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零五節 白修得塞北之行

四百零五節 白修得塞北之行

塞北制定的針對反攻東北的代號爲西風烈的作戰計劃早已經完成,並且已經上報了重慶參謀總部,但是由於日軍侵蘇的影響,這個計劃不得不進行局部的變更,這些就不用跟重慶打招呼了。

修訂作戰計劃也已經出臺,除了將作戰兵力,從過去的八十萬,增加到了一百二十萬,攻擊方向也略微調整,把在蘇聯境內的二十萬日軍也算了進去。計劃以裝甲作戰部隊,從南北對進,閃擊東北日軍。同時外蒙地區向赤塔挺近,既阻擋了這股日軍向中國的迂迴,同時配合從呼倫貝爾進入東北的主力部隊,將這股日軍圍殲在蘇聯境內。

因此塞北軍出兵的方向其實是三個,第一個攻擊方向,將有六十萬軍隊,從熱河進入遼東地區,進入遼東後,立刻南下進逼旅大以及朝鮮邊境,阻斷日軍的增援;第二個方向是從呼倫貝爾進入黑龍江,沿着滿洲鐵路大動脈往南攻擊,進入吉林後繼續向朝鮮挺近。第三個方向就是北出恰克圖,跟蘇軍聯合作戰,消滅赤塔地區日軍,並進行追擊。

西風烈計劃後的作戰計劃也已經制定出來,在殲滅東北日軍一個月後,將發動南下作戰,第一步目標是河南日軍,塞北軍將出動五十萬部隊,一路從同蒲鐵路進入風陵渡跟陝西部隊匯合,從潼關出擊,一部從邯鄲出發。河南戰鬥結束後,又會立刻進攻山東。

第二步作戰計劃牽扯到兩個省,河南和山東。起初的代號爲魯豫作戰,很直觀根本沒有隱瞞的必要,也不怕日軍分析出了作戰意圖。但是在趙書禮的要求下進行了更改,代號變成了逐鹿中原。河南自古就是中原之地,卻這個名字倒也貼切。

當這代號遞交到重慶後,果然引起了巨大的反應,達到了趙書禮的目的。逐鹿中原一詞,從古至今都有爭奪天下的意思在裡面,重慶的各個勢力自然嗅出了其中不一樣的味道,李宗仁等人還比較淡定,但是蔣價石就不能平靜下來了。他的反應。也在趙書禮的預料之中,他果然也發出了指示,讓中央軍也參與這次逐鹿中原的反攻,將由湯恩伯率領兩個集團軍。二十萬人從豫西配合作戰。

但是蔣價石仍然沒有同意,塞北軍代表提出的,中央軍從其他方向發動發功反攻的建議。不過對此,趙書禮還有應對措施,不怕蔣價石這個被鬥紅了眼睛的公牛不接着。

不過時間還早。第一階段進攻東北的計劃沒有完成前,塞北軍是不會發動第二階段進攻的。不過得到進攻河南計劃的楊虎城已經開始了準備,現在他手裡有將近一百萬兵力,養活起來着實有些壓力。靠着塞北的支援才勉強維持。兩年前他的軍隊還只有五十萬不到,這擴張速度是快了點。可是這也是因緣際會使然

1942年,河南人又遇到了倒黴的一年。幾年前蔣價石爲了阻止日軍撤退,炸開了花園口,幾百萬人受災,可是沒想到水災才過了幾年,河南全省又遭到了旱災,秋糧完全絕收。禍不單行,大旱過後蝗蟲遍地,又爆發了蝗災,蝗蟲過境後,大地連一點綠色都沒有留下。

這次天災比上次還要可怕,餓死人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向蔣價石發出了十萬火急的電報,中原大地“赤地千里”,“哀鴻遍地”,災民“嗷嗷待哺”,請求賑災。可是蔣委員長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認爲省府虛報災情,他手下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在沒有調查取證的情況下,別說賑災了,蔣價石要求這個地區所徵的實物稅和軍糧任務不變。於是河南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副司令長官湯恩伯,仍強徵軍糧,農民手中沒有丁點兒餘糧,大批村民餓死,竟然出現了人吃人的慘景。

戰亂,天災,,同一時間在河南大地上肆虐。

此時的湯恩伯兼任第一戰區副司令,以三四十萬軍隊駐豫西豫南部分地區。豫南大災,湯部抓緊機會擴軍,部隊素質良莠不齊。爲了維持軍費,湯恩伯在重災區也大事征斂,河南省稅徵起“湯糧”。1943年春,災情最爲嚴重,但是爲防日軍來犯,湯恩伯強徵民工數萬人大修黃河,工程沒有做好,死者卻不計其數。至於沒修好的原因,別的不敢說,其中肯定有一條貪腐存在。一時間“水旱蝗湯,河南四荒”,河南人把湯恩伯列爲四大害。

聞聽河南災情,大公報派出記者張高峰前往採訪,映入張高峰眼裡的全都是地獄般的景象。城裡全是蒼老而無生氣的乞丐,他們伸出來的手,早已乾枯,露出一根根血管,全身看來就是一個活着的骷髏架子。乞丐們邁着踉蹌的步子,叫不應,哭無淚,最後無聲無響的餓斃街頭。農村早已是十室九空,野草、樹皮、房梁木頭,能吃不能吃的都吃光了,餓狗找不到食物餓的發慌之下,吃了自己餓死的主人,然後又去吃鄰居。倖存的人臉都是浮腫的,鼻孔與眼角發黑,手腳麻痛。物到不可理喻的程度,許多人被迫賣掉自己的年輕妻子或女兒去做娼妓,而賣一口人,還換不回四鬥糧食。

張高峰報着記者的職業精神如實的寫了一封報告,報告被大公報總編王芸未加任何刪節的發表了,題目爲《豫災實錄》,引起了全國上下甚至國際上劇烈的反響。緊接着王芸又發表了一篇評論,把河南官員比作古文中的石壕吏,蔣價石雷霆震怒,讓大公報停刊三天。還在河南採訪的張高峰被豫西警備司令部逮捕,要不是當時趙書禮還在重慶,這丫小命估計就沒了。因爲蔣價石真的很生氣。趙書禮沒離開重慶,他也沒有去開羅呢,這小子來這麼一下無異於在蔣價石臉上狠狠的扇了一巴掌。

但是《大公報》的報道震撼了美國,《時代》週刊記者白修德,出於一種人道主義的使命感和記者探求真相的責任感,和另一位美國記者哈里森?福爾曼一道,冒着艱險,幾經輾轉來到河南,他要發覺或者證實河南發生事件的真相。

結果他大驚,發現河南的實際情況遠比張高峰的報道更殘酷。放眼所及之處,一片哀鴻。白修得寫道:“沒有人真正瞭解河南大災的嚴重程度。官僚機構一層層掩蓋着災荒的真相……”

白修德出離憤怒,這個政府非但不作爲,而且變本加厲盤剝災民,軍隊徵走了農民的所有糧食。而他們的倉庫裡堆滿了吃空額剩餘的糧食,軍官們便通過黑市倒賣這些糧食中飽私囊。教會和清廉的官員,卻要花高價從黑市上買來糧食用於賑災。大批農民逃荒要飯,幾百萬人飢餓而死;無窮無盡的難民隊伍,隨時因寒冷、飢餓或精疲力竭而倒下。無助的尋找一切可以吞嚥的東西來吃,一羣羣野狗恢復了原始的狼性,肆無忌憚地吞噬着人的屍體。母親將自己的孩子煮了吃,父親將自己孩子煮了吃。絕望的家庭,把所有的東西賣完換得最後一頓飽飯吃。然後全家自殺。

白修得的報告在美國反響更強烈,因爲美國人更願意相信他的。

此時在蔣價石的夫人宋美齡還在美國。她一直在遊說,此時也在爲蔣價石的開羅之行跟美國人打好關係。在美國的蔣夫人是一個鐵娘子形象,美國人稱她代表了中國人不屈的象徵,香車華服她所到之處到處是高呼的人羣,她的魅力征服了美國民衆。可是看到白修得的報道後,她出離的憤怒了,要是換做趙書禮,或許會藉此機會沒有節操的呼籲美國人救助,但是她卻想掩蓋,看來在美國生活了那麼多年的她到底還是中國人,同時還要求美國報刊解僱白修得,這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官僚對待媒體的方式。

在重慶,蔣價石也把白修得從河南請了回來。就在白修德離開的前一夜,鄭州的整府長官宴請了白修德一行人,白修德還記得那晚筵席的菜單,有蓮子羹、辣子雞、栗子燉牛肉,還有炸春捲、熱饅頭、大米飯、豆腐煎魚等,此外還有兩道湯,三個餡餅,餡餅上撒滿了白糖。白修德認爲那是他一生中吃到的最漂亮和最不忍吃的一次飯,是充滿罪惡的一次飯。

白修得是尊重蔣價石的,他把蔣價石看做中國的救世主,相反很討厭趙書禮,認爲蔣價石是中國“團結的象徵,人民的偶像”,“中國想成爲一個民主國家……必須在極權統治下再堅持一段時期才能成熟地步人民主社會”。白修得還不遺餘力地高調讚揚蔣價石的軍隊,在多麼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抗戰,呼籲美國加大對華援助;他反倒是覺得趙書禮是一個政治流氓,在國際上四處惹事,不按國際規則處理國際事務,也是中國統一和實行民主的最大絆腳石。

因此在見到蔣價石後,白修得是誠懇的向他反應河南的情況。

但是蔣價石堅決的否定了一切,儘管那些都是白修得親眼看到的實情。蔣價石明確表示,人吃人在中國是不可能發生的,之所以不可能是因爲這是一件極大的事情,出了這樣的事情,按照中國的傳統,統治者應該下罪己詔,並且絕食祭祀向天負荊請罪的。所以蔣價石要極力隱瞞,否則他就是歷史的罪人了。但是白修得不瞭解中國的國情,他反而是繼續陳情,拿出了大量照片,在這鐵的證據下,白修得看到蔣價石抽搐了。

此後,白修得對蔣介石的評價變爲:“這畜生……犧牲了無數箇中國生命,我爲此痛惜不已。”

離開重慶後,白修得到了陝西。因爲陝西是接收河南災民最多的省,儘管在河南大旱後,趙書禮緊急調集了大量物資,甚至動用了大量軍隊,通過空運等形式無目的的散發物資。並且發傳單鼓勵河南百姓去臨時避難,也開放了所有河南通往塞北的通道,但是山高路險河南人到其他地方去最方便的還是去陝西。

隴海路上河南災民成千成萬逃亡陝西,火車載着男男女女像人山一樣。沿途遺棄子女者日有所聞,失足斃命,更爲常事,只有最強壯的人才能活下去。最終有三百萬人到了陝西,對比一下河南總共才只有不到三千萬人口,竟然有超過十分之一的人逃亡,可想而知他們承受了多大的苦難,而沒有成功逃出來的人數恐怕還是逃出去人數的數倍吧。

白修得到了陝西后發現。陝西人生活也很困苦,但是還能活下去,陝西整府也妥善的安頓了災民,竭盡全力的賑災。但是他們的壓力也很大,爲了維持下去,把大量的難民中有勞動能力的編入軍隊,除開訓練外,都在各地從事勞動。修公路鐵路橋樑,甚至是耕田。

而且白修得還得到一個信息,楊虎城用來賑災的大多數物資都來源於塞北。這讓他升起了到塞北一去的強烈願望,一直以來他都是以有色眼鏡來看待這個地方政權的。不管是站在那個離場,他都對這個政權沒好感。

但白修得的入境申請卻受到了塞北軍的嚴格審查。理由是戰爭時期爲防止敵軍滲透,和從事間諜活動。他總算是到了塞北。頓時感覺就不一樣了。這裡的秩序井然,農業基本沒有受到破壞,大量的農產品被生產出來。儘管整府對糧食衣物等民生物資進行了管控,農民把糧食按照規定的價格賣給糧商,糧商又按照規定價格賣給百姓,但是卻很少出現排隊搶購的現象。儘管如此,塞北的百姓卻對整府很不滿意,大街上到處是抗日的宣傳和遊?行,他們強烈的對整府的消極抗戰不滿。但是卻很少出現暴力事件,大家都很溫和,據說是因爲整府會對暴力行爲的制裁很嚴厲,但只要是和平的,整府一般不會怎麼幹涉。軍隊數量很多,訓練很好,一直都在備戰。工廠裡的工人們都憋着勁,主動加班加點幾年間一直如此沒人有怨言,這些工廠中的產品除了滿足塞北軍裝備外,還大量援助其他中國部隊,據說援助的物資,已經足夠其他部隊新組建一隻堪比塞北軍規模的武裝了。學校裡的學生另有一種氣質,他們受到的教育讓他們充滿了榮譽感,組成了大量的童子軍,幫助宣傳抗日,維持秩序,募捐款項用來賑災或者軍費。中學生們則成立了義務醫療隊,免費爲所有人提供服務,可想而知一旦戰鬥打響,他們會義無反顧的去前線的。大學生則踊躍報名參軍,但是軍方卻不太樂意接受他們,除了空軍、機械化部隊外,很少有其他部隊大量接收這些天之驕子,即便是進入普通軍隊,他們也被當做是軍官來培養,很可能被送入軍校。按照他們官方的說法,是爲未來保留種子。

白修得熱情洋溢的寫了另一份報道,這份報道堪稱戰爭爆發以來塞北社會的準確浮世繪,在報道中白修得聲稱中國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二元世界,北中國和南中國。但是白修得卻始終沒有認可塞北,無論是出於自尊也好,出於理念也罷,他通篇都在闡述自己對塞北政體的鄙視,認爲塞北沒有任何一點比的上美國。但是最後他坦誠的說,中國人如果可以選擇,他們肯定會選擇塞北,不是因爲塞北夠好,而是因爲其他的選擇太差。他的報道在美國引起了更大的反響,甚至整府也採納了多數意見,有人提出美國是不是應該重新審視對待中國中央的態度問題。

但是白修得的報道轉到塞北後,卻被罵慘了。他驚訝的發現,儘管自己罵自己的整府有那麼狠,但是當別人非議的時候,他們卻那麼衆志成城,簡直像對待自家的仇人一般。這真是一個奇怪的民族。

而且白修得還發現,就是他認爲還算理智的塞北媒體同行們,此時也對他展開了口誅筆伐。針對他寫的那份報道,逐字逐條的進行了批駁,爲此還有人展開了對美國政體的大批判,在戰爭中一時間人們討論戰爭的話題,竟然比不過互相謾罵的聲音了。

白修得幾乎是逃離塞北的,他再次認識了一次塞北人,他覺得不但是這個整府是個畸形,就是他們的人民也是不可理喻的。白修得到陝西的時候,聽到了一個消息,日軍在河南發了一場小範圍的攻擊竟然造成了中隊的大潰退,湯恩伯軍團幾乎丟失了整個河南,而他們擁有四十萬兵力,是日軍的十倍數量。不過另一個報道倒是讓他覺得欣慰,湯恩伯某部軍官在潰逃的時候,被山地居民攻擊,竟然整體被繳械,最後被憤怒的民衆活埋了。白修得認爲,這體現了蔣價石的軍隊不向百姓開槍的軍人道德,否則怎麼可能全副武裝的軍隊會被老百姓繳械呢。之後日軍佔領了國統區後,竟然出乎意料的開倉放糧救災,又讓他看到了文明國家的力量,他再次熱情洋溢了,寫了一篇報道說,或許中國人在日本的統治下是最快進入文明社會的途徑。再次遭到了一片罵聲。

二十二節 兩個瘋狂的計劃一百零三節 你敢不敢要四十五節 貸款2四百四十四節 結局一百五十三節 難題四百三十一節 日本分治二百零一節 震懾牛刀殺雞3一百零一節 匯豐大樓前二百三十五節 大會議北地之王三百六十五節 大捷二十三節 忽悠三百五十九節 該團結了四百一十三節 西南反擊戰四百三十三節 出兵方向一百五十三節 難題三百八十一節 撤出東北一百八十二節 長春戰役1四十八節 大移民五十七節 最強的動力一百七十九節 收官戰3二百四十六節三百九十五節 蘇德戰爭的變局一百八十二節 長春戰役1四百零三節 大鉅變一百零六節 埃德蒙之死四百二十節 緬北大反攻一百二十九節 永不入關一百四十六節 日本人的試探一百五十六節 暗戰1三百九十一節 蘇德戰爭二百零九節 趙家破產了四百三十七節 你彪我也彪三百九十三節 一年百億二百四十五節 裝甲軍突擊四百一十六節山地部隊四百一十七節 進攻湖北十二節 叔叔二百一十五節 拒孫戰爭五十一節 空軍英雄三百九十四節 是他們求我們七十節 南洋見聞二百二十節 軍官俱樂部一百四十節 最後的佈局一百零二節 在夜總會二百二十六節 蘇聯代表團二百一十六節 火中取栗一百三十一節 戰局變化五十四節 世紀婚禮一百九十一節 嘎嘎梅林第2節 民國八年一百二十八節 如何抉擇4一百零八節 鉅額債券的誘惑一百三十七節 兌換晉鈔二百一十一節 戰鬥中國人黨一百零二節 在夜總會二百四十五節 裝甲軍突擊一百二十六節 如何抉擇2三百九十節 日軍的目的一百六十九節 哈爾濱防禦戰10十六節 圖謀包頭三十一節 大禮三百六十九節 瀋陽會戰1五十二節 兩個人才二百三十節 大鹽湖四百一十五節 印度洋爭奪一百零九節 終於結束了四百三十五節 西貢共和國一百四十六節 日本人的試探第7節 回城一百零二節 在夜總會一百九十八節 臨行八十九節 英國增兵七十六節 沒有劍就沒有工業化一百六十二節 哈爾濱防禦戰4一百一十六節 化工巨頭四百零六節 斯太林之死第8節 直皖戰爭四百二十六節 對日總攻決議一百五十八節 鄭家屯之戰3一百一十六節 化工巨頭三十六節 赴蘇六十三節 我要辭職四百一十八節 華盛頓會議一百六十八節 哈爾濱防禦戰9二百三十四節 華北變局二百五十二節 南京保衛戰3四百三十七節 你彪我也彪二十八節 談判2四百零六節 斯太林之死四百三十五節 西貢共和國三百八十三節 對策四百三十四節 四國聯軍一百五十一節 戰局進展二十一節 電廠投產一百四十節 最後的佈局四百一十三節 西南反擊戰三百八十五節 東方靜坐戰和中國遠征軍一百八十九節 騎馬1一百六十四節 哈爾濱防禦戰6一百六十九節 哈爾濱防禦戰10四百一十六節山地部隊四百一十七節 進攻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