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

因爲投石機需要大量的磚石料充當石彈,淅川城內差不多像樣的屋舍都已經被拆光,僅有鎮將府勉強保留下來,諸多將卒都住進低矮的窩棚裡。

後期樑軍所造的投石機,甚至能將散碎的石彈投擲到城中來,窩棚雖然矮小、擁擠不堪,卻反而能提供更好的防護。

圍城的樑軍往內鄉城方向撤去,守軍也無力追擊,在鎮將府附近搭建稍爲寬敞的大帳,供軍中主要將領居住。

雖說料定樑軍勢如強弩之末,但樑軍一天不從荊襄地區撤出去,戰事就一天沒有結束,誰都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龍雀軍第二都將卒便第一時間登岸,趁夜進入淅川城裡。

樓船軍水營將卒,僅僅是一部分傷病,移入城裡,其他人隨船移入淅川城北面的一座湖泊之中,將進出淅川河的湖口封住,防備着樑軍的水營有可能突襲過來。

大楚“都”一級正常的最大軍事編制爲兩千五百兵卒,爲這次增援荊襄,信昌侯李普所負責節制的第二都,從屯營軍府大幅徵調受訓丁壯,最後出發兵力一度增加到近六千人。

在進入漢水後一路往北突進,龍雀軍第二都損失也相當慘重,目前還有四千六百餘卒。

到淅川城後,信昌侯李普對龍雀軍第二都的統制權,就順理成章的移交到三皇子楊元溥手裡。

楊元溥在第二都的將卒進城後,也是第一時間將其縮減到正常規模,將多出來的兩千多兵卒補充到傷亡最慘重、近乎被要打散架的李知誥部、郭亮部。

鄭暉所部是屬於黃州的地方州兵,目前僅僅是受三皇子楊元溥的節制,並不屬於受到三皇子楊元溥直接統轄的龍雀軍體系;而周憚所率領的山寨募兵,何去何從還要等要戰後再議——這兩部除了調給充足的補給外,其他都保持現狀不變。

除了楊澗所統領的樓船軍水營一萬餘精銳將卒外,淅川城內的守軍再度恢復小一萬,衆人也不怕樑軍在沒有攻陷襄州城,以及郢州、平州方向面臨金陵援兵主力強力的進逼局勢下,還敢再來強攻淅川城。

在給鎮遠侯楊澗、信昌侯李普的洗塵宴上,三皇子楊元溥、韓謙、沈漾都破例喝了酒。

在帶着微醺的醉意,陪三皇子巡過城後,韓謙便帶着奚荏回到敘州營的駐地。

這些天韓謙一直住在敘州營的營區。

雖然他對外聲稱唯與將卒同甘共苦方能激勵士氣,但他內心知道自己早初所想無非是怕哪一天樑軍半夜突進城來,他與敘州營的將卒在一起,活着成功突圍的概率要大一些。

回到大帳裡,韓謙習慣性的將佩刀從腰間摘下來,拔出來看是不是完好無缺,才掛到臥榻前的柱子上;今天也是難得的讓奚荏幫他將沉重的鎧甲解下來,打算舒舒服服的睡一覺。

奚荏幫着韓謙將背甲解開來,照秩序擺放在臥榻前的長案前,以便遇到險情,能以最快的速度穿上,見韓謙眉頭微微擰着,並沒有大圍得解的欣喜,說道:“楊澗似乎也並不很欣賞公子所立的大功啊?”

“因爲他是真正不多的聰明人啊,應該猜到我一開始所用便是劍走偏鋒的險策!”韓謙輕嘆了一口氣,說道,“所謂用兵,以正合、以奇勝。楊澗也好,沈漾也好,甚至楊恩,他們都是受正統兵家思想的灌輸,沒有誰會將勝利的希望,寄託在一開始就劍走偏鋒的險計之上!或許,他們將來都未必會擁戴一個會劍走偏鋒的君主!”

“公子爲守住淅川,立下大功,龍雀軍之崛起再也不是誰能遏制,難道這都不能彌補與沈漾、楊恩等人的間隙,使他們盡心共同輔佐三皇子?”奚荏困惑的問道。

“道不同,不與爲謀,你難道沒有聽過這句話?”韓謙淡然一笑,說道。

“只是今日樑軍撤去,公子似乎也太意興闌珊了些吧?”奚荏不解的問道。

“我有嗎?”韓謙哂然一笑,說道,“或許是看到血戰無需再持續下去,有一種如釋重負之感吧?”

韓謙當然清楚他此時心裡並沒有守住淅川城、大圍得解的興奮跟激動,恰如奚荏所說,反而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意興闌珊。

也在這一刻,在見過淅川城有如絞肉機一般的血腥戰事後,韓謙多多少少能體會父親講述他在楚州任職時,遇到那對夫婦烹子謝恩後又自縊身亡之事的心境了。

在這一刻,韓謙甚至都懷疑他當初要不是劍走偏鋒,定下迎三皇子西進守淅川的策略,而是及時知會杜崇韜,局勢發展會不會更好一些?

奚荏並不知道韓謙近兩年內心深處到底揹負着怎樣的心理重壓,也不知道經歷淅川血戰,整天看着血肉橫飛,對韓謙內心有着怎麼的觸動。

“大人?”

田城在大帳外喊道。

“什麼事情?”韓謙問道。

“範大黑他怕是撐不下去,剛剛醒過來說是想見大人一面。”田城說道。

韓謙衣甲也沒有穿,就在短褂外披了件袍衫,侍與田城、奚荏疾步趕到醫營大帳,揭開簾子走進來,韓謙就見林海崢有些發呆的站在病牀前,範大黑歪頭躺在那裡,血沫還在不斷從嘴角流下來,但已經氣絕身亡。

韓謙怔然站在牀榻前,看着範大黑失去神采的面龐,想說些什麼,卻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那日是他建議三皇子登城視察,激勵士氣,卻不想樑軍早有準備,甚至將十數架投石機都預先進行過校準,在他與三皇子從登城道踏入東城牆,數以百計的散碎石彈便覆蓋而來。

張平替三皇子擋了一塊落石,左肩骨被砸碎,而範大黑用身體替他擋住一塊落石,背部則被砸塌下去,之後就一直陷入昏迷,直到此時氣絕身亡,他甚至都沒有機會跟範大黑說上一句道歉的話。

良久,韓謙才與林海崢說道:“你去找鄭通,看匠戶營有無良木,爲大黑打造一副棺木,然後派人去敘州找範爺,看將大黑安葬何處。”

這時候不知道何處傳來吹壎之音,音色低沉而悲壯,是爲戰死的同僚吹響輓歌,韓謙走出營帳,夜空下明月高懸,四周一絲烏雲皆無,遠遠能看到北城牆有一個身影坐在垛牆上,吹奏陶壎。

以往這是嚴禁之事,但今夜卻沒有將校過去喝斥,今日值守牆頭的諸多將卒皆抱着刀弓或站或依牆角而坐,靜聽這低沉的壎音。

韓謙回到大帳,也沒得休息,丹江沿線的斥候陸續傳來消息,之前爲避樓船軍精銳,逃入丹江上游的樑軍水營,此時正趁夜越過淅川河口,往丹江下游而去。

“我知道了,派人盯住鐵鱷嶺、滄浪城一線的樑軍動向,有所異動,隨時來報。”韓謙跟高紹說道。

目前韓謙使田城在奚昌、郭奴兒等人的輔佐下,具體統領敘州營;楊欽、馮宣他們不僅失去戰船,船幫及四姓船隊的運輸船也在將山寨募兵送入淅川城後,被追擊過來的樑軍水營摧毀,船幫武裝護衛以及艄工,甚至四姓子弟,也都編入敘州營參與守城;高紹與趙無忌負責外圍的偵察、斥候之事。

見高紹離開後,韓謙伸展懶腰就要躺到牀上休息,似乎並不覺得斥候傳回來這一情報有多關鍵,奚荏疑惑的問道:“樑軍水營要逃回襄州城,此時不應該通知鎮遠侯派樓船軍精銳追擊殲滅嗎?”

“誰知道樑軍有沒有在半道安排下什麼陷阱,這一仗能將樑軍逼退,已經是大功,好不容易能安穩的睡一覺,沒事去折騰有的沒的幹嘛,難不成還奢望這次能重創樑軍主力?”韓謙意興闌珊的問道。

“要能趁勝重創樑軍水營,不是有機會將一部分樑軍精銳,特別是玄甲都,封鎖在漢水南岸不得北歸嗎?”奚荏盯住韓謙的眼瞳,不解的問道,難以想象之前劍走偏鋒的韓謙,竟然會放棄這麼大的一個機會,都不知道他怎麼就轉了性子?

“睡覺!你不出去,難不成想陪我睡?”韓謙撐開被子,問道。

奚荏美眸橫了韓謙一眼,轉身走了出去。

…………

…………

鐵鱷嶺北麓,早前李知誥率部堅守的殘寨,此時成爲樑軍控制丹江水道的一處據點。

鐵索浮橋的鐵索被楚軍用巨斧砍斷,半截鐵索沉入江底,而用來支撐橋板的浮舟也被衝散,或沉,或擱淺在江灘上。

還有一些浮舟載滿薪材,想着楚軍戰船闖過來,引火燒船,但楚軍水師防範火攻的經驗豐富,僅犧牲掉少量的戰船,便將火船隔絕開來。

到處可見燒殘破裂的船板,要麼被浪頭打到江灘上,要麼或浮或沉往下游漂盪而去。

負責主持淅川一線戰事的韓元齊,這一刻像一頭被飢餓折磨許久的獵豹,蹲在鐵鱷嶺北麓主峰之巔,赤紅的眼瞳盯着北面的江水,透射出飢渴而兇戾的精芒。

潾潾波光彷彿黑色的水面下藏着億萬銀幣。

周師成率樑軍水營已經往下游逃去兩個時辰了,但北側的江面依舊毫無動靜。

此時晨曦漸漸清亮起來,韓元齊心裡即便再焦躁、再不甘心,忍不住長嘆一口氣,跟身後楊雄說道:“早知道此計不售,敵船往北闖去,就應該點燃這些柴船圍燒過去!”

北麓柳條溪兩岸修建了三座寨子,將一片水泊圍在當空,恰到好處的能擋住外圍斥候的視野,這一刻這座十數畝大小的水泊裡,停着上百艘載滿薪柴、澆上膏油的小船,是打算他們假裝倉皇南逃的水營能將楚軍水師的戰船引下來之後,然後趁其不備,在鐵鱷嶺北麓最爲狹窄的丹江水道內,突襲之。

奈何到這時楚軍都沒有中計的跡象。

楊雄知道韓元齊內心有太多的不甘,但之前楚軍水師往北突進時,有着足夠的警惕跟防備,這百餘艘澆油柴船點燃殺出,又能發揮什麼作用?

即便是能燒燬對方十艘八艘戰船,能改變什麼?

第三百六十七章 蜀使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七百四十七章 戰役(二)第六百一十二章 潰敗第六百九十一章 世道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七十六章 龍華埠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二十三章 翻手爲雲第一百六十九章 彈舉善惡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六百零四章 迎親(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風聲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滿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六百三十九章 南歸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臨(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南歸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攏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五十五章 秘曹左司第四百零四章 請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陽殘地第六十章 家兵進城第五十九章 敘州刺史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五百六十八章 選擇第六百一十七章 傳議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都洛陽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爲城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三百五十三章 樑國劇變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七百八十一章 舊事(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四十五章 燒石第七百五十七章 關中(四)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七百四十章 婦孺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五百九十八章 宮中(一)第三十六章 逼迫第四百二十一章 生子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五百三十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困惑第三百四十三章 秋湖山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十八章 誤導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臨(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家奴第七十二章 彌補第二百三十八章 奴婢第三百九十七章 責難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約(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回京(三)第二百六十章 血戰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釋第六十章 家兵進城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五十四章 再設司曹第四十五章 燒石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根基第二百七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二百九十六章 緩追(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該渡江第五百零七章 起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第二百六十七章 馮繚(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交易第七百零三章 分兵第五百四十七章 形勢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一百三十五章 勸導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應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五百三十九章 逃營第三百三十章 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