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破釜7

在烈日流火的秋老虎之下,時間很快進入了七月的尾聲。

數百里外的宋州境內,隨着蹣跚而行的人潮,駐留在當地的淮東軍民,也迎來了第三批接送後方的戰俘。

шωш ▪тTk an ▪CO 與第一次和第二次只有千餘人的試水不同,這次準備措施和經驗都豐富了不少;因此,這一批解送的俘虜已經足足達到八千人;

他們被用繩子綁手而按照十人穿成一串,成羣結隊的魚邐在道路上,由一個防戍營和一個團的輔騎負責沿途看管,最終或者抵達宋州境內的第一個哨寨和檢疫營地時,至少還保留了八九成的規模。

而剩下的一成多,主要是體力不支倒在了路上或是半路發病猝死的緣故,還有少數是因爲個別試圖逃跑的行爲,而導致的一整隊被株連處死的結果。

但是無論如何,剩下的人總算是活着抵達了控制區域,並且與留守的駐軍成功匯合;這也讓帶隊的正將宋公明,不由重重的吁了一口氣,心裡一塊石頭初步落下了地。

而在他的視野之中,原本來時過路所見荒蕪凋寂的原野上,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道路兩邊的田畝土地上,到處是重新整修過的阡陌縱橫和泥土被翻出來的深耕痕跡,乾枯淤塞的溝渠裡也出現涓涓流水。

這不由讓他有些精神振奮起來,這顯然是遷移當地的建生軍和開拓團的傑作。

主要是爲了配合淮東本陣全力出征的戰略需要,淮東鎮延邊的實際控制區和緩衝地帶,也隨着出征的大軍順水推舟式的向西面擴張和延伸了不少。

自此,建生軍和防戍營組成的後續部隊,得以越過了邙煬山脈和五丈河下游,順理成章將已經被清理一空的宋州、單州、定州,以及隸屬於河南道的毫州、曹州,位於漕渠和白溝以東的大半地區,都給一口氣佔據了下來。

這樣從大地圖上看,等於是初步將昔日的淮北道大部,皆納入淮東鎮的管領治下了。而大大縮短了後方與前沿部隊之間的糧臺輸送距離。

而從某種角度上說,這個擴張距離的邊沿,也是目前從徐州境內出發的淮東水運力量,可以直接抵達的最大上限,因此一旦有事的話,也有足夠應急處置的緩衝和餘地。

當然了,在現有階段下這種佔據還只是停留在,控制住十幾個道路和河流附近的主要城邑,以及渡口橋樑折衝望要的重點佔領基礎上。

而對於當地的經營和拓殖,也是圍繞這些駐軍據點爲中心,待到初見成效之後,再逐漸向周邊進行拓展,延伸相應的控制、影響力,來完成從點到線,線再到面的政權組織和基層佈局。

因此,最先被開發和恢復起來的,也是這些據點和城邑附近的山林田地;

主要以徐州、兗州、鄆州境內遷移過來的勞役營、開拓團和部分建生軍爲基礎;再加上從當地山野叢林,鄔堡村寨裡進一步羅括出來,又被強制遷移到附近的隱匿人口。

而從前方送回來的這批俘虜,無疑也是相當不錯的精壯勞力的補充。

因此在初步完成檢疫之後,他們會被分散到各地的勞役營裡去;在當地駐屯軍民監管下,對這些落荒有年的熟地和新長起來的草木,進行清理和復耕,再從附近的山林中伐木取材,建造起一個個依託城牆的臨時居住區了。

雖然目前還不能提供產出和其他收益,但是第一批冬小麥的種子,卻是已經被播下去了,而田間地頭也長出了一些短生速長的瓜菜幼苗。……

王端臣只覺得口中發苦眼中酸澀,原本精神銳碩的外形也一下子變得老態了許多,因爲具體損失的統計已經慢慢匯聚起來;

在賬面上尚存的二十餘萬大軍啊,這一場大水轉眼已經損失過半了,甚至還要更多的多,因爲還有好些駐防的地方,尚沒有回覆和反饋過來。

雖然已經接到消息而果斷採取措施,但在中路大軍本身層層轉遞的體制下,再加上那些將帥們的私心和立場,還是不免慢了一拍而帶來了各種慘痛的後果。

集結在城北而準備西進奪回澠池的四個軍序,已經可以確認就此覆滅了,此外,正在城北和洛水兩岸的部隊,也是躲避不及而聯通大部分重型裝備器械一起損失慘重。

雖然這並不算是帥司的全部力量,尚有幾個駐留在城牆上,而得以保全下來的不滿編軍序;以及前方後方整頓糧道的若干路人馬,但在這場大水中損失掉的卻是各軍可以拿出來最有戰鬥力的部分;

更糟糕的是,因爲各軍遠近不等的反映效率,雖然多多少少都撤除一些人原來,但是大部分的輜重卻是不可避免的留在營地裡,然後被大水給淹沒、沖走走了。

這就進一步加劇了中路帥司,在日常供應和後勤保障上的壓力和困境。雖然他已經鄢陵封鎖了消息和出處,但是如果後續處置不當的話,那這場前所未有的慘痛損失,將會繼續演變成,如同初次北伐那般全面大潰敗式的巨大災難了。

這對於他的人生還是前途而言,同樣也是最可怕的後果和結局,不管是什麼理由,飽受壓力的監國,已經不可能再容忍和包庇一個,總在最後勝利面前功虧一簣的敗軍之將了;

爲了這場被寄以厚望的滅國之戰,無論是國朝還是他自己本身,都已經付出了太多的東西,實在無法接受那個失敗的後果和結局。

因此,只要有挽回局面的一線機會,他覺得自己已經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和不擇手段了。

這時候對岸終於重新取得了聯繫,也得到了一個“好消息”,來自城北的淮東軍已經成功攻入了皇城大內了。……

含嘉城裡的開倉活動還在有條不紊的繼續着。

如今倉城的佈局,剛好被正對着東西南北四門的十字大街,給分成的四大片區。

其中除了西北片是負責日常署衙和駐守兵營所在,同時連通着北門以外的水路碼頭和轉運區之外;靠近皇城大內的東北片、東南片和背靠東夾城的西南片,都是橫列分佈倉儲區。

其中數十個倉儲羣落,是按照天干地支之數來進行排列着;因此,通過搜檢西北片的署衙,發現了不少亂七八糟的散亂到處都是,與含嘉倉城有關的文牘書案,從十多年前的儲運記錄,到半個月前的調撥文書皆有。

顯然是被那些負責放火的北兵,給忽略和遺忘掉的部分,但對於我軍來說卻是如獲至寶一般的好處了。

有了這批文書和存檔,接下來來的開倉行動,就可以有所參照的按圖索驥,不再是兩眼一抹黑的瞎找了。

“發現糧食了……”

聽到這個報告,我不由的鬆了一口氣。

雖然只是一個叫辰丙十三的倉窖,初步估計大概有約五十五萬斤穀子,換成更大的計量單位也就是六千多石,但也算是一筆不大不小的補益了。特別是在眼下這種情況,糧食可比什麼金銀財寶更有用處的多。

然後在辰丙十六、十七、二十一號倉儲中,也不同程度的發現粗碾大米、脫殼麥子、大豆和赤豆等其他種類的糧食作物,雖然已經被取用走相當部分,但是剩下來的數量還是頗爲可觀的。

而對於我的士兵來說,這也意味着終於不用啃硬梆梆的壓縮口糧,就着分量有限的罐頭湯,而可以喝上一碗熱乎乎的米粥,或是捏上幾個灑上海苔和魚鬆、蝦米的雜豆飯糰了。

畢竟,雖然自從泰興年間以來,中原大抵已經推廣土豆和地瓜、玉米之類的種植物有數百年了;但是出於傳統飲食習慣的巨大慣性,慄米(小米)和稻麥,始終牢牢佔據着廣大中原百姓首選主食的前列。

而那些舶來物的瓜菜豆薯,則通常被當作是卑微小民或是底層人家,用來救濟救災的種植作物,而始終不怎麼被主流和上層看得上眼。

因此,這種偏好和社會導向,也體現在了這些含嘉倉城的往來貯存記錄當中。光是慄米至少佔據了糧食類的四分之一,然後纔是稻米和麥子,最後是各種豆類,在南方大行其道的玉米土豆地瓜,僅僅佔了很小的比例而已。

正所謂是“乾燥之地,粟可存9年,米5年,潮溫之地,粟存5年,米存3年。”(《新唐書·食貨志》)。

看到這裡,我忽然記起一件後世的公案來,

解放後的考古界曾經在七十年代初,對含嘉倉城的一隻進行過考古,結果其中居然發現了一整窖的慄米,而且穀粒與穀糠分明;雖然其中半數都碳化了,但是其中一些穀子出土之後居然還能發芽,並且由此生長出稻穗來。

可見其倉儲手段的得力和有效,可比什麼德國下水道邊上的油紙包之類的神話給力多了。

第1070章 零落20第131章 結交第1274章 卷蕩4第1047章 殤國7第831章 雲起第248章 內察第280章 遭遇與反差第1015章 頹然5第1045章 殤國5第904章 臨峙4第594章 期新4第327章 進取第1136章 潮新6第1057章 零落7第974章 浮夢4第93章 厚積2第13章 山中歲時短第739章 抉擇9第339章 防要第557章 歸還7第480章 漸變10第311章 淮北紛紛四第691章 暮氣第887章 反動7第698章 履新2第25章 出聞第370章 接敵2第486章 漸變16第140章 多卯蒸鋼?第207章 升官與發財第1078章 立新8第976章 浮夢6第677章 出援27第279章 朝生暮死罪與罰第472章 漸變2第1196章 江寧變10第822章 啓新12第203章 只若初見第422章 戰局5第27章 聞變第1065章 零落15第1004章 夷變4第236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第258章 感官世界的傳奇大冒險第1088章 立新18第929章 驚破9第37章 襲奪第517章 兵戎7第1193章 江寧變7第1112章 歸遠12第647章 後手7第919章 臨峙19第722章 異夢2第187章 時逝第1060章 零落10第218章 營中。整備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147章 驚聞第68章 入死第186章 事辭第1202章 淮動2第1046章 殤國6第1131章 潮新第222章 藩奴、工坊第377章 再戰6第866章 撥亂6第710章 啓東(10)第39章 嘗辯第41章 出奔第745章 思變5第1059章 零落9第839章 雲起9第907章 臨峙7第701章 啓東第367章 烈戰第1039章 瀾動19第625章 悵懷20第701章 啓東第747章 思變7第307章 戰淮北二十一第1181章 會江寧5第1269章 又決9第809章 淪沒9第1203章 淮動3第548章 序間2第895章 反動15第255章 對練第74章 試手第165章 街戰第514章 兵戎4第960章 沉驚10第139章 際會第1193章 江寧變7第1268章 又決8第915章 臨峙15第958章 沉驚8第737章 抉擇7第1076章 立新6第882章 反動2第253章 內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