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

???擂臺賽在推遲數日之後又再度進行。

第一場比賽便是甘興對陣史渙。史渙在風翔城樊阿處住了一段時間,在樊阿勸說下,前日已去登記戶籍,正式加盟風翔城了。趙二春、魏延都在勸說他加入自己的部隊,史渙自己無所謂,就等孟良表態了。

孟良前些日不理政事,自行罷工,這兩天又忙的團團轉,聽聞史渙已申請加入,趕在比賽前特地找他說了幾句話,問候了一回。孟良盤算着,自己缺少一武藝高強的貼身侍衛,史渙倒是個合適的人選,只不過,這史渙到底是不是像陳壽說的那樣“以忠勇顯”還得確認一下。再說,史渙是願意去帶兵還是願意跟隨自己身邊也不好說,這難題只有等一段時間再說吧。

甘興依然是那副特性**的樣,在等待比賽開始的時候,便一直坐在選手席上,不和人交談,對別人的招呼也是淡淡的迴應,給人拒人千里的印象。

比賽正式開始,兩人都是選定步戰。

甘興站起身來,脫去長衫,露出裡面一套黑色的短衫短褲,慢條斯理的套上精鋼鎖甲,背上箭壺,左邊腰裡跨上弓箭,右邊是一牛皮扣帶,並排插着五把手戟,收拾利落了,提了口鋼刀,緩步走上前來。對着早已等候在場上的史渙抱了抱拳。

比起甘興的全副武裝,史渙倒是顯得很輕鬆隨意。他就是一緊身的練功服,前胸掛着一塊護心甲,腰間是一條寬厚的牛皮帶,斜插着一把寶劍。這劍依舊是陳突刺損壞了劍身的那把劍,不過是經過萬柱特別加工,除了劍鞘和劍柄,那劍身完全是精鋼製作。

這是當天韓公至看到史渙損壞了寶劍心痛不已,便在到樊阿處特地找史渙要來加工的。

史渙回了禮,抽出寶劍,依舊是故伎重演,上來便是排山倒海一般攻擊。一連十餘劍,那甘興始終沒還擊,只是左閃右避,從他的步伐來看,跟陳當時又所不同,他總是在避無可避的時候邁出匪夷所思的一步,這一步往往讓史渙的劍法有所窒礙。

史渙一連攻了三十餘劍,甘興除了有時揮刀格擋一下,幾乎一次像樣的還擊都沒有,這種打法讓在場的人都摸不着頭腦。到底還是徐庶於劍道有所感悟,低聲的對趙二春和魏延評價道:“此人於武道一節深不可測,而且好學,他能在這種關鍵的時候還在領悟自己的刀法。他的刀法和史渙的劍法有共同點,都是講求一個快字。史渙出生名家,劍法上的氣度是一般練武之人所沒有的,這甘興到現在不還擊就是在參詳史渙的劍法氣度。”

趙二春似有所悟的點點頭,而魏延卻不以爲然的撇撇嘴。

果然,在史渙攻了四十餘劍時,忽聽得場上刀劍相交的叮噹聲密集起來,那甘興開始大舉反攻。兩人都是以快制快,不過,局勢已經反轉,甘興攻多防少,史渙則在疲於應付。

眼看到史渙敗象一露,忽然圍觀的人羣裡傳來一個清晰的聲音:“刀沉重、劍靈動,把劍當刀使,焉有不敗之理。”

那史渙聽得此話,臉色一喜,用劍尖將甘興的刀斜引了一下,一個倒縱斜飛了出去。那甘興遲疑了會,擡起長刀對着人羣行了一禮,突然開口說話:“謝謝指點,那甘某且把刀當着劍來使一回。”

跟着如影如隨追了上去,所用的招式全是剛纔史渙的劍招。

甘興用的刀是當時通行的環首刀的式樣,這種刀厚脊直刃,刀身狹長,達一米多,誕生於西漢時期,是漢劍的替代品。當時西漢屢屢同匈奴作戰,爲了對付匈奴的騎兵,漢朝開發出這種利於馬上劈砍的新式單刃刀,有種說法,環首刀的問世,決定了匈奴的末日。當然,這種說法有誇大成分,但是,一種先進的武器問世,是對戰爭走向有決定意義的。

環首刀後來逐漸演變,到三國時代,幾乎士兵們人手一把,特別是騎兵。而到了唐朝,環首刀演變成兩種式樣,一種是禮儀佩刀,當時叫儀刀。還有一種戰鬥用刀,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橫刀。橫刀加寬了環首刀的刀身,加長了把手,可以雙手持握,重量也增加了,適合步騎兩用。現在的日本刀就是橫刀,在日本稱之爲唐刀演變而來,只不過後期的日本刀刀身增加了弧度。日本刀的祖宗是橫刀,這點,即使最狂妄的日本刀匠也不敢否認。

甘興的環首刀是特製的,達到十餘煉,產於蜀地,乃鑄刀世家浦家的作品。後期浦家出了個浦元,爲諸葛孔明在斜谷造刀三千口,他指定淬火的水必須取自蜀江江水,這個成了冶煉史上的一段佳話。

這刀原是蜀地富商購置來交通西園校尉之首蹇碩的,一個偶然的機會被甘興所得到,甘興視之爲珍寶,從不離身。

史渙得到了高人的指點,知道跟甘興硬碰硬的打法毫無勝算,立即便強攻爲游擊戰,靠靈巧多變的步伐和身形在場上游鬥開來,伺機偷襲一劍,一擊不便遠縱而去。

那甘興不知出於什麼目的,手戟、弓箭一概不用,把手的環首刀舞的好似劍舞一般,步步緊逼,無奈史渙機巧,倒也無可奈何。

甘興在場上與史渙遊鬥了一番,不分勝負,這時突然腳一崴,停下身形,低頭查看腳下。那史渙見有機可乘,立即掉頭,揮劍直取甘興。

甘興擡起頭來,嘴角滿是笑意,一挽刀花,倏地飛起身形,再不容史渙逃開。史渙的劍直刺過來,那甘興用刀背盪開劍刃,順勢將刀架在了史渙的脖上。史渙此時無話可說,只得棄劍認輸。

孔明搖頭:“這甘興要勝他,只要間搏擊時使出手戟或弓箭,早就取勝了。這史渙倒有些不知進退了。”說了半天,見孟良沒搭腔,回過頭來,只見孟良盯着甘興陷入沉思當。

第二場比賽魏延對陣趙二春。魏延見識過趙二春的馬上功夫,而且發現趙二春的青驄馬健壯有力,一開始便要求步戰。

衆評委深感爲難,這比賽規則訂的有些漏洞,應該讓馬戰和步戰分開的,趙二春擅長馬術,讓他步戰明顯吃虧。而魏延又是個不依不饒的主,規則有漏洞他不利用纔怪。孔明仲裁道:“你二人還是抓鬮決定吧,這樣誰都不吃虧。”

那魏延故意在一邊說道:“哦,原來二春不善於步戰啊,這你早說啊。你說過,一個箭手只擅長射箭而不懂格鬥,形同跛足。這一個統兵將領只會馬戰,步戰卻不行,這是不是也是跛足啊?”

二春淡淡一笑:“誰說我只能馬戰?你不用耍這小聰明,故意激將我。今天就讓你見識見識,我趙二春馬戰、步戰、弓箭樣樣在行。”

魏延聽的此話,趕緊掉頭對孔明說:“你們都聽到了,不是我不願意馬戰啊,是這小逞能,看我一會怎麼把他打的滿地找牙。”

一邊的孟良這回毫不客氣,直截了當的給他一個指,那魏延直接視而不見。

這回兩人是真正的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這一上場便打的天昏地暗。

趙二春用的是騎兵常的槊。槊柄長達尺,槊頭是一鐵錘,鐵錘上密密麻麻的排列着鐵釘,全槊加起來足有四米多長。孟良對趙二春的兵器很是不解,曾問他,這槊本是蠻力之人所用,看你平素訓練,你應該以機巧見長,爲何用此笨重的兵器。

那趙二春也不答話,拿起槊就舞了起來,只見他劈、蓋、截、攔、撩、衝、帶、挑,將槊種種技法逐一演示了一番。這才告訴孟良,昔日行走天下,曾在王屋山遇一隱居的將軍,此人精通槊法,我二人投緣,他便傳授於我這四十八招“橫掃槊法”,還將他自己昔日使用的槊贈送與我。此將軍乃是當年光武帝“雲臺二十八將”的後代,後來厭倦了征戰,邊隱居在王屋山,靠采采藥材爲生。

他曾說過,世人皆以爲槊非蠻力之人不可使用,其實,用槊者除了力量之外,機敏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他用槊一生的心得。

附註:三國演義之張飛的丈八蛇矛實際上也是一種槊。

魏延用的是刀,他一上場便伺機貼近趙二春展開貼身肉搏。趙二春看出了他的企圖,手的槊必須拉開距離才能發揮作用。這下兩人有趣了,一個拼命要靠近,一個死活要攔截,再加上魏延小動作一直不斷,嘴裡一直不停。圍觀的衆人彷彿不是在看比賽,而是在看戲,一個個笑的前迎後仰。

那孟良更是納悶不已,看這趙二春的身手,馬戰步戰弓箭樣樣在行,連蔣欽都敗在他手下,現在又和魏延打成平手,完全應該歸於三國一流的武將,爲何歷史上卻籍籍無名呢?

那隻能是一個解釋,這個時代太看重出身,太講究等級,象黃忠那樣立下赫赫戰功之人都被關羽稱之爲老卒,說“自己終不與老卒爲伍”,可見象趙二春這樣原本是家奴的人要想博得一個功名何其難也。

魏延看到難以靠近趙二春的身邊,靈機一動,想到和孟良打鬥時所用的招法,一手持鐵盾,一手拎着刀,來了個懶驢十八滾,拼着用鐵盾硬接下趙二春的幾下重擊,一下欺近到趙二春的身邊,劈頭就是一刀。

趙二春沒想到魏延來得如此之快,橫擔起手長槊,對着刀刃便迎了上去。

魏延的刀是此次比賽跟孟良軟磨硬泡借來的,正是孟良親手鍛造的,在市場上價值百金的寶刀,端的是鋒利無比。

這趙二春的槊柄原本是千年棗木所制,也屬堅木之類,平素用它格擋兵器綽綽有餘,沒想到,這次魏延的刀非同尋常。

只聽得咔嚓一聲,那槊柄當即斷成兩截。

魏延也知道這槊的來歷,他明白在趙二春眼裡,這不僅是一把兵器,更重要的是他和那退隱將軍的情誼所繫。今天,一不小心砍斷了槊柄,這千年棗木雖說是極爲難得,倒也不是無價之物,可趙二春對這兵器極爲看重,平素都不讓人碰的,這下無法交代了,當即愣在那裡。

果不其然,趙二春一看槊柄斷爲兩截,當即臉也紅了,眼睛也紅了,嘴脣也烏了,手也發抖了,一手拿着半截棗木棍,一手拿着槊頭,劈頭蓋臉的便向魏延砸下來。魏延一看趙二春完全是拼命的架勢,掉頭就跑。

那槊頭正好落下來,正魏延的後背,他一個踉蹌栽倒在地,還沒待起身,趙二春早已竄上前來,一把摁住正想爬起的魏延,舉起拳頭便劈頭蓋臉的砸下去。

那魏延雖然平時爭強好勝,卻也不是一味的不明事理,風翔城諸人,平素也就是最喜歡和趙二春一起喝喝酒,爭論武藝的長短,知道今天有錯在先,雙手抱着腦袋高呼:“我認輸我認輸,放手放手。”見趙二春依舊怒氣未消,忙向評委席呼救:“各位評委,我認輸了。我認輸還不行嗎?”

衆人一齊上前攔下趙二春,孟良安慰道:“我知道有種楠竹,比棗木還結實,間再注入鐵棍,勝過原來的百倍。今天也是巧了,萬一哪天在戰場遇到這事,你的性命堪憂,這樣看來,你還得謝謝長啊。”大家一起附和。

趙二春見大家都在勸解,知道魏延也非故意,這才善罷甘休。魏延這才心有餘悸的逃到遠遠地,向趙二春陪着笑。

這場比賽,卻是判趙二春取勝——

求票。收藏、推薦、評論、點擊今天起大幅度滑坡。原因未明。請各位閱讀後隨手點擊,以示支持靈山,謝謝了。

第59章 發乎於情止於禮徐晃三國英雄第一人第11章 情趣是種調劑第83章 曹豹的人頭第32章 綁架出個主公第98章 陳氏家族第127章 蔡氏五弄第99章 閻忠的遊說第155章 音樂悟性第56章 驕兵之計第33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彌衡腐儒該死第100章 糧食戰爭第139章 人的獸性第11章 情趣是種調劑彌衡腐儒該死前言穿越論第80章 活神仙李霍第138章 貓戲老鼠的感覺第12章 孟公威原來好器物之學第60章 終陷囹圄第47章 史渙自領軍法第13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72章 刺客爲何是美女第14章 鋼是這樣練的第43章 雲門二十三號第38章 急報,黃巾來襲第124章 青州戰役第135章 淮陰縣城第184章 撒下香餌第190章 震撼第83章 曹豹的人頭第4章 低調出場第186章 文明,是這樣傳播的第158章 築臺拜將第103章 黃月英的兒子叫黃飛鴻第57章 突如其來的變故前言穿越論第107章 虎牢關前鏖戰急第157章 廣陵水軍第8章 來自糜家的訂單第55章 彭城的四大家族第54章 王莽新政的得失第162章 劉巴的奇謀作者手札寫作狀態第170章 人情債徐晃三國英雄第一人第81章 闕宣提前造反第177章 兵者,詭道也第106章 虎牢關前諸侯會盟第92章 黃月英,你想幹嘛?第106章 虎牢關前諸侯會盟第184章 撒下香餌第41章 接管武原第176章 曹操的賭注第98章 陳氏家族第87章 呂線的整合第21章 原始的股份制第82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78章 狗急跳牆第89章 孔明的花心第3章 以後就靠它掙錢了第53章 戰略上的分歧第34章 第一大將第131章 秘密盟約第120章 下邳高級訓練班第90章 死忠故主的家將第5章 光和元年第114章 危機四伏第76章 無法改變的宿命第1章 我要活下去第19章 突刺第84章 讓徐州第174章 秘密基地第75章 糜榕的藏身之處第29章 個人武勇大賽第190章 震撼第110章 歷史已經逆轉第103章 黃月英的兒子叫黃飛鴻第74章 夜襲彭城第160章 高手對決 間不容髮第31章 孔明是這樣調教的創作大家談二締造兄的評論專用貼魏延在迷霧中尋找真相第103章 黃月英的兒子叫黃飛鴻第157章 廣陵水軍第171章 馬謖馬幼常第33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59章 鏖戰長沙第146章 歷城的密謀第100章 糧食戰爭第153章 花田情趣第46章 以戰迫和第6章 初遇萬三兒第9章 開創基業魏延在迷霧中尋找真相第44章 史渙以死相逼第184章 撒下香餌第92章 黃月英,你想幹嘛?第78章 凱旋門前意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