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願追隨陛下中興我朝。”
絕大部分朝中大臣在聽完我激情洋溢的演講後,內心也是異常激動。能夠作爲一名中興之臣,自然會流芳百世,這對於他們而言,不就是一生的理想,一生的追求嗎?就連廖瑩中也覺心潮澎湃,感嘆不已。
我見氣氛膨脹,從龍椅上突然站起,一撇衣角,大聲道:“爲我大宋之崛起,哪怕前面是萬丈深淵,哪怕是荊棘密佈,朕也會毫不猶豫地向前邁進。”
這幾句話就像是我的登基宣言,儘管晚了半年之久。
一時之間,我彷彿覺得自己的天子之劍已經在手,一種無敵的氣勢自然散出,瞬間便籠罩了整個大殿。我不再言語,就這般靜靜地看着衆人。
短暫的沉寂後,大殿裡爆發出一陣響聲。
“爲大宋之崛起。”
大臣們再次齊聲應和道。
賈似道雖然面無表情,但也感覺到我這種帝王的氣勢,嘴裡嘀嘀咕咕,也不知在說些什麼,想些什麼。
古人無論忠殲,畢竟少了千年的見識,而且受時代的侷限,相對於現代人來講,還是淳樸很多,在我慷慨激昂的言詞中形成共鳴,不管真假,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而言,特別是對於有些年齡的老臣來講,終於看到了一個睥睨天下的明君出世。
宋朝的皇帝,特別是到了臨安南宋時期的帝王,大都不夠強勢,雖然國家的富裕程度達到封建社會的高峰,但在很多人眼裡,趙氏皇族在很多方面都顯得碌碌無爲。自從公元960年太祖帝一條棍棒打下萬里江山,近三百年來屢受遼金蒙等外族的入侵,使得疆土不斷淪喪,最終只能偏安一方。無論在朝還是在野的有識之士,都是萬分痛心,岳飛的《滿江紅》可謂對此最好的呼聲,何時才能還我山河,纔會有朝天闕的捷報傳來告慰陸翁(陸游)。
鹹淳元年閏五月的初一,很多大臣看到了希望。
“退朝。”小七的聲音今天似乎也是十分響亮。
在前往火藥司的路上,我讓沈墨去青年衛叫上文璋。
雲伯飛雖然還是一臉疲倦,但卻是眉開眼笑:“皇上,看看這支火槍。”
我拿起火槍,首先掂了掂分量,大約有十公斤,口徑約爲25-30毫米,全長1.5米,在槍托的外側開了一個凹槽,槽內裝一根蛇形杆,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構成扳機,可以旋轉,並有一個夾子夾住用化學液體浸泡過的能緩慢燃燒的火繩。槍管後端裝有一個火藥盤,同第一批的一百支火槍相比,還改進了槍托並加裝了護木以及在槍管的前端增加了瞄準器。
雲伯飛接過火槍介紹道:“皇上,這個點火裝置是臣參照了皇上賜予臣的圖紙,加以修改後研製出來的。在發射時,扣動扳機,機頭下壓,燃着的火繩便會進入火藥盤點燃火藥,然後將彈丸射出。此槍的有效射程可達八十米,最遠距離可達兩百米外,在有效射程內,可以射穿目前我朝所有的鎧甲。”
“發射速度如何?”
“一個字(五分鐘)內可以發射五到十次。”
這種槍可以稱得上是半機械式點火裝置的火槍了,雖然還遠不如燧發槍,但也是可以適用於戰爭的火繩槍了,其先進的半機械式點火裝置至少領先了歐洲兩百年的時間。
“沈先生,你也看看。”
沈逸秋從雲伯飛手中接過火槍,看了看讚道:“已經超過屬下的想象了。只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這槍管的堅固度是否能夠保證?”
“是啊,能保證嗎?”我也關心這個問題,萬一槍管炸膛,後果便會不可想象。
雲伯飛點點頭,對我道:“關於這槍管一事屬下已有解決辦法。”
“伯飛,說給大家聽聽。”
“皇上,要打造內壁光滑平直且不會爆膛的槍管,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精鐵的品質,一是鑽銃工藝。這精鐵嘛,微臣從皇上的物術簡要中已經弄明,需要減少生鐵中的含碳量,也就是皇上所說的鋼,在和兵器監以及工部的不少匠師談論後,臣已找到了冶煉鋼的方法,而鑽銃技術,得自沈先生和全老弟的幫助,臣也已經制造出簡單的銃牀。如此一來,槍管的製造就基本沒有問題了。”
“恩,很好,走,去試槍。”我壓抑住興奮道。
“皇上,讓臣來試槍如何?”文璋高興道。
我看着雲伯飛:“雲愛卿,可以嗎?”
“當然可以,文璋將軍,我來教你。”
大掌事陳東平帶着我們來到火藥司靠近落石山的一處空白場地。
雲伯飛左邊掛着一個裝引藥用的梯形鐵邊小壺,右邊斜着裝彈丸的皮盒,裡面有個白色小瓶,是裝發射藥用的,每瓶裝一發的藥量,這樣可以避免士兵在戰場上因緊張,而裝多或裝少發射藥。
“首先將引藥倒入引藥鍋,併合上引藥鍋蓋。”雲伯飛一邊演示一邊講解道,“然後擰開裝發射藥的小瓶,將發射藥從槍口倒入,再將彈丸槍口裝入,隨後從槍管下抽出通條,搗實彈丸和發射藥,點燃火繩,把火繩固定在火繩夾上,一眼閉,一目睜,做瞄準狀,對準目標,扣動扳機。”
爲了使大家看清過程,雲伯飛的動作極其很慢,說得也很詳細。
“複雜,真的是複雜。”我暗自想到。
文璋在雲伯飛的指導下,完成了發射準備,言道:“臣文璋準備就緒,請皇上下令。”
“好,文璋,預備,放。”
隨着我一聲令下,文璋扣動扳機,只聽見“嘭”的一聲,八十米外披着鎧甲的靶子上冒出一陣煙霧,眼力極佳的袁棘,文璋等人已經看出在鎧甲的左下端露出一個洞口。
“打中了。”文璋高聲喊道。
我可不像文璋這般興奮,而是對着袁棘道:“先生,如果在近距離,你能躲開嗎?”
袁棘想了想道:“三五米之外,臣能躲開,七八米之外,藍羽能躲開。”
“呵呵,這年頭像你們這般身手的可不多啊。”
“陛下,只是這火槍的準備時間太長了,似乎。。。。。。”
“先生,火繩槍主要是運用在戰場,如果是武林人士的較量,那還是用處不大的。不過,以後會有更加先進的槍械出來,那就很難說了。”
“是,陛下。”
我知道像袁棘這樣的武林高人對火槍自是不屑一顧,當下也不去說破,對文璋道:“文璋,倘若幾百支火槍同時發射,會是什麼效果?”
“臣,臣可不敢想象那種場面。”
袁棘這時也想道,面對一名槍手好躲,如果幾十支火槍同時開火,自己是否還能全身而退?
“哈哈。”我笑道,“假設一百名蒙古騎兵向你衝來,你一聲令下,開火,這些敵人也得倒下不少吧。”
“是啊,不過,這火槍準備時間太長,當第二次第三次射擊時,敵人可能就會衝到眼前了。”
“恩,這是火繩槍的一大弊端,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降低這個弊病帶來的風險,一是採取三段式射擊方式,二是各兵種的相互配合。當然,這也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射擊過程即複雜又緩慢的問題。”
文璋好奇地問道:“皇上,恕臣無知,什麼是三段式射擊,兵種又需怎樣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