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啓新17

東海,兩浙道附近沿海,作爲最北端的幕府直轄領地——翁山縣,也一時船舶匯聚而短暫熱鬧起來。

作爲昔日的龐然大物,國朝從最強大的經濟實體——南海社,分出來兩大體系之一——東海社,也迎來了新一輪最高評定會的會期。

四十九名專務元老,十一名常值委員,也在無一缺席的情況下濟濟一堂。

作爲出身宗正寺而負責監督日常運作,擁有最終裁決權的大先生,也出現在了最正中靠內會議主持者的位置上。只見他重重敲了下桌面壓下了議論紛紛的嘈雜,算是正式開始了議題。

“朝廷已經對我輩很不滿意了。”

“這些年各方面的進項和輸送,都在與日俱減。”

“兩海八路各項產業的經營,也甚無多少起色。。”

“諸位就沒有一點兒想說的麼。”

。。。。。。。。。

“諸位可還記得本社的宗旨和初衷麼。”

“會社支持你們大膽放手去做。。”

“但是因爲無能導致的失敗了,就是最大的錯誤,”

“這沒有什麼好辯說的。”

隨着這幾句話語和被面無表情的執守衛士,從座位上托架起來強行請出去的身影,會議的坐席當中明顯的出現了幾個空缺,也讓剩下的人表情變得凜然和驚疑、警惕起來。

“現在可以繼續說正題了。。”

大先生擺了擺手道

“西海道獅洲錫蘭府的支社,全部上層叛逃事件,樞要五房已經介入調查和追責了。。”

。。。。。。。。。

廣府債市投機的接連虧損事件,相關責任人人等的認定。。。

。。。。。。

天南米市風潮中,當地主事者玩忽職守的罪責。建議解除封口令,移送有司辦理。

。。。。。。。

監事團成員在江東遭遇意外之事,有人可說的麼。

。。。。。。。

說到這裡,大先生稍稍停了一下。

“接下來是對淮東的對策,以及事後的檢討。”

聽到這句話在座的某些人就有些不安的臉色微變,而相互用眼神顧盼交流起來。

“目前以及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

“又造成了怎樣損失和成果。。”

“我們過往參與的北貨貿易,已經萎縮到了什麼程度。。”

“不要拿戰事影響之類的,來拿來搪塞我,”

“現在廣府公私市面上,充斥的都是淮東流出的北貨。”

“難道他們就不受戰事影響了。”

。。。。。。。。。。

“此事必須對幕府又一個明確的交代。”

“如果你們交代不了的話,我就不介意發起衆議。。”

“由在座換一批人,來繼續交代好了。”

他微微嘆息了一聲,東海分社畢竟還是東海分社,而不是當初那個如日中天煊赫無比的南海社了。

作爲伴隨着昔日南海都督府對外拓張腳步而崛起的南海社,最鼎盛的年代幾乎參與和開拓了,從東至北俱蘆洲、西至南部擅洲和西牛賀洲的絕大多數航路與貿易局店,乃至路上的殖民地。

從印度洋到非洲紅海,從地中海到大西洋,乃至更加深入北方內陸的裡海和黑海;號稱只要有唐人活動過的地方,就有南海社的存在和痕跡,從中輸送往來的人員財富數不勝數。

長期擁有專屬的船團、港口、殖民地和要塞城池,以及相應的海陸武裝護衛力量,下屬的分支機構和商社組織不計其數。

雖然已經過了很多年,又經歷了南樑和西夏兩大源流,在海外分家對立帶來的撕裂,以及國朝建立後對於南海社餘下部分的再度東西兩分,又被削奪了大部分的公共資源,而只剩下最主要的商業領域後;但無論是東海分社還是西海分社,依舊無疑是國朝內外最大的經濟力量和商業實體了。

只是隨着時過境遷,體型過於龐大而臃腫的會社內部,也不免因爲歷次的政治軍事活動變遷,而形成了大大小小以家族和姻親爲紐帶,帶有濃重地域或是專業領域色彩的世系利益集團,而令整個運轉了數百年的龐大經濟組織,變得日益臃腫遲鈍而弊端叢生積重難返。

因此,國朝爲了引入新血和活力而沒少做過各種革新汰弊的努力,纔將磕磕碰碰的將其傳續和維持下來;沿襲至今,很多海商世族和新興會社、船團,也會寄名掛靠其中,而成爲有代價利用會社資源的外圍勢力;乃至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和貢獻,最終獲得一定的內部權限和初級的表決資格,而成爲會社的正式成員和分支的一部分。

但是作爲有資格參加最高評定會議,最上層的一小撮人以及相應家族和關係圈子,卻是日漸的根深蒂固,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出現過較大變化了。許多三代四代的專務元老,乃至擴大評定會議推選出來特定背景的常值委員,在日益馳廢鬆動的組織條例和監察體制面前,都已經成爲了一種被逐漸習慣的常態。

因此出於各自立場和利益取向,而引發勾心鬥角的侵軋內耗,以及結黨營私的爭權奪利,也在東海分社的內部時不時上演着一幕幕。唯一可以制約和威懾他們的野心和貪慾的,也唯有來自朝廷幕府的監管和強制力。

但是這些盤個錯節的家族背後,又何嘗沒有在野或是當權朝堂諸公的身影和手筆呢。因此,這隻能是一個長期對抗博弈又鬥爭妥協的漫漫過程,直到這個暮氣深沉的龐大體系再也維持不下去,轟然倒下土崩瓦解的那一天爲止。

對新洲和大小澳的開拓和經營,是東海分社爲數不多持續盈利的亮點;但是對弈大多數成員來說,這些地方實在太遠了,遠的讓他們既是興趣乏乏,也缺少具體的概念和直觀感受了。

相比這些往返一次至少一個多月到好幾個月的偏遠荒僻之洲,還是人口衆多和土地遼闊,產出衆多,卻又紛亂不休的本土大陸,纔是他們一以貫之最熟悉也最是理想的獲利之地。

至少在東海分社的上層,已經不復當初的積極開拓和勇於進取的冒險精神了,他們更在意和趨於保守的在畿內坐地食利,或是將財富投到債市裡操持沉浮跌漲;或是低入高出的放貸給那些商家,然後伺機拿走他們世世代代苦心經營的一切;或是靠聯手壟斷和把持某個領域的高端,坐而收割下游產業的利益;而不願意將更多的金錢和精力,用在開拓更多除了金銀礦冶以外的礦山、工場、種植園等實業和土地投資之上。

就算是扶持和投資中小商家的貸記項目,也已經名存實亡的變成許多初出茅廬的權貴子弟,初次試做練手的討好玩具和專屬福利,而不是放水養魚培育和促進市場的利好之策了。

他們所沿襲和把持下來的巨大慣性和偏差,已經足以讓東海社的前身許多宗旨和初衷,早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

但是這一次顯然被新崛起的淮東鎮給擋在了面前;讓他們既沒法像過往一般的壟斷和把持北方的海陸利益,也沒有能夠再籍着打擊敵國的名義,大規模的組織船團北上,入寇抄略沿海內地,坐那一本萬利的長短期買賣。

事實上,同樣在北伐失利的大勢衝擊下,因爲牽涉過深的東海分社亦是損失慘重,而不得不花了好些時間才梳理完內部問題之後,這才發現一個更加尷尬的現實。

他們好不容易推動和聯動局勢,假以北朝之手摧毀了原本既有對抗和競爭,又有所默契和合作而尾大不掉自立在外的登州鎮後;在原地取而代之的是實力和地盤更加強大,也更不好交涉卻繼承了部分登州鎮人口和財富的淮東鎮,因此,東海分社所面對的局面並沒有改善,反而愈加惡化了。

這纔有人鋌而走險,乃至利令智昏的作出一系列的事端來。。

但不管怎麼說,國朝既然已經有所決定了,他們這些東海分社的人就必須有所作爲和表態了。

。。。。。。。。。。。。。。。

我在淮東巡遊過程還在繼續着,努力消除少了一個正式軍序之後的後遺症和連帶影響。

目前正在籌劃新一輪擴軍需要,主要是採取某種曲線迂迴的掩人耳目手段,在表面主戰部隊編制基本不動的情況下,對屬於二線地方資序的青州守捉軍再度擴編;從原本的防戍十五營,水軍八營,變成左右廂各十營,外加水軍八營,以補足前軍被劃撥走的戰力空缺,與主戰營達成一比一的基本配置。

趙隆還是正任的守捉使,而團練使羅驃騎兼右廂兵馬都監,獵奇營第一正將趙良嗣兼任左廂兵馬都監,萊州水營鎮將劉琦爲水營兼海兵都監;而管領地方守備團的職責,則由轉任團練副使段宏接手起來。

雖然有三十多縣的守備團和半脫產的建生軍,作爲新一輪後備兵役的來源,剩下百萬人口中也至少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適齡青年,在不影響現有基本生產活動的情況,還能再抽調出七八萬人來;但是充斥了大量新兵之後,無論是淮東前線,還是後方待機部隊的戰鬥力,不可避免會有所下滑。

畢竟被劃撥出去的前軍部再怎麼挑挑揀揀的,可也是六千名達到訓練有素的基本要求,而半數有過實戰經驗,且行頭裝備基本齊全的在役兵員,也算是借他人之手,對於我淮東軍事配備和具體編制的一種變相展示,當然關鍵之處還是有所保留的。

比如隊一級的擲彈兵,比如營團配屬的炮隊和獵兵,以及淮東特有的獵騎兵和新近組件的安****騎兵;配備特殊器械和爆破火藥的工程兵,攜帶移動營帳、伙房、救護站,修械所;兼帶掩體和防陣的重裝車隊。。諸如此類的特殊編制和技術兵種,顯然都不在其列。

但是依靠前軍現有的基礎,在野戰中完成淮東一貫擅長的排隊槍斃和刺刀線列衝鋒的陣地戰,卻是毫無問題和難度。就看國朝是如何運用這隻純火器化的部隊了。

現在可以說是淮東實力最衰弱的低潮了,但是好在因爲國朝二次北伐的緣故,短時間內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外部威脅,來影響和拖延我們度過這段整體實力下降的磨合期。

而在私底下宣傳和推動起來的,某種“求人不如求己,自強自立才能更生”的思緒和氣氛鼓動下,淮東軍民也是相當踊躍且積極配合這一輪保家衛國性質的增擴行動。但是對外的姿態上,還是要積極採取一些掩人耳目的措施。

比如爲了表示某種兵力不足和戰力有限的窘困,而特意在臨近友軍的防區戰線哨位上,安排一些本該淘汰的老弱病殘之士,拿着比較陳舊火門銃、火繩銃甚至是弓箭刀槍等冷兵器,在就地值守和巡哨,然後安排一些面黃肌餿的流民給他們打雜;以達到某種示敵以弱的目的,也是做給國朝來人和鄰近那些友軍看的。

畢竟,在長期呈獻給國朝田土戶口籍冊上,只有現有實際狀況的三分之一弱,而且在上報年年地方產出的成色上,也是田畝上等算中等,中等算下等,下等算荒地,富礦算貧礦,飼養的牛馬驢騾等大畜也是按照豬羊狗兔等小畜來統計,海洋捕撈的魚獲換算成河流捕撈的數據;草場和山林都不算在產出中,反正一切在沒有徹底無中生有的基礎上,拼命往下壓低了說就是了。

這樣才方便早年各種哭窮喊困難,而積極向國內伸手要條件和資源扶助的。現在被抽走了一個軍之後,更是要不停的抱怨和叫苦,才能體現出淮東現在的局面困難與舉步維艱。

好將這段埋頭種田攀科技堆基礎設施求地下發展的蟄伏期,在外部干涉和煩擾較少的情況下給繼續進行下去了。

第1098章 立新28第194章 無序第1170章 滄瀾14第447章 天傾15第920章 臨峙20第1267章 又決7第259章 遴選 到任第863章 撥亂3第743章 思變3第653章 出援3第1157章 滄瀾7第798章 肘腋8第379章 戰雲第1092章 立新22第1084章 立新14第941章 破釜第1085章 立新15第770章 憂亂10第1041章 殤國第617章 悵懷17第486章 漸變16第892章 反動12第1112章 歸遠12第698章 履新2第71章 偶見第965章 沉驚15第961章 沉驚11第771章 萌動第1010章 夷變10第328章 兩端第65章 再行第980章 浮夢10第489章 漸變19第1146章 潮新16第71章 偶見第922章 驚破2第1023章 瀾動3第430章 戰局13第699章 履新3第199章 投獻?第148章 驚嚇,驚喜?第1054章 零落4第1278章 卷蕩8第579章 決意9第1229章 平盧13第876章 撥亂16第550章 序間10第456章 歸亡4第318章 插曲第1236章 平盧20第546章 風雨10第1099章 立新29第172章 驚現第837章 雲起7第957章 沉驚7第335章 心思第42章 再行第956章 沉驚6第7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158章 滄瀾2第1147章 潮新17第37章 襲奪第989章 浮夢19第276章 孤城、喋血第952章 沉驚2第805章 淪沒5第706章 啓東(6)第440章 天傾6第1158章 滄瀾2第894章 反動14第30章 浮生、道途第180章 途變第806章 淪沒6第386章 迴轉第1207章 淮動第973章 浮夢3第290章 戰淮北三第221章 兩處閒愁第464章 歸亡12第729章 異夢9第826章 啓新16第67章 協談第1014章 頹然4第213章 散盡第997章 跌宕7第604章 期新9第36章 扮演第933章 驚破13第169章 微瀾3第9章 折轉第1090章 立新20第537章 風雨第183章 州城第1020章 頹然20第1064章 零落14第168章 微瀾第602章 悵懷2第389章 迴轉4第1160章 滄瀾4第576章 決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