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

樑軍注意到城內桐油儲備很多,分散圍城蟻附,對他們並不有利,很快就都轉移到南城外。

十數藝高膽大的騎兵,拔刀刺馬,將跨下的戰馬刺激得瘋狂,然後御馬往看似脆弱的城門直撞過來,在撞及城門前的一瞬,這些騎兵縱跳下馬,然後飛快的後撤,退到其他下馬而戰的步卒大盾護庇之下,趙無忌手腳再快,也只來得及射殺兩人。

此時滄浪城,只能算是一座夯土圍寨,城門用厚木製成,也沒有包鐵包銅,被十幾匹瘋狂的戰馬先後撞上,門軸就被撞斷裂,斜斜倒下來,但五六尺深的門洞裡,填滿砂石,短時間內卻不怕樑軍能掘開這些砂石從城門洞攻進來。

真正艱難的,還是樑軍作戰異常的勇猛,他們有過心理準備之後,這麼冷的天,依舊是拿江水將衣甲澆透,然後拿大盾遮住頭臉,集中從南門強攻上來……

樑軍倉促間沒有準備太多的雲梯,畏懼桐油火燒,到最後將馬屍混和泥土堆到滄浪城的南門附近,形成一條簡易的坡道,不需要登梯,也能直接強攻上牆頭。

這主要也是滄浪城的護牆太矮了,除了外圍一圈排污溝不算,也就八尺高,二十數具馬屍堆積到牆根下,再用行軍帳囊運上千包土傾倒過來,便形成六七步寬、十二三步長的斜道,差不多就快接到牆頭,這時候樑軍甚至能夠直接縱馬衝上牆頭。

城內則是將一根根單人合抱、丈餘長的短木,插滿鐵蒺藜順着斜道拋滾下去,而整桶整桶的桐油,更是不計代價的拋入斜道附近的火海里助漲火勢,壓制樑軍的衝鋒。

一百六七十名精壯民夫主動參戰,特別是各寨的領頭人差不多都站了出來,韓謙手裡的兵力就顯得充裕多了——看着城外的樑軍,韓謙也是暗暗冷笑,心想這些樑軍或許以爲城裡就只有左司四五十精銳斥候防守,卻對漢水、丹江兩岸大小百餘山寨的情形,並沒有太深的認識啊,又或者對他們這段時間在均縣故城所做之事,沒有充分的瞭解!

韓謙將剩餘的民夫都趕往城中間的宅裡,讓他們拿盾矛自守,看樑軍攻勢太猛,甚至可將斜道正對面的屋頂讓開,着田城從兩翼組織兵力,打擊衝過來護牆的樑軍。

這一仗打到日上樹梢後,南岸襄州軍數百將卒乘三艘戰船進逼過來,樑軍丟下一百多具屍骸,被迫繞過滄浪城,從黑龍山西側與丹江間的殘道,往北退去。

而此時北面樑軍對鐵鱷山的攻勢纔剛剛展開。

韓謙此時也無力去增援鐵鱷山,李知誥從荊子口調來的兩營精銳,這時候也應該快抵達鐵鱷山了。

對從南岸增援過來的襄州軍,也只是說城內一片狼籍,無法迎接他們入城,派人送出百餘斤肉酒,以示犒勞。

精銳斥候戰死十人,奴兵戰死二十人,民夫也戰死三十多人,受傷逾百,這一戰算是將左司這點家底打了一個半殘。

更叫韓謙心痛的,還是戰事的損耗以及戰後的撫卹。

新建的滄浪小城被打成這樣子,少說需要十天八天收拾,才能恢復原貌。

奴兵撫卹好說,戰死者有家眷子嗣以及作戰勇猛受傷者、順理成章的剔除他們及家小的奴籍就是;左司斥候是在龍雀軍有正式兵籍的,照軍功統一賞賜便是,甚至這次所收穫的樑軍首級都可以算到他們頭上,每人分兩到三個首級,差不多能解決一大批精銳斥候的低級勳官身份。

戰死的民夫以及作戰勇猛受創的民夫,以及兌現他戰前的承諾,韓謙差不多要拿出近四百餅金子給賞。

韓謙暗感再這麼慘烈的打上一仗,左司便要直接破產了,只是他眼下顧不到這些了。

除了暫時還不能確定的軍功賞賜外,最大的收穫就是從樑軍亡卒身上剝下一百多套破破爛爛的鎧甲,以及從土堆裡推出三十多匹馬屍,能割取出五六千斤的馬肉。

第四都一千五百將卒,緊趕在午前乘船經過滄浪城,而差不多與第四都將卒前後腳趕到滄浪城的,還有楊欽、馮宣從敘州出發、再次北上的四姓船隊及敘州船幫。

不過這一次船隊要比之前兩次龐大一倍,除了楊欽、馮宣、馮璋、高寶等船幫及四姓船隊的押運人馬來,趙闊更是率領五百餘人馬趕到滄浪城。

說實話看到趙闊帶着這麼多人從江灘下船,田城、奚荏、趙無忌等人都嚇一跳,壓根都沒有想到楊欽、趙闊能從敘州帶這麼多人過來:“怎麼這麼多人,你哪裡搞得到那麼多的錢糧,叫楊欽他們贖出這麼多的寨奴?”

韓謙看到趙闊跳船下來時,心思卻是一寬,心裡就知道他之前叫楊欽帶給他父親的信,是成功說服他父親了。

面對田城他們的震驚,韓謙只是笑而不語。

此次爲抵禦樑軍的攻勢,朝廷主要是從江黃鄂郢隨荊潭等十二州徵調兵馬、食糧補充到西北面的鄧襄防線,而辰敘邵衡等西南邊州,則不在這次的徵調範圍之內。

不過,這不意味着辰敘等州縣,就不能積極主動的支持北線戰事。

事實上,像徽贛等州縣,雖然也不在這次的徵調範圍之內,但這些地方已經完全納入大楚的版圖,州縣官員都是金陵所派,多多少少以捐貢的形式,在正常的賦稅之外,也額外撥出一部分錢糧運抵前線支援戰事。

敘州受韓道勳所控制的錢糧十分有限,但韓謙寫信給他父親,請求將敘州州獄之內的刑徒都調派到襄州來,以刑徒兵的形式增援西北面的戰事,這也是一種支援。

趙闊這次便是押運五百敘州刑徒到襄州,交給韓謙接手。

對這些刑徒而言,編入刑徒兵便能減罪一等,之後視軍功、役期,都還有減罪甚至獲賞的機會。

也算不上有多巧合,敘州五百刑徒之中,便有三十多人是奚氏族人,都是頂撞或打傷舊主,或盜劫舊主財貨被送監的,總之各種不安分。

韓謙之前就想着將這些奚氏族人偷偷收過來,奈何他父親堅守朝廷律法,堅決不許,卻是這次作爲刑徒兵一起送到襄州來。

這批刑徒兵雖然都沒有經過什麼訓練,暫時還形不成多強的戰鬥力,但這麼多人馬進入滄浪城,便足以叫人感到心安。

楊欽、趙闊也沒有想到他們緊趕慢趕,還是錯過清晨發生在滄浪城的激戰,上岸後看到土城內外的狼籍,也難以想象韓謙他們百餘人,憑藉這麼一座簡陋城寨,竟然能抵擋住四百多精銳樑軍的強攻。

楊欽、趙闊他們過來,韓謙也就兌現戰前對山寨民夫的承諾,拿出六十石鹽抵算賞錢。

山寨急需鹽鐵,也更樂意以鹽抵算賞,這點也恰是韓謙最樂意的。

一方面這批鹽是杜崇韜撥給龍雀軍的民夫軍資,不需要韓謙從左司的私帳裡額外往外給付賞線。

另一方面,在天佑帝此次下傳到襄州的諭旨時,也正式同意龍雀軍便宜用事,專司襄州以西舊均州境內的鹽事,以籌軍資。

韓謙現在從襄州鹽鐵院領鹽,以每石千錢計價,他現在以每石六七千錢的高價作爲賞金折算給山寨,怎麼算都不會虧。

之後,韓謙便立時安排船舶,將二百多民夫用船送過丹江、漢水,允許他們返回山寨,以示信諾。

絕大部分的山寨民夫,都不願意參與到戰事中來。

再說了,韓謙這次極爲慷慨的給予賞錢,大部分民夫回到山寨都能頗爲滋潤過上兩三年。

這種拿命掙來的錢,要不是迫不得已,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掙一次也就足夠了。韓謙即便表現出十足的誠意,他們即便真心想着要走出山寨,遷到平地居住,也要看戰事發展如何。

不過,最後也有二十多精壯民夫,本身在山寨就無依無靠,沒有什麼牽掛,心想着回山寨繼續過之前的苦日子,還不如留下來,至少能在戰死前,每頓都能混得溫飽,隔三岔五還有酒肉供應。

這些人在山寨民夫之中,也恰恰是戰鬥力最強的,絕大多數都是之前戰敗逃入山中的老卒。他們也不需要在滄浪城得到什麼田宅,只希望能有鎧甲、精良的兵械,以及一部分賞錢。

韓謙派出一組斥候北上,盯住北面鐵鱷嶺的戰事發展,同時也以最快的速度,將楊欽、趙闊帶着這批人馬,安排下去。

敘州刑徒,自然也分土客籍。

四姓所屬的土籍刑徒,大概有二百人左右,韓謙將這些人手都分派給老工師鄭通,編爲匠戶營,在山寨民夫離開後,接手清理戰場、修繕寨城,將從敘州裝運來的物資,搬下船。

要有可能,韓謙還想着在現有的基礎上,將滄浪城繼續往北側擴建,同時打造幾具投石機。

而其他小姓土籍及客籍刑徒,韓謙決定將他們跟奚昌所領的奴兵混編成一個臨時的敘州營。

在戰事之後,這些刑徒兵都是要遣回原籍,而奚昌所領的奴兵,在龍雀軍之內也是沒有正式編制的。

韓謙現在也不能立時放趙闊回敘州去,暫時委任他擔任敘州營的指揮,以奚昌、郭奴兒爲其副手,另外再從左司兵房調十數名老卒去充當隊率、什長,將敘州營的框架先搭起來。

此外,韓謙將這些願意投奔左司的二十多名山寨民夫,都編入兵房,作爲精銳斥候使用,補充人手不足。

這麼一來,韓謙在滄浪城就有三百人編制的匠戶營、四百人編制的敘州營、以及五十精銳斥候的兵房能用。

當然,楊欽、馮宣、馮璋等人還有兩百多護衛、水手及十八艘船,在卸完貨之後,韓謙暫時還不想放他們回敘州去。

西線戰事一下子吃緊起來,漢水上游的物資、人員水路運輸,也將日益繁重,襄州軍的船舶也是有限,從今日南岸援軍拖到最後一刻才渡河,韓謙也清楚對友軍不能寄以太高的期待。

敘州船隊暫時留下來,他心裡能更踏實些。

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子第四百七十章 詢問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訪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戲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一百章 黔陽第四百三十八章 興兵北進第三十四章 風未平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宮莊園第六百一十九章 監軍(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聯詞第三百一十一章 使蜀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三百五十六章 弒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白夜第五十六章 有仇報仇第四百四十四章 辭表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走第四百章 計劃第六百三十九章 南歸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對峙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六十七章 宮禁第三章 夢非荒唐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會第五百六十章 樑帝居心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給你第三百九十三章 會合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雲閣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三百八十五章 偏鋒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七十八章 築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四百三十九章 條件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百六十四章 風聲第四十五章 燒石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計第六百九十四章 喧賓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選第五百八十七章 閒時雨第一百零四章 鎮壓第三百八十五章 偏鋒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五百六十章 樑帝居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掌控第五十五章 秘曹左司第一百三十一章 質詢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第二百七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場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約(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婦孺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第七百六十七章 賀禮第三百二十章 韓師賜教第五百零九章 瞻前顧後第七百八十二章 舊事(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興兵北進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去留第五百四十八章 參見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五百五十章 韓府(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起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謀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計(二)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一百零五章 審訊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計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四百五十章 父孝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陽(四)第七百九十五章 勸嫁(二)第七百零九章 年節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二百八十五章 遊說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