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

見張平在大殿裡坐着,韓鈞便站在殿門一側恭侯,不忙着進去驚擾到太后。

張平此時所呈稟的,正是今日延陵帝與諸參政大臣於政事堂召見思州、辰州過來的使者,詢問思州民亂的情形。

思州乃是僻遠小州,刺史等位長期以來都受楊氏把持,州內人丁也就六七萬衆,暴發民亂,在很短時間內就聚集起三四千人,聲勢可以說是極大,稍有不慎,思州就有可能變天。

更何況思州還緊挨着敘州。

因而思州及辰州使者趕到京中,延佑帝得報,便第一時間召見了使者。

不過,如何處置這事,諸參政大臣分歧很大。

至少今天並沒有討論出什麼結果來。

現在除了張平到永春宮呈稟其事,延佑帝還遣使快馬馳往舒州、潤州等地,找李知誥、張瀚等大將問策。

“參政大臣一個個都是人精,思州暴民都高喊等貴賤、耕者有其田,難道都還不敢將窗戶捅破?”王嬋兒坐在鳳榻之上,聲音慵懶又滿是不屑的說道,“難道直說此事乃韓謙在背後指使慫恿,天就塌下來了?”

“譚育良早年乃潭州密間,爲韓謙驅逐出敘州,仇怨不淺,而譚育良往錦和劫獄,傳信又是受被縛縣獄的囚徒所邀,就目前來說,確實難說譚育良是受黔陽侯指使……”

聽張平說這話時的語氣十分平靜,韓鈞都禁不住探頭往大殿裡看了一眼,心想有人說張平兩度任監軍使,與那豎子關係莫逆,沒想到他說這話,卻也不避嫌。

王嬋兒卻也沒有質問張平的意思,有些不耐煩的說道:“得,你們一個個怕東怕西,我一個婦道人家也不好多說什麼,但事情既然都已經發生,諸公都沒有商議出一個定策來,是不是卻也顯得朝中無人啊?”

韓鈞琢磨着太后話裡的意思,心想太后大概就是覺得張平主要不願將事情搞大,卻不是真蠢看不明白什麼,或者就是替敘州說話。

韓鈞暗感參政諸公都是這個態度,父親的處境要稍稍好些,要不然所有人都怒斥韓謙狼子野心,他父親在政事堂跟着數落也不對,不跟着數落也不對。

“沈相是什麼態度?”這時候坐在太后側邊的呂輕俠問道。

“思州暴民,或剿或撫,沈相覺得關係不大,但廣德府知府事的位子不能再懸而不定。”張平回答道。

“他這話是什麼意思,是說陛下得知思州民亂、召議羣臣,是小題大做了?”王嬋兒疑惑又略帶不滿的問道。

“沈相到底是什麼意思,張平不敢妄自揣測。”張平始終不摻合個人意見的說道。

“好吧,我都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了,趁着天未黑,你趕緊回宮裡伺候陛下吧。”王嬋兒現在拿張平的態度有些沒轍,揮了揮手將他打發,省得留在大殿看着礙眼。

張平起身告退,走出大殿時看到韓鈞,也只是微微頷首,領着守在殿門前的隨行小廝,往永春宮外走去。

韓鈞這時候跨步走進大殿,看到呂輕俠、姚惜水、春十三娘都伺候在太后身邊,上前行禮道:“韓鈞見過太后,今後數日,乃韓鈞與杜濤在班院當值,太后但請吩咐。”

照着規矩,韓鈞請過安,王嬋兒應該關切的嘮幾句家常,詢問城裡發生的一些趣事,便要打發他到宮門外當值去,但王嬋兒似乎當韓鈞不存在似的,略帶疑惑的問呂輕俠:“沈漾的態度很值得琢磨啊,你怎麼看他的反應?”

“張平此時一心貼着陛下,他的話未必盡如實情,我這便要找人驗證一下,才能揣測他的意圖。”呂輕俠說道。

“那你們便快去打聽打聽去吧。”王嬋兒似乎更關切國事,要呂輕俠、姚惜水、春十三娘趕緊去打聽更詳細的情形。

呂輕俠、姚惜水、春十三娘三人起身告退,韓鈞上前也告退道:“微臣也不打擾太后休息了。”

王嬋兒斂去公事公辦的臉色,皓腕託着香腮,支撐在御案前望過來,先不說話,待呂輕俠她們跨出殿門,美眸翻轉,如春光流泄,低聲嗔道:“你是不是這幾天在外面風流快活狠了,這便要躲着我走?”

要不是呂輕俠、姚惜水纔出大殿,還沒有走遠,她便要迫不及待的爬過御案,坐到韓鈞這冤家身上去了。

“微臣心思都在太后身上,其他女子與太后相比,如螢火輝月,真是要強塞過來,也是味如爵蠟。”大殿門扉未閉,宮侍經過能看到大殿內的情形,韓鈞只能踞坐到御案前,隔着御案跟王嬋兒說話。

下一刻便見一隻未着羅襪的玉足從案下伸過來,探入甲禁之內,頓叫他的胯下如擎天之柱勃勃怒撐起來,韓鈞伸手輕握那香膩玉足,輕問道:“太后現在信微臣了?”

“算你識趣。”王嬋兒媚然一笑,腳也不收回來,只是抵在那裡便覺得十分歡喜,美眸裡都似要有水流出來,而別處則已春水盈盈將滿……

…………

…………

“太后現在越來越肆無忌憚了,我們都還在大殿裡,她就恨不得跨韓鈞身上去,”春十三娘撇撇嘴,說道,“虧得我們住到永春宮來,要是在皇城裡,到處都是縉雲司的耳目,非出大亂子不可——真是要找機會提醒太后收斂一些了。”

事情秘而不宣,纔是她們手裡所掌握的籌碼,一旦敗露出去,她們都難以控制勢態的發展。

“沈漾爲何說思州事小,要先定下廣德知府事的人選?”姚惜水沒有接春十三孃的話茬,也不願討論王嬋兒與韓鈞的事情,頭也不回的跟着呂輕俠、春十三娘繼續往宮門外走去,心思仍然在今日政事堂諸公與延佑帝對思州之事的爭論上。

呂輕俠微蹙着眉頭,眼角露出深深的魚尾紋,半晌沒有回答姚惜水的問話。

姚惜水繼續猜測說道:“或許沈漾單純覺得韓謙即便將思州吞併過去,也不過增加三五萬人丁以及一片荒蕪之地,也沒有什麼大礙。相比較之下,廣德府近在京畿之側,三縣又有高達三十萬人丁,出亂子則會傷大楚的元氣吧?又或者沈漾的想法更直接一些,現在既然知道韓謙有吞併思州的野心,廣德府在這時候更不能出什麼亂子……”

“韓謙乃是狼子野心之徒不假,你的猜測也是合理,但我總覺得不那麼對勁。”呂輕俠這時候與姚惜水、春十三娘走出宮門,沉吟着說道。

春十三娘插話說道:“照惜水的猜測,韓謙待廣德府亂事先起、朝廷無暇兼顧太多時,再取思州不是更合理一些?”

“廣德府若亂,牽連極廣,韓謙算計再深,也極可能會爲樑國做嫁衣,”姚惜水說道,“或許太后這邊,也應該在這事上支持沈漾。”

大哥已經成功取替杜崇韜主持對壽州叛軍的進剿,姚惜水也不希望廣德府生亂,至少這時候不希望。

不然的話,沒有一個穩定的後方提供兵員及物資,大哥怎麼可能取得對壽州叛軍的作戰勝利?更不要說壽州之側,還有心懷叵測的楚州,北面還有平息內亂後、國力正迅速恢復的樑國。

當然,之前因刺殺案而導致廣德府形勢鬥轉直下,是楊元溥以及幾乎所有世家宗閥都在背後推波助瀾,僅沈漾、楊恩極少數人想廣德府安定,她們實際也沒有什麼可以改變。

現在形勢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姚惜水便覺得她們是時候讓太后在這件事上表一下態了,她相信有些在廣德府搞事的人,這時候也應該要有些耐心,先等思州的形勢平靜下來再說。

這也應該能爲大哥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話是這麼說,但也不能叫韓謙吞併思州的意圖得逞,卻不知道政事堂那一羣老狐狸,會做出怎樣的應對?”春十三娘略帶疑惑的說道,“直接調辰州或邵州的兵馬,進入思州助剿嗎?”

“邵州兵馬要應對撤守永州的叛軍,調不出多少人馬出來,而楊元溥真要調邵州兵馬去思州,還不如宣佈敘州謀逆呢。

“邵州兵馬不動,但辰州、業州、思州的兵馬加起來,都未必能鉗制住敘州啊,”姚惜水說道,“要是辰州番營精銳盡出,韓謙有機會全殲辰州番營精銳,未必不會狠心撕破臉啊!”

僅一個思州,韓謙或許不敢輕易撕破臉,但有機會同時吞併辰州、業州、思州,朝廷想要進剿敘州,沒有辰州番營在內線接應,就會變得相當艱險,姚惜水覺得韓謙未必不會鋌而走險去搏一把。

不管怎麼說,從更保穩的角度看,邵州沒有多少兵馬可調,辰州番營更要守住辰陽這個關鍵節點不落入韓謙之手。

要不然的話,韓謙只要分兵守辰陽及巫口寨,便能堵住朝廷大軍進剿的通道。

“軍國之事,知誥他們更擅長一些,”呂輕俠跟姚惜水說道,“你親自往舒州走一趟,看知誥對鉗制韓謙吞併思州之事有什麼看法!知誥要有什麼想法,我們這邊才能配合着行事……”

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二百零五章 說田第五百七十八章 屈就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宮莊園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無常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該渡江第七百五十九章 關中(六)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五百九十章 重逢第三百五十二章 劫持(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議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一百七十六章 條件第六百五十四章 手詔(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謀第六十五章 物性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機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平犬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氣勢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二百五十六章 掌控第一百二十六章 拉人入彀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五百五十一章 韓府(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七百五十九章 關中(六)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馮昌裕的抉擇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七百九十五章 勸嫁(二)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七百六十九章 顧芝龍第六百一十七章 傳議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六百零四章 迎親(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四百四十一章 去留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二百六十七章 馮繚(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二百八十八章 馬不停蹄第一百六十三章 奴兵第二百四十二章 驚瀾第七十六章 龍華埠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應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二百八十八章 馬不停蹄第三百二十一章 謀蜀主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謀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八十七章 變速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三十六章 逼迫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四百零七章 殺俘第五百二十七章 傳旨第五百五十一章 韓府(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監軍(一)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七百九十六章 勸嫁(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舊事第六百九十四章 喧賓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喪第二百九十五章 進城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四百零八章 相安無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爐火純青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問話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五十三章 用間篇第四百七十章 詢問第四百五十五章 雞鳴寨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撤(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