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條件

看着杜崇韜等人登一艘兵船渡河而來,楊元溥、柴建、李衝他們都頗爲意外,韓謙皺着眉頭,壓低聲音跟三皇子楊元溥說道:

“殿下,龍雀軍主力都沿丹江西進,短時間內恐怕是有些不現實了,等杜崇韜渡河過來,殿下替都虞侯請戰便可,殿下您還是要隨杜崇韜渡河去襄州城坐鎮。”

“杜崇韜渡河過來,是要將殿下推到火架子上烤,而江潭等地過來的援軍,皆是驕兵悍將,我們無法掌握,倘若奢望北線的指揮權,龍雀軍有可能會遭受難以承受的損失,”李知誥蹙着眉頭說道,“杜崇韜是一塊難以嚼咽的老薑啊!”

不需要韓謙額外提醒,他也還是能猜到杜崇韜親自渡河來的用意是什麼,同時也清楚他們目前能掌握哪些事,有哪些事是絕不能妄圖都攬過來的。

要是他們此時妄圖將戰場的主導權拿過來,到時候樑軍大舉南侵,而江潭等地的援軍又不聽他們的調動,難道讓兵馬才區區七千的龍雀軍硬着頭皮,從正面硬扛樑國的虎狼之師?

聽韓謙、李知誥的解釋,楊元溥點點頭,知道不能因爲看到杜崇韜渡河來見,真就以爲他是示弱了,杜崇韜實際還是有意在欺他年少氣盛。

楊元溥少年氣盛,想明白這點也有些氣惱,但他心裡細想也是如此。

要不是韓謙、李知誥及時告誡,他看到杜崇韜都主動示弱了,即便能保持頭腦清醒,不妄圖將鄧襄戰場的指揮權都拿過來,也多半會想着在樊城建立自己的獨立牙帳,怎麼都不會甘願再跟杜崇韜去北岸的襄州城。

不過,真要那樣的話,他就中了杜崇韜的圈套了。

“杜崇韜見過殿下。”杜崇韜鎧甲外裹着卸寒的褚紅色袍裳,率諸將登岸後,走到三皇子楊元溥跟前行禮道。

不敘軍中將職高下,朝中文武大臣見皇子乃至公主都要行敬禮,以示對皇權的尊崇。

“杜帥客氣,元溥還等着這邊將卒都登岸後,便渡河見去參見杜帥,沒想到杜帥先渡河過來了。”得韓謙提醒,楊元溥放低姿態的說道。

他心裡也想明白過來,父皇不會支持他到鄧襄後就喧賓奪主,更絕不會支持他從杜崇韜手裡奪過帥權的;至少在他證明自己之前,這樣的事情不可能發生,不然的話,他將斷送掉爭嫡的機會。

韓謙站在三皇子及李知誥、柴建、李衝等人身後,名義上他只是侍衛營副指揮、侯府從事,地位上是次於侍衛營指揮柴建及錄事參軍李衝的,這樣倒也方便他更好的觀察杜崇韜及他身邊的人,不會顯得無禮。

杜崇韜是天佑帝的侄女婿,但靖江郡主楊琦,卻非杜崇韜的原配。

杜崇韜出身草莽,其妻於天佑三年留下二子病逝,之後是天佑帝作主,將侄女楊琦許配給杜崇韜爲續絃,之後又生有一子一女。

靖江郡主攜幼子、幼女居於金陵,韓謙在來襄州之前,還特地隨三皇子過去拜訪過,以便拉近關係,但杜崇韜的長子、次子,都已經算是長大成年,此時也都在襄州軍中爲將。

韓謙打量着杜崇韜略顯狹長而陰鷙的臉,暗自琢磨,這樣一位堪稱開國名將的人物,私底下是否像徐明珍、馬寅等人一樣,都藏着勃勃野心?

韓謙打量着別人,也注意到隨杜崇韜過來的一大羣人裡,也有人在暗暗打量着他。

襄州戒防嚴密起來,到處都是風聲鶴唳,左司斥候也很難滲透到襄州城內,將襄州將臣的關係理順,韓謙對襄州軍將都還很陌生,也不知道這些格外關注他的人,到底什麼來頭。

…………

…………

杜崇韜渡河過來,樊城守將自然是很快就將城門打開,迎接杜崇韜、三皇子等人入城說話。

江岸上寒風吹灌,說幾句話都覺得吃力,確實不是談話的好地方。

杜崇韜出任襄州刺史、鄧襄防禦使,而鄧襄駐軍,除了地方州營兵馬外,還有歸屬南衙禁營系統的左武衛軍一萬兩千餘精銳駐守在這裡,杜崇韜同時還兼領左武衛將軍、左武衛軍都指揮使等高級將職。

金陵所調拔的錢糧有限,僅夠左武衛軍一萬兩千餘將卒的糧餉及給賞,而鄧襄兩州在過去數十年飽受摧殘,即便杜崇韜過來後極力恢復農桑生產,短時間內所籌錢糧,也只能修復治所所在的襄州城以及南部稍稍恢復生產的諸縣城池。

樊城還是一片殘破,此時派駐一都兵馬,僅城牆及營房稍加整飭,其他毀於戰火的民舍,皆是一片廢墟。

除了徵調過來的兩千多民夫外,隨着戰事的風聲鶴唳,也沒有多少民衆會滯留在漢水北岸;後續襄州軍還將對北岸進行進一步的堅壁清野。

韓謙、李知誥等人,簇擁着杜崇韜、楊元溥走進樊城破舊的鎮將府。

在狹窄的鎮將府大廳內,也沒有多少案椅,只有杜崇韜、楊元溥以及潭州節度使世子馬循及龍雀軍都虞候李知誥以及長史、司馬一級的等少數高級將官能夠坐下,韓謙乃至江州行營軍使鍾彥虎、柴建、李衝等人,都只能站在那裡議事。

杜崇韜與楊元溥推辭一番,最後是併案而坐。

且不管楊元溥的三皇子、臨江侯身份,他作爲招討副使,是鄧襄所集結的西北面行營副帥,今日到襄州,身爲主帥的杜崇韜也理應跟他介紹當前鄧襄所面臨的敵情,介紹已經集結於襄州的軍將。

除了襄州軍杜崇韜手下的文官佐吏、都將參軍以及馬循、鍾彥虎等奉旨增援鄧襄的江潭等地州將外,還有監軍使徐昭齡與樞密院職方司鄧襄房主事金瑞等人。

韓謙也注意到這兩個就是一登岸就盯着他打量的幾人之一。

除了金瑞乃是趙明廷的嫡系外,徐昭齡更是壽州節度使徐明珍、安寧宮徐後的堂弟,此時也是鄧襄方面行營除杜崇韜、楊元溥之外的第三號人物。

此前李知誥進襄州城見杜崇韜,便是徐昭齡極力反對龍雀軍進駐鄧西藩屏,只是韓謙之前並不知道他長得尖嘴猴腮,跟公猴子似的,頷下還留有稀疏的鬍鬚。

聽杜崇韜介紹過鄧襄防線此時的情況,楊元溥自然是先表示龍雀軍及他本人皆要受杜崇韜的節制,接着又提及樑國關中兵馬有出武關的可能,建議李知誥率一部龍雀軍進駐荊子口,以示他此來襄州,不是來蹭軍功的……

…………

…………

三皇子並沒有提出多苛刻的要求,甚至都沒有要求獨立指揮左翼兵馬,杜崇韜頗爲意外,但身爲坐鎮一方的主將,也沒有必要太過揣測他人的心思,只要一切還沒有脫離他掌控的跡象,自然也是見好就收。

在樊城鎮軍府的大帳裡,杜崇韜與徐昭齡等人商議後,當場就決定任命李知誥乃左前部先鋒將。

除了李知誥率龍雀軍第一都兩千精銳前往荊子口等地駐防外,同時杜崇韜還將黃州、郢州兩地增援過來的兩千州兵,統編到左前部,交由李知誥節制。

今年樑國在南線的動靜,要比以往大得多,杜崇韜此時不敢肯定就沒有大股樑軍殺入鄧襄,也不敢稍有大意。

此時鄧襄行營集結四萬多兵馬,襄州軍僅佔三分之一略強些,杜崇韜心裡也知道要是各個方向上的鎮將、守將,都用他手下的襄州軍嫡系,必然會引起客將的不滿跟牴觸,實也不利戰事。

李知誥乃是信昌侯李普的養子,雖然杜崇韜不怎麼看得起信昌侯李普,但知道浙東郡王李遇對自己的這個繼侄子,評價頗高。

目前樑國的關中兵馬動靜不大,安排李知誥沿丹江進入秦嶺東南麓,哪怕是武關方向沒有什麼戰事,將這一方面的守禦軍功讓給龍雀軍,杜崇韜也不覺得真就需要跟誰交待。

要不然的話,也不知道李知誥這些人會唆使年輕氣盛的三皇子,做出怎樣的驚人之舉。

除了任命李知誥擔任左前部先鋒將外,杜崇韜也任命潭州節度使世子馬循爲右前部先鋒將,率潭州五千兵馬鎮守棗陽,封堵住從南陽盆地東翼桐柏山與大洪山之間、殺往隨州的缺口。

看杜崇韜如此部署,韓謙也能看得出他這次組織西翼防禦戰的大體思路了。

說到底,杜崇韜並不願意將兵線推到南陽盆地的北部,更不要說從北面的方城缺口,殺出南陽盆地與壽州軍聯合作戰了。

目前,鄧襄防線的重心,還是放在南線。

倘若樑軍大股殺入南陽盆地,鄧襄兵馬則可以襄州城及漢水爲依託,與左翼的李知誥部與右翼的馬循部,形成一口凹底的鐵鍋,將樑軍堅決的抵擋住,不使之有機會南下,進襲近年來大楚重點經營的江漢平原。

杜崇韜從前年秋出鎮地方以來,兩年都有小股的樑軍騎兵進來騷擾,在杜崇韜之前,樑軍也有兩次較大規模進襲鄧襄,都是遭到這樣的抵擋,最終無功而返。

韓謙微微蹙着眉頭,但他在這次的場合也不會貿然出聲。

不過,他同時也注意到徐昭齡、金瑞對杜崇韜的安排,也沒有表示什麼異議,或許是在他們過來之前就已經爭執過了吧?

韓謙心想襄州當前的局勢,還真是微妙啊!

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四章 危機四伏第六百八十一章 母子情絕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一百二十三章 窺心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宮月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選之迷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會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三十一章 偏見與疏離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驛道第六百九十八章 安營第四百一十八章 學堂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六百二十四章 華柱峰棧道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五百五十一章 韓府(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干第七百六十四章 蜀使(一)第三百章 水土不服第四百三十八章 興兵北進第二百零八章 世妃第四百六十三章 縉雲司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四百一十一章 疏散第六百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舊事(二)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降的條件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會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一百一十六章 條件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三百二十九章 攔街第四百四十四章 辭表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一百八十七章 知情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一百五十八章 正軌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五百四十八章 參見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歸金陵第一百一十六章 條件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四百七十章 詢問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一百零四章 鎮壓第七百一十七章 驅逐第七百三十六章 選計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來客第三十三章 論賭第六百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五十一章 爺孫第四十五章 燒石第四百零八章 相安無事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見肘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五百九十八章 宮中(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變化第六百零四章 迎親(四)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四百零一章 星火第三百五十章 郭榮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議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第一百四十章 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