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節 赴蘇

三十六節 赴蘇

趙書禮帶着小有規模的商務代表團,騎着馬兒沿着庫張公路,一路前行。

蒙古高原一望無餘,一片坦途。途中未見到一條河,也幾乎看不到一株小樹,三千里路全是一望無際,黃沙漠漠的遼闊平原。過戈壁沙漠,眼界非常開闊,遠遠的常見一種野羊,活潑肥大,萬千成羣往往和趙書禮他們的馬隊賽跑,這種情景在內地甚至是內蒙草原都很難見到,爲旅途增添了不少樂趣。牛羣馬羣倒也經常見到,漠南蒙古這一片半荒漠地中,倒是沒什麼私有牧地,但是大規模的遊牧是這裡蒙古人的習俗,因爲這裡牧草並不茂密,加上牧民常要大範圍移動,所以當初這裡是唯一沒有分牧場到戶的地方,還保持着他們祖先的古風。這裡也沒有房屋,只有一種帳篷,即是蒙古人的氈房。在有高坡的地方,還堆着大堆的石頭,掛上紅布,蒙古語名爲“烏數”,跟內蒙的敖包一樣,大概是敬神用的。

在距離庫倫還有三十多裡的地方,趙書禮一行人就看到了前來迎接的當地政府人員,人數有兩三百人,由脫骨兒帶頭,排成整齊的隊伍,前面還有蒙古男女在跳着歡迎客人的舞蹈。

老實說這陣勢確實讓人感到挺爽的,但是趙書禮一到跟前,立馬制止了跳舞的衆人,看着一臉諂媚笑容,說着無限歡迎的話的脫骨兒,沒好氣的道:“韓相,誰讓你整這麼大場面的,這是擾民你知道嗎,你們當地政府就是這樣的作風嗎!”

脫骨兒的臉色突然僵住了,他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還是哪裡惹這位爺不高興了,咱蒙古人自古以來不就是這麼歡迎從中央來的官員的嗎。

又委屈,又不知其故。

他兒子脫歡趕緊解圍:“家父不懂新時代的作風,望司令見諒!”

趙書禮不過是要做個姿態,上行下效,他可不希望今後他組建的政府中出現,那種小縣長出行,交警開道的場面。因此早早表態,以身作則,樹個典範。

“他不懂你也不懂嗎,好了這次就算了,下不爲例。以後不管是誰來了,包括我,接待人員不能超過十名。”

脫骨兒趕緊道:“好的,小人記下了。”

趙書禮又訓斥:“別小人小人的,人人平等,我不是任命你做外蒙古行政公署主任了嗎。”

“是,是!”

“趙司令一來就訓斥下屬,未免太嚴厲了吧。”

一個粗獷的聲音響起,不過語氣並不很嚴肅,應該算是打趣的口氣。

趙書禮循聲看去,一個身材高大的漢子立在人羣中間,即使在身材魁梧的蒙古人中也顯得鶴立雞羣。

他不認識此人,還以爲是蒙古政府中的一個官員對自己一來就數落他們的長官不滿意呢。

便道:“怎麼是訓斥呢,不過是看到一些不合適的地方,隨便叮囑而已。不知道這位先生如何稱呼,又有什麼指教呢。”

漢子道:“指教不敢當,依在下看來,這些蒙古人治理地方還是很得力的,該先表彰纔對。”

趙書禮聽出來了,這位不是脫骨兒政府中的職員,但卻在這裡迎接這裡,莫非是哪個商人,可是看樣貌氣質不像。仔細打量了一下,他穿着一身土黃色的掉顏色掉的厲害的有些像是軍服的衣服,還扎着一個到處都是損傷的軍用皮帶。

趙書禮有些奇怪,問道:“請問這位先生如何稱呼?”

“在下馮玉祥!”

趙書禮大驚,趕緊走向前去,緊握他的手道:“原來是馮督辦啊,真是失敬啊,久仰督辦大名了。怎麼有勞你到了這麼遠的地方來接我,真是當不起啊。”

隨後又對脫歡斥責道:“怎麼能讓馮先生到這麼遠的地方來接我呢,這豈是待客之道,看來你在包頭呆了那幾年是白呆了,什麼都沒有學會。”

脫歡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裝蒜道:“我是蒙古人不懂你們漢人的那些規矩。”

趙書禮知道他請馮玉祥來,既有給自己撐面子太高趙書禮身份的意思,也有打壓打壓馮玉祥的意味在裡頭。

一時倒也不好當面說什麼,只能跟馮玉祥繼續道歉:“真是辛苦馮督辦了,我這些手下都是蒙古人,不懂禮數,督辦見諒啊。”

馮玉祥道:“我已經不是督辦了,現在就是一閒人,趙司令不必這麼客氣,再說了來接你,也是我自己願意來的,我不願意誰還能綁了我來不成。”

趙書禮笑道:“哈哈,馮督辦真是風趣啊。這裡風大,還是回庫倫吧,督辦就騎我的馬好了。”

說着趙書禮讓人牽來自己的馬,給馮玉祥,他倒也不客氣,誇讚了一聲好馬,就翻身就上馬,當先揚鞭縱馬回城。

庫倫城跟上次自己離開後沒什麼大變樣,但是氣氛不一樣了,熱鬧了很多很多,街道上行人也多多了,有漢人有蒙古人還有俄國人,甚至間或還見到了幾個賊兮兮的日本人。

趙書禮先是設宴宴請了馮玉祥不提,接着邀請他參觀外蒙各地,結果馮說他該看的已經看過了,催促啓程赴蘇。趙書禮不好阻攔,便同意了,馮當即啓程。而趙書禮還要在庫倫留一段時間,還有點政務要處理。

說實話趙書禮對脫歡父子對庫倫的打理還算滿意,他們的辦法就是無爲而治,任事務自然發展。晉商來了,經營買賣,商業繁榮,交稅,就這些而已。僅有的政府行爲,也基本是模仿內地的各種政策,比如興辦學校,收養孤兒等等,但是有時候政府的不干涉就是最好的治理。

檢查完了政務,趙書禮接見了正在庫倫勘查鐵路線路的幾個鐵路工程師。這幾個工程師都是中國人,這個時代在中國從事現代事業,大概也就只有建鐵路不用依靠外國專家了。說起來這大半得歸功於詹天佑這個人,國人知道詹天佑大概都是因爲他修的那條鐵路——京張鐵路,但其實這個人對中國最大的貢獻是,引入了一整套嚴格的工程師培養和考覈制度,爲中國培養出了大量的合格的工程技術人才,不僅僅限於鐵路。相對於這個貢獻,修建的那條鐵路就有點不入人眼了。

然後趙書禮又宴請了當地經商的一羣商人,感謝他們對本地經濟的貢獻。

之後他不得不接見了一羣日本人,這些日本人已經找過他很多次了,包括在包頭的時候,現在他們竟追到了這裡,不能不見了。

“見到閣下真是高興,在下野村,是滿鐵的代表,我的來意想必您已經很清楚了,我們想得到您確切的答覆。”

野村,是日本滿洲鐵路株式會社的一個經理,但是應該有官方背景,因爲其動不動他就宣稱代表政府,他此前找了趙書禮很多次,但是都被趙書禮藉故推脫掉了。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在外蒙古修建一條鐵路,這條鐵路經過庫倫,向東連接到滿洲里,而向西竟然要修到新疆去,直達迪化,也就是後來的烏魯木齊。

這個鐵路線的計劃,日本人圖謀中國內之心是昭然若揭,他們對於新疆是早有野心的,當年在白匪禍患新疆的時候,甚至向新疆督軍楊增新表示過,日本人願意派兵進駐新疆,幫助中國抵擋俄國人。還好楊增新這個人是明白人,他沒有同意日本人的建議。可是此刻日本人把主意打到了趙書禮身上,趙書禮該怎麼辦呢,拒絕嗎,當初爲了收復外蒙,他可是答應過日本人給予他們在外蒙的築路權的。

這個問題趙書禮已經思慮了很久,但是並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繼續拖延:“野村先生,你們公司的計劃我已經知曉了,我個人對你們的計劃非常讚賞,我相信這樣一條橫貫東西的鐵路的修築,對外蒙乃至整個中國的經濟將大有幫助,其作用將直追俄國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只是這裡有一個困難,你們也知道,在新疆築路可不在我權限之內啊。”

野村道:“這個我們自然知曉,新疆的事情我們自然會找新疆政府解決,我們現在來是想趙公使把我們修築鐵路的路線定下來。這裡我們有三份計劃,請您過目。”

說着野村交給趙書禮三份鐵路路線圖,一條是從北方經過烏里雅蘇臺到新疆,一條是通過科布多到新疆,還有一條是從庫裡南方沿着阿爾泰山脈到新疆,一共北中南三條線路。

看着日本人計劃如此充分,趙書禮心裡有些不舒服,這日本人圖謀已久啊。

“看來野村先生是早有準備啊。”

“沒錯,這三條鐵路線我們公司都仔細勘查過了,北線呢最短,但是我個人覺得南線對中國最有利,因爲如果修建了南線,貴國也可以藉助這條鐵路就近開發河套地區。所以我建議,公使閣下允許我們用南線計劃進行修築。”

野村的口氣非常堅硬,似乎不像是建議,而是命令一樣。

趙書禮冷哼一聲:“哼,你們想的很好啊,想把鐵路都修到包頭去。如果我說,我不同意呢。”

野村強硬回敬道:“這是公使閣下答應敝國的利益,如果公使閣下不答應,恐怕我們只有強行築路了。屆時如果發生什麼不愉快,希望閣下能夠理解。”

“媽│的,該死的日本人人!”

趙書禮心裡罵道,但是臉色卻已經變的平和起來,甚至笑了起來道:“不過是開個玩笑,野村先生不用這麼認真吧。不過呢,本公使最近遇到了一點困難,如果貴國能夠熱心幫忙的話,我想這條鐵路就沒什麼問題了。”

“我就知道公使閣下是我們日本國的朋友,既然是朋友有什麼困難您就直說吧。”

“是這樣的,最近啊我國出現了許多麻煩,本公使駐守的河套地區恐怕會波及到,所以本公使需要一筆錢來應對。”

野村想了想道:“這個不成問題,我國可以給公使提供一筆貸款,至於具體的數量,我們具體再談。現在就鐵路問題,我希望得到閣下的明確答覆,北中南三條線路,您希望我們優先修築那一條。”

“北線,這裡靠近蘇聯,而蘇聯對我國一向不友好,如果給這裡修築一條鐵路,有助於我們的國土防禦。”

野村點頭道:“如此說定了,具體的技術細節我們會有專人跟您的政府協商。預祝我們合作愉快,在下就不耽誤公使閣下的公務了,再會!”

說完日本人鞠了一躬,深深的一躬,看起來很禮貌。

日本人一走,趙書禮立馬打開地圖,看着計劃中的鐵路線要經過的地方,爲了安全,他已經儘量讓鐵路線遠離中國內地了。同時他在琢磨,如果日本人一旦在這裡修築了鐵路,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到底有多大。

雖然日本人修鐵路目的是爲了控制中國經濟,攫取鐵路兩側的礦權,還有滲透日本的經濟勢力,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樣一條鐵路必然會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從庫倫到烏里雅蘇臺的地理地形比庫倫往南到內地要好多了,這裡聚集了外蒙百分之八十的河流,鄂爾渾河,色楞格河等河流的水量還很豐沛,因此這裡是外蒙古環境最好,水草最美土地最肥的地方,河流兩岸到處是鬱鬱蔥蔥的森林,一直延伸到俄羅斯境內。日本人一旦在這裡修築了鐵路,這裡的經濟自然有發展,可也同樣必然被日本滲透進來,不知道是福是禍啊。

送走了日本人,趙書禮收拾好心情,啓程北上,他這次去蘇聯的另一個目的,正是跟日本人有關。上次他聯合日本壓制蘇聯默許外蒙現狀,這次他要去聯合蘇聯壓制日本了。

從庫倫出發,一直往北沿着數百年商隊行走的路線,十餘日後就到了買賣城。歷史上買賣城是一座純粹的商業城市,本來是沒用這座城市的,中俄邊界的商業據點一直都是買賣城對面的恰克圖。可是自從恰克圖被沙皇割去後,中國商人就在中國一側建築了買賣城,方便繼續貿易。

趙書禮沒用進入買賣城,原因是這裡駐紮着蘇聯軍隊,而主政的則是喬巴山等一批分裂分子,不管是出於安全的考慮,還是【整治】上的考量,他都不能進入這座城市。繞過買賣城後,直接到了俄羅斯邊境城市恰克圖,而在這裡趙書禮再次跟馮玉祥相遇。

;

五十二節 兩個人才一百一十一節 再次整軍第9節 勝利的戰鬥,失敗的戰爭五十二節 兩個人才一百三十四節 結拜兄弟1三百八十三節 對策四百一十五節 印度洋爭奪四百三十六節 北非攻略三十節 風雲暗涌三百八十五節 東方靜坐戰和中國遠征軍一百七十四節 哈爾濱防禦戰15二百二十六節 蘇聯代表團一百八十節 戰場之外第3節 考試二百三十八節 蘇臺德區問題一百六十九節 哈爾濱防禦戰10一百四十七節 難得的精誠團結十三節 教妻十九節 經營地盤一百四十三節 掃墓和閱兵一百九十一節 嘎嘎梅林四十八節 大移民二百三十七節 德意志狂人二十二節 兩個瘋狂的計劃五十六節 第三師第5節 治蒙(2)一百二十四節 如何抉擇1七十七節 工業集團軍一百零五節 小桃紅事件第1節 這裡是庫倫一百一十五節 軍閥大會四百一十八節 華盛頓會議一百二十三節 厚黑教主2一百三十九節 日本人搞的鬼一百八十四節 東北迷局四十八節 大移民八十三節 夜襲四百零四節 北進計劃三百八十五節 東方靜坐戰和中國遠征軍一百一十四節 視察2十六節 圖謀包頭三百九十二節 蘇聯的困境四十三節 張家口大檢閱八十八節 臥龍學院三百八十二節 紛亂的國際形勢三百八十五節 東方靜坐戰和中國遠征軍二百三十節 大鹽湖一百四十七節 難得的精誠團結四百一十一節 九五之尊計劃一百八十一節 朝鮮獨立組織二百一十四節 青海戰爭三百七十節 瀋陽會戰2二百三十三節 七七事變沒發生七十二節 新的義和團運動三百九十八節 亂世用人才一百三十九節 日本人搞的鬼三十二節 年會一百零七節 聯合調查團十三節 教妻二十五節 北進四百零三節 大鉅變三十一節 大禮四十一節 北伐戰爭第8節 直皖戰爭四百二十二節 中國海軍三十一節 大禮一百八十八節 執着的女學生一百七十一節 哈爾濱防禦戰12三百八十九節 控局二百三十六節 情報四百四十二節 原子武器三百八十九節 控局二百三十五節 大會議北地之王七十三節 日本人的訴求四百四十節 危機一百七十二節 哈爾濱防禦戰13一百一十三節 視察1一百九十七節 新疆是大後方一百二十九節 永不入關三百八十一節 撤出東北第400節 德國失利中國反攻一百零八節 鉅額債券的誘惑二百一十二節 抓他沒商量六十節 哪裡的部隊1一百四十一節 難得的休假一百六十三節 哈爾濱防禦戰5二百一十四節 青海戰爭三十六節 赴蘇七十三節 日本人的訴求第10節 駐防綏遠四百二十一節 攻佔新加坡二百二十七節 第二個四年建設大綱一百二十七節 如何抉擇3二十二節 兩個瘋狂的計劃三百七十六節 瀋陽會戰8六十五節 出訪美國四百一十二節 收復山東和蘇聯問題八十七節 閻錫山的反應五十九節 西山大典第1節 這裡是庫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