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

要不是郡王府這邊主動承攬,宣旨的事情怎麼也輪不到張平的頭上。

不過,這事在外人看來,這是三皇子對韓謙的“叛逃”充滿憤怨,纔將宣旨的事情攬過來,以便能派人過來質問韓謙。

當然,黔陽城內對張平一行人也充滿警惕,甚至在將他們請進驛館的第一天,就將他們隨行扈衛的兵甲都收繳過去,張平他們壓根就沒有享受到半點欽差特使的待遇,除了第一天見到韓道勳外,差不多就這樣被軟禁在驛館裡,也沒有機會跟敘州的其他官員見面。

姚惜水坐在窗前,對着院子裡新開的一樹桃花,心煩意亂的亂撥着琴絃,此時距離她們到敘州已經過去六天了,韓謙都沒有出現,心裡想要是韓謙一直躲在龍牙山不回黔陽城,那她與春十三娘不是白白跑了一趟敘州?

春十三娘則坐在軟榻上,百無聊賴的看着窗下的魚池——金陵富貴人家院子裡挖魚池,養的是錦鯉,只圖好看,這院子裡的淺池養的卻是烏青,但多多少少能添些生機,一年養到頭還能撈出來美餐一頓。

“嘩啦啦……”聽着兵甲簇動的聲音,姚惜水與春十三娘望外院看去,就見一隊甲卒毫不打招呼就徑直闖進來,張平在前頭氣得額頭青筋急跳,大叫道:“我們是宣旨特使,你們是什麼意思?”

“不好意思,少主過會兒便親自過來見張大人,但以防鬧出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來,還請張大人配合一下。”爲首的武將頗爲客氣的說道,但指揮手下進屋翻搜箱籠卻沒有半點的猶豫。

“韓家父子還真是山高皇帝遠啊——也難怪這廝要叛逃,你看他們在這裡多逍遙快活啊!”春十三娘感慨道。

這時候奚荏帶了數名身穿革甲、腰挎佩刀的健婦走進內院來,看着姚惜水、春十三娘,說道:“二位姑娘要是也想見少主,便要多委屈你們一下了,還請你們將身上暗藏的兵刃都交出來。”

“他膽子什麼時候這麼小了?”姚惜水將袖管裡暗藏的兩柄短劍取出來,放在案上叫女兵拿走,不屑的問道。

“我說過,我從來都怕死得很,你們卻以爲我的膽子大得很,所以總是猜錯。”韓謙站在院門口,隔着老遠看過來說道。

“你逃到敘州來,也是怕死?”姚惜水問道。

“要不然的話,姚姑娘你以爲呢?”韓謙笑問道。

看着奚荏親自上手,將姚惜水、春十三娘渾身上下都搜過一遍,韓謙才揮了揮手,示意這院子裡的兵卒都先出去,單留奚荏陪在他身邊。

這時候韓謙拱手請隔壁院子的張平、袁國維過來說,說道:

“張大人、袁老大人能安然到黔陽城,看來潭州是確信我韓家父子有割據敘州的野心了!剛纔一切,是必須做給外人看的,我到現在還沒有摸清楚潭州到底有多少眼線,盯着我父子倆人,還請張大人、袁老大人不要介懷!”

在敘州甲卒以及他們隨行護衛的人馬被請出院子後,看到韓謙突然間換了一張臉,姚惜水、春十三娘檀脣張大都要塞進一枚雞蛋,張平也是又驚又疑。

看姚、春二女美臉現出驚容,韓謙卻是得意的一笑,先走進裡屋,在案前坐下。

他們這些人裡唯有作爲普通隨行書辦的袁國維知道內情,他這時候走進來朝韓謙拱拱手,說道:“這幾個月,韓大人受累了。”

張平原本就有所疑惑,所以也最先鎮定下來,坐下來盯住韓謙問道:“韓大人,現在能解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嗎?”

“我是奉旨‘潛逃’,此事殿下、沈漾先生、鄭大人以及姜老大人、袁老大人都早知道!我這麼說,張大人應該明白陛下下一步要做什麼了吧?”韓謙笑問道。

“潭州?”張平也是才智過人,聽韓謙捅破這層窗戶紙,又豈能猜不到最終的目的是謀潭州?

而所做的一切,都要是騙過潭州!

“爲何侯爺都不能第一時間知悉其事?”春十三娘一貫遊刃有餘擺弄風情,這一刻在震驚之餘,再也抑不住內心的不滿,質問道。

她與姚惜水,乃至張平,都可以說不夠格,沒有資格一開始就知道整個計劃,但信昌侯李普作爲三皇子的岳父,在所有人的眼裡,他都是郡王府幕後最堅定的支持者,他都被徹頭徹尾被矇在鼓裡,春十三娘怎麼都難覺得滿意。

要說這不是韓謙有意唆使三皇子將他們排斥在外,誰能相信?

姚惜水灼灼眼眸盯着韓謙,又看了義父張平一眼,見義父眼神平靜,心想韓謙實際上是有懷疑晚紅樓暗地底跟潭州有勾結吧?

要不是韓謙這時候已經確認晚紅樓跟潭州沒有勾結,或許到最後一刻,他們都未必會知道全盤計劃吧?

韓謙微微一笑,袁國維在這裡,他不會去解釋真正的原因,只是笑道:“事敗不密。潭州這些年撒出重金,收買朝中的官員,很難知道誰是真正可靠的,所以全盤計劃越少人知道越安全,陛下身邊也只有內侍省少監沈大人知悉其事。”

韓謙的話是沒有辦法解釋信昌侯李普爲何一開始被排斥在外,但在袁國維看來,或許韓謙跟信昌侯府壓根就不是一路的,用意還是壓制信昌侯府在三皇子身邊的話語權。

袁國維與姜獲更大意義上是監督者,又是某種程度上的執行者,並不參與全局的謀劃,因此也難以看透韓謙與張平、姚惜水、春十三娘之間存在另一層關係。

韓謙早就跟他交底,姚惜水、春十三娘乃是信昌侯府培養出來的人,此時在他看來,張平應該也是被信昌侯府拉攏過來了,此時一起爲三殿下效力,當然也是值得信任的。

“敘過舊”,袁國維這才真正介紹韓謙潛逃之後金陵這三個月來的情況:“陛下最初是考慮將左司將卒的家小都送來敘州的,但朝中太多大臣反對,唯有作罷,此時全部交給郡王府處置。殿下絕不會有半點虧待,還要韓大人請左司將卒放寬心。”

韓謙點點頭,是形勢不允許,還是天佑帝不願意放棄對敘州的最後一點鉗制,都不是他此時應該去細究的。

此外,他與父親這次正式受封敘州,並沒有公開與朝廷決裂,他將那些有家小留在金陵的左司將卒,安排到鄉亭一級充當基層官吏,他們應該還是能安心任事的。

千百年以來,中央政權對地方的控制,絕大多數都停留在縣一級,雖然大多數朝代都建立鄉亭裡坊制,但這些基層胥吏差不多都是受鄉豪的把控。

而以往中央政權也只需要能從地方徵收到相應的徭役賦稅,鄉豪對地方的把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維持中央政權對地方上的統治,減少流民及叛亂的產生。

歷朝歷代對這種局面也是樂見其成的,但只要鄉豪的勢力沒有大到威脅中央政權的程度便可以了。

只是敘州不行。

敘州的人口還是太少了。

即便四姓大族不作任何的抵擋表示順從,甚至韓謙進一步能將潭州的勢力從敘州驅逐出去,照舊例,敘州三縣,一年上繳到州府的田稅丁賦都不會超過三千石糧、三千匹布;所能徵調的徭役,每年總計不會超過六百人次;市泊稅、商稅加起來或許還能有兩三千緡錢。

這點資源,僅夠勉強維持州府的公帑開銷,不要說繼續屯墾新田、開挖河渠,不要說額外養兩三千精銳戰卒了!

要知道在潛逃之前,韓謙往敘州投進來用於建造工坊、開墾新田的資源,就超過十萬緡錢,而這次潛逃脅裹來的錢糧也超過十萬緡錢,但也頂多能支撐到四五月份。

目前郡王府要在鄂州籌備戰事,即便潭州那邊不封鎖沅水,也不可能再有大規模的資源運入敘州,支援這邊的建設。

要從敘州就地徵收更多的資源,不是一紙命令就能行的,除了足夠的強制力外,在基層還需要有足夠強的執行力。

雖然不能將左司將卒都用爲武官有些可惜,但沉澱到鄉亭裡坊,也無益是另一種能接受的選擇。

“韓氏目前舉族遷入金陵,姜獲他專門負責隔三岔五過去騷擾、敲詐一番,確保他們沒有可能跟太子走得太近。陛下這次除了敘州賜旨外,也給潭州下了一道秘旨,勒令潭州防備敘州,禁絕與敘州的商貿,這諸多事都要韓大人做好準備!”袁國維說道。

張平他們甚至都不知道金陵那邊額外給潭州下秘旨的事情,但此時知道了,背後的用意也就不難想象。

朝廷給潭州下秘旨對敘州進行封鎖,明面上是朝廷對韓家父子懷恨在心,而潭州無論是假意順從朝廷的旨意,還是想對韓家父子進行施壓,一旦封鎖沅水,實際上就給了韓道勳、韓謙在敘州跟潭州進行對抗的藉口。

要不然的話,在朝廷真正對潭州動手之前,韓道勳、韓謙父子有什麼藉口,去拔除潭州滲透進敘州的勢力?

而對韓氏一族的敲詐,看似郡王府是有意將韓謙潛逃的賬算到韓氏的頭上,但這個除了能繼續掩人耳目外,也是爲郡王府此時在鄂州的備戰籌集錢糧。

張平這時候明白過來,三皇子讓他們到敘州來傳旨,實際上是掩護袁國維跟韓謙見面。

第三百零七章 離去第一百三十六章 贖人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四百九十二章 接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營地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衆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談(一)第五百二十二章 會合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撤(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四百六十章 揚州第七百九十四章 勸嫁(一)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師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七百六十七章 賀禮第一百零九章 訪寨第一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工匠書第二百二十七章 靜觀其變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來客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七百四十八章 戰役(三)第四百九十一章 夜色第四百零二章 側翼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一章 千年一夢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二百七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六百九十一章 世道第五十九章 敘州刺史第一百一十九章 攔虎路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氣勢第二百零二章 巧遇第五百四十九章 奏疏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戰之過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驛道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宮第七百五十二章 戰後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第四百四十四章 辭表第三百二十一章 謀蜀主第七十八章 築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雞鳴寨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一百章 黔陽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摺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三百三十一章 反制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歸金陵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一百零三章 龜山第五百三十九章 逃營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干第一百八十章 問心第五十四章 再設司曹第七十八章 築城第三百零二章 診病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五百章 回京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驛道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六百二十八章 詭局第五百六十八章 選擇第三百五十六章 弒第三百三十六章 歸來第五百零四章 密談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省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雲閣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三十七章 書出驚心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七十四章 相贈佳人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贖人第五百零五章 訪客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