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

PS:歡迎加入楚臣書迷羣!QQ羣號:808859328

楊元溥現在差不多隔天就出城到屯營軍府來,除了聽長史沈漾傳授課業,同時也親自參與將卒操訓乃至兵戶屯田耕種等事務中。

除了韓謙之外,大概也就是楊元溥最有緊迫感的,他甚至可以說無時無刻不想着能早一刻擺脫安寧宮的陰影威脅。

韓謙離開金陵數月,染疫重症患者又陸續病死四百餘人,但屯營軍府這邊的丁口卻沒有再縮減。

一方面是絕大多數的饑民都安頓下來,有新的嬰兒生養下來,另一方面是在信昌侯李普推動下,兵部覈減屯營軍府兵戶數後,又將金陵城附近上萬流民編入屯營軍府,使得龍雀軍的實編兵戶數恢復到一萬兩千五百戶。

在信昌侯李普他們看來,龍雀軍既然能編一萬兩千餘將卒,兵戶數自然要實編,實力纔不會被削弱,但問題在於增人不增地,額外撥給的軍資也不增加,屯營軍府的財政狀況實在是岌岌可危。

目前屯營軍府實編丁口四萬四千人稍多一些,沈漾也是極有才幹的能吏,知農學營造等術,纔會被本身也極重視實務的天佑帝強迫着給三皇子當侍講,他本身也極同情流民的遭遇,過去一年也是極盡所能經營屯營軍府,但在桃塢集也只開墾出十萬畝旱田。

韓謙回來時,今年最後一茬收成剛剛入庫,地裡剛剛種上冬小麥,但覈算下來屯營軍府一年的耕種收成,折算下來合十二萬石粳米。

這在當世已經是相當高的產量了,相當於每畝旱田年產兩石粟,摺合一石二斗粳米,可以說沈漾在農學上有極高的造詣,在當世已經算是大才能臣了;但差不多僅相當於江淮地區人均年產糧的一半。

而同時因爲所有開墾出來的耕地都用來種植穀物,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田地用來種植棉麻等同樣是生活所必需的物品,所以說絕大多數的兵戶及眷屬,到這時候都還是衣衫襤褸,短時間內壓根就不要奢望能換一件新衣。

此時已是九月中旬,楊元溥、李普、沈漾他們又必需要考慮禦寒衣物,不然這個冬天還是很難熬過去。

沈漾這時候正組織着人手收割赤山湖沿岸湖灘的蘆花,又或者是將稻草麥稈錘打起絨,填充到破爛的衣服夾層裡,希望能勉強渡過寒冬。

沈漾去年時,也只是兩鬃染霜,今年頭髮就差不多已經是花白一片。

信昌侯李普以及柴建、李衝等人,這次之所以沒有過多的指責韓謙擅作主張跟潭州暗中交易,實際上也是韓謙運回來的這批物資,能暫時緩解他們的燃眉之急。

五千石糧食可以存下來應付春荒,一千匹土布,填以蘆花能制三四千套寒衣,這樣至少能勉強保證龍雀軍的上萬將卒能熬過寒冬了。

看着有不少十多歲面黃肌瘦的男女,都光着屁股在田地勞作,韓謙心裡都忍不住要長嘆一聲,跟今日也陪同到屯營軍府來的信昌侯李普說道:

“不應該再接收那麼多的流民啊!”

面對韓謙的公然質疑,信昌侯李普心裡自然有些不悅,也暗感此子或許就是要以此,一步步的割裂跟信昌侯府及晚紅樓的牽扯,最終在三皇子麾下自成一系,不過,韓謙當着三皇子的面都這麼說了,李普卻是要給以解釋,說道:

“北線吃緊,我們不收納這些流民,金陵及附近州縣的流民,這次也都會編入諸軍遷往北線。”

李普也不是不知道屯營軍府的錢糧吃緊,但他怕錯過這茬,再想將龍雀軍實編到一萬兩千餘卒將沒有機會。

“兵貴精不貴多,一下子又收編這麼多丁口進來,要是不能解決飢寒之事,並不利於人心歸附,”韓謙此時在信昌侯李普面前說話,也不會繞着彎子,沉吟片晌道,“看此情形,今年入冬之前,殿下與龍雀軍一定要爭取能夠參戰。”

除了三皇子個人要建立的聲望,新編訓的將卒需要從戰場中進行錘鍊,才能成爲老卒、悍卒之外,從當前如此緊迫的軍府財政考慮,也更需要參戰。

龍雀軍只要從金陵開拔,哪怕是僅僅徵調三五千將卒增援北線,從金陵開拔之前,三五千將卒的補給都將由樞密府供給,實際也能爲屯營軍府每月節省三五千石糧食的消耗。

而更爲重要的,龍雀軍出金陵城後,沿路北上,沿線乃至駐紮地的官府不可能不給孝敬;要不然的話,他們稍稍放鬆軍紀約束,就足夠地方消受的。

倘若能立下軍功,後續的賞賜也能叫屯營軍府下一年的日子能過得相對滋潤、寬鬆。

信昌侯李普他們原本覺得今年冬季有可能爆發於壽州、光州一線的戰事,會跟他們無關,但沒有想到韓謙回來才兩天,他們自己也都跟着動搖起來。

…………

…………

楊欽、馮宣等將物貨卸入軍府的大倉之後,韓謙就讓他們將船舶停靠在軍府土城前的碼頭上,交由工曹的匠工幫着修繕,而艄工水手以及船隊、船幫的護衛,則由林海崢帶着住進秋湖山別院,還應該趁着歇工的間隙進行整編。

他們出敘州,張帆順流而下,速度極快,沿岸江匪水寇都沒有來得及反應,因而一路上都沒有遇險。

待裝滿貨逆流而上回敘州時,一路還能不能如此平靜,那就難說了。

即便韓謙打定主意有朝一日要收拾四姓,但此時也希望四姓的子弟能在抵禦江匪水寇侵襲時能貢獻其力。

韓謙更是暗中叮囑馮宣,一定要嚴格訓練他手下的六十名人手,真正遇到江匪水寇時,就需要他與楊欽通力配合抵擋;他還會暗中補給馮宣一部分兵甲。

在軍府公所,韓謙直接找來馮璋等人,當着三皇子楊元溥及信昌侯李普等人的面,說及以貨易貨等事,馮璋等人也不拒絕。

一方面他們是要運金陵盛產而敘州緊缺的物資回去,另一方面屯營軍府再窘迫,但好歹也是上萬精銳,臨江侯府的氣派也見過,他們不覺得三皇子及信昌侯這些人物,會昧下他們這點小錢。

四百萬錢,以黃金折算,僅三百餘兩而已;然而在這些事談妥之後,韓謙才能稍稍鬆上一口氣。

入夜前,信昌侯李普以及柴建、李衝等人率領侍衛營,還是要護送楊元溥回城,沒有特別的允許,皇子是不得在城外宿夜的;沈漾則留韓謙、李知誥、郭亮、周元、張潛等在軍府公所飲宴談事。

所謂的飲宴,也是相當的簡陋,用漿果釀造的酒入口酸澀,一碟臘肉、幾碟果蔬,這也是沈漾身爲長史能拿出來宴客的良物。

看沈漾滿頭花白,韓謙多少有些於心不忍。

沈漾是絕不願牽涉到爭嫡之事中來的,但屯營軍府籌建以來,他所耗的心血又最多。

“數月未見,先生真是辛苦多了。”韓謙小口抿着酸果酒,跟沈漾說道。

“韓府出能吏啊,這段日子範大黑幫我做了不少事,倘若不是要先問你一聲,我倒已經舉薦他進軍府擔任從事了。”沈漾說道。

一年多前範大黑還是一個有些木訥的武夫,這些天來硬是被韓謙趕鴨子上架,甚至在韓謙離開金陵期間,他兼領察子坊及匠坊的事務,多少有些心力憔悴,但自詡也是勉強應付下來,他自己都覺得是個奇蹟。

而林海崢僅僅是兼領兵房,兼之兵房大部分斥候都被韓謙調出金陵,肩上的擔子要輕鬆得多。

韓謙頗爲意外的回頭看了跪坐在他身後伺候的範大黑一眼。

範大黑此時是他的家兵部曲,即便地位要比等同畜產的奴婢要高,但也不是自由身,能得沈漾這等人物舉薦爲吏,實際是脫離家兵身份、地位得以晉升的難得機會。

而以大楚律制,也唯有沈漾這樣的中高級將臣,纔有資格舉薦他人爲吏,每三年還只能舉薦一到兩人;要不然的話,他大伯韓道銘家的兩個庶子也不可能到今天都沒能踏入仕途。

只是他都沒有求上門去,沈漾爲何主動將這事攬過去?

見韓謙看過來,範大黑恭順的低下頭,生怕韓謙誤會他私下有求過沈漾什麼。

韓謙轉回頭,笑着跟沈漾說道:

“範大黑能得先生賞識,他真是吃到八輩子狗屎運了。”

李知誥、郭亮、張潛、周元他們,都拱手跟範大黑賀喜。

喝過酒,沈漾、李知誥還想着繼續談軍府事務,韓謙卻是笑着說道:“我纔回金陵,勞累得很,也不要指望一天之內,就將數月積累下來的事務都一一理順掉,今天已是不早,有什麼事情,明天再談吧。”

說罷,韓謙就起身告辭離開。

一路沉默不語,回到秋湖山別院,韓謙讓趙庭兒給打來一盆熱水,浸泡他跑一天都有些腫脹的雙腳。

林海崢過來彙報事情,韓謙揮了揮手,說道:“沒什麼要命的事情,都留到明天再說吧。”

範大黑欲言又止。

韓謙看了他一眼,輕吐一口氣,說道:“秘曹左司還無法見光,除了我兼任侍衛營副指揮外,暫時還是不能給你們正式的身份。不過,這次龍雀軍真要能出征,即便不直接參戰,軍功還是會有的,到時候我幫你們從三皇子那裡分得一些軍功過來,給你們一個低級勳官的身份,應該不是什麼難事。你爲什麼這麼急切,想着沈漾先生親自舉薦?”

“……”看到韓謙臉色有些不對,範大黑“撲通”跪在地上,木訥不知道怎麼替自己解釋。

“大黑看上張潛大人的女兒,好像已經年滿十八歲,拖不得要嫁人了,或許是張潛大人出面求過沈大人吧?”林海崢知道一些情況,站在旁邊倒是頗爲羨慕的解釋說道。

張潛再是小吏,也不可能同意女兒嫁給韓家的家兵,畢竟他女兒真要嫁過來,在法理上就等同於韓家的奴婢了——所以範大黑想要迎娶張潛的女兒,必須先要解除韓家家兵的身份。

“哦,原來是這樣,這是好事,”韓謙看他們二人的樣子,有些心力憔悴的揮了揮手,說道,“我會盯着沈漾先生趕緊把這事落實下來,免得誤了下聘之事——你們都先退下去吧。”

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魚《楚臣》發佈想說的話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走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問話第一百七十四章 雍王朱裕第六百五十章 新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五柳溪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七百零五章 逆犯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臨(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第五百零四章 密談第七百四十二章 光陰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三百二十九章 攔街第七百八十五章 將死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五百六十一章 夜戰奪寨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闋殘詞第二十章 解惑第七百章 前奏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敗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一百零五章 審訊第七百五十八章 關中(五)第五百七十九章 將領第七百七十七章 北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五柳溪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四百三十三章 碑文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給你第二百一十九章 爐火純青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九十四章 純酒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二百八十八章 馬不停蹄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勢第五百六十一章 夜戰奪寨第三百二十七章 獻策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番民士人第二百零一章 納妾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韓府(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回京(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二百三十八章 奴婢第三百二十章 韓師賜教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攏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戲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宮莊園第五百五十章 韓府(一)第九章 處置第二百七十七章 削藩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五百三十三章 驚疑第七百零九章 年節第五百七十四章 錯估第三百三十八章 離城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二百六十八章 番民士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喪第五百七十八章 屈就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詭局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三百五十三章 樑國劇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年之期第七百八十七章 蜀國君臣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平犬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六百八十四章 宮禁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滿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四百八十四章 孃家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賞之下第五百章 回京第一百七十四章 雍王朱裕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勢危急第六百三十六章 解釋(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