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巧遇

龍雀軍直屬精銳兵馬,李知誥、週數兩部都要留在均州駐守,而原黃州司兵參軍鄭暉所統領的黃州州兵以及夏振被殺後、被拆編到諸部的郢州州兵,在其眷屬遷入均州淅川后,就地編爲淅川軍府的兵戶。

除了淅川軍府的兵戶皆悍勇能戰外,李知誥所率嫡系,也是龍雀軍最強的直屬戰力所在,這些都由李知誥一力掌握。

周憚、陳景舟等山寨將領所領的兵馬,則全部編爲滄浪、靖雲、荊子口、淅川軍府的兵戶。

除此之外,郭亮、高承源等部的龍雀軍則於五月中旬陸續開拔,班師回金陵,而這時天佑帝駐蹕江州所頒佈的聖旨也傳到襄州來了,三皇子楊元溥因功封臨江郡王,郡王府官階也皆比照親王府,降一級設置。

沈漾此前爲三皇子講授課業,雖名爲皇子侍讀,卻沒有正式的官稱,這次正式擢升崇文殿侍講,出任臨江郡王傅,官階定正四品。

沈漾之下,郭榮出任王府長史,正五品。

陳德出任王府司馬,正五品。

鄭暉不再擔黃州司兵參軍事,而是以崇文殿侍讀的身份,擔任王府諮議參軍事,從五品。

張平擔任王府椽,從六品。

李衝擔任王府主薄兼紀室參軍事,從六品。

此時,臨江郡王享受親王同等的待遇,最爲主要的就是郡王府之下將設置親事府、帳內府掌執王府侍衛陪從車輿鞍馬等事。

親事府編親事侍衛三百三十三人,會將淅川血戰後倖存下來的侍衛營少年將勇都編進去,主要負責王府的日常侍隨及護衛。

高承源兼領親事府典軍一職。

此外,將另選六百六十七名騎兵精銳編入帳內府。

帳內親衛同樣作爲王府直接掌握的內衛精銳,在三皇子出城或從軍出征時,將與親事侍衛一起作爲護衛兵馬出動。

郭亮兼領帳內府典軍。

此外,臨江郡王府還將新設執掌外軍(龍雀軍及桃塢集、淅川、荊子口、靖雲、滄浪等屯營軍府)的左右護軍府。

左護軍府設都虞候若干名,李知誥、高承源、郭亮、週數等將出任,主要負責龍雀軍常備兵馬的編訓、統率、指揮。

右護軍府設軍府都尉若干名,周元、李知誥、週數、周憚、陳景舟等人兼領,負責五大屯營軍府的屯田耕種、兵籍管理、將卒徵調等事。

原桃塢集屯營軍府所設的諸曹及錄事參軍,則剝離出來,在王府之下設置由郡王傅直接統率、王府椽輔佐的諸曹參軍事。

韓謙戰前正式的官職乃是侍衛營副指揮,原侍衛營的少年將勇都編爲親事護衛之後,韓謙照理來說,應該水漲船高,擔任親事府從六品的副典軍一職。

不過,在對外正式公佈的郡王府官階職事裡,韓謙依舊與馮翊、孔熙榮等人並列,僅爲郡王府文學從事,實際上是皇子陪讀的正式官職,也算是正而八經的從七品職官。

而左司在親事府、帳內府以及左右護軍府之下還是沒有獲得正式的編制,依舊是一個模糊的存在,而田城、高紹等人的兵籍以及家眷老小卻又都是隸屬於右護軍府下轄的桃塢集屯營軍府管理。

抄寫聖旨內容的驛傳送到襄州時,韓謙正在漢水邊垂釣江中。

韓謙通篇看過驛傳,沒有作聲,眼睛專注的盯着在江水裡栽沉載浮的浮子。

待到黃昏時夕陽鋪照江水,天地一片紅燦,韓謙將魚簍子從水裡提出來,綁到馬背上,牽馬往襄州城北城門緩緩走去。

奚荏無趣的騎着馬背上,打量着荒野瘋狂滋長的野草,在夕陽下顯得生機勃勃。

這時候數騎從西邊的一條岔道騎來,卻見是王文謙、王珺父女在數名軍將的簇擁下往這邊馳來。

韓謙沒想到王文謙拖到這時也沒有回楚州去,他牽住馬,想要讓王文謙、王珺父女先行。

這時候王文謙卻叫身邊的軍將都停在路邊,他與女兒王珺單獨往韓謙這邊馳來。

“三皇子得封臨江郡王,相信韓謙此時已經看過驛傳了吧?”王文謙勒住馬,騎在馬背上看着韓謙問道。

“王大人特意趕過來,是想奚落韓某人幾句,還是想勸韓某爲信王殿下效力啊?”韓謙笑着問。

“你父子有經世之才,你的才學更在你父親之上,一年前你曾問我陛下壽永幾何,我此時卻要反過來問一問你,陛下壽永幾何,三皇子又真能有幾分勝算?”王文謙問道。

“王大人果然是來當說客的,”韓謙微微一笑,問道,“就不知道這個說客,是王大人擅自決定的,還是信王殿下他真心覺得韓某真有一些斤兩。要是後者,韓某倒可以與王大人找地方喝一頓酒,今日我恰好在江邊釣到不少魚;要是前者,恐怕王大人無法許諾給韓某人想要的官位跟權柄啊!”

王文謙擡頭眺望波浪滔涌的漢水,沒想到韓謙心思澄澈至此,叫人根本無法以言語欺之。

韓謙朝王文謙拱拱手,便翻身上馬,帶着奚荏往襄州城的北城門馳去。

王珺見韓謙策馬而走的背影在夕陽下,莫名有種蕭索之感,悵然不解的問父親:“陛下大張旗鼓封賞三皇子,也應該十分清楚韓謙在三皇子的作用非他人所能替代。韓謙善用奇謀,淅川之役更是賭上三皇子的生死,陛下心裡不喜,有意敲打也實屬正常,但不管怎麼說,到底是韓謙力挽狂瀾,陛下除非不讓三皇子用韓謙,要不然如至於如此打壓?”

“韓道勳治理地方便有大才,爲三皇子謀龍雀軍,則是不惜污己名;韓謙年紀輕輕,卻更是劍走偏鋒到極致。韓道勳、韓謙倘若不是父子,倒也罷了,卻偏偏又是父子,這還幸虧韓道勳、韓謙父子與韓族反目,”王文謙抿着嘴說道,“三皇子雖然有龍種氣象,但在三皇子展露出掌控韓道勳、韓謙此等人物的能力之前,陛下會讓三皇子用韓謙,但不會讓韓謙再掌權得勢……”

“父親拖了幾天不走,就是爲了今天與韓謙不經意的一遇,又有什麼意義,難道不知道韓謙此時被陛下盯上了,自省吾身還不來及,豈敢輕易改弦更張?”王珺問道。

“我當然不指望韓謙此時就直接改弦更張,但只要他心內能留個念想,爲父多留這些天就值得了——畢竟他還年輕,不會三五年的耐心都沒有。”王文謙微微一笑說道。

與王文謙父女拉開距離後,韓謙才勒住馬緩緩而行。

“你怎麼跟躲瘟神似的躲開王文謙?王文謙今天也不過是想在你心裡留個念想而已,”奚荏疑惑的盯住韓謙問道,“難不成你認定二皇子不值得一丁點的期待?”

龍雀軍經淅川血戰,是聲名鵲起,得封臨江郡王,也算是正式擁有自己的班底,但真正的憑心而論,二皇子最終的勝算還是要比三皇子高出一截。

跟信昌侯府及晚紅樓捆綁到一起的人不去說了,而像公正如沈漾者,都不介意在顧媚這事上跟楚州結個善緣,奚荏卻不知道此時可以說已經跟晚紅樓進行切割的韓謙,爲何下意識裡有着躲開楚州的衝動。

韓謙微微一笑,說道:“王文謙在二皇子身邊都未必能得善果,我去湊這個熱鬧幹什麼?”

雖然歷史已經極大的改變了,但歷史走向所呈現的人物性格,是不會改變的。

在曾經的歷史走向裡,信王能統兵圍金陵數月,表明數月內在大楚的腹心之地,信王都沒有能在軍事上與之抗衡的對手。

當時安寧宮惹得天怒人恕,信王楊元演身爲皇子,還掌握這麼大的軍事優勢,最終竟然落了一個兵潰而亡、致金陵荒滅的慘烈結局。

這樣的一個人物,叫韓謙怎麼放心去追隨?

雖說信王楊元演此時已經表現出不凡的軍事才能,但韓謙剛剛會問王文謙,今天的巧遇是信王楊元演授意,還是王文謙擅自主張,也只是進一步確認信王楊元演是怎樣一個人而已。

回到已經變得空落落的錦興坊,韓謙將魚簍裡的幾尾魚抓出來,親自刮鱗剖肚,用大鐵鍋燉了一大鍋羊肉湯,將幾尾魚及豆腐、野蔥、姜、椒放進一起大火煨熟。

然後又炒了兩大盤蔬菜,招呼大家都坐下來大吃一通,臨了拍拍肚皮說道:“收拾收拾,明天我們都動身回金陵去!”

敘州營、敘州船幫的人馬都早已經由楊欽、馮宣、奚昌等人率領返回敘州了,船幫、四姓船隊都在重建中,左司斥候也都由高紹、林海崢等人率領回金陵,此時也就田城、奚荏、杜七娘、杜九娘、杜益君、杜益銘以及趙無忌帶着十數影衛,還陪韓謙留在襄州城裡……

第六百九十九章 會戰在即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瀾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二百七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二十三章 窺心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四百九十一章 夜色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談(二)第六十六章 問詢第三百二十三章 僚人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四百一十五章 南撤(四)第一百零二章 威脅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第五百三十二章 彷徨第五百零五章 訪客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喪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三百五十二章 劫持(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起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六百七十章 未知數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見肘第一百九十四章 解圍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結第七百四十六章 戰役(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七百五十二章 戰後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三百三十章 秘窟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戰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第四百六十八章 殘屍第七百零七章 分歧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選計第三十七章 書出驚心第六百三十四章 異動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五百二十二章 會合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長鄉侯第六百九十三章 解套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四百零三章 偷樑換柱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七百零六章 抉擇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無常第二百零五章 說田第六百二十一章 北上(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喧賓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五百八十三章 條件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一百九十八章 偶遇第二百八十四章 嶽東大營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六章 山居第二百一十九章 爐火純青第六十三章 選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傳旨第七百八十七章 蜀國君臣第七章 贈弓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五百零五章 訪客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七百八十二章 舊事(二)第四十九章 慷慨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三百六十八章 樑國密信第四百七十五章 怒火第九十八章 驚蛇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