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六節 視察

一百九十六節 視察

鄂多斯的工業區經過戰爭一時的阻礙,建設大潮再次翻涌起來,而且比之前更猛更急。這當然跟戰爭把人們的情緒充分調動起來有關,精氣神有時候能起到難以想象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大量投資涌入的緣故,投資中有來自傳統投資來源地山西的,有來自富庶的江南的,也有來自南洋的涓涓細流,但是規模最大的則來自東北。

東北在辛亥後不久就落入了張作霖手中,而這個軍閥也是很重視建設的,任用王永江大力制定各項制度,鼓勵發展,幾十年持續不斷,早就了東北一大批民間資本。這次由於發生在東北的戰爭,讓這些資本大受損失,很多資本家紛紛遷往臨近的塞北地區。而塞北對於此是持歡迎態度的,在各地專門闢出東北工業園來讓這些企業家入駐。

戰爭基本結束的時候,這種產業的轉移非但沒有停止,反而更加劇烈了。趙書禮讓田子華和姜奎帶着宣傳人員和工業委員會的專業人士,奔赴東北各地,尤其是瀋陽長春哈爾濱等大城市去遊說各個大企業家。田子華負責營造一種氛圍,那就是東北的戰爭將長久的持續下去,日本人將發動更大規模的攻擊。而姜奎則負責介紹塞北地區的各項政策和塞北地區對工業的扶持態度,並給與他們各種保證,各種許諾。塞北的邀請加上日本的威脅,這一推一拉之下,當時在塞北軍控制下的長春和危機仍然存在的瀋陽兩個城市的企業紛紛往塞北遷移,造成一股產業轉移大潮。

這個時代的東北工業雖然不如戰後,但也不能忽視,從機械製造到輕工紡織有一個工業體系的雛形,跟塞北地區相比差距也有限,因此東北的工業轉移對塞北來說,可不是可有可無的,也不是錦上添花的,完全可以說是上了一個臺階的。

趙書禮先後參觀了幾個東北企業,其中有能生產鐵軌和各種模具的大型鍛壓廠,生產個各種電線電纜的電線廠,生產壓力容器的鍋爐廠,還有跟軍事關係更緊密的其他廠子,比如張學良大力投入的飛機廠,全國數一數二的能生產大中口徑各型火炮的瀋陽兵工廠,能組裝汽車和裝甲車的汽車廠等重要工廠都被搬到了鄂多斯。

民用工廠好說,只要老闆同意就可以搬遷,可是這些軍事工廠都是東北整府的財產,不過這幾個工廠的搬遷卻沒有任何爭議,也不是塞北軍跟以後的蘇軍一樣掠奪來的,而是經過張學良同意的。當時的情況誰也說不好,第一張學良也不敢肯定日本會不會繼續增兵,第二當塞北軍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瀋陽還在塞北軍手裡掌握着,除非冒着跟塞北軍決裂的風險,張學良也不能反對。但是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這些工廠出產的產品要裝備東北軍,同時這些工廠仍舊屬於東北軍的財產。趙書禮同意了,他看重這些工廠的設備,但是更看重這些工廠的高級技術人員。

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塞北的工業基礎大大改善,尤其是四年建設大綱啓動以來的幾年,交通改善了,制度完善了,連市場都開始漸漸的穩定了。可以說塞北地區的投資環境毫無爭議是這個時期中國最好的,又有廣大的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甚至包括石油在內的大多數生產資料都能夠自給自足。又通過工業集團軍的模式大肆引進新技術新工藝然後共享,因此東北這幾個軍事工廠搬到塞北後,可以說也能得到一個飛躍式的提高,至少他們的汽車廠可以批量生產汽車和裝甲車坦克了,飛機場也可以生產飛機了,兵工廠的火炮產量將翻倍,而以前這些工廠別說坦克了汽車裝甲車基本上還要進口大量零件來組裝,飛機完全進口散件拼裝起來,而兵工廠製造火炮的鋼材也要進口。

經過這些建設,鄂多斯已經穩壓張家口跟包頭歸綏並列,成爲塞北邊防司令公署治下最大的工業城市之一,三個城市也在河套地區形成一個工業大三角,接下來就要發揮他們帶動周邊的作用了。

參觀完鄂多斯的工廠後,趙書禮又南下山西。

山西的鐵路以往跟其他地區不一樣,是窄軌,經過塞北技術工人一年多的努力,終於改造完成,把同蒲鐵路跟塞北的鐵路網鏈接到了一起。在晉北地區盤桓數日後,趙書禮南下到了太原,太原此時也是中國最有實力的工業城市之一,可以跟鄂多斯歸綏包頭還有瀋陽媲美。塞北佔領這裡後,又對各個兵工廠進行了技術改造,這次戰爭中太原兵工廠的生產也功不可沒,出產的火炮槍支在整個塞北兵工生產中佔了一成有餘。以前在閻錫山手裡,由於缺少先進的管理先進的工藝,還受限於原材料,這裡的工業能力沒有能完全動員起來,但是卻培養出了一大批熟練技術工人,爲其充分生產奠定了技術基礎。

跟駐紮在太原王靖國等人一一會面,對他們爲山西平穩融入塞北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同時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又走訪了一些山西的企業,宴請一大批著名晉商,之後趙書禮立刻坐飛機北上庫倫。

庫倫現在已經是個十萬人口的大城市了,作爲外蒙的整治中心,塞北邊防司令公署對這裡還是很重視的,這裡的稅收在塞北各城市中算是最低的之一,每年不但不向中央繳納稅收,反而受到中央的補貼來改善交通。這裡是晉商傳統的地盤,作爲這裡經商的山西商人是幸福的,現在庫倫十萬多家商鋪中,山西人佔了八成以上。他們主要經營着毛皮買賣,茶葉買賣,絲綢買賣,還有食鹽買賣。在這裡你可以買到任何你想買到的東西,穿的有瑞蚨祥、內聯升、馬聚源的衣服鞋襪,吃的是六必居的優雅醬醋,喝的有常家的磚茶。

作爲外蒙中心的庫倫十足就是一個商業城市,那外蒙有沒有工業呢,有,原本在鐵路沿線的車站上最早有日本人修建的維修廠,慢慢聚集成鎮子,資源開始匯聚。也有原本是牧區,有晉商長期設立的一些經商的帳篷,慢慢也發展成了鎮子。這些小城鎮發展起來後,根據各自的條件發展出了毛產品加工,出產脫脂的原毛,蒙古人喜歡的毛氈,有的則主要加工蒙古人的肉類,將草原上吃不完的牛羊做成罐頭運往南方,或者屠宰成鮮肉經過冷凍火車運到南方的市場,甚至連奶酪都開始工業化生產。還有依靠林木資源發展起來的木材加工鎮子,除了出產原木外,還加工成傢俱往南運往塞北各地京津地區,往北出口到蘇聯。有依靠礦產發展起來的礦業鎮子,原本不但提供塞北地區所需,還大量出口日本等國。

雖然這些工礦業利潤都不錯,但是除了礦業,外蒙地區都是輕工業。但是外蒙的農牧業發展卻十分喜人,在靠近蘇聯邊境地區水土條件相當優良,土地肥沃水源豐富,林木從這裡一直延伸到蘇聯的西伯利亞大森林。這裡的經過這些年的大力移民,已經有了八百萬人口,開墾出了一億多畝熟田,另外還有更多土地在改良中。牧業則是外蒙傳統的優勢產業,塞北地區爲了發展農業,又在這裡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設施,不但給農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牧民的草場也跟着沾光了,以前的稀疏草場現在都是綠油油的豐美草地了。

從庫倫往北往西鄂爾渾河、色楞格河、西拉木輪河已經科布多河湖地區,都是重要的農牧業重點地區。現在除了保證原本的牧業產出外,還在繼續大力移民,塞北整府的打算是至少往這裡移民一千五百萬人。

過了科布多湖區,就到了新疆和外蒙的分界阿爾泰山脈。

闖娃鐵路公司的鐵路已經修到了這裡,但是阿爾泰山彷彿一座難以逾越的天險,當年日本人穿越這個山脈還花了四年時間呢。可當戰爭一爆發,修建鐵路的中國工人,用了幾個月就完成了計劃兩年的進度,完成了之前十幾個月的工作量。趙書禮坐火車通過山口的時候,這條鐵路開通還不到一個月。

穿過一道道鐵路涵洞,火車終於開始下降,終於停靠到了車站時,趙書禮一行人已經到了阿勒.泰地區。這裡是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流域,也是新疆移民的重點地區,以前這裡是哈薩克人的遊牧區,現在在河流河谷等條件優良地帶設置了三十多個移民點,已經有移民三十多萬人了。

但是這進度不能令趙書禮滿意,他要求往新疆移民至少兩千萬人,否則這個地區就無法真正穩定下來。不過跟外蒙地區不同,這裡的農業移民不多,但是被新疆其他資源吸引來的人卻不少,最多的是金礦。據統計,自發來到這裡的採金工人數達到了五十多萬人。

出了阿勒.泰後,沙漠戈壁荒原開始多了起來。

指着窗外趙書禮不停的跟陪同的新疆官員提建議,告訴他們荒漠中能引水的就引水,可以使用長距離輸水管線,要有計劃的改良土地,可以先開闢出一些綠洲,然後通過鐵路公路交通把這些綠洲連接起來,然後鐵路沿線在植樹造林,這樣就把荒漠分割成了一個個的固定格子,穩定住了飛沙,在一個個消滅就容易多了。

到了鹽鹼地,則告訴他們要引水,洗鹼後才能種植農作物。

出了阿勒.泰其實鐵路就已經不是闖娃鐵路公司的了,而是日本人的鐵路,在戰爭中這條鐵路被塞北軍方徵用,到現在也還沒有歸還給日方,不過這也是遲早的事情,除非跟日本發生真正的戰爭。火車一直往西通到了塔.城地區,這裡也是一個移民重點,不過比阿勒.泰更不如,現在只移民了二十多萬而已。鐵路從塔.城往南順着邊境山脈一直到南方天山山脈纔有轉東,相當於在天山以北的北疆地區繞了一個圈,目的是繞過廣袤的沙漠地帶。

沿着天山山脈,這裡有一個個的綠洲,倒是有一一些農業,這些很多都是從清朝時期就遷移到這裡的內地百姓。不過這一個個綠洲已經有了規劃,天山上流下的雪水形成了伊犁河,河水清澈常年不息,卻白白流到了蘇聯境內。日本人規劃但是還沒有來得及修建完全的水利工程就是要儘量截留這些水資源,用來滋養乾渴的新疆土地。伊犁河是一條跨境河流,放在後世那就是國際河流,中國要在這條河上修建水利工程,沒有鄰國的同意是不可能的。但是現在國際法規還比較薄弱,蘇聯人在國際上又比較孤立。所以日本人才敢於斷蘇聯人的水,當然這也是因爲新疆畢竟是塞北的地盤,塞北人很強硬,日本人把這個壓力推給了塞北。

不過這工程卻也因爲戰爭停了下來,但趙書禮不打算放過。之前日本人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設計水渠線路,測量了流域所有的標高,製作了水平點等。現在這項工程已經由塞北整府接手,由塞北頭號水利專家蘇芳負責完成。

蘇芳現在已經是一個名人了,河套地區的沙漠渠道工程就是他修建的,所以也被官方命名爲蘇芳渠。不過以前他的水利理論就只有一條,那就是水往低處流。所以當水渠修好後,趙書禮很吃驚,纔打定主意要培養他,想送他去美國學習水利,可是他拒絕了。他表示自己水平很高,直到後來他參與了德國美國工程師主持修建的鄂多斯修建的吉臺水庫,永定河水庫,包頭的昆都侖水庫等工程後,才感到自己的水平還有不足,於是開始發奮,整日緊緊跟在外國工程師後,學習水利知識,學會了建築混凝土工程,學會了用水平儀來測量水平,學會了分流倒水等方法。

還跟普通工人學習施工技術,但是他始終不願意去大學跟教授學習理論。

他的格言是,實踐就是一切,幹就能出成績。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不怎麼聽話的狂人,趙書禮終於在幾年後又見到了這個狂人,地點在新疆的中心迪化。

六十一節 哪裡的部隊2一百二十二節 厚黑教主1第10節 駐防綏遠一百八十七節 劃分勢力範圍九十四節 借兵一百九十節 騎馬2一百三十九節 日本人搞鬼二十九節 歸綏得失六十節 哪裡的部隊1三百六十三節 山西防禦三百五十九節 該團結了七十一節 亓一年五十二節 兩個人才六十三節 我要辭職一百二十三節 厚黑教主2七十節 南洋見聞一百一十四節 視察2四十三節 張家口大檢閱三百七十八節 保衛大武漢第2節 民國八年二百四十節 七七事變一百六十一節 哈爾濱防禦戰3八十四節 刀尖上跳舞二十三節 忽悠二百三十五節 大會議北地之王二百四十七節 日軍的計劃第2節 民國八年一百三十九節 日本人搞鬼一百七十三節 哈爾濱防禦戰14一百五十八節 鄭家屯之戰3八十九節 英國增兵第6節 宋遠一百零八節 鉅額債券的誘惑二百四十四節 把血流乾爲止二十三節 忽悠二百五十節 南京保衛戰1一百一十五節 軍閥大會一百七十六節 收官戰1二百零三節 連鎖反應一百九十六節 視察四百零二節 骯髒交易七十九節 四年建設大綱九十六節 向天津挺進四百二十九節 日本投降十四節 進京活動1十三節 教妻一百零三節 你敢不敢要一百一十一節 再次整軍二百一十一節 戰鬥中國人黨三百七十節 瀋陽會戰2五十一節 空軍英雄一百六十六節 哈爾濱防禦戰8二百三十五節 大會議北地之王四百零九節 把戰火推向日本三百八十八節 緬甸大戰四百三十八節 比塞大港敗退四百三十八節 比塞大港敗退八十一節 特殊留學生五十二節 兩個人才三百七十一節 瀋陽會戰3三百七十一節 瀋陽會戰3九十八節 如何善後二百二十五節 講課一百七十九節 收官戰4七十一節 亓一年一百八十四節 東北迷局八十一節 特殊留學生十四節 進京活動1九十九節 誰來調停一百一十五節 軍閥大會一百節 直接談判一百八十一節 朝鮮獨立組織一百七十節 哈爾濱防禦戰11一百一十六節 化工巨頭二百一十三節 你想發財嗎一百二十二節 厚黑教主1一百五十三節 難題一百四十一節 難得的休假三百八十七節 中印緬戰區一百八十一節 朝鮮獨立組織七十五節 英荷聯軍一百三十九節 日本人搞的鬼二百一十一節 戰鬥中國人黨第5節 治蒙(2)三十五節 庫倫見聞四百三十六節 北非攻略八十七節 閻錫山的反應一百七十二節 哈爾濱防禦戰13一百四十二節 兜風一百七十七節 收官戰2一百零九節 終於結束了四百二十九節 日本投降八十六節 蔣瑞元的反應四百四十三節 解放歐洲三百九十二節 蘇聯的困境三百八十二節 相持一百三十七節 兌換晉鈔二百三十九節 日本和塞北二百四十一節 廬山會議六十六節 開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