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與人鬥

夜色已深,秋湖山別院東院,燭火通明。

“老奴教子無方,經營山莊也心有餘而力不足,才惹下這樁禍事,老奴辜負家主託負,滿心羞愧,也沒有臉再留下來服侍家主跟少主人。”範錫程跪在堂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訴着請辭離開山莊。

韓謙站在一旁,看着父親韓道勳燭光映照下的臉陰晴不定,知道他父親韓道勳身邊沒有趁用的人手,是絕對不願意看到跟着自己多年的家兵範錫程就這麼離開的——範錫程跟其他家兵還不一樣,早年積軍功贖了身籍,還是有去留自由的,目前留在韓道勳身邊,算是門客。

“此事錯在孩兒——要不是謙兒任性,沒有跟範爺商議就開口同意佃戶進山伐獵,絕不會激起今日的事端。此事範爺沒有半點過錯,要怪就怪謙兒太任性了——只是事情已經發生,韓家倘若擅用私刑,有累父親的聲名。父親常說朝中兇險,行事需如履薄冰,不可大意妄爲,範爺失子心痛,大黑失兄情切,孩兒不想事情一錯再錯,纔對範爺說了一些過激的話,但孩兒心裡卻絕非那麼想的。”韓謙“啪嗒”一聲,也撲在石板地上,跪下就後悔了,這石板地堅硬無比,磕得他膝蓋生疼,心裡暗直罵娘,當下硬着頭皮,將早就想好的言辭說出來。

韓謙這麼說,不要說韓道勳了,範錫程也是一臉的錯愕,當真是心裡有萬種委屈,一時間也沒有辦法訴說出口了。

他能訴說什麼?

訴說自己忠心耿耿,絕沒有篡奪田產之意?

韓謙都說了,當衆故意說那樣的話,只是不希望他們激動之餘再做錯事,他本意不是這麼想的。

訴說事情肇起,是少主韓謙私下任性胡亂許諾佃戶進山伐獵有錯?

韓謙都承認這是他的錯了。

那整件事所有的責任,不就是範武成完全沒有將少主韓謙的話放在眼裡,急於將趙氏父子趕出田莊所致嗎?

範錫程他還能再說什麼?

甚至他這時候再提辭行的話,都顯得他範錫程無視家主恩義、不知好歹了。

韓道勳也頗爲詫異的看着自己的兒子,驢都拉不回來的倔脾氣,這時候知道認錯了?

不知道韓謙怎麼就轉了性,韓道勳也是滿肚子訓斥的話憋在嗓子眼裡都沒有辦法說出來。

作爲父親,對自己兒子最惱恨的,不是不學無術,而是不知悔改。

韓謙知錯認錯,而且在事情發生後,知道彌補,沒有讓事情一錯再錯,韓道勳還能再訓斥什麼?

“瞧你惹出來的好事!你給我好好跪着反省,”

爲了安慰範錫程,韓道勳還是板起臉令韓謙繼續跪在那裡,又一臉痛惜的將範錫程攙扶起來,說道,

“武成是個好孩子,人情煉達,又有幹才,我也想過要將這孩子收到膝下,發生這樣的事,我心痛不在你之下啊……”

韓謙還滿心疑惑範武成怎麼會跟姚惜水勾結起來害他,聽了這話,心想禍根或許就出在這上面。

且不管這是不是父親韓道勳收攏人心的手段,但要是範武成曾經聽過這樣的話,有自己暴病而亡之後他取而代之的妄想也是正常,也無怪平常眉宇時會有一股難抑的孤傲之氣,就算沒有被晚紅樓收買,也是死得活該。

範錫程雖然心裡苦澀無比,還有難平之氣,但家主韓道勳都將話說到這份了,他也沒有辦法再說什麼了,畢竟整件事還在武成自身。

就連他都忍氣認下少主韓謙許諾的佃戶進山之事,偏偏武成忍不住這口氣,要將趙家父子趕走,卻又麻痹大意被少年趙無忌射殺。

範錫程早年殺人如麻,雙手染滿鮮血,年紀一大,心性也是淡了,今天才叫少主韓謙這麼折騰,也沒有爲養子範武成復仇的心思,想着或許武成命該如此。

“武成好歹是韓家的人,待縣衙結案後,你們就去將他的屍身領回來,在後山挑一處風水寶地安葬。”韓道勳不想再在範武成的事情上糾纏,但該有的也會表示。

“多謝家主。”範錫程說道。

“理應叫趙無忌那小兔崽子,在武成墳前守孝,也不能太便宜了這些賤民。要不然的話,這左右真就不把我韓家當一回事了!”韓謙跪在地上說道。

韓道勳原本不想多事,想着這件事後將趙老倌、趙無忌父子及家人從田莊逐出去就是,但聽兒子韓謙這麼說,問範錫程:“你要覺得可以,那就捎個信給劉遠,相信這點面子他會給我韓家……”

範錫程也不想再見到趙家父子,但話都讓少主韓謙搶先說了,他還能說“不”?

“老奴這就帶着趙闊他們,到縣裡將武成的屍身領回來了。”範錫程說道。

“去吧……”韓道勳示意範錫程他們先去辦事,他還有話跟兒子韓謙交待。

“……”

韓謙跪着膝蓋又酸又麻,肚子裡直罵娘,偷瞅他父親韓道勳在燭火下濃眉緊蹙,不知道有什麼憂心之事壓在他的心頭,顯然是有些話猶豫着要不要跟他這個不肖子說。

“剛剛賜封臨江侯的三皇子年紀已經有十三歲了,不宜久居宮中,擇日就會遷到宮外居住,到時候也將挑選四名大臣之子到臨江侯府陪讀——你到時候也會到殿下身邊陪讀……”韓道勳苦嘆一口氣,坐在燭前說道。

韓謙聞聲一震,他對宮闈之事再生疏,也知道姚惜水這些人費盡心機殺他、又僞造他暴病身故的假象,極可能跟此事有關,有人不希望他到三皇子身邊陪讀?

看到他父親韓道勳愁眉苦臉的樣子,韓謙知道他父親韓道勳不希望他到三皇子身邊陪讀,是不想他惹來禍事,而晚紅樓不惜費盡心機製造他暴病而亡的假象,顯然不會是替他老韓家着想……

…………

…………

說是三皇子臨江侯擇日出宮,但此時還沒有出宮,韓謙作爲皇后欽定的四名大臣之子之一,也沒有必要這時候就到臨江侯府,暫時還繼續留在山莊裡修身養性。

雖說這次山莊發生這樣的事情,韓謙出乎反常的,沒有將他氣得心絞痛,但韓道勳在山莊住了三日,在範武成葬禮後返回城裡時,猶是滿心憂慮。

常說伴君如伴虎,韓道勳在朝中也有如履薄冰之感,完全不知道韓謙到三皇子臨江侯身邊陪讀,會發生怎樣的事。

然而大臣之子能在皇子身邊陪讀,是莫大的榮譽,也會有相應的封賞,自然就容不得韓道勳拒絕。

韓謙看着父親韓道勳的馬車,在兩名家兵的護送下,搖拽着拐出山道,他才與範錫程在趙闊等家兵的簇擁下,勒馬返回山莊。

韓謙可不爲有機會到皇子身邊陪讀就沾沾自喜。

他就算再狂妄無知,也知道在皇子身邊陪讀,實在不是什麼好差事。

他還沒有到三皇子臨江侯身邊陪讀,幕後勢力就不惜動用姚惜水這枚棋來毒殺他、想要製造他暴病而亡的假象,這他媽能是好差事?

比起這個,他寧可逃回宣州去,逍遙快活的當一個世家子,靜待天佑帝四年後駕崩。

然而,就算他能夠推掉皇子陪讀這苦差事,晚紅樓那麼深的圖謀,最大的破綻就出在他的身上,他此時逃離家兵的保護,有可能活着逃到宣州嗎?

當然,韓謙也沒有想着將這一切都說給他父親聽。

說出來,誰會信?

再說了,晚紅樓敢算計到三皇子楊元溥的頭上,誰知道他們背後的勢力有多強大、佈局有多深?

此時將這一切揭穿、捅出去,誰知道會不會逼得他們直接狗急跳牆,將他跟他父親都滅了口?

韓謙強忍住喊住他父親、吐露一切的衝動。

看範錫程在前面騎了一匹瘦馬往山莊而行,沮喪得就像是生了一場重病,精氣神比以往差了一大截,韓謙神色稍振,想到夢境世界的一句話:“與人鬥,其樂無窮;與天鬥,其樂無窮……”

車到山前必有路,晚紅樓再是狠角色,也是人啊。

當下,韓謙也不管範錫程心裡會怎麼想,就直接要趙闊陪着他前往後山。

山莊之後,穿過一片道路狹窄、地勢陡峭的密林,地勢又稍開闊一些,一片坡地圍在山坳裡,一座新墳孤零零的矗立在一顆兩人合抱纔夠的百年古樹下。

墳旁搭成一間簡陋的茅屋,少年趙無忌神情倨傲的盤坐在茅屋裡,黑雲弓橫在膝前。

一個身穿麻布衣裳的瘦弱少女,正將少年趙無忌吃得乾乾淨淨的碗碟收拾到只竹籃子裡,看到韓謙、趙闊上山來,少女大膽的朝這邊張望了好幾眼,待韓謙他們走近,才低下頭。

“……”韓謙打量了趙無忌的姐姐一眼。

雖說低下頭,但他們身處下方,能看到趙庭兒巴掌大的小臉,乾淨得就像一汪山泉似的,長長眼睫毛下,眸子有如夜空中的星子般靈動,難以想象山野之間,能有如此的秀色——就是太瘦、身子太單薄了一些,以致看上去有些其貌不揚。

當然了,韓謙也懷疑是不是自己在山莊憋太久,纔會覺得山野少女竟也相當不錯。

少年趙無忌站起來,捧着黑雲弓就要跪到韓謙跟前謝救命之恩。

“你心裡無法伏跪之意,你也不是低頭跪人之人,又何必爲難自己?”韓謙哂然一笑,讓少年趙無忌站在那裡說話。

少年趙無忌眼睛流露出感激之色,將黑雲弓遞過來:“我爹爹說此弓太過貴重,無忌不該收少主這麼重的禮物?”

“你爹大概是說此弓不祥,要不是此弓,也不會惹下這樣的禍事吧?”

韓謙心裡一笑,負手說道,

“要不是此弓,你們即便不被送到縣衙治罪,也會被趕出田莊,流離失所,你真就甘心?”

“……”少年趙無忌擡頭看着韓謙,眼瞳裡有些微的迷茫,但是誰也注意不到,少女趙庭兒看向地面的眼瞳這一刻卻是灼灼發亮。

“你要覺得,你一家老小理應被逐趕出去,這黑雲弓你便還給我。要是你心裡有不甘,那你就留下這黑雲弓,倘若往後還有什麼惡奴敢來奪你們父子姊弟的立錐之地,可用此弓殺之!”韓謙說道。

少年趙無忌聽了韓謙這話,眼神才堅定起來,一雙還有些稚嫩的手,將黑雲弓抓得更緊。

聽了韓謙這話,趙闊心裡纔是一嘆,暗道少主從頭竟然真是有意借少年趙無忌的手殺死範武成,以前真是看走眼了。

看到少主韓謙轉身看過來,趙闊低下頭來,避開少主韓謙那能殺人的凌厲眼神。

“趙闊,你先退下去,我要傳授趙無忌一段箭訣。”韓謙對趙闊說道。

“是!”趙闊卑微的躬身施禮,退到下面的山林裡,但也沒有離開太遠,以示他還要盡貼身保護少主韓謙的職責。

“我箭術無成,但有一個好師父,在年少時曾傳授我一段箭訣,我練不出什麼高超的箭術,傳給你或許有用,”韓謙說道,隨後將當年在楚州時那老道傳授給他的箭訣傳授給少年趙無忌,“雙手撐弓在身前,參天大樹立荒原,間架得當似滿月,大形充盈見渾圓,精神提起復坦然,周身鼓盪亂迴環……”

韓謙荒廢太久,不管石公拳以及這段箭訣多厲害,他都不奢望能在三四年間練成當世的頂尖強者。

而倘若眼前這少年趙無忌,真能爲己所用,或許要比範錫程、趙闊這些老匹夫更值得信任。

“要你在範武成墳前守孝,不是別人要以此來羞辱你,實際上這是我提出來的,你也不要連這點羞辱都忍受不了。你耐着性子在此琢磨箭術,過些天我再來傳授你石公拳,”韓謙說道,“此外,你識不識字?”

“不識得!”少年趙無忌說道。

“不識字可不成,”韓謙摸着下巴說道,“識字不求多精深,但要能讀得通書才成——這樣吧,我還會在山莊留些日子,那這些日子,你每天清晨下山到東院來,我教你識字。要是有人敢攔你,你知道怎麼做的。”

“少主的命令,無忌絕不敢或忘。”少年趙無忌堅定的說道。

韓謙滿意的點點頭,便與趙庭兒、趙無忌姐弟告別,昂然下山去。

第六十九章 破綻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喪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七十六章 龍華埠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六百一十九章 監軍(二)第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七百章 前奏第四十七章 王族楊恩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撤(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關中(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僚人第十二章 晚紅樓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計第二十章 解惑第一百八十六章 封賞第一百四十二章 石壩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一百四十章 增減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雲閣第四百六十三章 縉雲司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雲閣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七百七十一章 聽聞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四百八十章 棋子第五百零五章 訪客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十二章 晚紅樓第六百一十二章 潰敗第六百九十五章 夜談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三百八十四章 奪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降的條件第五百零一章 偏執的勝利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無常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應第十四章 下注第三十七章 書出驚心第三百一十七章 蔚侯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四百零三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零五章 說田第五百三十二章 彷徨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二百一十六章 參觀田莊第六百九十七章 流放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歸金陵第十二章 晚紅樓第五百四十五章 突圍第二百二十七章 靜觀其變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五百八十三章 條件第四百四十二章 奪城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懾第六百三十四章 異動第七百六十七章 賀禮第二十一章 授計第七百六十九章 顧芝龍第五百三十六章 秘密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關中(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間隙第二百零五章 說田第五百二十七章 傳旨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零三百一十章 迎親使第三百九十章 山水之隱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鬧第三百三十九章 與謀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天爲期第一百章 黔陽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思路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敗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八十二章 辭行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四百章 計劃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長峽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陽殘地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魚第五十六章 有仇報仇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一百八十章 問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