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七節 平津會戰後
楊虎城手下的西北軍,現在又再次擴張到了十萬人,裝備比之塞北一流部隊自然不如,但是跟傅作義等人的帶領的六到八軍二流部隊相比不算差,而訓練狀態軍事氣質比之傅作義等山西籍將領指揮的山西籍軍隊還要強,這跟地域性格有關,倔強的陝西人就是比善於經商的山西人要剛烈一些。
因此楊虎城手下現在有一隻精兵。
楊虎城也很乾脆,沒的說,表示立刻派遣三萬人的先遣部隊開赴塞北,經塞北往東北作戰。還表示早想跟日本鬼子打一仗了,這丫老欺負咱中國,真不是東西。楊虎城的決定很符合他的性格,刀客出身仗義任俠,難怪原本的歷史上是敢囚禁老蔣的角色。
陝西這幾年的發展倒是不錯,雖然說不可能像塞北那樣飛速發展,因爲陝西畢竟沒有塞北那樣的條件。塞北埋頭髮展了十幾年,改善基礎完善法度,投資環境絕對是中國第一。但是陝西在楊虎城手裡也才幾年時間,好在楊虎城這個人還算不錯,加上又是陝西人,有發展陝西的願望。
這幾年他大力學習塞北,而塞北也對他進行了大力的支持,雙方互信做的相當的好,雖然地盤相接,可是摩擦基本上沒有發生過。
陝西的交通改良是最明顯的,從西安通往包頭的鐵路雖然還有關鍵路段沒有通車,但是在陝西境內,至少在關中地區已經通車了,從西安到陝北。從西安到潼關到寶雞的鐵路都暢通無阻,而且使用了最新技術對鐵路進行了改進,不但能跑老式的蒸汽機車也能跑燃油機車、甚至最新建設的包西鐵路可是能跑電力機車的。
以鐵路爲依託,陝西的農產品礦產品可以較爲方便的輸入塞北。同時本地的工商業發展也紅火起來。但除了楊虎城大力建設的軍事工業能生產槍支大炮外,重工業很少,都是輕工業。但即使這樣已經相當不錯了,起碼比之蔣價石手裡的河南就好了很多,據楊虎城說,這幾年河南百姓經常性的往陝西移民。楊虎城很得意,同時也更加雄心勃勃起來,他的預想中。只要他大力支持的包頭到四川的鐵路線修通,他就能把西安打造成一個聯繫東西南北的交通要衝。
楊虎城的得意溢於言表,趙書禮也奉承了幾句,雙方的會談是十分愉快的。
期間楊虎城還十分主動的帶趙書禮陝西的大量名勝。西安的大小雁塔,鐘樓等。還有明城牆,當楊虎城說這保存完好四四方方的明城牆其實就是古代的唐代皇城舊址上建立的,趙書禮十分的震驚,震驚於唐代時長安的偉大。僅僅是一個皇城就如此巨大,他感覺比之北京的紫禁城更要雄偉,他甚至能想象當年皇城內跑馬的場景。那城牆也確實很雄偉,巨大的磚石結構一路向上傾斜達數十丈高。趙書禮難以想象冷兵器時代攻城的場景。
之後又去了碑林灞橋等地,據說古代長安有八景。號稱長安八景。灞柳風雪就是其一,隋代煬帝楊廣十分喜歡柳樹。賜柳樹國姓楊,因此柳樹也被稱作楊柳,楊廣還命人在灞河兩岸編植柳樹,季節一到柳絮飄飄如同風雪一般。西安北邊的高陵縣,則有涇河渭河兩條河流交匯之處,兩條河流一條清一條濁,相交之處形成一條線,清濁分明。這一景也是長安八景之一,號稱涇渭分明。
之後到了臨潼,這裡後世出名是因爲有個兵馬俑,但是這時候還沒開發出來。
但趙書禮也想到了陝西的發展方向,告訴楊虎城旅遊業也是個很好的經濟增長點,楊虎城半信半疑,他想象不到吸引些遊人能有多少利益。
當兩人在華清池,也就是楊貴妃當年泡澡的地方,泡溫泉的時候,趙書禮接到了一個消息,終於不得不結束陝西之行,要立刻返回塞北了。
平津會戰結束了,中國失利。
平津大會戰的主力無疑是宋哲元的十九路軍,塞北方除了提供軍火武器支援外,還派出了黎行恕第三軍前往配合作戰,本來還想讓傅作義李生達等軍進入河北,但是宋哲元卻抵制。他恐怕相信自己的實力,只要有充足的武器彈藥是能跟日軍決一雌雄的。但是他的對手對平津會戰也是非常重視的,因爲北京的意義實在是太特殊,對於雙方任何一方都很重要。因此日軍先後增兵到了三十萬人,其中十萬人還是從剛剛結束的南京戰場調往北方的,原先在河北的華北派遣軍就是主力師團。
三十萬精銳日軍在河北跟宋哲元軍苦戰,雖然黎行恕的第三軍態度很積極,可是卻處處受到了宋哲元的猜忌和掣肘,一直到北京保衛戰打響,宋哲元都沒有接受塞北軍進入北京的要求,當北京失陷的時候,他想同意,可是時機已經晚了。
塞北軍在石家莊跟日軍打了一仗後,鑑於河北地區重要城市已經失守,同時平原地區防守條件也不理想,掩護宋哲元殘部撤入山西后,也一同撤往山西了。相比山西的防禦條件就比河北要好很多了,山西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南方是中條山脈,北方有五臺山衡山等,塞北軍的下一步打算是藉助山西的表裡河山在這裡大量消耗日軍兵力。
山西不但是兩山夾一谷的地形,而且這裡地理上已經屬於黃土高原範圍了,地勢上要比河北高,日軍要進攻這裡,就是佯攻。而進入山西的通道也不多,從河北進攻山西最有利的路線是經過正太鐵路,從石家莊往太原方向攻擊,另一條路線則是沿着過去的平綏鐵路往大同攻擊。選擇第一條的話,那麼日軍則直接跟山西的閻錫山作戰,而後一條則困難多了,首先要攻下塞北軍手裡的張家口,不管是路上經過的關口,還是攻擊路線的長度都遠超直接沿着正太線攻擊太原來的方便。
因此毫無疑問大家都認爲日軍會採取第一種攻擊路線。
而閻錫山卻有點不情願大家幫助他防禦,這跟宋哲元是一個心態,擔心驅虎吞狼後,老虎賴着不走了。但是卻無可奈何,他一直宣稱是屬於塞北的一部分,於是趙書禮沒跟他客氣,直接就是以命令的形勢下達的。而蔣價石這時候也不可能幫他,新敗的蔣價石也擔心北方崩潰後,日軍趁勢南下到時候真的是要亡國了。
好在塞北軍派出的部隊大多是原屬山西的部隊,而且就是原來晉南的部隊,這些部隊進入太原包圍晉南實在是在合適不過了,傅作義孫楚李生達等人也都是閻錫山的老部下,閻老西面子上也算是過得去了。
塞北之所以派遣這些二線部隊進入山西,倒不是說考慮到這些部隊就出身於山西,最重要的是因爲主力部隊現在大多集中在東北,第一軍和裝甲軍都在遼西作戰,外蒙部隊則在吉林,第二軍和第三軍也部署在東北的邊境地區,準備隨時增援。
在山西防禦戰準備的同時,日軍進攻跡象還沒有出來的時候,東北的戰事突然激烈了,塞北軍和東北軍聯合突然在東北採取了猛烈的攻勢,在東北的大風雪中作戰,條件對中國軍隊極爲不利,但是那種氣勢卻足以撼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