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起事

“官道邊,人來車往,你還是坐過來說話吧,”韓謙示意韓東虎坐到涼茶攤前,又笑着跟馮繚說道,“我便說這雙手會是破綻,確實,燒傷疤痕僞裝得再好,也不像是一雙老人的手。”

“大人身份尊貴,此時又遭延佑帝猜忌,怎麼能輕涉險地啊?”韓東虎坐到涼茶攤前,猶控制不住激動心情的說道,比翻案,他更擔心韓謙此時的處境。

即便不受猜忌,韓謙作爲蕃州刺史,私自潛回帝京,也是大罪。

“什麼尊不尊貴,我這些年真要是因爲害怕而什麼事情都不做,那真是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了。”韓謙微微一笑,對自己身處險境這事,似乎是一點都沒有什麼覺悟。

當初他孤身赴晚紅樓不險嗎?

他勸諫楊元溥一起去守淅川城不險嗎?

他帶着百餘人回金陵奪信昌侯李普的兵權不險嗎?

朱裕在荊襄戰事後敢深入楚境,他豈能連朱裕都不如?

韓謙最初是想着派馮繚暗中潛來金陵處置諸多事已經足夠了,但在敘州得悉世家宗閥在廣德府反撲誅連的具體情況之後,便決定要親自走這一趟。

受刑死二十餘人、致殘四十餘人,那還是廣德府衙大搞冤獄的數字,算上安吉、廣德、郎溪三縣,這個數字還要增加兩倍。

除了大批無辜者受誅連外,之前逃離安吉、廣德、郎溪的世家宗閥、大小地主,借刺殺案掀起的風波,紛紛返回三縣,推翻之前他設立廣德軍制置府時所制定的置換田宅方案,拿着舊地契、房契,在府縣官員的支持下奪回土地,致使大批原廣德軍的家小再次失去土地。

即便陳景舟出知廣德府之後,形勢有所緩和,但之前幾個月的混亂,已經有成千上萬的無辜者受到誅連,處於朝不保夕的險境之中。

照馮繚之前的計劃,薛若谷即便不惜自身及家小的身家性命站出來翻案,但也只能說讓事情的真相在小範圍內傳播,叫朝堂之上的大臣們知道有這麼回事,知道刺殺案的真相不是刑部及京兆府之前所陳述的那樣。

但是,能真正翻案嗎?

不可能的。

世家宗閥在廣德府大搞反撲、誅連,一切實際都是在楊元溥默許之下的進行的。

不僅世家宗閥在朝中的代表人物了,楊元溥會翻自己的案?

馮繚之前的想法,主要還是想着儘可能維護敘州的利益,想着只要能將刺殺案的真相在小範圍內揭開,分化朝廷衆臣對敘州的態度,便算是達成目的。

馮繚還是習慣想着將刺殺案用作籌碼,想着將韓東虎這些人用作棋子,然後用些小手段,將韓東虎這些人招攬過來,組建敘州在金陵的情報網。

韓謙也不能責怪馮繚,但馮繚這麼做,還遠遠不夠,甚至還真極有可能害得薛若谷一家老小丟掉性命。

待韓東虎情緒稍稍穩定下來,韓謙跟他說道:“這事我沒有錯,你也沒有錯,世家要盤剝奴婢,奴婢想要反抗,就是你死我活的爭鬥。難道你還想一點代價都不付出,就想世家宗閥自己會乖乖同意廢除賤口奴婢舊制?現在,事情涉及到樑國蜀晉及蒙兀人的戰爭,事情會加倍錯綜複雜。我們唯有能做的,就是一步步去做,不要輕易懷疑自己、否定自己……”

“我……”韓東虎看着誅連甚廣的慘案頻頻發生,內心一直陷入矛盾與糾結之中,很多道理也不是他所能分辨,這一刻聽韓謙的話,雖然有些領悟,卻也難說透徹,只是心旌搖盪得說不出話來。

“你們先儘可能暗中助薛若谷查明刺殺案的真相,等到薛若谷有一些人證、物證之前,我再會與薛若谷見一面,勸他不要莽撞行事……”韓謙說道。

“要不是陳景舟趕到,制止府縣收回新墾的坡地湖田,牽連者更廣,但除冤死者外,廣德府還有一萬四五千人田地被奪,這些人要如何安排,還請大人明示。”韓東虎這時候纔算是冷靜下來,說道。

聽韓東虎這話,馮繚才真正是暗暗吃驚,直覺一股寒氣從尾椎骨直串上來。

在陳景舟出知廣德府之前,世家宗閥三四個月的兇狠反撲,重新拿出舊地契從原廣德軍退役老卒及家小手裡奪回田宅,涉及一萬餘人,這事馮繚當然是知道的。

然而聽韓東虎此時的口氣,他們早已經跟廣德軍舊卒暗中在搞串連,計劃着要搞大事情了。

馮繚這時對韓謙所說沒有人甘願做棋子這句話更加深有所感。

韓東虎對敘州是夠有感情了,但在韓謙露面之前,他之前兩次見韓東虎,韓東虎卻半點都沒有透漏相關的信息。

馮繚想到一旦韓東虎、蘇烈與廣德軍的舊武官近期在廣德府聯手掀起大規模的民亂,也是不寒而慄。

要是在那時候薛若谷時機巧合的站出來爲刺殺案翻案,怎麼叫楊元溥不對這兩樁事產生聯想?

楊元溥生性本就多疑,倘若再查到薛若谷調任溧水縣乃是老太爺暗中推波助瀾,那時候麻煩真就大到要捅破天了。

韓謙這時候也是皺着眉頭思量。

他此時身在金陵的消息,暫時不能再讓更多的人知曉,更不要說現身去安撫那些受誅連、田地被奪的一萬多廣德軍老卒及家小了,但如果說廣德軍的舊卒、舊武官已經暗中串連一段時間了,顯然也不是韓東虎一人站出來勸阻,就能將這起已經在暗中組織實施的起事消除在蔭芽狀態的。

只是就這點人手,在金陵臥榻之旁起事,被鎮壓下去,即便不說是分分鐘的事情,也不會太困難;就更不要說什麼會傷大楚元氣這種話了。

也難怪富耿文放棄郎溪縣令不幹,跑到湖南受氣去,他是看出這團火壓不住,即便最終會被朝廷鎮壓,他就先被燒成灰燼了。

馮繚也是暗暗焦急,絕大多數人都不是能夠理智的,特別是他們胸臆深處早就埋下反抗的火種,受到如此之廣的誅連及迫害,憑什麼叫他們犧牲小我、顧全大局?

“一定要起事,但不能在湖州、廣德府停留,起事之前,先在太湖之內儘可能多籌備些船隻,多與太湖裡的水寨勢力聯絡,最好能去潤州北面做江匪吧!”韓謙說道,“我會想辦法跟王文謙見一面……”

一萬多老弱婦孺,即便裡面有三四千精壯,但缺少必要的兵甲戰械,是根本沒有資格跟經歷過幾次血戰、戰力正強盛的精銳禁軍正面對抗的。

起事後,以最快速度轉移到長江裡,藉助朝廷與信王楊元演之間的對峙,或能獲得一點騰挪的生存空間。

再不濟,投附淮東國,大部分的老弱婦孺至少能活下來。

逃入山裡也不行,一旦被封鎖死,一萬多人大多數也會死於飢餓。

“此時在金陵能調多少錢糧?”韓謙問馮繚。

“能調四五萬緡錢。”馮繚說道。

“東虎,你將這批錢物拿走謀事,但也不要跟其他人說及我——我現在助你們,也是希望你們都能活下來,你知道我的意思?”韓謙盯着韓東虎說道。

說來也是可悲可嘆,敘州是能調一批錢糧,卻沒有辦法直接用來賑濟被奪走田宅的廣德軍舊卒及家小,只能暗中用來助他們起事——要不然的話,四五萬緡錢,都夠一萬多婦孺老小勉強支撐一年多時間了。

“我明白。”韓東虎點點頭,真要跟幾個頭領挑明韓謙的存在及資助,也不用擔心會泄漏什麼消息,但其他頭領的期許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就有可能使局面變得更加複雜。

“要是有什麼緊急事,你可以派人到小茅峰或靜山庵聯絡我——我在去揚州見王文謙之前,不在茅山,就在寶華山。”韓謙說道。

見韓謙對自己不掩飾行蹤,韓東虎心情激動的叩了一個頭,才帶着兩名同樣扮作腳伕的親信離開……

第五百九十四章 條件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七百八十七章 蜀國君臣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荊子口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一百零七章 送禮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信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陽(四)第四十八章 相知第四十八章 相知第二百四十四章 負荊入城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五百零二章 新使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六百九十一章 世道第一百九十九章 籌碼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三百五十章 郭榮第一百四十三章 籌貸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書第三百三十六章 歸來第六百四十四章 剛柔第十九章 侍講沈漾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五百九十四章 條件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五百九十章 重逢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六百零四章 迎親(四)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六百八十一章 母子情絕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思路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子第六百零六章 意圖(二)第四十九章 慷慨第四百二十九章 短兵(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戰第二百章 安排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軍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籌碼第二章 夢境窺史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二百五十九章 襲擊第三百七十九章 歸鄉第四百四十四章 辭表第七百八十五章 將死第三百二十九章 攔街第三百四十三章 秋湖山第六百零九章 發動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奉詔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六百零七章 激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五百零一章 偏執的勝利第四百七十二章 滅口第五百九十五章 韓家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干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三百九十章 山水之隱第四百九十七章 招安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會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捷第七百四十七章 戰役(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場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三百零三章 決斷之策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驛道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五百二十七章 傳旨第十四章 下注第一百零六章 髒活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