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決戰豈只戰場

現在的民政府所轄基本呈現的是類似現代計劃經濟體制,又有很大不同。

因爲所有人都是迥然一身的跟隨穿越而來,無論原本的身份是富商、小販還是平民官吏,都重新變成了完全一樣的經濟起點,平民的限制基本等同於無,可以選擇分地前往普通民村,也可以留下做些小工看看情形再做決定,反正每人百畝土地隨時可以兌現。

選擇面更廣的是有一技之長者,原則上是不予許做種地的營生的,他們將被安排加入正在重建的各個工坊,在這個最前期百業待興的時候,爲了發揮集中優勢,所有工坊全部爲民政府的工業部下屬直營,主要來源可分爲三類:

(1)民匠,即原本私人工坊手工業者,這些人通常是民間專業製造技術的主要力量。

(2)官匠,指的是朝廷匠戶,他們又分爲兩種:一種是隸屬於都司衛所和軍器局下轄的,另一類是專門從事某種職業的專業戶,也是由朝廷戶部管理,五花八門的各種匠人都有,機戶、窯戶、冶戶等等,其中機戶也被成爲執匠或者機工,通常由戶部織染局或織造局管轄。

(3)犯匠,這些特指被判有罪的工匠,基本是被填入官營製造業強制勞動。

這些技術人員大部分都是從西安及其周邊獲取的,作爲關中最重要的城市,劉澤無比慶幸順利拿下西安,因爲這些技術人員涉及幾乎所有行業,無論是紡織業的紡紗織布及其相應工具製造,還是土高爐冶鐵業、陶瓷製作、簡單機具生產,涉及到印刷、製茶、榨油、造船、糧食加工、成衣、傢俱、鑄錢等等方方面面。

唯一欠缺的就是現成的工具和材料。

至於各大商人業主小商販,被強制性的帶到此地失去所有財產,對此劉澤給予的補償條件是,要不從頭再來,在這裡開始新的生活,想做生意的,繼續在這裡做生意,人人平等;若想去村子種地換種活法的,則享受那一百畝地的優待,以上僅針對沒有惡紀的,若是有惡名,爲富不仁者,將被剝奪人權投入勞動改造營勞動,俗稱挖礦。

至於官員官吏等朝廷中人則被分成兩類,一類如同秦王等皇親國戚毫無技能傍身的被審查其是否有罪,有罪者發配勞改營勞動與其他進入勞改營的人員一樣,根據罪行判定刑期,無罪者被作爲普通人對待,領取那一百畝地加入村子做個普通人。

另一類是各類人才,無論是讀書人熟悉官場政府運作的,還是普通武將,都被關入新建設的教化所,這裡並不是純正的監獄,或者說在民政府所轄的現在就沒有純正關押犯人的監獄,有罪的幾乎都會得到改過自新的機會,也就是被送去勞動改造,刑期滿後釋放,死刑的那也是一樣幹活致死,好歹臨死前做些貢獻。

這裡所說的教化所位於新合肥市西南兩裡處,原本這裡是片砂石灘,自穿越後,這幾個月時間,這些大明的高級軍官和官員們是從零到一的將建成了關押改造自己的木製建築羣。

這個教化所整體呈坐北向南,在其大門口立有石碑一座,上面刻寫着此處的由來與整個建築羣的建造過程,以作留念。

內部雖然簡陋可別有一番風趣,整體前面是連續多間木屋,中間有走廊連接的主體,木屋左右對稱結構,和最前面的幾間房一樣,都是合成一個個小四合院,後面則是整片預留的菜地,其中有小半是移栽周邊的普通花草建成的花園,石子鋪成的小道貫穿其中,彎折的百轉千回。

最外圍是五米高的木製圍牆,每隔二十米就有一座哨塔,其實這些都是擺設而已,讓他們逃跑他們也沒那心思,第一他們是震撼於劉澤帶他們穿越時空的神蹟,第二則是即使跑了,也沒地方待,一個人爲了所謂的自由在這野地裡能做的也只是自由的死去。

在劉應遇眼中,這裡與普通民居沒有任何不同,除了周圍偶爾有巡邏的民兵,與他接觸過的牢子完全不同,他在這裡的官階算得上最高的,原本西安有各類雜牌將軍、鎮守太監、督查使等等亂七八糟的一大批,可有攻佔西安混亂的空擋,縋牆而逃者衆多,殉國而死者也是到處都是,剩下甘心被俘虜的基本都被判定成酒囊飯袋加有罪,統統送去勞改營勞動去了,最爲代表的就是秦王、宜川王等大小王爺。

據劉應遇所知,在穿越而來剛剛安頓好各村後,民衆府就下發了懲辦戰爭罪犯的命令,宣佈凡是有欺男霸女、草菅人命等反人民行爲的各色人等,無論是王爺官吏還是鄉紳地主,全部將被論以罪行,剝奪人權,進行懲罰。

而作爲多次和民衆軍正面交鋒,又開闢第二戰線連同鄉紳地主武裝一起屠村劫掠的首要負責人主官劉應遇就在這裡變成了最大的戰犯。

所以接受了穿越現實的劉應遇已經認命了,就憑他自己多年爲官經歷來說,易地而處的話,他對於敵人那是斷然不可能手軟的,現在唯一不能確定的是屠刀什麼時候落在自己的脖頸上,而這次也與以往不同,他沒辦法埋怨任何人,完全是自己實力不濟,最主要的是遇着這種怪力亂神的事了。

最後他倒是想通了,這大明是要完了,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又是天災連連,又是穿越了,愛誰誰吧,自己能活一天是一天,唯一的不甘心就是他真想看看以後的世界是什麼樣。

劉應遇此時已經繞着小花園走了半天了,也無人管他,甚至遠處哨塔的看守都不盯着他,着實讓他無趣,這時候他甚至有了那麼一絲出塵之意,雪中的枝葉仍然翠綠,也不識得,只覺得像自己遺世獨立。

一陣腳步聲傳來,“大人,大人,不好了,李千總被抓走了!”

劉應遇轉頭看去,那是以前的部下,跟了他多年的黃千總,“怎麼回事?”劉應遇問道。

“他們說他曾殺良冒功,有屠村之舉,有多個人證,受害者的遺屬和曾經手下都供認不諱。”

“噢。”劉應遇僅回了一句。

“大人,咱們當時也是派出多股精銳打糧,多有殺傷,這咱們,又不審又不判的,養着咱們在這裡,像什麼會事啊。”黃千總嘟嘟嘟話說個不停,“這段時間,一同被抓的那些地主鄉紳都被提走了,連最是得力的喬老二、鄭承東兩人也被人指認出來,當場判決無期徒刑,要在礦場幹到死。咱們豈不是。。。”

劉應遇安慰道:“本官纔是罪魁禍首,罪責一概由本官擔着,不必掛懷。”

黃千總又悄悄說道:“那餘挺餘愁兩兄弟,現在都在賊寇這裡做了官,大人您之前與他們多有接觸,要不然可讓他們通融通融?”

“沒用,沒用。當時我以勢壓人,人家至今都沒來報復我就不錯了,哪裡還能求得了其他呢。”劉應遇擺手打斷了黃千總繼續說下去的企圖,轉身手背在後,往自己的監牢走去。

說是監牢,其實比現在大多數村裡民居還要好很多,每人都有個獨立牀鋪,上面的被褥都是從大明帶來的庫存物資,很是珍貴,木板搭成的牀鋪有的還未去掉表皮,顯得很是粗獷,每個牀頭都有個木製小桌,拿上牀就是小桌,在地上也充作板凳,一間木屋內住着八個人,牆壁上有幾個方孔,上面隔着窗戶紙,最中間還有個火塘,可以在其上做烤魚煮食,他們的主食也以肉食爲主,特別是魚,幾乎每頓必備,暖和的很。

這裡都是他們一手一手按照民衆府派來派來指導的工匠所建,與之前他們所接觸的朝廷監牢完全不同,基本縣獄的牢房都小的很,每個分割的小監室小的一兩米長寬,大的也不過四米左右,而這麼小的地方通常被關進去十來個犯人,整日沒有陽光,被關在裡面的人終日伴隨的只有黑暗、潮溼、各類小蟲。

普通犯人都如此,死囚就更慘了,通常死囚在脖子上會帶上夾板,關入死囚洞,走位是丈八牆,牆高一丈八尺(6米)厚五尺一寸(1.7米),牆的兩面用磚砌成,中間留有空間,內灌流沙。若要挖洞外逃,裡面的流沙就會從洞口不斷涌出,除非你把牆內的沙子全部掏空,才能打開洞口逃跑,可那是不可能的,基本都是個死。

如果要是已經被批准斬立決的死囚,那又是另一個待遇,牢房沒有窗戶,沒有炕,沒有燈,陰暗潮溼,脖子上有沉重的長枷,手上有銬,腳上有鐐,無法自己站立,是真正的“坐以待斃”。

在此條件下,還更有囚頭獄霸的欺辱,司空見慣,而出乎所有犯人意料之外的是,民衆府的這個教化所在還未建設的時候,就貼出了規章制度公開章程,第一條竟然是犯人之間不得謾罵,違章者自我批評;第二,犯人之間不得鬥毆,違章者書面檢討。

劉應遇驅散自己胡思亂想的思緒,拿起他書桌上的一本小冊子,封面上寫着《民衆會》,這是前幾天送來的,主要講述的民衆會的思想方面內容,這幾日他也是讀了多遍,最前面還是普通的殺官造反,爲普通民衆百姓之類蠱惑人心的話語,越往後越是離經叛道,到了最後面竟然寫到原始社會到奴隸制社會到封建官僚社會,一直到未來猜想的發展趨勢,都讓他越來越摸不着頭腦,這裡是完全不同於四書五經的概念。

各種詞彙解釋讓劉應遇越來越迷惘,一直到最後書中提到:摧毀奴隸制度的不是奴隸,摧毀封建官僚制度的不是平民,那未來的社會結構與發展方向是什麼呢?

劉應遇猜想寫這本書的劉澤可能也不知道,不然他不會在後面寫着民衆會現在的理論並非完全是真理,民衆會推崇的是實踐和不斷探索進步的嘗試。

“哎。”劉應遇輕嘆一聲,將這薄薄的冊子放在牀頭,他是越來越看不懂這個世界了。

不再思慮這些想不通的,劉應遇在桌案上攤開紙,研好了墨,刷刷刷的寫起自己的檢討材料,其實主要內容就是敘述着他這一生以來的罪狀,平生不置地不置房產,若說清正廉明也不全對,最起碼迎來送往,補缺的保舉運作,打點上下也都是隨波逐流。

當時與民衆軍交戰第一次大敗而歸,若不是走了後門,拉了關係,找了靠山,又從豪商那拿了銀子走通西安鎮守太監,自己也不會這麼輕易被放過,按照慣例有了不良記錄的官員,在重新啓用的時候,本是應該嚴格審查,即使重新任用也通常會被降職,甚至從相對低級的官位重新做起,而劉應遇也未迂腐,反而主動又拿了大筆銀子賄賂了吏部官員,拜訪了座師同年,才正式過關。

而在此對戰之時,接受了餘挺的建議,從根子上縱容下屬兵丁劫掠養兵,自己抽成了大筆銀子補了之前脫罪的近半虧空,未成想之後隨之而來的又是一場大敗,徹底的打沒了他的精氣神。

寫到這,劉應遇總結繼續寫到:我自認兩袖清風,增奈何官場如此,也淨不了,做不成那海瑞。官場的風氣,新官到任,舊友高升,總會有人來送些禮品禮金,以示祝賀。這些禮品禮金也是人之常情,那來來回回的交際交往,吏治腐敗,又會官官相護,勢必又造成更多的貪官污吏,庸官昏官,進一步的侵染整個朝堂,就如同現在大明一般,不如此就做不了官,做不了官就管不了事,又是循環往復。

與果木鬥春,則花不如,與果木鬥秋,則實不如。

安可以其不如而易之!

世有清節之士,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棟樑者,如世之萬年青草,何其滔滔也。

第四十二章 進攻與擴大地盤(下)第163章 消息第133章 俘虜第四十一章 進攻與擴大地盤(中)第七章 問詢與備戰第四十章 進攻與擴大地盤(上)第八十八章 被圍第264章 活捉袁崇煥(下)第164章 十面埋伏第241章 搶他孃的!第六十八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19章 規劃第180章 準備(下)第九十九章 開窯(上)272.第269章 解放京師第210章 軍人第238章 等第157章 騎兵來襲(下)第177章 和時間賽跑第二十七章 借糧行動(中)第161章 計策第250章 信心第190章 石板的變化282.第279章 大屠殺第226章 剃髮279.第276章 螞蟻(上)第155章 誘餌(下)第215章 再次接頭第264章 活捉袁崇煥(下)第六十章 戰前(中)第105章 白種人?(下)第三十四章 報仇第190章 石板的變化第186章 決戰豈只戰場第九十六章 爲了活下去(上)第十章 劫掠盤點與軍議第五十四章 報仇(下)第176章 西安(下)第109章 建設與教育(下)第143章 最後的抵抗(下)第211章 劉步雲代號9527第174章 西安(上)第231章 古今之戰(一)第四十二章 進攻與擴大地盤(下)第八十七章 山間戰鬥第二十四章 訴苦大會勾出火氣!第220章 退伍兵292.第289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一十七章 鄉下收糧的操作第249章 第一階段完成第七十三章 火器(上)第136章 劉應遇(下)第220章 退伍兵280.第277章 螞蟻(下)273.第270章 入城第五章 伏擊第243章 趕鴨子273.第270章 入城第二十四章 訴苦大會勾出火氣!第228章 西安之戰(一)第一十六章 招自己第一批的武裝力量第六十二章 接陣(上)第九十章 新世界第四十章 進攻與擴大地盤(上)第120章 火炮計劃第一十八章 第一次收錢糧第五十八章 沒想到的發展第140章 白虎嶺(下)第二十五章 建軍第八十六章 救不救?第141章 最後的抵抗(上)第七十七章 離開第166章 甘泉縣第二十八章 借糧行動(下)第九十四章 生存問題第106章 能交流不?我們是和平的使者第143章 最後的抵抗(下)第145章 戰後第八十六章 救不救?第六十章 戰前(中)第261章 俘虜第六十一章 戰前(下)278.第275章 善人291.第288章 誘惑第146章 兩百里之殤295.第292章 不一樣第121章 代價第135章 劉應遇(上)第211章 劉步雲代號9527第189章 技術突破第七十九章 抉擇(上)284.第281章 活捉皇太極第161章 計策第215章 再次接頭第263章 活捉袁崇煥(上)第五十二章 局勢第259章 解放全大明正式開始291.第288章 誘惑第233章 古今之戰(三)本章極重要282.第279章 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