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東康坊

早朝結束後,我對小七說道:“小七,叫上先生,隨朕前往東康坊看看。”

“東康坊,那一帶是天街附近較爲貧困之處,官家去那裡何爲。”

“怎麼,管起官家的事來了。”

“啊,不敢。”小七慌忙道,“官家,小的哪敢管官家之事,只是好奇之下隨意問問。”

我笑笑:“呵呵,小七,朕和你說笑呢,東康坊那裡有一件民居拆遷所引發的糾紛案。”

小七淡然道:“拆遷糾紛啊,這在我朝不少城鎮均有發生,越是發達之地,這類現象越是嚴重。”

“小七,這是爲何,我朝不是有拆遷與補償條例嗎。”

“官家,雖然我朝律法有明確規定,但實際上強拆的現象還是長期存在的,儘管強拆行爲也是官府極力打擊的,但是由於其中所涉及的利益巨大,強拆現象一直以來都是以一種半民間的形式存在,當然背後少不了那些權貴們的身影,他們總能想方設法地拿到官府的批文,至於發達地區嘛,其房屋新建情況頻頻發生,自然會更多地涉及到拆遷之事,對於補償金額,卻是由官府覈定,在前些年,會子氾濫,百姓所要求的總是和官府的核定不符,而且所得到的補償中至少有一大半是會子等,這自然就會引起百姓的怨言,當然,這裡面也會有些所謂的刁民,乘機勒索。”

“小七,這點你還知道得不少啊。”

“官家,小的曾聽小四哥說過,小的家鄉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所以略知一二。”

我點點頭,暗自想道,看來這拆遷的麻煩自古就有啊,

隨着商品經濟的不斷髮展,源自唐朝的封閉坊市制度逐步遭到破壞,城鎮人口的極速膨脹使得違規建築不斷出現,也導致了社會對於住宅等建築需求的增加,官府在拆除這些違章建築時,也會大力發展房地產業,和後世一樣,這也是各地生產總值(GDP)的重要支撐啊,

到了宋朝,經濟更爲發達,城鎮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人口上百萬的城市開始出現,住宅的需求自然也是大增,在建設過程中,除了擴大城市佈局外,也會對原有的坊市進行改建,這就勢必會遇到拆遷問題,在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開封府推官祖無頗起草了一部有關拆遷補償的條例,經宋神宗批准後執行,該條例規定,對於拆遷戶,官府需要給予實物安置,或者貨幣補償,實物安置是指由京城兵馬司負責測量待拆住宅,戶部和左藏庫撥款,將作監在別處修建同等面積住房,供拆遷戶居住,

這部條例可能是歷史上第一部有關房屋拆遷的補償條例,在剛剛實施時,官府還能做到公平公正,但到了南宋後期,隨着政治的[***],官商勾結,欺壓百姓,就使得補償條例慢慢走樣,加上會子交子等紙幣的貶值現象嚴重,便導致了拆遷的嚴重失衡,極大地影響了官府在百姓中的聲譽,

古往今來,拆遷者與被拆遷者之間往往存在着必然的利益糾紛,一方是自己的家園,雖處弱勢,但也希望獲得最大化的補償,另一方身處強勢,當然是希望獲得最大的利潤,

我的想法很簡單,或許也很天真,對於權貴們來說,拆遷處理的過程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可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卻是一家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因爲房子是他們一生中最大的一筆財富,

潛說友在上任後,爲整治臨安城的市容市貌,以鐵腕之勢拆除了許多臨街的違章建築,雖然也有不少投訴,我卻支持潛說友的做法,對於那些投訴沒有予以理睬,但這次卻不盡相同,東康坊是民居,並非街邊隨意佔道的違章建築,

從皇城北面的和寧門北上,再一路直行,約莫走了一刻鐘,便來到了離太醫局不遠的東康坊,東康坊位於紫陽山下,再往北,過了望仙橋就是天街的起點朝天門了,

雖然我身旁只有袁棘、沈墨和小七三人相隨,但我知道在我附近至少有二十名以上的御前侍衛及十名以上的龍牙保安部成員,只是我並不知道他們在何處,

冬天的微風吹過,泛起陣陣寒意,

東康坊建築凌亂,算是從皇城到天街這段範圍內最爲簡陋的區域了,走到近前,但見坊里人來人往,顯得十分熱鬧,絕大多數居民都在忙着整理傢俱用品,準備搬往官府指定的安居點,從這些人的臉上也看不出有何不滿,我隨意詢問了幾人,都覺得東康坊的拆遷善後還算正常,官府的補償和安置也基本合理,坊中有些房屋已經搬遷完畢,不少身着統一服裝的工人正在進行拆除工作,

由於田家的極度不合作,使得田銘一下成爲了東康坊的名人,幾乎人人皆知,如此一來,倒也方便了我們問路,儘管坊裡似迷宮般,我們還是很順利地找到了田家,

我雙拳一抱,開門見山道:“田老先生,我是大宋皇家報的職員,特來拜會。”

“大宋皇家報。”

“正是。”

田銘點點頭,頗爲客氣地言道:“老夫每期都會拜讀,好報也,敢問公子貴姓。”

“我叫呼延東海。”

“呼延公子,屋裡請。”

看來這大宋皇家報名氣還挺大,我想道,

大凡讀書人對於朝政都頗爲關心,這在歷朝歷代並無區別,儘管近年來讀書人普遍對於朝政不滿,但自鹹淳元年以來,這種觀念正在逐步在改變,倒不是出於對朝廷的信任,而是對於新皇帝的好感,特別是我在貢院的訓示發表後,天下讀書人無不感到振奮,就像是冬天裡的一把火,迅速在這些人中間燃燒,

大宋皇家報推出不久,便在讀書人中間流傳着這樣一種說法,該報乃是皇室的私人報刊,其上的內容全部代表着當今皇上的聖意,這也是田銘對我顯得客氣的主要原因,

田家不大,從裝修擺設看,田家在東康坊還算是較爲富裕的人家,但在整個臨安城裡就顯得十分普通了,

“公子,請坐。”

“老先生你也坐。”

田銘親自爲我衝好一壺熱茶道:“公子,天寒,老夫的陋室中也沒有好東西招待,喝杯熱茶,暖暖身。”

相對於我平曰裡喝的好茶,田家的茶水實在難喝,不過我在後世也習慣於各種茶葉的味道,喝起來倒也沒覺得什麼,

“田老先生,有關東康坊拆遷一事我有所耳聞,此次前來拜訪老先生的目的就是想針對此事做一報道。”

“呼延公子想知道什麼,請儘管問。”

“老先生,臨安府衙對於這次拆遷有無合理的補償。”

田銘道:“對於坊裡的拆遷善後,臨安府的安置補償倒也算是合理。”

“那先生爲何不願搬遷呢。”在來此地之前,我一直以爲是拆遷費不合理所造成的,“何況臨安府要在這裡修建一座百姓活動廣場,這也算是一種利民的公益事業,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田銘臉上略顯尷尬,道:“公子有所不知,此屋乃是先祖留下的唯一產業,老夫一脈在次居住了近百年之久,自是不捨得離去,當然,老夫雖是愚鈍之人,但也讀過幾天書,並非不明事理之人,臨安府衙的行爲本該是件善事,但府衙之人事先並沒有和坊裡之人商議,便一紙公文下放,這倒罷了,最令老夫難以接受的是,負責此處拆遷的鴻運建築商行態度蠻橫,老夫之子看不慣,便發了幾句牢搔,沒想到卻招來了對方的辱罵,若非當時在場的臨安衙役勸阻,鴻運商行之人便欲動手打人,後來那鴻運商行之人竟然惡人先告狀,到臨安府衙說我田家強行阻礙他們的拆遷。”

田銘喘了口氣,繼續言道:“再後來,那臨安府衙下文,說我家擾亂臨安府的統一部署,並說臨安知府事潛大人有令,限時勒令我家搬離,否則會由府衙強行拆除,東康坊裡也有幾家和老夫類似,但因爲懼怕鴻運商行的勢力,已經妥協,老夫略知律法,知道我朝的私有財產是受保護的,一怒之下,老夫便將臨安府告到了臨安通判處,那通判不願意接老夫的訴狀,老夫又將訴狀遞到了刑部,不過至今也無下文。”

“臨安府衙,鴻運商行。”

田銘嗯了一聲道:“公子,大致情形便是如此。”

我身後的沈墨小聲說道:“公子,這鴻運商行我也聽說過,乃是臨安城有名的建築商行。”

我想了想問道:“老先生,那你認爲自此次拆遷中,臨安府衙的做法有何問題嗎。”

“公子,老夫覺得臨安府衙應當在事前和本坊百姓多加溝通,官府不該只顧自己的利益和政績,也當重視百姓的利益,比如這次東康坊的拆遷,老夫以爲臨安府衙就該派人來此加以宣傳,讓大家理解支持官府的決定,而不該直接就讓鴻運商行之人前來執行拆遷事宜,當今皇上十分重視民生,常言道,君輕民重,而下面的官員卻沒能及時跟上皇上的思維,還是以官威爲重,長此以往,對於官府的名聲不利啊。”

第162章 郝經十議第537章 強悍的投擲彈第398章 改組第211章 安撫爲上?第203章 蒙古南侵?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198章 結義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322章 工業基地第137章 政務院第54章 我相信你第478章 西路戰火第349章 科技月的收穫第243章 襄陽之論第359章 極刑第42章 鹹淳元年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286章 農村包圍城鎮第342章 天龍寺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142章 名臣趙順孫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392章 帝王學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470章 晴天霹靂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211章 安撫爲上?第15章 佳人之約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184章 公和私的詮釋第33章 李庭芝的三個問題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78章 點火爲號第537章 強悍的投擲彈第72章 臨安大學第129章 夢魘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17章 龍牙第127章 試槍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560章 決戰大都(一)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11章 靈氣之靈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489章 神力軍第275章 神曲神器第98章 藉機立威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84章 謝氏數字第547章 沂州戰役(二)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384章 成事也在人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459章 御駕親征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473章 何爲勢?第564章 機會永存第152章 林家家主442章 將門虎子第135章 蒸汽機第416章 抓捕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214章 六大軍區第212章 一掃而空第267章 張順張貴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385章 神通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509章 緊要之處第11章 靈氣之靈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94章 南宋水師第304章 錦衣衛第23章 歲末賀生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135章 蒸汽機第359章 極刑第387章 劫持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560章 決戰大都(一)第102章 土地制度第322章 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