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華夏的太平洋艦隊

1939年8月1日,趙漢青以華夏民國國防軍三軍元帥的名義,聯合現任總統柳清顏同時宣佈華夏對日宣戰的消息,表現從即日起,華夏將和日本進入戰爭狀態,停止和日本的一切經濟往來。

3個小時之後,日本方面也同樣對華夏宣戰了,一時間中日之間的戰爭的烏雲再次籠罩兩國百姓,不過這次兩國都經過十幾年的力量積蓄,一旦爆發真正的大戰,會是非常慘烈的。

所以這也註定了兩國前期不會以進攻兩國本土爲主要目標,也就是說前期國防軍與日軍的主戰場將是在東南亞、遠東、以及太平洋上,這一點趙漢青知道,日本天皇也知道。

趙漢青此時不會傻得一開始就直接派出大規模國防軍的轟炸機進攻日本本土,那樣中日之間將會直接進入決戰,日本方面也知道這一點。

這就出現中日之間的宣戰不同於德國進攻英法的宣戰,德國對英法宣戰後就會直接進攻英法本土,而中日宣戰之後,反而沒有派任何軍隊以進攻兩國本土爲目標的,華夏國防軍和日軍反而開始頻繁往東南亞緬甸地區增派兵力,中日都將前期雙方的戰場放在了別人的國防家。

此時日軍和國防軍其實都抱着一個念頭,那就是在前期的戰事當中消耗對方的實力,爲最後兩國的大決戰做準備。

日本此時還要趁着美國無法東顧的時間,儘快將印度和澳大利亞也納入日軍控制,以便獲取更多的資源,以取得和華夏、美國對抗的資本。

就在華夏對日宣戰時,趙漢青對東南亞派遣的新增援部隊已經全部到達緬甸和越南,此時緬甸戰線一共有華夏國防軍31萬人的派遣軍,總指揮李宗仁,參謀長杜聿明。

另外,緬甸防線還有近10萬人的英軍部隊,指揮官是亞歷山大中將,他們雙方依託緬甸防線抵抗日軍的進攻。

不過此時緬甸戰線上的英軍的士氣低落到了極點,英軍因爲先前被日軍從新加坡、馬來半島等東南亞地區如喪家之犬般一路攆到了這裡,要不是國防軍及時出兵幫助他們穩住了緬甸防線,恐怕過不了多久這裡也會被日軍佔領。

不過此時的英軍也已經退無可退了,印度是英國人在亞洲最後的殖民地了,也是此時英軍對抗德國的重要資本之一。

要知道印度每年都會爲英國帶來數百億美元的鉅額利潤,以及十幾萬桶石油的供應,讓英國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印度的,所以說緬甸戰線也是此時英軍最後的防線了。

同時日軍方面從7月中旬就開始往緬甸和泰國派遣了大量的增援部隊,此時在緬甸南邊地區已經完成集結的日軍足足有近40萬,他們是日軍準備攻破英軍緬甸防線的進攻部隊。

而另外在泰國境內還進駐了近20萬的日軍部隊,加上泰國自己擁有的近15萬軍隊,這使得泰柬邊境越發變得危險起來。

而爲了應對日軍的這麼多軍隊開進泰國,明顯威脅到了此時華夏的屬國越南和柬埔寨,爲了防備日軍的偷襲,趙漢青除了之前調集的西南軍區第22軍進駐越南外。

後來更是讓男方軍區參謀長馮‘玉’祥帶領第5集團的一個軍趕赴柬埔寨,同時命令西南軍區副司令白崇禧擔任馮‘玉’祥的副司令,這使得此時國防軍在柬埔寨和越南南部地區已經集結了近18萬人,足夠應付日軍的偷襲。

就在中日雙方在中南半島上的戰爭氣息越來越濃郁的時候,最先爆發國防軍和日軍大規模戰事的反而不是中南半島,而是菲律賓羣島。

不用想,這也是因爲華夏已經答應美國的條件,救援被困在菲律賓羣島上的美軍部隊,這次爲了在菲律賓登陸,國防軍出動了南海艦隊的兩艘航母艦隊“秦皇”和“武帝”,以及十幾艘驅逐艦和護衛艦,爲國防軍登陸菲律賓護航。

其餘此時國防軍海軍實力完全今非昔比了,光是航母就有六艘,除了最先的“秦皇”和“武帝”之外,隨後更是製造出來“太宗”、“太祖”、“高祖”、“霸王”四艘航母。

其中前兩艘‘太宗’和‘太祖’依然是在‘武帝’號基礎上生產的第2、3號姊妹艦,而‘高祖’和‘霸王’兩艘則不同於前面兩艘,他們已經國防軍海軍新的第二代“帝”航母的第1、2號姊妹艦隊,半年前剛剛下水編隊華夏艦隊服役。

新的國防軍第二代‘帝’級航母相比第一代的‘王’級航母,裝備了新的動力系統,8座鍋爐,4座1200馬力的蒸汽輪機,還有兩座200千瓦的柴油輪機,擁有更強的馬力,馬力達到138萬軸馬力,航行速度更快,最高航行速度達到近32節。

航母的噸位增加了許多,這就使得航母上的甲板更大,可以搭載更多的艦載機,此時這一艘航母可以搭載34架“海鯊i型”艦載戰鬥機,36架“咆哮者i型”艦載重型轟炸機,16架“海鷗i型”艦載魚雷攻擊機。

並且‘帝’級航母上安裝了電磁彈‘射’裝置,使得國防軍的戰機可以從航母實現彈‘射’起飛,取得了之前的滑翔起飛。

像‘高祖’這艘航母標準排水量就達到3萬噸,航母本身擁有更強的防空火力,此艦安裝有8‘門’4聯裝的‘衛士ii’40毫米高‘射’炮,6‘門’2聯裝的38火炮,以及43‘挺’20毫米機炮。

可以說此時國防軍的航母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一點都不比美國人制造的航母差,更不比日軍的航母差,雖然此時華夏的這六艘航母遠比不上日軍的那高達16艘航母數量,但是趙漢青完全有自信自家新“帝”級航母有以一敵二的實力。

而此時爲什麼華夏的南海艦隊依然只配備了‘秦皇’和‘武帝’兩艘舊式航母呢?另外四艘航母那裡去了?

原來就在一年前,趙漢青就在國防軍海軍三大艦隊的基礎上又擴建一支艦隊——太平洋艦隊,沒錯不是美國人的太平洋艦隊,此時的美軍太平洋艦隊已經被日軍重創,短時間內不可能恢復了。

而這是由華夏海軍自己組建的太平洋艦隊,以“太祖”、‘太宗’、‘高祖’、‘霸王’四艘航母爲主力艦,另外搭配幾十艘新型驅逐艦、巡洋艦和護衛艦,以及海底的潛艇部隊,組成了華夏海軍此時最強大的艦隊。

華夏國防軍太平洋艦隊的基地不在海南三亞,那是南海艦隊的基地,他們的基地是在南海的太平島上,此時的太平島,經過華夏五年的艱苦建設,已經被華夏建立成爲一座類似於美軍珍珠港的大型海軍基地。

其實趙漢青認爲太平島應該給南海艦隊做基地,華夏的太平洋艦隊的基地當然應該是在太平洋上了,而美軍佔據的關島,就是趙漢青最理想的選擇。

可惜此時華夏在太平洋上一座島嶼都沒有,而美軍也要等戰後纔會將關島移‘交’給華夏,沒辦法,此時趙漢青只能將自己的太平洋艦隊基地放在太平島上。

而華夏的太平洋艦隊成立這一年來,一直都保持低調,但是依然被日軍發覺了,於是乎此時的日本正在新加坡駐有4艘航母組成的艦隊,時刻提防南海的華夏太平洋艦隊。

而自從日軍開始進攻菲律賓後,日軍將新加坡的航母艦隊開到南海附近監視華夏太平洋艦隊的動靜,而又從日本本土千里迢迢動用三艘航母護送日軍在菲律賓羣島登陸。

之前華夏沒有和日本宣戰,那麼日軍的航母艦隊雖然一直在監視華夏太平洋艦隊,但華夏這邊卻一直沒有動靜,而華夏對日宣戰之後,華夏國防軍需要在菲律賓實施登陸。

所以趙漢青就下令讓太平洋艦隊出動,和日軍這四艘航母艦隊‘交’‘交’手,防止日軍的航母在國防軍登陸菲律賓的時候‘插’手干預。所以這次華夏爲了順利在菲律賓登陸,沒有動用太平島上的太平洋艦隊。

此時日軍已經在菲律賓各島上登陸了超過近15萬的部隊,而美軍在指揮官麥克阿瑟的指揮下,堪堪抵擋住了日軍猛烈的攻勢。

不過這是在麥克阿瑟以空間換時間的結果,麥克阿瑟大範圍收縮防線,讓美軍放棄那些難守的地區,集中兵力把手各地易守難攻之地,等待華夏國防軍的支援,麥克阿瑟已經被羅斯福告知華夏將出兵救援他的部隊的消息。

此時的麥克阿瑟率領的美軍一共被日軍分割包圍在馬尼拉一帶,巴丹半島以及綿蘭老島達沃地區,不過因爲美軍收縮防線使得美軍防守這幾處防線的兵力大增,日軍一時也難以攻克,戰爭陷入僵持階段。

而且此時菲律賓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落入日軍之手,正在加緊調派兵力圍攻菲律賓羣島上的殘餘美軍,這個時候趙漢青卻知道是華夏國防軍出兵登陸菲律賓最好的時機。

於是趙漢青派出以高大力爲總指揮的菲律賓派遣軍一個軍的兵力近10萬人,分成三批分別在菲律賓呂宋島北部、馬尼拉附近、以及巴丹半島登陸,救援美軍。。

第444章 各懷鬼胎第141章 戰火四起第512章 印度戰略第298章 日本人急了第186章 東三省暗流第186章 東三省暗流第117章 不妥協第307章 不成比例的對抗第516章 噴火坦克第262章 情報第433章 不要俘虜第145章 東征(二)第303章 日本行動第554章 拼上老底了第412章 背叛第391章 讓人心痛傷亡第340章 空戰前夕第54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399章 交鋒第398章 叢林血戰第566章 慘烈搏殺第185章 濟南攻防戰(四)第579章 對蘇宣戰第408章 和猶太人的合作第172章 戰火重啓(五)第221章 移民第166章 和談破裂第528章 178旅團的覆滅第301章 德國來人第86章 初戰第106章 列強的干涉第514章 平壤會戰第71章 組建商會第82章 獲諾貝爾獎第382章 血戰開始第370章 M1加蘭德第215章 日本退兵第200章 結束第446章 局勢逆轉第356章 慘重代價第204章 改組革命黨第238章 灘頭之戰第414章 北方作戰計劃第496章 終結第290章 勢如破竹第29章 女子警衛營第213章 蘇聯的機會第293章 搶法國人第314章 閃擊波蘭第226章 陳紹寬第176章 日本的定計第575章 惹禍精第509章 英國的危機第156章 炮擊英艦事件(一)第341章 英吉利的底蘊第580章 註定的結果第548章 王牌對王牌第331章 妥協第144章 東征(一)第213章 蘇聯的機會第253章 決戰(五)第316章 世界真亂了第538章 氣吐血了第503章 朝鮮戰役(5)第30章 隱蔽行軍第37章 年底會議(二)第262章 情報第485章 血戰第564章 到手第208章 晉升元帥和出兵關外第27章 遇到麻煩了第55章 和平佔領蘭州第530章 不要活口第6章 都是人才呀第76章 陰俄國佬第201章 造勢與東北局勢第523章 轟炸機出動第318章 禽獸不如第469章 遠東第23章 前往美國第226章 陳紹寬第325章 和蘇軍聯手第276章 衝突前奏第68章 授勳第341章 英吉利的底蘊第121章 俄國來人第379章 “梅”機關第102章 全殲第202章 ‘趙總設計師’534第534章537第537章第411章 猖獗第42章 騎兵對決第444章 各懷鬼胎第99章 外蒙爭端第260章 “驅虎”開始第123章 段祺瑞第499章 朝鮮戰役(1)第126章 山縣有朋第120章 俄國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