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蜀宮隱情

“韓師所言,王邕不是不明白,只是這些年門前冷落,一年到頭都不得父王幾次召見,想謀卻不知從何謀起。”聽韓謙分析過楚蜀兩國的形勢不同,長鄉侯王邕滿臉苦澀的說道。

韓謙還以爲他一通分析,長鄉侯王邕怎麼也該興奮起來,沒想到他卻是一副意態闌珊的模樣,心裡奇怪,難道長鄉侯王邕與其父王建還有什麼隱情不爲外人所知?

韓謙盯着王邕的臉,不放過他臉上任何一道細微的表情,繼續問道:

“侯爺在韓某人面前也沒有必要再藏什麼心跡,我且問侯爺一句,侯爺的志願是想當一個富貴侯,還是想取而代之?”

韓謙昨夜翻看了一夜的情報,只可惜縉雲樓的探子再厲害,短時間內能探得的情報也是有限,太多的疑點暫時還找不到合理的解釋。

蜀主王建的子女並不多,但蘇淑妃病逝後,蜀主王建與長鄉侯王邕的父子關係就相當冷淡,以及長鄉侯對清江侯的畏懼,兼之景瓊文當中沉寂了數年才重新得蜀主王建的寵信,這諸多事背後都有韓謙暫時還看不透的蹊蹺在。

韓謙不指望縉雲樓的密諜能在短時間內,將所有的陳年舊事都事無粗細的挖出來,這時候索性單刀直入,直接從長鄉侯王邕這邊尋求答案。

“富貴侯怎麼謀法?”長鄉侯王邕問道。

韓謙到這一步,纔不會給長鄉侯王邕避重就輕的機會,目光炯然的追問道:“對於蜀國,韓某終究是個外人,所能瞭解的情況畢竟有限,但侯爺這些年如此小心謹慎,必有侯爺的道理,侯爺何苦還問我謀富貴長安之策?”

清陽郡主忍不住要橫韓謙一眼,問題明明是他自己問出來的,難道他們就不能兩個都撿着聽?

長鄉侯王邕還是有很深的顧忌,琢磨着哪些事能說,哪些事不能透漏風聲。

雖然在他心目裡,始終認爲韓道勳纔是大謀之人,但韓謙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掌握他這麼多的情報,就註定也不會是等閒之輩。

何況在荊襄、削藩戰事裡,韓謙也是頻用奇謀,長鄉侯王邕今天被韓謙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也怕輕易說錯話,透漏的更多,最終叫他連最後一點自保能力都沒有,完全變成韓謙手裡受其宰割的魚肉。

他是向韓謙求策,但這不意味着要將身家性命都交出去——韓謙說到底還是楚臣,根本上還是在爲楊元溥謀事。

“蜀主與侯爺父子關係頗爲冷淡,想必蘇淑妃在世時也不甚得蜀主的寵愛。傳聞蘇淑妃得病鬱郁而死,想來也沒有其他什麼隱情。不過,就像我剛纔所說,蜀之國政,悉決於蜀主,侯爺即便要回避清江侯的猜忌,似乎這幾年也沒有必要專寄情於詩詞,又或者說這一層也是世人對侯爺的誤解?”見長鄉侯王邕猶豫着不說話,韓謙只能就着他心裡的疑點一步步往下挖。

什麼叫不甚得寵?

清陽郡主脾氣本身就不是很好,聽到韓謙隨意評判她早逝的母親,絕美的臉蛋彷彿是覆上一層寒霜。

奚荏則是站在韓謙的身邊暗暗觀察衆人的神色,她知道長鄉侯王邕不願意主動吐露實情,那韓謙的問話就要極有技巧,這時候即便長鄉侯王邕、清陽郡主、長鄉侯妃他們繼續沉默不說話,或者岔開話題,都能從他們的神色反應上判斷出很多有用的信息。

韓謙這句話的重點不在後面的問題上,而是在前面的鋪墊上。

清陽郡主雖然有維護其母妃的情緒,但長鄉侯王邕卻沒有否認,則說明韓謙對蘇淑妃與蜀主王建的關係猜測是正確的。

蘇淑妃作爲神陵司在川蜀的關鍵人物之一,她得不得寵愛,顯然不能理解爲簡單的宮廷爭寵成敗,這背後必然涉及到王建統治川蜀過程中神策軍與神陵司兩股勢力的融合與鬥爭。

當年蜀國在開國初期內部權力的爭鬥,甚至可能直接涉及到蘇淑妃與王建兩人,這才致使蘇淑妃病逝之後,連其子長鄉侯王邕都受到冷落;景瓊文沉寂數年,或許與此事也有關係。

又或許是這段隱情舊事難以啓齒,長鄉侯王邕纔不知道要如何作答吧?

“今日時辰已經不早了,鴻臚寺及宗正寺那邊,我要是一點都不參與,也顯得太清閒了。來日方長,諸事可以慢慢商議,倘若能與景大人見上一面,那更是再好不過。”韓謙也沒有打破砂鍋追問到底的意思,這時候振了振衣襟,便提出告辭。

長鄉侯王邕也覺得今日太過被動,即便要合作,此時也不是深談下去的契機,便恭送韓謙先離開,想着將思緒理順過來,又或者像韓謙所說,找個適當的機會,叫景瓊文與韓謙見上一面,或者更好一些。

長鄉侯府與錦華樓南苑僅隔一條巷子,但奚發兒還是帶着護衛守在侯府門外,沒有先回錦華樓。

“我最後所問的幾個問題,你從他們兄妹二人臉上的反應,看出些什麼來了沒?”韓謙在衆人環衛下往錦華樓南苑走去,邊走邊問奚荏。

奚荏將她的猜測說出來,韓謙點點頭,說道:“這個蘇淑妃多半不是省油的燈?”

“何以見得?”奚荏不解的問道,“難不成女子就一定就要謙恭賢良、百依百順,纔算得上是省油的燈?”

“當初晚紅樓是沒有捨得在我身上下重注,要不然的話,姚惜水多半會嫁給我作妾。你再想想蘇紅玉到李知誥身邊爲妾,以及他們這些人當初在三皇子身上的諸多作爲,便知道神陵司一貫的風格是什麼。他們這些人,不管現在是否四分五裂,但風格到底是一脈相承的,這風格並不侷限在劍舞、琴技的傳承之上,更是一種深入他們骨髓深入的狹隘與陰沉。如此一來,也就不難猜測蘇淑妃與蜀主王建當初因何走到一起,又因何關係惡劣了。”韓謙輕嘆一聲說道。

“你是說最初是神陵司爲了方便控制王建,蘇淑妃纔到王建身邊?而王建也是藉助神陵司的力量,纔在神策軍內部獲任高位,並一步步清除兩川的其他勢力?而在王建獨霸川蜀之後,他與神陵司的矛盾就日益激化起來,所以蘇淑妃才鬱郁病逝,而景瓊文不得不沉寂數年?”奚荏問道:“不過,王建爲何事隔數年又重新啓用景瓊文?”

“神陵司再陰沉狹隘,總要有一兩個殊例,我看王建與景瓊文早期關係應該也不太差。即便王建一度不用神陵司的殘餘勢力,他麾下大將也沒有幾個是省油的燈。王建或許後期想明白過來,神陵司的那一套,也是有些用處的。”韓謙說道。

信昌侯府這些年多次嘗試控制三皇子及龍雀軍的圖謀,都爲韓謙所挫敗,奚荏細想這裡面的諸多曲折,心想韓謙的猜測極可能是正確的,問道:“要是你的推測不錯,不僅僅清江侯猜忌長鄉侯王邕,甚至蜀主王建都防範着自己的這個二兒子。長鄉侯接觸不到軍政大權,實際上不僅僅是迴避清江侯的猜忌,同時也在迴避他父親蜀主王建的猜忌?”

“蘇淑妃死時,長鄉侯五邕的年紀也已經差不多有十三四歲了,”韓謙說道,“沈鶴中毒之狀,杜七娘能辨得,乃是庭兒這幾年專門蒐集大量的藥毒典藏,供她專門鑽研了兩年,但潭州的醫官卻沒有看出太多的異常。長鄉侯能一眼看出異常,第二天還專門跑到沈鶴的驛所確認,可見他辨毒的本事不弱,他身爲貴子,很難直接接觸這類東西,應該得傳於蘇淑妃。換另一種說法,長鄉侯或許纔是神陵司在川蜀的傳人,這麼想,就不會覺得蜀主王建冷落他這個兒子奇怪了吧?”

“你說蘇淑妃的死,有沒有其他隱情?”奚荏又問道。

“王建能重新啓用景瓊文,說明王建在控制川蜀之後,壓制神陵司的手段不會太暴烈。要不然的話,長鄉侯也不會這麼悠閒。”韓謙說道。

奚荏輕蹙秀眉,說道:“即便是如此,你替他謀取代之策,也是萬分艱難吧?”

“那又有什麼辦法?總不能寫信跟三皇子說我們接觸的這位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實在不行就換一個納妃的人選?”韓謙笑道,“好在我出策替他謀之,又沒有打包票說是一定能成。倘若僅僅是在一定程度離間蜀主王建與清江侯的父子關係,恢復蜀主王建與長鄉侯的父子關係,卻也不是沒有辦法可想——王建不還是重新啓用了景瓊文?”

奚荏明白過來了,蜀主王建要比天佑帝及樑帝都要年輕一些,但也步入暮年。特別是他早年與神陵司的恩怨情仇,到晚年猜忌心應該不少。

他防備繼承人會按耐不住,卻又不能不立繼承人,也許學天佑帝讓幾個兒子相互制衡,是他這類人最終迫不得已的選擇——至於神陵司不神陵司,只要能爲帝王家所用,跟其他的宗族派系勢力,又有什麼區別?

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第三章 夢非荒唐第六百二十四章 華柱峰棧道第一百三十五章 勸導第一百一十六章 條件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爲明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談(一)第五百九十章 重逢第五百八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九十九章 籌碼第六百四十四章 剛柔第三百章 水土不服第一百零三章 龜山第七百四十六章 戰役(一)第七章 贈弓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約(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正軌第三百零八章 天涼好個秋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宮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驛道第三百八十一章 困惑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七百五十六章 關中(三)第七百一十一章 長信太后第三百五十章 郭榮第二百九十三章 蜀使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都洛陽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六百一十章 對峙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河第三十八章 恃怨橫行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四百六十章 揚州第五百零七章 起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短兵(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條件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軍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七百四十四章 奪城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一百章 黔陽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三十一章 偏見與疏離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勢危急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七百四十章 婦孺第一百六十四章 風聲第二十七章 水蠱疫第七百四十七章 戰役(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計第六百三十六章 解釋(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五百八十五章 相遇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撤(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截道第五百六十二章 意外相見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滿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給你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平犬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二百六十一章 奪城第六百三十二章 天下大局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七百二十九章 虎牢關第七百章 前奏第二百九十四章 長鄉侯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四百六十章 揚州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四百四十四章 辭表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爲城第六百二十三章 山間第四百九十二章 接手第六百九十三章 解套第六百零五章 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