我們又射死他娘十九人!”林勝早年在赤山軍及左廣德軍曾擔任隊率,參與的血腥戰事也不少,也要比眼前殘酷更多,但他直接率隊給敵人這麼慘烈的傷亡,還是第一次,滿心興奮的跟韓謙彙報凌晨時具體的戰果。

除了襲擊者搶奪傷員、死屍時又被射死的十九人外,亂石陷阱後半夜時一次就殺死或重傷襲擊者一百七十七人。

之前逃竄下山的,有相當多的輕傷,只是手腳沒斷,還能自己連滾帶爬的逃走罷了。

“襲擊者還沒有從林子裡撤出去?”韓謙看着西面的樹林上方,還有鳥雀盤旋不去,顯然還有不少人躲在林子裡。

“還沒有撤走,甚至天亮後又有百餘人從北面進入林子,跟昨夜的襲擊者會合,估計還有近三百名沒怎麼受傷的襲擊者藏在林子裡,”何柳鋒說道,“看他們的樣子,打應該是不敢再打了,只是怕白天撤走,會被我們追擊,想拖到夜裡再撤走吧?”

“哪裡能容他們輕鬆撤走——你們率隊先下到山溝口,在那裡調整陣形,進林子將這些人殺逐出去,”韓謙看着半山腰亂石堆裡殘留的殘肢斷臂,蹙緊眉頭跟林勝、何柳鋒說道,“倘若僅僅是用計殺死對方二百人,不可能叫淮東心服口服的坐下來談合作!”

“對方有楊元演身邊的精銳衛卒混在其中,還剩不少人,我帶五十人下去協助他們。”孔熙榮說道。

“不需要這麼多。”韓謙搖搖頭,叫孔熙榮陪他留在山嵴口觀戰便是。

赤山軍及左廣德軍早初缺少兵甲,伐取長竹爲兵刃,便是脫胎於後世明朝鴛鴦陣所用的狼筅。

在大規模的兵馬對陣時,鴛鴦陣並不能發揮出什麼明顯的優勢來,長杆、密枝的狼筅主要功用,也只是有助新卒降低對敵時的恐懼心而已。

不過,在像樹林、崎嶇山嶺這種地形複雜零碎的戰場之上,以十二人爲伍、長短兵及弓弩錯開配置的鴛鴦陣,優勢就太突出了。

只是之前這些暫時還沒有經過山地戰及叢林戰的檢驗而已。

思州民亂,譚育良對起事義軍的主導權有限,也沒能在與思州兵的山寨攻防戰中及時推廣鴛鴦陣。

赤山會第一批聚集到白蹄岡的護會兵馬,皆是赤山軍及左廣德軍的舊部老卒,早就熟悉鴛鴦陣的操練及作戰,這時候進入叢林作戰,正是叫襲擊者更深刻嚐嚐鴛鴦陣苦頭的時候了。

頂多是叫何柳鋒挑選幾名好手,下山進入林子去狙殺銀戟衛卒的精銳,儘可能減少這邊沒有必要的傷亡罷了,但韓謙也是叮囑他們進入叢林之後,配合結成鴛鴦陣的小隊人兵作戰,注意保持鋒線的穩步推進與銜接。

同時也要求他們,殺逐戰僅限於樹林之中,不得追擊從西面逃出樹林的襲敵。

韓謙與奚荏、馮繚、郭榮、馮翊他們就站在山嵴口觀戰,夏季樹蔭濃郁,林勝、何柳鋒率三百人馬殺入林子,他們看不清林子裡具體的廝殺情形,但從樹梢頭的擾動,能看得出襲擊者從就一開始再次接觸,就被殺得節節敗退。

不到兩炷香的工夫,就看到有襲擊者從樹林的另一側落荒而逃。

…………

…………

“太痛快了!”林勝、何柳鋒收兵回到山峭口,興奮得大叫。

這時候樹林裡的戰場搜尋、清點,都已經基本完成。

與預料相差無幾,天亮之後藏於樹林裡猶保有戰鬥力的襲敵,確實在三百人左右,與林勝、何柳鋒率領殺入樹林的人馬相當,但結束戰鬥之後雙方的死傷卻是天壤之別。

除了一百多人倉惶往樹林西面逃竄外,襲敵在樹林裡有一百六十餘人或斃或俘。

再加上之前被襲敵搶奪下去的輕重傷員,林勝、何柳鋒在樹林裡,斃殺襲敵一百一十餘人,俘輕重傷卒九十餘人,但赤山會的死傷,僅僅十數人,都還是跟淮東最精銳的銀戟衛卒直接對戰時所致。

而淮東所謂最精銳的銀戟衛卒,連同昨夜的陷阱坑殺,外加剛纔叢林殺逐,共丟下三十八具屍體。

這可以從屍體身上所穿的精良扎甲、鱗甲以及隨身攜帶的精良兵刃、弓械可以看出來。

午時,通過對傷俘的審訊,得知更多、更準確的情報,林勝、何柳鋒押着九十多名傷俘,回到營地裡後,便帶着血跡斑斑、右臂昨日後半夜被落石砸斷的何阿八,趕過來見韓謙,振奮的說道:

“淮東這次只派出五十名銀戟衛卒到樊樑湖西岸來,此外,淮軍密諜所暗中糾集的這股流民勢力,總人口約一千四百餘人,四分之三的精壯昨夜都參與對白蹄岡的襲擊,此時逃回去的人馬,即便士氣沒有徹底崩潰,會同逃出去的銀戟衛卒,會合營地裡的精壯也就二百人而已——我們完全有把握,將這股流民都吃下來!”

雖說左廣德軍舊部少說有一萬四五千老弱婦孺需要遷過來安置,但這時候能吞併其他的流民勢力,進一步壯大自己,林勝、何柳鋒他們都是極其興奮,跑過來請戰。

在亂世,更多的人口就意味着更大的可能、更大的軍事潛力。

“熙榮,你帶一隊人馬,陪他們走一趟。”韓謙跟孔熙榮說道。

他還是不希望赤山會有限的人手出現難以承受的慘重傷亡,這時候叫孔熙榮帶一隊侍衛協助他們作戰。

孔熙榮帶隊的侍衛,可以當精銳騎兵使用。

倘若不能叫這股流民勢力的殘部直接投降,用他們配合林勝、何柳鋒率部的步兵,撕開敵營的防禦最爲犀利。

第三百三十八章 離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生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敗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權第七百四十七章 戰役(二)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三百七十六章 猶豫難決第四百二十七章 短兵(二)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陽殘地第四百零三章 偷樑換柱第七百六十四章 蜀使(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窺心第二百零五章 說田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四百六十八章 殘屍第二百六十章 血戰第二百五十五章 詭計第六百八十六章 對峙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臨(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七十九章 深夜闖營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該渡江第五百三十二章 彷徨第四百一十一章 疏散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五百二十七章 傳旨第二百零九章 縉雲樓第五十五章 秘曹左司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四十章 故作鎮定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十章 與人鬥第七百四十七章 戰役(二)第三百零七章 離去第二百五十六章 掌控第六百七十章 未知數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一百零二章 威脅第四百三十章 短兵(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驛道第七百八十五章 將死第四百三十九章 條件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二十五章 文死諫第二百六十章 血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戰之過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二十章 解惑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五百九十六章 鰲山島第四百九十四章 變化第二百六十六章 馮繚(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七百五十四章 關中(一)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四百零七章 殺俘第四百一十八章 學堂第一百零六章 髒活第六百九十三章 解套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喪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八十七章 變速第六十七章 宮禁第三百一十六章 神陵司疑雲第四百零四章 請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賞之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三百章 水土不服第七百五十八章 關中(五)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四十二章 饑民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滿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攏第五百五十七章 對峙(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意外相見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馮昌裕的抉擇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一百零二章 威脅第三百五十九章 病逝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