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歸金陵

敘州所行還是前朝律令,大楚開國後,也未大改,像黔陽這種設有市令的“大邑”,等同畜產、地位比家兵部曲等私賤戶更低一等的奴婢,就可以公開牽到街市叫買叫賣。

土籍番戶受大姓世襲統治,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默認是大姓的私產。因此馮昌裕滅奚氏之後,公然將奚氏子弟販賣出去,大楚名義上獲得敘州的統治權之後,也沒有辦法追究。

又由於奚氏殘族都被販賣出去,沿着沅水,最遠甚至到黔中舊郡的腹地,只能暗中贖買,一一聚攏回來,即便老弱病殘都不甚值錢,但青壯男女在黔陽城內的奴婢市場上,標價都要上萬錢左右。

事實上,韓謙即便掏得出上千餅金使馮宣暗中尋訪奚氏族人,但前期贖買一二百奚氏族人,四姓不會覺察,一旦贖買的奚氏族人有三五百,馮昌裕、馮瑾父子得多遲鈍,纔會被繼續矇在鼓裡?

那時候他們就有資格跟四姓撕破臉嗎?

太多的環節,都註定需要潭州這頭狼直接撲入敘州來,將敘州的死水攪得更渾濁、更洶涌,纔有他們周旋、騰挪的空間。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韓謙此時甚至都沒有辦法跟他父親解釋。

山越族人在敘州看似不夠強大,但湘西、黔中舊郡乃至更往南的桂林舊郡、南海舊郡皆是百越之地。

這些地方的州縣,更只是名義上歸附大楚,州縣官員皆是土官世襲,每年僅僅是送少量的貢賦進金陵,軍政事務完全不受金陵的干涉。

這些地方此時看上去頗爲平靜,似乎從前朝以來二三百年都沒有發生大的亂事,但在天佑帝駕崩、金陵發生大亂時,潭州並不能真正有效控制辰、敘、邵、衡諸州,黔中蠻越則會趁勢而起,沿沅水西進,將湘西、湘南的州縣完全佔據過去。

韓謙目前對沅水上游的勢力瞭解甚少,但他僅僅將馮洗楊向四姓以及潭州作爲他父親立足敘州的威脅,就大錯特錯了。

只是黔中舊郡此時安分守己得很,而他對黔中舊郡瞭解也不多,他也沒有辦法跟他父親說提前預防的事情,但引潭州勢力介入敘州,卻也防備之意。

…………

…………

潭州經黔江客棧送來的五百餅金子,這意味着他與父親在敘州所做佈局的主要障礙已經不再存在,接下來敘州的局勢,到底會發展到哪一步,還要看後續的角力,韓謙他也總算是可以放心離開敘州了,也開始着手張羅返程了。

過了中秋,到八月下旬,隨着上游山地的雨水減少,沅水的水勢也漸漸消退下去,江心的五峰山也更加顯露出來。

雖說是五峰山,其實就是五座在江水漫漲時,稍稍高過江面三四丈高的矮丘。

五峰山即便是秋冬枯水季完全露出江水面的部分,也就不過一二百步縱深,卻是重建楊潭水寨、造船場乃至船幫在敘州的良地。

韓謙說服他父親放開地禁,縱容他人圍墾淤地,他要不帶頭做出違法亂禁的表率,別人都未必會信他,所以他毫不掩飾的直接指使楊欽、季希堯將五峰山圈佔下來;在那些只知道刺史大人放開地禁斂財的人眼裡,也實屬正常。

實際上除了潭州送來這筆金子外,放開地禁收斂的錢財也極爲有限。

畢竟意動者前期也不敢對放開地禁寄以太多的期待,同時這些意動者的力量也是分散的,並沒有大規模圍堰墾淤的想法,都只想着能圈百餘畝或三五百畝地擴大田宅,總計也就湊出百餘萬錢作爲賄賂,也是陸陸續續被韓謙耗用一空。

五峰山距離黔陽城僅六七裡,除了與黔陽城互爲援奧外,待兩邊接岸的江堤築成,會將西面沅水行到黔陽城段的江面縮窄到三百丈範圍內,到時候五峰山也將成控制沅水的一處要衝之地。

而利用五峰山相對有利的地形,韓謙計劃在東側保留一座內湖,然後從兩座矮丘之間留出水道與沅水主河道相接。無論是船幫的駐泊基地,還是造船場,都將設於內湖之中。

這是需要至少兩到三年才能完成的計劃,八月上旬趁着楊欽帶人在江裡操練,韓謙前期收刮的錢財有限,也只能先僱少量的匠工,乘船上五峰山先着手建造宅院。

有了潭州送上門的這筆金餅,無論是楊潭水寨也好、造船場也好,以及貨棧碼頭等等,才真正可用展開手腳去做,至少韓謙給他們留足年底之前所需要的錢糧。

四姓所承諾的船隊也於八月下旬集結完畢,共湊出八艘千石船。

馮宣跟馮昌裕、洗真等人所提的條件,也都大體得到滿足,但四姓爲了在船隊佔據相對主導,最後的人手安排是馮宣出二十名手下,四姓共出六十人,額外將四十名寨奴賒賣給馮宣,湊足艄工水手(縴夫)以及少量護衛總計一百二十人的隊伍。

與韓謙所料想的差不多,靖雲寨所派出的二十名人手裡,乃是以高寶以及馮昌裕一個叫馮璋的侄子爲首。

高寶走南闖北、會說官話及江鄂多種方言,對馮宣及其村寨也熟悉,他們之前打過好幾次的交道,馮昌裕以爲用高寶配合璋盯住及拉攏住馮宣,正是合適。

這些東西都準備好,更關鍵的是從當地湊出足夠的物產運往金陵。

八艘千石船,加上船幫旗下一艘兩千石帆船,總運力加起來一萬石,不能空跑,就需要湊出一萬石的物產出來。

船幫還有兩艘戰帆船,但運載量都太小,船幫同時也需要有兩艘能在江河間快速轉進迎敵的真正戰船,所以這兩艘戰帆船是不會裝貨的。

八艘千石船集結到黔陽城,進行簡單的改造,側舷加裝披水板、席帆更換爲加寬的布帆,也甚是順利。

雖然韓謙想直接擴大敘州當地的貿易規模,這樣才能真正刺激敘州當地的經濟、軍事潛力快速上升,但倉促間四姓能拿到金陵進行交易的存貨,也是極有限。

另一方面,四姓較爲保守,第一批出敘州的貨物,也僅打算湊三百萬錢左右,甚至還是糧食爲主。

三百萬錢的貨物,四姓所出的五千石粳米、麥子就佔到三分之二;畢竟敘州與金陵的糧價相差一倍,韓謙承諾船抵達金陵後,左司貨棧至少加價三成收購;所有的帳目也能計算得非常的清晰,沒有什麼好混淆的。

而糧食還能夠充足的利用船艙空間,便於運輸。

當然了,四姓所出的貨物並不能將運力用足,那就需要韓謙在黔陽城額外收儲客籍民衆以及沅水上游村寨販賣過來的物產,以運往金陵。

敘州乃至沅水更上游,絕大多數能出山的商旅乃至貨物,都要在黔陽城外週轉。韓謙從潭州得到這筆金子,便在五峰山收儲藥材、金銀器、銅鐵器、茶葉、丹砂、臘禽、土布、桐油、豬鬃、毛皮以及象牙犀角等等,於九月初正式啓程,沿沅水而下往金陵而去。

從敘州出發,沅水水勢猶急,即便是晝行夜息,平均下來也能日行二百里。

當世的洞庭湖,跟後世水天連爲一片的洞庭湖有很大的區別,主要是北岸的江漢平原還沒有成形,長江上游來水對北岸灘淤的衝擊明顯,長江與南岸洞庭湖之間,還沒有因爲泥沙沉積形成岸地,使得洞庭湖與長江主幹道交錯一片。

這同時也使得整個湖域,沙島圩地衆多,實際是由大大小小小的湖蕩組成,水情也較爲複雜。

因而在洞庭湖內,除了星月滿空的晴夜外,正常情況下船隊也是晝行夜息。

入洞庭湖,改造後橫截面寬出一倍的風帆張開,又有披水板削弱船體的側移,速度提升極爲明顯,從朗州到嶽州,也只是用了三天時間則已。

過嶽州便進入長江主幹道,這時候秋高氣爽,天氣也是晴朗。

而長江主幹道上,以側風爲主,晝夜不休,船隊東進的速度,更是達到每天三百四五十里的高速,七天之後,便進入秋浦河口。

從沅水到洞庭湖,與潭州形成心照不宣的默契,而入長江主幹道之後,船隊東進的極快,即便有小股江匪窺到船隊的行蹤,但不知虛實,也沒敢輕易妄動,船隊一路是順利抵達金陵。

而此時距離五月中旬韓道勳父子從金陵出發的日子,則已經整整過去四個月。

李知誥提前知道消息,也是船隊抵達金陵的當天,早早與馮翊、孔熙榮等人馳馬到秋浦河口,迎接韓謙他們。

第四百七十章 詢問第三百三十六章 歸來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第三百三十八章 離城第六百九十七章 流放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五百九十四章 條件第四百三十章 短兵(五)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三百零二章 診病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七十六章 龍華埠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五百五十七章 對峙(二)第八十一章 大事已成第六十三章 選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懾第四百章 計劃第十二章 晚紅樓第二百零九章 縉雲樓第二百九十五章 進城第二十一章 授計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應第七百六十八章 賀禮(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二百零五章 說田第九十二章 滅寨第一百六十三章 奴兵第四百零七章 殺俘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第五百二十七章 傳旨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一百一十章 說服第三百零八章 天涼好個秋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三百三十六章 歸來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四百一十一章 疏散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正軌第三百四十六章 婦孺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七百零六章 抉擇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營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第一百四十章 增減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五百六十章 樑帝居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相遇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三百六十六章 蜀主心思第五百五十一章 韓府(二)第五百一十章 議事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七百六十章 洛陽(一)第七百四十八章 戰役(三)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一百零九章 訪寨第七百四十章 婦孺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懾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皇陵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三百三十章 秘窟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議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訪第一百三十五章 勸導第二百三十八章 奴婢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來客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辯第五百七十七章 交易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變化第七百七十六章 圍師必闕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臨(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三百七十六章 猶豫難決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滿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軍第四百七十七章 起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奴婢第一百四十章 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