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馮昌裕的抉擇

天佑十五年的春夏,對原黔陽縣令、敘州馮氏族主馮昌裕而言,是最煎熬的半年。

天佑十三年韓道勳入仕敘州,州獄嘯鬧是其子馮瑾策劃,馮昌裕事後得知,想阻止已是不及,只能緊急聯絡洗、楊、向三族在黔陽城內的族人緊急撤出去,希望囚徒暴動,將新任刺史韓道勳逐出敘州。

誰能想到韓道勳、韓謙父子竟然能以雷霆萬鈞之勢,在各方勢力都沒有反應過來之前,當夜便鎮壓住州獄的囚徒暴動。

馮昌裕再耳聾目昏,也知道奚荏那個小賤貨,已經是完完全全忘了殺兄之仇,投到韓謙的懷抱裡撒嬌弄歡,而敘州船幫通過贖買,暗中收攏奚氏族人,他也不是沒有察覺。

不過,孱弱的奚氏,即便有上千人重新聚集到黔陽城下,又能成什麼氣候?

在職方司主事季昆被韓謙設計擒殺後,馮昌裕以爲隱忍幾年,等朝廷將韓道勳調往別處任職,他就不用爲這對難纏的父子頭痛。

只是他怎麼都沒有想到,韓謙竟然在春風得意之時,攜衆逃到敘州,意圖與其父據敘州而自立。

更令馮昌裕所料想不到的,朝廷竟然默認這既成的事實,還對韓家父子封官賞爵,而韓家父子對敘州官吏的調整,朝廷也一應予以追認,使得此時的敘州,較爲重要的官職都爲韓家父子的心腹親信所佔據。

接下來便是田稅改制。

雖然目前田稅改制僅僅觸及黔陽縣客籍大戶的利益,但韓家父子要在敘州豢養近三千名精銳戰力,作爲其割據敘州的根基,僅僅是收割黔陽縣的客籍大戶遠遠不夠,遲早會將觸手伸到他們土籍大姓身上來!

而此時韓家父子也是開始對黔陽縣境內的番寨出手了,甚至不惜出兵鎮壓了兩座反抗堅決的小型番寨,也要令田稅改制推廣到土籍番戶的頭上。

這也意味着他們想暫時假意依附韓家父子的可能性便不存在了。

而且要行事宜早不宜遲。

在韓謙率馮氏奴婢進駐五柳溪,又招募流民丁壯,大肆開挖河渠、修造堰壩之時,沒有人認爲韓謙能成事,以爲這事只會白白消耗韓家父子手裡不多的資源。

畢竟數百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着去馴服五柳溪,以便能開墾大灣口,但這麼多年過去,大灣口地區也僅有十數座小型番寨立足。

五柳溪的分水堰趕在四月上旬建成,之後便是雪峰山、龍牙山的雨季,到五月上旬,龍牙山更是連日傾盆豪雨,然而經過沙河與五柳溪的分流,龍牙山南麓的大灣口竟然沒有洪水滔天。

諸姓認識到韓家父子修堰治水之能,確非番寨能及,但這也意味着他們每拖延一天,韓家父子在敘州的根基便要深上一分。

三四百頭耕牛運入大灣口,龍牙山打造出新式的曲轅梨以及大批堅固耐用的鐵製用具,集中人手,一天便能在沙河、五柳溪兩岸開墾三四百畝新田,開挖三四里長的灌溉支渠。

每年都洪水滔天的五柳溪、沙河沿岸淤積着肥沃的土壤,撒把種子下去,都不需要花心思照看,禾苗便茁壯的鑽出土壤。

而從去年便涌入敘州的流民,在韓家父子剛推行的招募歸化新政下,迅速落地紮根,也使得敘州行營的兵力也急劇擴編到兩千五百人。

雖然在諸姓眼裡,敘州行營的兵馬大多數都還是烏合之衆,但韓家父子這段時間收刮來的錢糧,都投入到這兩千五百將卒的訓練中。

這也是意味着每拖延一天,韓家父子所掌握的兵馬,實力便要強上一分。

馮氏與向氏、洗氏、楊氏所屬的番寨,分散在郎溪、潭陽的山水之中,即便四家能抽調出兩三千精銳,馮昌裕也相信番兵英勇善戰,但兵力要怎樣進行聚集與會合,才能予韓家父子以致命一擊?

強攻城牆高險的黔陽城不現實的,四家合兵進攻面對沅水完全敞開的榆樹灣?

馮昌裕走出寨廳,盯着寨樓前正日夜操訓的番勇。

馮氏控制着郎溪大小二十餘座番寨,治下有土籍番民一千四百餘戶,表面上僅有丁口七千二百餘人,但馮昌裕心裡清楚,這是前朝武宗時的數字,這些年人丁繁衍,加上兼併奚氏以及其他小寨勢力,他馮氏控制的丁口已經有一萬二千餘人,十六歲到五十歲的成年丁壯差不多有三千六百人。

六丁抽一,馮氏六百戰兵,令沅水上下的諸寨聞風喪膽,也令他嚐到高奚氏豐媚迷人的身體到底是怎麼一番銷魂蝕骨的滋味。

想到這裡,馮昌裕就有些後悔將奚荏那個小賤貨,送給韓謙那孫子了。

雖然他年事已高,對男女之事已經是力不從心,也以爲送出去心裡不會再念掛着,但事實證明他錯了。

即便沒有餘力,但伸手觸摸那像絲綢、像牛乳一般光滑雪白的嬌軀,感受那觸手軟彈,感受到青春氣息是那樣的迷人,能叫他的心境年輕很多;將那小賤貨送出去後,馮昌裕才體會到那滋味是那麼叫人難以忘懷。

而寨子裡的年輕女子,皮膚粗糙不說,舉止還都粗鄙不堪,遠不能跟那小賤貨相提並論。

馮昌裕遐想片刻,轉身走回寨廳,聽着“噔噔噔”有人登樓過來,轉身見是兒子馮瑾與高寶過來,問道:“你們見着監軍使大人了?”

“見過了,監軍使大人說了,我馮氏出兵能剷除韓家父子,他會請旨使父親取韓老賊而代之。”馮瑾抑不住興奮的說道。

馮昌裕忍不住想要白兒子一眼,真要能將韓家父子剷除掉,敘州重新落入四姓手裡,他還擔心不能取而代之嗎?

現在最關鍵的,還是監軍使張平那邊能提供怎樣的幫助。

“監軍使有沒有說我們當如何除之?”馮昌裕問道。

“韓家父子在黔陽城戒備森嚴,難以強攻之,對監軍使的防備也極縝密,而我馮氏偷襲五柳溪,或者重創五柳溪、沙河沿岸定居的客民,但不能第一時間攻下龍牙城、五柳寨,不能在龍牙山南麓站住腳,易爲韓家父子從黔陽城出兵反擊,”馮瑾說道,“監軍使主張我們偷襲鷹魚寨!”

“鷹魚寨?”

鷹魚寨也就是潭州兵馬此時在中方山西麓山腳下佔據的中方城。

馮昌裕陡然一驚,難以想象監軍使張平竟然主張他們偷襲鷹魚寨!

“監軍使已經覺察到韓家父子與潭州早就暗中勾結,韓道勳天佑十三年底放開地禁,實際便是放潭州人馬滲透進來,鷹魚寨便是潭州滲透進來的人馬,聚集流民所建,是韓家父子與潭州勾結的鐵證。而州醫學博士趙直賢更是潭州這些年暗埋在敘州的釘子,這兩年來一直都是韓家父子與潭州的聯絡人。韓家父子現在提出在中方山下新置中方縣,有意舉薦趙直賢出任中方縣令,真要到那一步,四姓在沅水兩岸恐怕是真沒有立足之地了……”

馮瑾舔着嘴脣說道。

“趙直賢是潭州的人?”馮昌裕震驚問道,但這話問出口,又覺得多餘,示意馮瑾繼續說下去。

馮瑾繼續說道:

“高寶這時也已經探明,此時潭州在中方寨聚集的兵力不多,都不到四百人,這與監軍使那邊掌握的數字相差無幾。我們要是能奇襲拿下中方寨,不僅能據中方寨切斷黔陽城與龍牙山的聯繫,更能據中方寨進一步聚集向家、楊家、向家的兵馬,不至於在韓家父子的反攻下,沒有立足之地。”

“潭州在中方寨聚集的兵力是不多,但潭州是我們能惹的?”馮昌裕得考慮到偷襲中方寨後潭州可能會有的報復。

“韓家父子與潭州勾結謀敘州之事,已經促使朝廷下定決心對潭州動手,目前朝廷在鄂州已經開始大規模的聚集兵力。監軍使建議我們偷襲中方寨,也是希望我們到時候從敘州出兵牽制潭州,這才承諾由我馮氏世襲敘州刺史之位,而在我們行動之後,監軍使便會過來跟我們會合,到時候就可以邀請辰州、靖州的大姓勢力出兵……”

馮瑾焦急說道,

“而此時韓家父子與潭州勾結在一起謀敘州,難道我們現在還能將韓家父子與潭州區別開來視之?對韓家父子動手,不就是對潭州動手?又或者我們索性就在寨子裡坐等着韓家父子派兵馬過來,強徵秋糧?”

敘州土籍番民絕大多數都依附於大姓爲奴,因此四姓大姓控制的番寨,每年僅繳納千餘石錢糧,但是依靠田稅新政,每年的田稅便要激增到四萬餘石、二千餘緡。

這實際上是要將四姓大族每年吃到嘴裡的肥肉,活生生的挖出去填補韓家父子那像無底洞似的欲壑。

這絕對不是馮昌裕所願意見到的。

而既然韓家父子從去年底就已經跟潭州勾結到一起,那對韓家父子動手,與對潭州動手,也就沒有什麼區別?

難不成他們剷除韓家父子後,潭州還能無動於衷?

馮昌裕捻着稀疏的鬍鬚,盯住兒子馮瑾問道:“朝廷要對潭州動手,這是確鑿無疑的事情?”

“孩兒另派人到鄂州看過,即便朝廷今年冬天之前不對潭州動手,駐兵大規模增加已是事實,相信潭州也有察覺——我們在敘州果斷出手,只要能在潭州反應過來之前,控制住敘州的局勢,相信潭州絕不敢抽調兵馬深入巫山之中。”馮瑾說道。

馮昌裕沉吟許久,又問高寶:“馮宣可靠嗎?”

高寶嚥了一口唾沫,說道:“行船金陵期間,韓家父子對馮宣是多有籠絡,但韓家父子手下卻常以異族視我等,多加嘲諷,馮宣也常暗地裡感慨,韓道勳乃是敘州刺史,他爲其所用也是無可奈何之事。高寶覺得,此等秘事,或許不用急着叫馮宣參與,待我們拿下中方城,再令馮宣出兵便可。”

“父親,事不宜遲啊!”馮瑾壓着聲音勸道。

“鷹魚寨城牆堅固,也難以強攻啊,而鷹魚寨距離黔陽城以及韓家父子在五柳溪的駐兵,都不過四十餘里……”馮昌裕焦慮的說道,他是想動手,但事情不考慮周詳,他哪裡會輕舉妄動!

“可以以計誘之……”高寶說道。

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雲閣第六百一十九章 監軍(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二百八十一章 軍購第一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四百四十二章 奪城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七百四十章 婦孺第七百四十四章 奪城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八十九章 襲寨第五百零一章 偏執的勝利第七百四十六章 戰役(一)第六章 山居第三百四十章 圖窮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滿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六十六章 問詢第七百零七章 分歧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瀾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舊事(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形勢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舊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四百三十九章 條件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釁(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籌碼第一百零六章 髒活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爲明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氣勢第五十八章 往事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五百六十三章 贈書第六百零九章 發動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四百三十八章 興兵北進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歸金陵第八十二章 辭行第三百六十六章 蜀主心思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二百四十三章 閉城第一百零五章 審訊第二百五十七章 馮昌裕的抉擇第三十四章 風未平第七百五十四章 關中(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碑文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京(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計(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第二百八十章 醫護營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不待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圍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七百六十九章 顧芝龍第一百四十八章 會合第三百六十三章 靈堂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爲城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年之期第四百二十五章 山莊第一百九十八章 偶遇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戲第二百零一章 納妾第四百九十一章 夜色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選第五百一十四章 相見(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給你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四百七十七章 起事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瀾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四百一十章 山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一百九十六章 再見馬循第六十五章 物性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戲第六十七章 宮禁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陵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