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殊途同歸

不要說韓道銘窺破鄭榆、鄭暢二人會如此主張,韓鈞此時出任慈壽宮宿衛典軍,躋身更高的層次,人的眼界也是要比以往更開闊,頗爲清楚各家的利益所在。

先帝使沈漾、周憚以長史、司馬代三皇子執掌鄂州軍政,是將鄂州作爲進攻嶽州、平滅馬家的前進基地經營,而這時,鄂州與隔江相望的黃州,則同時成爲湖南行尚書省東面的門戶與藩籬。

唯有守住這兩地,他們才能從容不迫的守住基本盤,後繼纔有可能將荊襄收入囊中。

到時候信王楊元演即便攻入金陵,將江淮大地收入囊中,他們還能據荊襄、湖南與之分庭抗禮。

只是目前黃州、鄂州兩地的守禦,以地方州營爲主,兵馬加起來也就五六千人,戰鬥力也談不上多強。

這樣的兵力,不要說抵擋楚州兵馬西進了,安寧宮倘若想退守江州,黃州、鄂州也會受到極大的威脅。

這是在公。

在私,則是黃州作爲鄭氏一族的立基之地,怎麼都容不得有半點閃失。

當然,鄭榆、鄭暢他們是不能直接強調加強黃州的防守,同時要加強黃州的武備與防禦,他們也不希望由鄭家子弟之外的將領統兵過去以免引狼入室。

不過,鄂州與黃州隔江相望、互爲犄角,增兵鄂州,對北岸的黃州就是極大的支撐。

而增兵鄂州,同時其他各種資源也會同步往鄂州傾斜,到時候北岸的黃州自然也不會漏過去。

“鄭家此時想着要經營黃州?”韓鈞悄聲問父親。

韓道銘微微頷首,示意他的猜測也是如此,但又另一方面來說,鄭家經營黃州,也是屬於湖南行尚書省的一部分,鞏固了東面的門戶,他們在岳陽更能寢食無憂,斷沒有必要提出反對。

不過,眼下需要考慮的,就是調哪一部兵馬去加強鄂州的防禦。

鄭暉所統領的右龍雀軍,又或者將以高承源爲主籌建的五牙水師?

右龍雀軍是守禦岳陽、拱衛湖南行尚書省中樞的主力,不可以輕離,這大概也是鄭榆、鄭暢沒有直接提加強黃州防禦的關鍵吧,畢竟他們不能將鄭暉及右龍雀軍精銳直接調到黃州去。

而五牙軍作水師主要承擔長江、洞庭湖域內的攔截進擊作戰任務,會兼顧到從黃州、鄂州到岳陽乃至潭州的水面作戰,陸地城池的守禦,則非五牙軍所能擅長。

文瑞臨沒有隨信昌侯李普去潤州,此刻作爲謀士,坐在柴建的身後,身子稍稍前傾,有些遲疑的看向衆人,問道:

“或由李知誥率左龍雀軍一部精銳兵馬,立刻調駐鄂州?”

周元側過身看向文瑞臨,文瑞臨追問道:“周大人您覺得呢?”

周元作爲行臺工部丞,與出任左龍雀軍副都指揮使的週數,兄弟二人向來是信昌侯府一系的核心人物。

鄭家有他們的小心思,周元並非看不出來,但也不覺得這就真是壞事,畢竟他們也有自己的心思與算計。

左右龍雀軍以及新編五牙軍,加上地方州營,湖南行尚書省在金陵事變之後,也很快將兵力擴編到十萬人左右。

不過,地方州營部分佔去四成,左右龍雀軍的總兵力擴編四萬人左右,此外,潭王府衛及慈壽宮宿衛擁有五千精銳,計劃籌建的五牙軍水營也將編有一萬五千將卒。

在扣除地方州營、府衛、宿衛兵馬以及主要承擔水面作戰任務的五牙軍水師,他們能調用的機動精銳戰力實際上很有限,僅左右龍雀軍四萬馬步軍精銳而已。

而這四萬馬步軍精銳,既要防備撤守永州的羅嘉、趙勝兩部叛軍,還要調兵馬到鄂州與黃州夾江而峙,守住岳陽東部的門戶與藩籬,又要將岳陽城當成大本營經營,以及後期還要考慮對荊州、襄州施以壓力……

周元、柴建、韓道銘、鄭榆、鄭暢將腳趾頭都搬到檯面上計劃,發現不管他們怎麼調兵遣將,手裡的兵馬都相當不夠用。

倘若現在就一定要令李知誥分兵去鄂州,會造成各個方向兵力都不足的弊端,但這麼做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將李知誥調去加強鄂州的防禦,除了能讓邵州守將位置空缺出來,同時還能令李知誥將一部分左龍雀軍精銳留在邵州南部,守禦五指嶺防線。

這實際上就能達到分李知誥兵權的目的。

侯爺在潤州遭到信王與王文謙的算計,損兵折將,對此時在岳陽的他們而言,要比以往更加迫切需要獨立掌握一支成規模的精銳兵馬;而李知誥是個白眼狼,是不值得他們信任的。

文瑞臨的建議要是能通過,那他們與鄭家就算是心思各異,但也算是殊途同歸了。

…………

…………

雖然先帝年前就已經駕崩,但岳陽不會承認太子楊元渥在金陵登基繼位之事,故而岳陽這邊依舊以天佑爲年號紀年。

天佑十七年,楊元溥已滿十八歲,對男女之事正是食髓知味、精力旺盛的年紀,何況清陽郡主有着絕世佳容,肌膚細膩似雪,摸着跟綢緞似的,還充滿着誘人的彈性,那不堪鞭撻的愁眉媚眼,令人心旌搖拽,真可以說是有銷魂蝕骨之感。

雖然清陽郡主的年紀比楊元溥還要小兩歲,與潭王妃李瑤同齡,以後世的標準,都還要算是非成年人。

然而,相比生性還有些怯懦的李瑤,清陽郡主精緻絕美的眉眼裡,已經有着初露鋒芒的萬種風情,也早就將楊元溥迷得神魂顛倒。

這一天都日上三竿,寢殿前的院子裡站着伺候早起的內宦、女宮,張平也跑過來看過好幾次。

這還是楊元溥出金陵主持削藩戰事以來,第一次缺席早議事。

當然,張平多少也能理解年少氣血旺盛,偶爾放縱一次,跟荒廢政事是完全兩個概念。

他幾次過來看楊元溥還沒有起牀,也沒有進寢殿催促,以免打擾到這對新鴛鴦的濃情蜜意。

清陽擁被而臥,雪白沒有一絲瑕疵的玉臂,壓在黔陽錦布織就的薄被上,看着昨夜在她身上發泄無限精力、此時正精疲力竭的年輕男子,有一些陌生,也有發生親密關係之後所萌生一絲莫名的情意,心裡想着此生便要託付給這個男人嗎,這個男人值得自己託付此生嗎?

雖然內心深處難免存有一絲空空落落,但清陽這一刻也有認命的感覺。

這時候寢殿外的院子裡,又傳來細細碎碎的聲音,似又有人進來,清陽將楊元溥推醒,柔聲說道:“似有什麼事情?”

楊元溥迷迷糊糊的醒過來,傾耳聽了片晌,似有什麼事情,在帳幔之中揚聲問外面院子裡站着的張平:“發生什麼事情?”

“徐渚爲信王殿下斬殺陣中,三萬南衙禁軍於寶華山東南麓被聯兵殺得大敗大潰,但這一仗信昌侯李侯爺所部不幸先爲徐渚擊潰,損失比較慘重!”張平趨步走到寢殿之外,簡明扼要的將昨夜傳回岳陽的消息說給楊元溥知道。

“什麼?楚州主力什麼時候渡江了?”

聽到這消息,楊元溥整個人都驚醒過來,震驚的坐起來。

他昨天早上還在承運殿瀏覽縉雲樓斥候從金陵傳回來的情報,至少五天前因爲樓船軍戰船東進,楚州主力被封堵在長江北岸的揚州,無法渡江南下。

他以爲第一仗可能還要拖一兩個月,等雙方準備更充分時才展開,沒想到今天早上就得到楚州軍大潰徐渚所部、斬殺徐渚的消息。

“楚州主力猶在揚州,信王殿下僅率銀戟親衛渡江,督促饒耿及李侯爺率軍出潤州城,進攻駐守靜山庵的南衙禁軍……”張平說道。

“怎麼可能?”

楊元溥這一刻再沒有心思繼續留戀溫柔帳中,披衣下牀,將張平揪進來詢問詳細。

楊元溥與自己的兩位兄長都並不熟悉,畢竟他剛出生時,年紀稍小的楊元演也都已經嘗試着領兵作戰了。

不多的接觸,楊元溥僅清晰知道自己的仲兄總是一副陰戾跟不耐煩的神色,也時常不馴服於先帝對他的訓導而起爭執,卻有着驚人的神力。

楊元溥曾親眼看到仲兄楊元演將一隻三四百斤重的石鎖高高拋起。

那一幕令楊元溥印象極其深刻,特別是他長大之後想起來,才更體會到楊元演是何等的神力,心裡也深藏一層畏懼。

龍雀軍中是有一些能將近四百斤重石鎖舉過頭頂的大勇之人,但即便是他幼時的記憶有誤差,楊元演當年所拋的石鎖沒有那三四百斤那麼重,也應該有兩三百斤重。

將這麼重的石鎖拋高丈餘,龍雀軍中怕是沒有一個人能做到吧?

江州司兵參軍、行營兵馬使鍾彥虎卻是一員當世罕有的猛將,但奈何他與趙明廷交情匪淺,金陵事變後,他與江州刺史周昂便第一時間上表擁立新帝,反倒成爲窺視鄂州的威脅。

除了信昌侯府探馬送回來的信報外,縉雲樓昨夜也收到斥候傳回來更詳盡的戰場消息,甚至記錄下信王楊元演這一仗一馬當先、僅他一人便手戮近百南衙禁軍將卒的驚人戰績,張平都一併呈給楊元溥瀏覽。

兩相印證,楊元溥不難想象楊元演揮舞戰戟,率八百銀戟戰騎貫殺戰場的無敵形象。

“以前聽聞二皇子頗有勇武,卻也沒有想到二皇子如此勇武,堪比古之惡來!”清陽郡主披衣也湊過來看信報,震驚說道。

楊元溥苦澀一笑,待仲兄楊元演長大後有機會接觸兵戈之事,當時大楚兵馬已經形成李遇、徐明珍、杜崇韜等數個穩定的用兵、擴張方向,仲兄偶爾在軍校演練時展露一番手腳,消息傳出來也會被認爲有意虛誇其事,有幾人能真正意識到仲兄的神武?

第五百一十九章 營地第五百三十四章 相依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一百五十八章 正軌第七百零八章 臘月第五百三十六章 秘密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四百一十章 山中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魚第八十七章 變速第六百一十六章 回京(三)第六百五十章 新軍第九十四章 純酒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絕戶計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省第二百八十四章 嶽東大營第三百三十八章 離城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皇陵第三百零二章 診病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四百二十一章 生子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揚州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勢第四百七十二章 滅口第七百八十一章 舊事(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懾第七百四十七章 戰役(二)《楚臣》發佈想說的話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二百零一章 納妾第五百七十四章 錯估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會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七百五十五章 關中(二)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六十八章 角色扮演的意義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七百五十七章 關中(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籌碼第一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四百六十六章 韓府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二百零八章 世妃第七十四章 相贈佳人第四百零八章 相安無事第五十七章 殺戮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禦山河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六百一十章 對峙第六百三十二章 天下大局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七百零九章 年節第三百五十三章 樑國劇變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四十三章 教訓家兵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四百五十五章 雞鳴寨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禦山河第七百零三章 分兵第七十六章 龍華埠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九十九章 窺探第三百二十九章 攔街第三百九十一章 秘窟第七百六十八章 賀禮(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聽聞第五百一十九章 營地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四百七十九章 山溪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第二百一十九章 爐火純青第四百五十章 父孝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八十七章 變速第五百二十八章 決定第三百二十章 韓師賜教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四章 危機四伏第十一章 進城第七百五十七章 關中(四)第六百九十五章 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