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攔街

在韓家衆人的眼裡,趙庭兒的地位是不會得到承認的,衆人趁着時辰還早,便議論滿朝文武大臣裡,有誰跟太子、二皇子那邊沒有牽扯,家勢又能配得上他韓氏且能相得益彰的。

當然了,馮繚今日就站在韓道勳的身後伺候,衆人心裡也都想着,韓氏一族即將走上登峰造極的一刻,怎麼都要防範着馮家之禍在他們身上重演。

想到這裡,韓道銘瞥了一眼明居堂內,除了自家子侄外,也就馮繚、趙闊幾個嫡系心腹,他便示意性子還不夠穩重的年輕子侄都先退下去休息,接着才往前傾過身子,下意識的壓低聲音問韓道勳:“有人傳言說陛下有意使韓家世領敘州刺吏一職,這件事是不是真的?”

敘州雖然偏於一隅,乃是漢夷雜居、瘴疫遍野之地,但真要封給哪家,其封賞之重不下王侯。

即便削藩戰事之前就有這樣的說法,而且這樣的說法也是從宮裡直接傳出來,但當時大家都猜測這是要安韓道勳、韓謙父子的心。

因爲當時對朝廷來說,拿敘州換湖南行臺另七州,也是極合算的買賣。

不過,削藩戰事如此順利的進行到這一步,天佑帝還會不會承認這樣的承諾,那就難說了。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韓道銘也覺得有時候不該有什麼非分之想。

只不過韓道勳到金陵赴任京兆尹已經有一個月時間了,照理來說,朝廷早應該派新人接替韓道勳的敘州刺史一職了。

韓道銘作爲吏部侍郎,也參與吏部這邊選定幾個人選,進奏上去請陛下定度。

不過,有關敘州刺史新人選任命的奏摺,都被留中封存了,以致韓道勳此時還兼着敘州刺史一職,遙領敘州軍政事務,韓道銘心思也禁不住便有些活泛起來。

辰州很多官職,都是由土籍大戶世領,敘州比辰州還要險僻,漢夷雜居情況更復雜,需要強勢人物坐鎮才能穩定形勢,如此看來,由韓家世領刺吏一職,也算不上什麼非分之想了。

韓道勳苦澀一笑,說道:“我未嘗聽聞此事,大哥你們也莫要道聽途說。”

韓道勳想到他畢生心志便是要削強豪、強國體,使天下能早日削彌戰亂,誰曾想削藩戰事之後,他父子二人卻先成爲名下擁有上萬畝田地、十數座匠院作坊、三百家兵部曲、三百多戶奴婢、數千傭工的強豪一族。

雖然這些事都是韓謙一手掌握,但韓道勳也清楚,不需要額外補貼龍雀軍,這幾年在敘州所建的十數座匠院作坊,每年少說能謀七八萬緡錢的巨利。

韓道勳也不想在這種問題太多糾纏,看時辰不早,便站起身來與老父子告辭,帶着馮繚、趙闊等人離開。

在趙無忌、趙闊率領諸多護衛的簇擁下,韓道勳乘車離開大宅,一路泥濘而平靜,眼見蘭亭巷就在前面,突然前方傳來示警聲,趙無忌勒住馬,示意左右衆人護住馬車停下來小心戒備。

“怎麼了?”韓道勳揭開簾子往外探望,這時候兩名護衛用身子擋住左右,防止附近有刺客持弓弩藏在暗中覬覦這裡。

“應該有不明人物擋道。”趙無忌勒馬靠過來,一邊派人前往探看,一邊跟韓道勳解釋。

“雖然是夜裡,但保不定左鄰右舍夜裡有什麼急事出門,你們莫要搞得風聲鶴唳。”韓道勳說道。

“小心一些也是應該的。”馮繚在一旁勸道。

韓道勳也沒有堅持,示意趙無忌一起去看前面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又隔着車窗子,壓低聲音問馮繚:“你們到底有多少事瞞着我?”

“馮繚有什麼事敢瞞大人?”馮繚說道。

“倘若沒有什麼事情,爲何要如此風聲鶴唳?”韓道勳不滿的瞥了一眼馮繚問道,他哪有那麼好欺瞞?

“大人就任京兆尹,滿城就傳陛下要廢嫡改立,少主知道這事,總是要防備有人會狗急跳牆對大人不利。”馮繚不動聲色的說道。

韓道勳輕嘆一口氣,知道他使喚不動馮繚,又跟趙闊說道:“你去前面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趙闊策馬隱入夜色之後,片晌後,他在兩名斥候的陪同下,帶着一名不到二十歲的年輕小廝趕回來,稟告韓道勳道:“此人攔街告狀?”

趙無忌無奈的跟在趙闊身後回來。

馮繚打量趙闊帶回來的小廝,眼瞳裡滿是疑色,看到韓道勳要下車,忙勸說道:“哪有半夜攔街告狀的道理?大人,我看還是將這人趕開,着他明日到府衙遞狀紙便是。”

承續前朝舊制,韓道勳身爲京兆尹,不僅金陵城及輔縣的刑獄誅訴狀皆受他管治,也有權力接受其他州縣的訴狀,在刑獄方面的權柄,與大理寺、御史臺及刑部是相當的,京兆尹通常又有小刑部之稱。

地方上有什麼冤情,跑到金陵來告御狀,通常都是將狀紙遞進京兆府衙門,但狀紙也是層層遞交上去,不可能直接遞到韓道勳手裡。至於意圖闖皇城大門外,即便不被亂刃砍死,一頓棍棒也要打下幾層皮來。

藉着氣死風燈透出來的光芒,馮繚看到年輕小廝臉上驚恐有堅毅,或許是真有什麼冤情要陳述,但能知道韓府在蘭亭巷,又恰好趕在韓道勳從大宅夜宴歸來時攔街,他怎麼都不相信事情會簡單。

馮繚便想着他先將人扣下來,搞清楚是怎麼回事,再交給韓道勳處置爲好。

“時辰尚早,先看看他有何冤情要申訴,也無妨礙,”韓道勳示意趙闊將那小廝帶到車前來,問道,“你半夜攔街,是有何事要訴?”

“小人周摯,乃內侍省尚內僕局小宦,少監沈鶴大人生前時,曾在沈少監跟前聽過使喚。沈少監前往潭州宣旨,歸京後便身染重疫而亡,尚醫局診斷爲沈少監在潭州不幸身染瘴疫,但實際沈少監離京前往潭州之前,身體就嚴重不適,他實是受奸小所害,中毒身亡。小人攔街,乃是爲沈少監鳴冤!”小廝趴在車前,砰砰叩頭,喊冤道。

馮繚難抑內心震驚的看往左右,一股寒意從尾椎骨直竄上來:

沈鶴之死,他是最清楚詳情的,而且沈鶴臨死時身前所侍候的兩名小宦,都被幕後指使者找藉口滅口掉,眼前這名喊冤者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而且這個叫周摯的,從怎麼知道他們這時候從韓家大宅回蘭亭巷?

是誰隱藏在幕後操縱這一切?

馮繚硬着頭皮跟韓道勳說道:“聽他空口胡言,沈少監即便死有隱情,這案子也不該是京兆府接下。”

京兆府是有權力接金陵之外的州縣訴狀,但還有一條規定就是京兆尹小事獨斷、大事奏決,也就是說像涉及到內侍省少監這個層次的人物病死迷雲這樣的案子,京兆府還是要轉交出去,是沒有資格處置的。

要不然的話,京兆府就是“超級刑部”,而非“小刑部”了。

韓道勳神色凝重,輕蹙眉頭彷彿有山嶽壓着,看向馮繚,語氣沉重的問道:“你們是不是早就知道沈少監染疫病逝是有隱情嘍?”

馮繚語塞,不知道要怎麼回答。

韓道勳眼瞳裡蒙上一層陰影,謙兒百般遮掩的難道就是沈鶴的真正死因?

韓道勳沒有理會馮繚勸告,徑直跟車前的周摯說道:“你先將狀紙遞過來……”即便這案子輪不到京兆府管轄,但他卻是可以接訴狀的。

馮繚頭大如麻,一時猜不到是何人在背後作梗,但想到要是將沈鶴病死迷局揭開來,特別是經韓道勳之手揭開蓋子,心裡就一陣陣發麻,實在不知道這事會掀起何等的波瀾,只是他也沒有辦法強行將眼前這自稱是內僕局小宦的周摯拉開!

…………

…………

在蘭亭巷對面的巷子深處,在月色照不到的暗影裡,停着一輛黑黢黢的馬車,彷彿蹲踞在夜色裡的兇獸,緊盯着對面蘭亭巷口的動靜。

光線昏暗,相距又遠,除了一點模糊的光影,根本不可能將蘭亭巷口的情形看真切,但沒有太大聲的喧譁傳出來,表明一切都如原計劃進行。

楚州館知事殷鵬站在馬車旁,隔着車窗見王文謙如雕像般坐在車廂裡一動都不動,似乎並無關切周摯攔下韓道勳車馬駕會發生什麼。

“沈鶴中毒身亡之事,潭州應該早就密奏陛下,而陛下隨後將韓道勳調到金陵,應該也是對這事的應對,大人爲何費這般勁將周摯找來?”殷鵬頗爲不解的問道。

“沈鶴中毒身亡,陳行墨替之侍奉崇文殿前,只可能是安寧宮幕後爲之——倘若陛下鐵心要立三皇子爲嫡,將韓道勳調入金陵後,斷不可能一個月過去都沒有其他動作——我懷疑潭州那邊並沒有將沈鶴中毒之事密奏給陛下,而是有意放假消息來安我們的心!”王文謙不急不徐的說道。

“大人是說子珩先生的行藏已露?”殷鵬驚疑的問道。

“子珩的行藏露沒露,只要看韓道勳會不會接下這樁案子,便知道了。”王文謙說道。

“不對啊,對外隱瞞沈鶴中毒這事,從頭到尾都是韓謙爲三皇子籌劃,韓道勳沒有理由不知曉啊,大人拿如此費力將周摯找出來試探韓道勳,不是緣木求魚?”殷鵬疑惑的問道。

“你對韓道勳其人的秉性還不瞭解,韓道勳與其子韓謙實際上並非一路人,你以爲韓道勳這些年與韓氏行同陌路,真是沽名釣譽裝給世人看的?”

王文謙透着微弱的燈光,瞥了殷鵬一眼,說道,

“倘若韓謙真如子珩密信所說的那般,對外隱瞞沈鶴中毒之事而密奏陛下知曉,那他們確實沒有必要瞞着韓道勳;但是,倘若子珩被韓謙此子騙過,那韓道勳多半也會被韓謙矇在鼓裡,並不知詳情——你們明天找京兆府裡的暗線,接觸到周摯,問清楚韓道勳知道沈鶴毒發身亡真相後的反應,事情就差不多能八九不離十搞清楚了……”

“他們爲何要向陛下瞞住這事,而陛下倘若不知道此事,爲何又要調韓道勳回朝?”殷鵬還是不解。

“他們瞞住陛下,道理很簡單,他們怕陛下會調楚州兵馬渡江,而他們在潭州剛剛打完一仗,龍雀軍剛剛擴編,什麼都沒有準備好。三皇子年輕雖輕,但對皇位的熱切,比你所想象的要迫切得多,”王文謙說道,“至於陛下爲何要調韓道勳入朝嘛?聽聞陛下最近身體有所不適,或許是真想很快就將立三皇子爲嫡的事情定下來吧?”

“陛下身體不適,會不會也被安寧宮的人動了手腳?”殷鵬問道。

“先確認陛下與韓道勳知不知道沈鶴中毒這事,要是他們真不知曉,事情可能比我們所想象的還要複雜!”王文謙說道,“你安排好船,只要一確認這事,我便與珺兒回楚州!”

想到滔天巨浪很可能即將掀起來,想到背後所藏的驚天殺機,殷鵬背心也是一陣寒意……

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約(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洛陽(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進城第五十九章 敘州刺史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走第九十八章 驚蛇出洞第七百八十二章 舊事(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石壩第六章 山居第六十五章 物性第四百九十二章 接手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爲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奪兵第五百二十二章 會合第一百零七章 送禮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二百五十七章 馮昌裕的抉擇第四百八十一章 白夜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戴罪立功第三十三章 論賭第四百九十四章 變化第五百九十章 重逢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六十六章 問詢第一百零二章 威脅第三百四十章 圖窮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四百一十章 山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雙爐鍊鐵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六百四十四章 剛柔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六百三十九章 南歸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根基第五章 家兵第四百六十六章 韓府第七百一十章 風瀾第五百七十七章 交易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十六章 侯府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醒悟第二百二十五章 皇陵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三百四十一章 奉詔第四百二十七章 短兵(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偶遇第七百零六章 抉擇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五十三章 用間篇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滅口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議第六百三十六章 解釋(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意外相見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二百一十九章 爐火純青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魚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謀第三百一十六章 神陵司疑雲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應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二百零九章 縉雲樓第四百七十一章 家奴第一百一十四章 偷吃第六百九十四章 喧賓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五百二十八章 決定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三十四章 風未平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一百零二章 威脅第四百八十五章 顧慮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五十章 互爲一體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七百四十六章 戰役(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婦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