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三節 回不去了

二百二十三節 回不去了

此時的陳馳也在城內,他現在是交通部長了,可得忙着政務。

宋遠的車很快就在交通部停靠下來,他相信要是他向陳馳妥協,陳馳一定會接受的。否則就要魚死網破了,陳馳雖然發動了大規模的部隊,但是歸綏城卻在宋遠的掌握中,儘管城防部隊戰鬥力不怎麼樣,但是對付他陳馳一個人還是手到擒來。

“什麼,你的意思是說不是你乾的?那會是誰,難道是李三江!現在除了李三江恐怕還真的沒有人能弄出這麼大動靜,可是李三江憑什麼控制第一軍呢,對了,到現在高鳳舉也聯繫不上,怎麼回事?我還以爲是你乾的呢。”

本想着是向陳馳來示弱的,可是宋遠沒想到陳馳的第一反應是這樣,陳馳是在懷疑他。

這就奇了,既然不是陳馳,那還有誰在第一軍中有這麼大的能量呢,其實就算是陳馳也不過對103師有影響,其他幾個師他是萬萬調動不了的。那麼誰有這個影響力呢,宋遠與陳馳相互一對視,都不由得苦笑了。

在他們倆人看來,結果不言自明,那就是高鳳舉。

正是陳馳跟宋遠兩人此時都聯繫不上的高鳳舉,也只有高鳳舉纔在第一軍中有這麼強大的號召力,這樣也可以解釋爲什麼他們的隊伍不經過城東回合城東的部隊了,因爲那裡是陳馳能夠掌控的103師。

“現在是該調你的部隊進城了,我們都小看了這個人啊!”

宋遠不由得慘笑道,虧他還一直想拉攏自己這個手下,可是對方卻一直在勸自己,原來真正有野心的人是他啊。等自己利用各種藉口,費盡心機把歸綏的大多數部隊都調到外地,只留下了第一軍的時候,他的機會來了啊。

陳馳點點頭,他一直就不太看得上高鳳舉,不過此時他想法變了,看來高鳳舉能混到如今這個位置,死死壓自己一頭不是沒有原因的。一招制敵,不發則已,一發就要成功,人不可貌相啊。

陳馳的傳令兵剛出門,可隨即就又跑了進來,臉上帶着莫名的興奮。

“怎麼回事?”

陳馳不悅的問道。

“趙——司令,回來了!”

“什麼!”“怎麼可能!”

陳馳宋遠兩人禁不住站了起來,臉色大驚。

“是真的,現在外面都傳開了,都有郊外的老百姓放鞭炮了,城防部隊已經撤防了,他們在歡迎趙司令呢。宋司令,陳部長您二位是不是也該去去啊。”

陳馳猛的跑到窗邊,一扯窗簾,從他的三樓辦公室看出去,只見街上的人流滾滾,都是城南跑的,有各種車輛也是一個方向就是往南。打開窗戶,他也隱隱聽到了遠方的鞭炮聲,他知道恐怕事情是真的了。

宋遠哈哈大笑了起來。

“你我都不行,還是姓趙的厲害啊,我被他騙了。不過我無悔了,跟你這樣的對手糾纏了這麼久,我都還不能明白自己的斤兩,實在是太無知了。”

宋遠始終以爲是陳馳當了自己的路,他從來沒想過趙書禮能回來。但直到最後,他才噁心起來,連陳馳這種角色就讓自己寸步難行,這實在是失敗的厲害。他從來沒想過塞北的水有多深,即使陳馳不跳出來,難道不會有其他人跳出來嗎。

宋遠知道,趙書禮一回來,塞北的大局就定下來了,人心所向啊。塞北這麼些年的發展,沒人會認爲是他的功勞,人心思趙。只要趙書禮一露面,任你千般算計都是空。

回到家中的時候,塞北大街上的鞭炮聲已經隆隆不斷了,已經分不清炮聲來自哪裡了。宋遠知道趙書禮已經進城了,現在恐怕是萬人擁戴的場面。他還知道趙書禮一定會召見自己,而且他一定不會殺自己,又會像上次一樣豢養起來,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胸懷博大。可是他宋遠能接受嗎,他這次完全是被趙書禮耍了,此時此刻他心裡非常清楚,什麼死忠,哼,根本不存在,或者說到處都是。他現在心裡承認自己輸了,但是輸給了趙書禮他服氣了。

但是自己能接受再一次被人打到地底,永遠也沒有翻身的希望嗎,他覺得前途一片黯淡。

“啪!”

宋遠的手槍響了起來,打向自己的腦袋。

陳馳在自己的辦公室裡也是內心不安,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應付。

是現在去迎接趙書禮嗎,晚了,他第一次發現,自己竟然也有猶豫的時候。

趙書禮回來了,那麼會怎麼對待自己呢,繼續讓自己在整府任職嗎,他不確定,但是這不是他希望的,他還是希望能回到軍中。可這希望甚是渺茫,因爲趙書禮能相信自己嗎?所思又想,他也拿出了手槍,可是遲遲下不定決心扣動扳機。他在考慮自己的前途,還有國家民族的前途。

他曾經認真的思考過,中國的前途必須強硬,不管遇到任何勢力都要始終如一的強硬。在你弱小的時候強硬是一種保護色,就像那些命名沒毒的動物偏偏要長出鮮豔的保護色一樣,這是一種警告,也是一種刺蝟戰略。等自己強大了,那就更要強硬了,那是蒼狼的強硬,是拓展生存空間的必經之路。

他始終認爲自己是帶領中國走上強盛的不二人選,可現在趙書禮回來了,他沒有希望了。趙書禮會比自己做的更好嗎,一定不可能,但是趙書禮起碼會比其他人做的更好。想到這裡,陳馳能接受趙書禮再次掌控塞北,他心中默默祝福趙書禮能夠成功的把中國引領到世界一流國家之列。

終於他舉槍了,可是這時候突然門開了。

他的秘書走了進來,一臉笑意。

“部長!您怎麼?趙司令回來了,您這是——”

秘書想說你這是犯的哪門子神經病啊,可沒能說出口。

陳馳冷笑道:“趙良悟回來了嗎,你認爲他會怎麼對付我,是繼續把我流放到國外,還是軟禁我呢。”

秘書一臉迷惑:“我不懂您在說什麼,現在趙司令在召集全體整府官員,我是來通知您去參加的。”

“是在宣揚自己的勝利嗎?這確實是一個值得得意的時刻啊。”

陳馳笑笑,他放下了槍,他突然也想跟趙書禮見面了,想聽聽趙書禮會對自己說些什麼

“書禮兄,你我共事多年,彼此深知。人生在世能如你我這樣濃烈,一日足以,爲兄深爲弟賀,弟之迴歸於國於民都是好事。但卻遺憾始終不能以心相交,或許這就是人生吧。奈何南口之事在前,弟病之事在後,你我兄弟恐不能互信如初,頗爲遺憾。我已有死志,非是爲弟之因果,實乃是造化弄人,我已經回不去了,況且我一死於塞北實有大利。弟養病期間,爲兄所爲甚是慚愧,弟且休怪。如弟當年所言,爲兄也有親信,但這親信是實實在在的,有附表一份,請弟注意!願良吾吾弟,早日一統天下,宋遠泣血。”

陳馳沒想到趙書禮竟然單獨面見了自己,而且拿出了一封信給自己看,這是宋遠的絕筆,看的出來宋遠當時的心緒已經很亂,表露的意思有些混亂,但是字裡行間對於兩人不能相互信任非常遺憾。宋遠的死,陳馳能看出來,而且他有自己的解讀。很顯然宋遠知道趙書禮不可能在信任他,即便趙書禮不會殺他,那麼他也將一輩子低調下去,這實在如同牢獄一般,於是宋遠選擇了死亡來解脫。

“這是何苦來着!”

陳馳看完,發現趙書禮盯着窗外嘆息着,沒錯這次趙書禮遇刺事件,沒有贏家,宋遠有野心但是表現拙劣,而他陳馳則如同一個小丑一樣。

“政治就是這麼殘酷,成王敗寇,在中國尤爲殘酷。”

陳馳冷笑道,他此時十分不齒趙書禮悲春傷秋的做作。在他看來贏了就是贏了,輸了就是輸了,要是趙書禮此時此刻在他面前得意洋洋一番,他或許還能認爲趙書禮是個性情中人。

“你回去吧,別再搞法黑斯那套了,沒有好結果的。好好修你的路去吧,我記得當年你學的就是工程,現在倒是專業對口了。”

“哼,好,修馬路,修馬路!”

趙書禮的意思很明確,陳馳必須解散自己的黨,然後來換取當交通部長修馬路的權力。可這一切真的不是他想要的,他之所以接受這個部長職位,只不過是希望積累政績罷了。

陳馳回去後,再次摸出了自己的槍,他想起宋遠的遺書中說的,確實他陳馳也回不去了。

二十四節 外交努力一百四十七節 難得的精誠團結一百五十八節 鄭家屯之戰3八十六節 蔣瑞元的反應十六節 圖謀包頭二十九節 歸綏得失六十四節 副部長一百四十六節 日本人的試探一百八十四節 東北迷局三十七節 導火索一百一十二節 糾結的談判地點四十八節 大移民二百四十七節 日軍的計劃二百五十五節 集中營六十九節 弗吉尼亞軍事學院二百四十節 七七事變一百八十四節 東北迷局二十六節 收復外蒙一百九十八節 臨行六十三節 我要辭職三百八十二節 相持二百一十七節六十六節 開胃菜七十二節 新的義和團運動八十節 塞日經濟合作二百二十八節 飛機和坦克一百三十三節 中原大戰尾聲一百二十六節 如何抉擇2四百四十三節 解放歐洲一百九十八節 臨行五十二節 兩個人才六十九節 弗吉尼亞軍事學院一百二十四節 如何抉擇1九十五節 該死的飛機一百零四節 做工償還三百九十二節 蘇聯的困境一百八十五節 各方糾結二十六節 收復外蒙一百八十二節 長春戰役1五十節 石油屬什麼八十節 塞日經濟合作七十八節 工業大會戰二百零三節 連鎖反應七十節 南洋見聞一百六十二節 哈爾濱防禦戰4一百五十一節 戰局進展二百三十三節 七七事變沒發生二百一十二節 抓他沒商量一百五十七節 鄭家屯之戰2七十七節 工業集團軍三百八十二節 紛亂的國際形勢四百三十一節 日本分治一百八十六節 日本軍部的內鬥三百六十一節 東北總攻三百六十二節戰區和番號三百七十六節 瀋陽會戰8十三節 教妻一百三十九節 日本人搞的鬼一百二十八節 如何抉擇4四百三十二節 備戰一百六十八節 哈爾濱防禦戰9三百五十九節 該團結了三百六十九節 瀋陽會戰1二百四十四節 把血流乾爲止一百零三節 你敢不敢要一百五十一節 戰局進展一百五十九節 哈爾濱防禦戰1一百五十八節 鄭家屯之戰3五十四節 世紀婚禮一百一十八節 要農田不要森林一百七十九節 收官戰4三百七十八節 保衛大武漢三百七十三節 瀋陽會戰5七十二節 新的義和團運動一百五十六節 暗戰1一百四十六節 日本人的試探二百三十節 大鹽湖一百八十九節 騎馬1二百一十九節 探視一百四十八節 東京密電九十節 又是南口一百節 直接談判一百八十一節 朝鮮獨立組織四百三十八節 比塞大港敗退一百一十二節 糾結的談判地點三十七節 導火索六十節 哪裡的部隊1七十九節 四年建設大綱一百五十五節 暗戰2三十七節 導火索九十一節 居庸關保衛戰1一百三十四節 結拜兄弟1一百零三節 你敢不敢要一百四十九節 九一八之夜一百一十二節 糾結的談判地點一百一十三節 視察1一百五十節 不抵抗誰之責三百七十七節 瀋陽會戰9三百七十七節 瀋陽會戰9一百五十九節 哈爾濱防禦戰1四百三十四節 四國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