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

“你想想,您老一大家子,大冬天的燒飯、燒水、燒取暖爐子,一個月怎麼也得燒六七百錢的柴炭,你從貨棧領四百錢的煤餅回去,看夠不夠燒足一個月,要是不夠,您老回頭衝我這臉啐唾沫……”

“要是煤餅夠燒,以後每個月的利錢,你就拿煤餅抵。要不是不夠燒,您老下個月過來,我這臉不光給你啐唾沫消氣,錢鋪還將利錢實算補足給您老,第一個月的煤餅也算白送給您老……”

“當然,這利錢,你老選煤餅或錢,甚至米糧以及其他咱貨棧有的貨物,都可以,咱呢,都不會強求。之所以拿煤餅、米糧、臘肉、布匹、茶葉甚至酒、藥等物折算利錢,一方面是我們的折價,要比您老到市面上去買便宜,優惠要讓給您老,同時也更是告訴鄉親們,我們貨棧錢鋪,收錢是實實在在去幹事情的,實實在在有以錢生錢的法門,這才能按月付利錢給大家啊……”

“咱左鄰右舍的,我們這貨棧、錢鋪什麼規模、什麼派場,你老從年頭也都看在眼底。咱現在有底氣將三皇子臨江侯的名號打出來,也就是確有其事……”

“您老要是擔心受騙,可以親自到鳳翔大街臨江侯府前看告示,再決定要不要將錢投進來……”

“你將錢貸給其他人,怕賴帳,您老覺得三皇子會賴您的帳?”

“您老再想想看,你拿這一萬錢去買地,城外上等的水田,一畝地都不管夠吧?就算能拿下一畝水田,您老交給佃農耕種,打算收多少租子?兩石谷夠多了吧,能舂一石二斗精米不?但是您老將一萬錢投到咱錢鋪,每年的利錢你可以直接折成精米領走,那就是五石精米。您老自己算算,裡外差多少?”

“您老狠狠心,投十萬錢過來,每年利錢就是五十石精米,你去找前門周老爺打聽打聽,他也是正而八經的八品老爺,朝廷一年給他的官俸,能有五十石精米不?您老將錢交到咱鋪子,您家就相當於養了一位八品老爺吃官俸啊!你從哪裡找這好事去?”

將貨棧面向蘭亭巷第一棟臨芷蘭街的院子,打通臨街的院牆,拿到京兆府市令照帖、新設立的錢鋪便算是運營起來。

不過,真正大張旗鼓,韓謙還是在各方面都做好很多準備。

芷蘭街雖然是比巷道要寬闊許多的街道,是南城的主幹道之一,卻是泥路,每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沿街也多爲舊式的坊院,沒有打通形成鱗次櫛比的街鋪格局,街巷深處的院舍也皆破舊,沒有幾家深宅大院,但錢鋪要與貨棧比鄰,韓謙只能在錢鋪自身多做文章。

錢鋪前的芷蘭街,左司自討腰包,鋪出一段四五十步長的麻石街面,還將桃塢集一座殘廟裡的兩樽石獅子搬過來裝點門臉,夯土院牆還更換爲青磚白灰牆,加花崗岩門洞、琉璃瓦深檐、覆銅大門,一下子叫錢鋪在芷蘭街氣勢不凡、鶴立雞羣起來。

而挑選出來的錢鋪夥計,經過一定的話術培訓,穿綢戴巾,也個個儀表非凡。

僅僅如此,還遠遠不夠。

不計算南北衙的駐軍,金陵城中人口雖說有近五十萬,但官奴婢以及諸府上的奴婢就至少佔了一半。

再扣除官吏及南北衙兩軍大小將領及眷屬以及宮裡的宦官、宮女,金陵城裡的普通民衆數量,實際也就在十一二萬左右。

大楚初創不過十三年,而十年前金陵城還籠罩在戰火之中,絕大多數的金陵民衆,還沒有忘記戰爭的創痛。

之後爲維持北線經年累月的戰事,朝廷對稅戶苛斂極重,同時物價騰貴,這都使得金陵城裡的普通民衆日子還十分的清苦,手裡頭並沒有多少餘財。

蘭亭巷、烏梨巷、靠山巷三條巷子,密密實實住了二百多戶人家,錢鋪開業最近就是將影響鋪及三巷,但從這三條巷子人家攏過來的錢數,總計都不到二十萬。

可見要籌貸,還得要從富戶、大戶乃至官戶身上動心思。

韓謙他們屬於三皇子一系,在金陵的權貴生態圈內,目前還處於被孤立的狀態,韓謙此時也不指望晚紅樓會幫他宣揚此事,那馮翊、孔熙榮的作用,就變得更加重要。

大楚開國十二三年,甚至大部分的官吏都急着置辦田宅,都要養奴僕、奴婢,手裡都還沒有多少餘財,就算韓家一年前養二十名家兵及眷屬都捉襟見肘,每個月都是緊巴巴的過日子,偶爾有些錢糧節餘,都要留着應急,都沒有寬裕到能放出去吃利錢。

不過,掌握朝廷財政體系的戶部、鹽鐵轉運司乃至度支使以及執掌皇家內庫的太府寺,這四個部司的官吏一定要比其他部司的官吏,要滋潤得多。

特別是鹽鐵轉運司,除了於要津礦山設卡收受過稅,官鹽的產收儲運銷皆受其轄,除了淮東鹽場以及金陵部司外,鹽鐵轉運司所遣的鹽吏更是遍佈大楚所屬的五十一州、三百餘縣。

韓謙並不需要馮翊、孔熙榮去鼓動多高級的官員入彀,只需要幫他將籌貸之事,在這些僅官階僅八九品的低級鹽吏及部曲眷屬間宣揚,就足夠了。

這也是馮家能夠影響到的圈子,而這些低級官吏對爭嫡之事也不會有多敏感。

雖然從試行過去半個月,錢鋪才收攏上來不到兩百萬錢,距離預定的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但韓謙並沒有什麼不滿足。

畢竟,這筆錢加上第一批從敘州運來的剩餘貨物分銷出去,已經差不多能將這個月的虧空彌補上。

“你可有想過,匠坊一旦撐不住,或者三皇子爭嫡失敗,這些受你所騙的市井小民,畢生心血都會化爲烏有,你心裡當真沒有一點猶豫跟不安?”奚荏在後堂看到又有一個住在附近的街坊,被錢鋪的夥計說得心動,將半褳褡銅錢攤到齊脖子的錢櫃上清點,見韓謙一臉自以爲得計的樣子,便忍不住要奚落他幾句。

奚荏最近幫趙庭兒一起整理帳目,將匠坊及左司內部的運作摸清楚,也深刻知道三皇子爭嫡成功的希望實際並不大,暗感韓謙心底或許已經將更多的將希望寄託在敘州的經營上,畢竟匠坊真正有潛力但還沒有受到重視的匠師,都被韓謙隨楊欽他們派去敘州。

而理論上,織造院、造船場更適合建在金陵,畢竟金陵對蓬布、帆船以及船舶的需求都要比敘州高得多;而除了木料外,在金陵獲得原材料,也要比敘州更便捷。

然而,韓謙完全沒有在秋湖山匠坊興建織造院及造船場的意思。

這個跡象在奚荏看來,已經夠明顯了,心想到時候哪怕是投靠潭州,對韓道勳、韓謙父子而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這麼一來,這邊的錢鋪就徹頭徹尾是一個騙局。

“說騙也罷,但這騙來的錢財,有一部分是拿去贖買奚氏族人的,你於心能忍否?”韓謙盯着奚荏美膩的臉蛋,笑盈盈的問道。

三皇子一旦爭嫡失敗,三年後的戰事極可能會令金陵城內外百餘萬人十不存一,江淮之地生靈塗炭、一地狼籍,韓謙就算是害得成百上千戶市井之民傾家蕩產,他也不會有什麼愧疚。

甚至可以說,他爲自己命運極力掙扎的時候,也在爲避免腳下這座千古名城滑向毀滅的噩夢深淵努力,但要是這個結局最終避免不了,他不得不退往敘州,又能有什麼辦法?

他還要爲此愧疚一生嗎?

韓謙纔沒有這種精神潔癖。

要不是他說服不了他父親,要不是潭州也不是像有成氣候的樣子,要不是馬循那貨實在沒有人主的氣度,他早就暗投潭州了,難不成真要在三皇子這棵歪脖子樹上吊死?

見韓謙竟然能如此的心安理得,奚荏心裡是很鄙夷,但也難以反駁。

實際上韓謙越是大力的佈局敘州,至少前期來說,就會越快的安排馮宣暗中去贖買奚氏族人;這也令她看到奚氏有重新振興的機會。

當然,韓謙以匠坊所出折抵利錢,在奚荏看來倒是比較聰明的一個做法,至少能短時間內能保證錢鋪的騙局不被戳破,而匠坊乃至船隊從敘州運來的貨物,也能有一個直接分銷出去且能不斷擴大的渠道。

而有前期長達四個月的準備工作鋪墊,這半個多月桃溪河上源的石壩很快的築成,除了煤場不斷新造更多的碎煤水碓外,匠坊還計劃年底在山莊內新建三座能日舂五十石米麪的水磨房,以便能將耗費巨大人力物力的水庫更充分的利用起來。

當世谷賤米貴,舂碾糜費是個關鍵原因。

用踏碓,一人支持不了多久便會力竭,用石碾、石磨效率也高不出多少;用畜力會好很多,但養騾馬暫時還是小戶人家支撐不起的花銷。

稻穀去殼還好,小麥磨粉,更是費事。

這是即便有二三奴婢的中戶之家,也甚覺其擾之事。

貨棧即便主要供給米麪以及煤餅,在城裡也是供不應求的。

不過,左司要養的人實在是有些多了,而且還要都當成精銳供養,匠坊也好、船幫也好,即便規模再擴大一倍,產出也難以支撐這麼大的消耗。

要是錢鋪所籌貸的錢款,都拿去擴大匠坊的生產,擴大船隊的運輸規模,月給四分的利錢,或能支撐得多,但關鍵這些錢款,相當部分都還是被韓謙挪用去填補養人的虧空,這不是騙局,又是什麼?

“你啊,腦子到底是缺一根筋,”韓謙見奚荏小臉還陰陰的別在那裡,伸手掐了她一下小臉,說道,“以你的腦子,大概靠自己是想不明白了,但你不妨想想,當這個騙局將足夠的人騙上賊船,你說他們有誰會希望看到三皇子爭嫡失敗之後血本無歸?”

“啊……”奚荏腦子猛然轉過這道彎來,突然意識到錢鋪在韓謙手裡遠不止籌騙錢款這麼簡單,震驚的看着韓謙,都忘了要將韓謙輕薄她的手打開。

第四百零八章 相安無事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戲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該渡江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一百零三章 龜山第三百八十五章 偏鋒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謀第七百八十五章 將死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六百二十三章 山間第四百三十八章 興兵北進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七百八十二章 舊事(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七百六十九章 顧芝龍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書第五百五十四章 絕戶計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謀第五百二十二章 會合第一百四十七章 荊子口第五百六十二章 意外相見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無常第六百九十一章 世道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辯第一百四十二章 石壩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間第十章 與人鬥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省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談(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會合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臨(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訪第一百章 黔陽第四百二十章 秘議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議第七百六十九章 顧芝龍第六十三章 選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寄望援兵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七章 贈弓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五百二十二章 會合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十五章 信任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五百七十七章 交易第五百九十四章 條件第四百五十章 父孝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五百一十章 議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襲擊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十六章 侯府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征(二)第六百零九章 發動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五百五十四章 絕戶計第六百三十四章 異動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五百零一章 偏執的勝利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五十九章 敘州刺史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應第四十七章 王族楊恩第七百四十三章 圍城第三百三十六章 歸來第四百八十一章 白夜第三章 夢非荒唐第一百九十八章 偶遇第四百一十二章 南撤(一)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七百八十六章 望風而降第七百八十三章 舊事(三)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平犬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宮莊園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二百四十六章 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