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授計

沈漾講授劉晏改制漕運,僅有寥寥數語,便不願多講。

不要說楊元溥以及不喜讀書的馮翊、孔熙榮了,李衝都聽了雲裡霧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李衝夜裡回去,將家裡供奉的儒士找來,也沒有人能能將其中的道理說通透。

他今早過來,依舊沒有辦法給三皇子楊元溥答疑解惑,卻沒想到韓謙借射箭的空隙,竟然將前因後果說得一清二楚。

見三皇子看韓謙的眼神煥然有彩,李衝心裡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但他能說什麼?

說是韓謙昨日回去後,聽他老子韓道勳講解才搞明白這一切的?

就算是如此,他以前在三皇子楊元溥跟前說韓謙不學無術、不堪爲用,也太過了。

楊元溥最初是不滿李衝將韓謙說得如此不堪,但過後也沒有再表示什麼,射箭之時,看李衝箭術精湛,還是欣然喝彩,沒有半點的生疏,畢竟他此時能公然親近的臣子,也就李衝一人。

韓謙從李衝手裡接過黃楊大弓,隔着百步將一支鐵箭射中箭靶,偏出靶心有三四寸,不過,也足以表明他這段時間箭術提升很快,氣力也不比軍中的悍卒差上多少。

“大冷天的,殿下不在暖閣裡溫書,卻跑到箭場來吹這冷風,要是染了風寒,奴婢怎麼跟夫人交待。”極少在箭場出現的宋莘,這時候裹着一襲玫紅色的錦披走過來,伸手抓住楊元溥已經拿到手裡的獵弓,阻止他繼續射箭。

楊元溥到底還是未滿十四歲的少年,竟然沒能將獵弓從宋莘手裡奪回來,臉氣得通紅。

錢文訓以及站在箭場邊的侍衛,頭都撇向一旁。

宋莘雖然是一直侍候在世妃王夫人身邊的女宮,也自小服侍三皇子楊元溥的起居,但誰都知道她是安寧宮派出去的人。

而且宋莘有品秩在身,即便是李衝這時候也不敢替楊元溥出頭,將宋莘斥退下去。

“今日仲冬,我要留李衝他們在內宅飲宴,你們都準備妥當了沒有?”楊元溥最終還是忍住氣,沒有再嘗試將獵弓奪回來。

“李衝他們怎可以隨便到內宅飲宴,奴婢專程在書堂裡安排一桌酒席,叫他們吃過各自回府便是了,”宋莘掃了韓謙一眼,說道,“殿下先隨奴婢回內宅,不要受了寒氣,要不然郭大人回來,會斥怪奴婢不知道伺候好殿下!”

“我要與李衝再說會兒話。”楊元溥固執的說道。

“殿下也真是的,整天在一起,還有啥話要跟李家郎說的。”宋莘嗔怪的說道,好像是數落一個不懂事的孩童,但她也沒有強迫楊元溥立刻隨她去內宅,將獵弓交給侍衛營參軍,就先走了。

看宋莘臨走時,又朝自己這邊瞥了一眼,韓謙眉頭微微一蹙。

宋莘不怎麼到前庭及箭場來,韓謙也不過才見她三四次,見姿色豐豔,年齡也才二十五六歲的樣子,但瞥過來的眼眸頗爲凜冽,想必是剛纔從哪個角落裡看到他今天跟楊元溥私下說話頗多,忍不住跳出來阻止。

韓謙暗暗頭痛,楊元溥身邊都是安寧宮的人。

即便是侍衛營,絕大多數人也不可靠。

馮文瀾還知道故意散佈對三皇子不利的消息,跟安寧宮以示清白,韓謙不想他父親淪爲安寧宮首先要打壓的對象,但是又不能避開宋莘、郭榮這些人的眼線,以後跟三皇子楊元溥單獨交流都成問題,還能做成什麼事?

“馮翊,你與熙榮收拾箭靶子!”韓謙將馮翊、孔熙榮支開,蹲到地上裝作整理弓箭,跟三皇子楊元溥說道,“殿下可敢殺人?”

“……”楊元溥微微一怔,沒想到韓謙會問他這話。

“殿下始終是皇上的兒子,殿下敢殺人,便不會爲奴婢所欺!”韓謙看到宋莘往內府走去,還不忘往這邊張望,只能低頭借整理弓箭跟楊元溥說話,“到時候殿下要卑職回個話什麼的,卑職當着郭大人他們的面,也就‘不敢不應’。”

“我敢殺人,但我要殺人,怕以後再沒有機會接觸刀弓。”楊元溥他自己顯然也考慮過這個問題,關鍵是安寧宮那裡處處壓制他們母子,怎麼可能坐看他殺人立威?

韓謙不管楊元溥所說的“敢”,是不是僅他心裡想象而已,繼續說道:“殿下失手殺奴婢,事後惶然認錯,即便是安寧宮也不能罪殿下!”

李衝愣在那裡,萬萬沒有想到韓謙竟然敢教三皇子行此險策以立威信,壓着聲音說道:“殿下,切莫聽韓謙之言,諸事需從長計議,斷不可如此胡亂妄爲!”

楊元溥城府再深,也只是十三四歲的少年而已。

出宮就府滿以爲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氣,誰曾想還要處處受制於奴婢,心裡所憋的怨氣,比在宮中還要盛,此時哪裡還有可能沉得住氣?

“宋司記,我隨你回去!”楊元溥追上宋莘,一起往內府走去。

“你若壞事,小心你的性命難保!”李衝見三皇子楊元溥終究是不滿他在背後亂說韓謙的饞言,不再信任他,盯向韓謙的眼神又怨又恨,恨得要拔刀朝韓謙當胸捅去。

“……”韓謙冷冷看了李衝一眼,諒李衝不敢拿他怎樣。

“你理他作甚?”馮翊與孔熙榮收拾好箭靶子走過來,見韓謙與李衝怒目相對,不知道他們爲何如此,當下將韓謙拉開,避免他跟李衝起衝突受欺負,還不忘冷嘲熱諷道,“人家現在對殿下巴結得緊,他日必權勢滔天,我們得防備以往被人家瘋咬啊!”

李衝氣得胸口絞痛,但也只能憋着一口氣,從夾道往前庭走去。

韓謙與馮翊、孔熙榮慢騰騰的走到前庭,看到李衝站在書堂與正堂之間的院門口,跟隨行的一名家兵說話,不知道他在吩咐什麼,隨後就見那名信昌侯府的家兵就神色匆匆的走出臨江侯府。

韓謙猜想李衝終究是不敢用險計,怕局勢脫離他們的控制,但他又不能阻止楊元溥,這是派人回去搬救兵了吧?

宋莘說不讓韓謙他們進內宅用宴,這會兒看到有內侍端着食盒走出來,果然是要在前庭專門給他們準備一桌酒菜。

今日是仲冬之始,大雪節氣,即便不留韓謙等人在府裡飲宴,侯府準備的酒席也非常的豐盛,還溫了兩壺杏黃樓的酸棗酒送過來。

侍衛營指揮陳德上午不知道跑哪裡去了,等這邊酒席準備好,他卻跑了出來,還拉上今天當值的錢文訓以及內侍副監管保一起過來吃酒,沒看到三皇子楊元溥他人出來,問道:“不是說殿下請大家吃酒——殿下他人呢?”

“宋司記在內宅專門備了一席酒,殿下他人在內宅呢。”錢文訓說道。

“……”陳德皺皺鼻頭,低聲咕嚨罵了一句,就沒有說什麼。

即便馮翊、孔熙榮將陪讀當成苦差事,鐵心要跟三皇子楊元溥撇清關係,這會兒也覺得安寧宮派到臨江侯府的奴婢實在有些過分了。

李衝心緒不寧,韓謙卻優哉遊哉的飲着酒,品嚐滿桌的山珍海味。

三皇子楊元溥今天真要敢做出什麼出格的事,安寧宮那邊也多半會認爲是受李衝的教唆,他纔不會有什麼心理壓力。

韓謙自家宅子裡的伙食要比平民家庭好上太多,至少每日雞鴨魚肉、葷腥不斷,但臨江侯再受安寧宮的壓制,也是天佑帝唯有的三個子嗣之一,吃穿用度皆是不差,韓謙他們眼前這一席酒,有鮮蝦燒蹄子、紅燒鵝掌、雞皮冬筍湯、鴛鴦炸肚、雞汁茄丁、羊舌籤、烤獐子腿幾樣。

這麼一席酒,即便是韓謙在宣州都難得吃幾回的精細佳餚。

“啊!”

喝完兩壺酸棗酒,馮翊都沒有什麼醉意,見陳德也沒有過癮,便想慫恿內府副監管保到後面去拿酒,這時候從內宅傳來幾聲慘叫,將臨江侯府的靜寂打碎掉!

臨江侯府內內外外兩百多口人,不管各懷什麼心思,此時絕不敢怠慢,三皇子真要出了什麼事,誰都脫不開關係。

聽到淒厲慘叫,也不知道內宅發生什麼事情,誰都顧不上吃酒,丟下酒盅,拿起刀弓就往後宅跑去。

趙闊、範大黑、林海崢以及馮翊他們的家兵都守在西南角的院子,這時候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但他們不敢隨便闖去內宅,陳德讓他們在前庭院子這邊守住。

隨陳德、錢文訓、管保穿堂過戶,趕到三皇子楊元溥平時寢居的瀟湘閣,韓謙就見一名內侍躺在地上淒厲慘嚎,雙手捂着小腹掙扎着,一把剪刀深深的紮在那裡。內侍看着十八九歲的樣子,衣袍被鮮血浸透,還不斷滲淌下來,積了一地,他眼睛裡滿是驚恐,似有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

雖然毒計是韓謙所獻,雖然之前也是借趙無忌之手射殺範武成,但他再次看到這血腥場面,還是有觸目驚心之感,站在院子前心頭髮忤,硬着頭皮跟陳德、錢文訓、李衝他們後面走進去。

三皇子楊元溥站在院子裡的角落裡,一把匕首滾落在腳邊,左臂被劃開一道口子,血將半幅袖管都染紅,臉色蒼白,眼睛裡有着不知所措的慌張……

看到這一幕,韓謙瞬間便猜到楊元溥要誣陷這內侍行刺,但楊元溥竟然沒有將人殺死,還留下活口,這事情就有些糟糕了。

韓謙倒吸一口涼氣,看到李衝從後面擠過來,臉上也是又驚又疑,在後面推了他一把,大喊道:“這人是刺客,欲殺殿下——李衝,你快將這刺客捉住,莫叫他再傷了殿下!”

李衝被韓謙推了一把,差點摔倒,但轉念想明白韓謙是要讓他不留活口。

李衝自幼隨父兄在軍伍里長大,手上染過血,不怕殺人,但要他此時去幫三皇子楊元溥補刀、幫着韓謙所出的毒計擦屁股,心頭卻憋屈到極點。

不過,哪怕此時補刀再拙劣,也要比留下活口要好。

侯府的內侍、宮女慌作一團的圍過來,看到這血淋淋的場面,都不知所措;而平日趾高氣昂的侯府司記宋莘,這時候都沒搞清楚發生了什麼,韓謙大喊刺客,她再看楊元溥左臂被刺傷,四周都是亂糟糟一團,怕院子裡還有刺客同黨,嬌喝着讓侍衛以及奴婢將三皇子楊元溥圍護起來。

“我們去保護殿下!”韓謙拉住要去捉拿那受傷內侍的孔熙榮、馮翊,往楊元溥那邊走去,方便李衝一個人去滅口。

李衝滿眼幽怨的瞅了韓謙一眼,但也只能硬着頭皮,跑過去將那內侍的身子翻過去,將他的頭臉朝下,死死的摁在地上,然後一隻手勒住其喉管,令其嗚咽哀嚎卻說不出話來,另一隻手反扭其手腳,用膝蓋頂住其後腰,一下子就讓剪刀戳透過來。

“留活口!”侯府司記宋莘想到要留活口時,但見那內侍被李衝壓下,兩腳劇烈的抽搐了幾下,就軟趴趴的摞在那裡,也不知道是失血過多,還是喉管被李衝勒得太緊而窒息,最終死去。

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思路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天爲期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六百五十章 新軍第二百八十四章 嶽東大營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城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四百五十章 父孝第三百二十三章 僚人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八章 殺人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五十九章 敘州刺史第四十二章 饑民第一百九十六章 再見馬循第六百一十九章 監軍(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稱臣第五百五十一章 韓府(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奪城第六十八章 角色扮演的意義第四百零四章 請戰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三百八十章 離別第六章 山居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五百九十九章 宮中(二)第七百九十五章 勸嫁(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談(二)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臨(一)第七百六十八章 賀禮(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遊說第五百八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六百二十一章 北上(二)第七百六十九章 顧芝龍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攏第二百六十八章 番民士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三百七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選第二百六十五章 馮繚(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奉詔第五百五十一章 韓府(二)第三十六章 逼迫第七章 贈弓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勸導第三百六十六章 蜀主心思第六章 山居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七百零七章 分歧第七百一十七章 驅逐第七百四十二章 光陰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十四章 下注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鬧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四百八十五章 顧慮第三百八十一章 困惑第五百五十一章 韓府(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去留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五十一章 爺孫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宮第五百章 回京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五百八十七章 閒時雨第一百一十五章 製圖六法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七百四十七章 戰役(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相依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五百七十四章 錯估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五百八十二章 晉帝消息第三百九十三章 會合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手詔(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臨(二)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學堂第六百四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第六百九十一章 世道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間第四百零七章 殺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