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戰局

皇城西外,上陽宮的臨時駐地,已經變成了一個陣地環繞,溝壑層疊的大軍營。

臨危被賦予外郭禦敵全權的張叔夜,也剛剛平定了一場,自下而上的內部反亂。

卻是隸屬於駐守上陽宮的監門軍少數上層軍將,以親兵隊爲爪牙耳目,居然想乘覲見之機,拿了前來巡營的張叔夜,向城中之敵進行投效。

他們小看了張叔夜的威望和影響力,不防手下有人籍着衝撞爲由報信示警,結果反被張叔夜驚覺起來而先下手爲強,將計就計的用分別召見的方式,將這些潛在的不安定分子一一拿下,而鐵腕鎮壓了這場未遂的變亂。

然後重新編排防要和指揮,就地清點手中可用到的兵力,

“迄今爲止。。”

雪花飄搖的宮廊下,一名被任命臨時點卯官的中郎將開聲。

“南面的長夏、定鼎、厚載,只有駐守長廈門的清源軍並漕軍一部,得以脫出歸建”

“東面的上東。建春,永通諸門。。有鄭軍,汝州團結,靖邊義從、三山義勇等數部前來匯合”

“北面的安喜、徽安諸門,由於正當其衝,尚未有成建制的兵馬,出奔過來的消息”

“目前尚可一用的,只有守禦西城四門的六個軍號,又兩部人馬。。”

“不過,其中大都被帥府的均令,招還去守衛大內之要了。。”

“目前僅有一個建制不全的威寧軍,又城戍軍一部,尚在上陽宮附近聽效。。”

得益那場大火的阻擋,張叔夜得以盡人事式的向各門守軍,都派出了招集撤退的信使,不過得到響應和回覆的屈指可數,而最終帶隊來與他匯合的軍將,更是寥寥無幾

畢竟,想要在敵軍的攻打和城中的兵荒馬亂中,比較完好的撤出部隊來,又談何容易。一些部隊好容易撤了下來,卻在半路的混亂與阻塞中,跑散了建制或是走錯了方向,而失去最後的匯合機會。

因此,當楊可世帶着一旅殘部,最終在疲憊和睏倦中抵達上陽宮的時候,受到了張叔夜簡短而熱切的歡迎,並從尚無歸屬的散員裡,爲楊可世補充了新的部下員額,

他實在是需要這種,有着與南軍豐富交戰經驗而百折不撓的宿將,

點卯官的聲音還在繼續。

“上述計得三萬六千五百又七名員額。。”

“檢點個中兵甲齊全而身體完好者,得兩萬一千四百五十騎員。。且編戰兵三十一營”

“其中編有馬隊三營,射生五營,並城頭器械及操手兩營”

“餘下編爲西苑並上陽宮的駐隊,共得十九營兵。。”

“又括得城中青壯、匠人,得民夫、輜工隊十五營。。”

“是以,如今軍中所食甚多而儲積有限,須得像大內請糧纔是。。”

點卯官總結道,重新將目光投向了張叔夜。

“還不夠”

張叔夜卻只是搖了搖頭。

“我需要更多的人力和兵員,方可在這西苑與皇城大內,互成抵角勢。。”

“而不是被人集中一端,分別擊破。。”

“我需要有人冒險重返南北兩郭城。。”

“收攏殘兵散卒,就地徵募丁壯義勇。。”

說到這裡,他不由將目光投向了,新歸附未久的楊可世。

武牢關內,雪中操習的聲音此起彼伏。

隨着急速下降的寒潮和霜凍,還是對於主戰七營所裝備的零式燧發槍的擊發率,造成了相當明顯的影響,更別說那些還在使用的火繩槍和火門擊發的三眼銃。

倒是少量使用火帽的一式試做銃,倒是沒有受什麼影響,因此,以材官孔吉吉爲首的軍匠們,不得不再度忙碌起來,爲了拿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而上下奔忙着。

比如,如何在持續的落雪天氣下,如何保持對陣中的火銃,及其擊發裝置的整潔乾燥。選用何種的潤滑成分,才能保證輪簧不至於被低溫凍結滯澀,而有足夠的力度打出火花來,諸如此類的極限考驗。

而在我的私帳裡,

昔日的小跟班阿骨打,已經換了一身綴滿泡釘的灰綠棉袍,外罩銀色鎖子甲,頭戴環邊盔,除了沒有標識身份和歸屬的羽毛、纓子,也沒有代表軍階的數圈各色綬帶纏繞外,就是一副標準親兵的打扮,襯托出正在快速發育中的少年人,某種硬朗挺拔的味道來。

我正聽他詳談梁山上的種種後續,從另一個角度來描述,羅氏兄弟主導下的後梁山時代,各種人和事的變遷。

比如他和我那隻排骨侍女三枚,是如何躲在雜庫半成品的夾層裡,而躲過了肆虐後山的殘兵敗將。

後來的羅克敵,又是如何提攜他做了新管庫,讓人傳授他格擊擊藝,並因此在日常訓練中,表現出某種堅忍勇毅的資質,後來在一次衝突中,接連擊倒了好幾個壯年士卒,而在對方惱羞成怒準備操傢伙上時,被路過的大首領羅膘騎喝止,兵青眼相看的做了梁山數只少年隊的領頭人之一。

然後是艱辛而忙碌的生活日常,爲了生計他們這些少年隊的成員,不得不到跟着老人們更遠的地方去剽抄,只是所獲卻甚爲有限,因爲官軍的收刮和聚斂,地方上值得抄掠的大戶和豪強,越來越少也越走越遠,

多數時候也只夠奔走一趟的馬料人嚼之外就剩餘不多,甚至有所虧空。他們爲此一度不得不冒險,到駐軍的城邑附近去,打劫當地的大戶之家,結果目標比想象的背景身後多了,一時間攻打不下,卻被聞訊而來的官軍給圍堵個正着,差點都沒有逃回來。

而在青黃不接的幾個特定時節,他們這些少年隊也要下河塘去摸魚掏螺螄挖菱角和藕根,在山邊地角種些山芋來且做充飢之物,半飢不飽的記憶,佔據了相當程度的篇幅。

因此,他們這些少年人每年最受期待的特定時日,就是海路大開的日子,出來短暫的額還是離各種新奇稀罕的物件外,梁山都會拿出不多的儲積來,再加上海路輸入補充的生活日用物資,讓山上山下酒肉有餘的好好大宴一番,

這一番番經歷和生活片段,倒也讓我聽得津津有味,笑而不語的還偶然微微點頭而已。

然後他又說起一些頗爲相得的小夥伴和熟人,比如一個叫陳淵的洛都人,他接替了我在梁山曾經當人過的那個之物,因此與阿骨打倒是有不少日常接觸的機會,

他有個“地攤王孫”的綽號,因此人稱陳王孫,爲人熱心頗爲精打細算,卻是個十足的吃貨,因爲嘴饞私下裡偷偷吃了許多,不知來歷的可疑之物,一次差點上吐下瀉的痛死過去。

還是阿骨打記得我教給他的黃白催吐之法,才撿了命回來。爲了表示感謝,陳淵那位擔任右軍正將的義兄,還送了一把短匕給阿骨打。

阿骨打像是獻寶一般,雙手遞過一柄尺長的黑鞘短刀,輕輕抽出,頗爲鋒利爾。

“這便是那位鵬舉哥哥,送我的。。”

“等等。。”

我好像聽見了什麼奇怪的字眼。

“你說是什麼。。鵬舉哥哥。。”

“正是,陳王孫的義兄。。”

阿骨打有些不明所以的道

“因爲之前的緣故,我也有幸跟着叫聲,鵬舉哥哥而已。。”

“鵬舉?,他該不會是姓岳,祖籍相州把。。”

“恩主你是怎得知道的。。”

阿骨打卻是很有些驚喜的表情。

我心中只剩下無數勒個艹,以及一萬隻草泥馬奔騰而過的匪夷所思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我所熟知的那個人物,他究竟是什麼時候成了這個時空的反賊,又被逼上梁山的啊。

黃河岸邊的懷州,都亟道中僅存的最後一處,沒有被戰火波及的淨土,

既因爲它雖然屬於都亟道的版圖,卻位於黃河北岸的特殊地理位置,也因爲河陽橋三關的存在,那些南蠻子費了老大氣力拿下南關城後,就心滿意足的就地駐防,再沒有多餘的動靜。

連帶原本向對岸輸送的繁重勞役,也暫時消失了,甚至還因爲滯留積餘的物資,而稍稍緩解了地方上被過度斑駁和壓榨勞役之後的困頓。

因此,位於懷州境內殘餘的北朝軍民,在入冬以來,難得享受了一段時間的安寧與靜謐。然後,多數人在某種坎坷不安的心情中,等待着來自對岸戰火中最終決定的家國命運。

作爲他們的最高領導者,正處在某種飄搖不定的焦慮與反覆煎熬中的權河北轉運使,少府卿張繼,亦不能例外。

爲此,他已經打着備敵的旗號,收編和整頓了三隻來自河東的小部隊,又將滯留境內的上萬民夫,稍加訓練和武裝起來,以備將來萬一。

懷州位於黃河北岸,河東道與河北道交界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因此也是最接近戰場,最快的到消息的地方,但現在與南朝的兵馬,隔着河陽橋三關對峙,這邊既無力打過去,那邊也沒法打過來的局面,顯然是再好不過了。

畢竟,國朝的天傾之勢,已然呈現各種令人不安和無力迴天的徵兆了。

一亦都亟道里曠日持久的戰火,最終塵埃落定,他就必須爲自己的將來打算了,雖然他算是權臣張氏一族的遠親,頗有才名也沒少受其恩澤,但並不妨礙他在考慮到,某個最壞的可能性與結果。

這樣下來,他日後視情況而決定行事的方針和歸屬,都有足夠的底氣和餘地。他雖然是文班出身,但在這紛亂世道中,誰沒有那麼一點小小的野望和心志呢。

無論是就地割據一隅,而靜觀長期對抗下的局勢變化;或是順勢北上與河北行臺的同宗張邦昌,爭奪河北諸道的遺產歸屬和主導權;還是順水推舟與最終得勢的南朝,在未來天下一統的名利場中,換一個優厚的尊養位置。

就算最後是洛都朝廷能夠絕地逢生,挫敗了南軍的攻勢,作爲一方鎮守,他也有守成和保全的功勞,而進一步獲得給與朝廷雪中送炭之實。

因此,他唯一所慮的,就剩下逐漸凍結起來的黃河冰面,他已經派了大量人手沿河巡視,遍設烽燧望哨,並且一天至少要詢問三次,才能安寢下來。

哪怕那些南佬緣着凍硬結實的冰面,攻打過來的可能性委實很小,但是他還是不敢掉以輕心。每日依舊堅持讓人在冰面上逐段鑿孔,以測試河面的冰層,日益增厚的程度。

然後再某種感嘆中,有度過相對平靜的額一天,但是這平靜終究是會被人打破的。

連夜被人從溫暖的被褥與美妾懷裡,緊急喚起來的張繼,第一句話就是。

“是南逆開始渡河了麼。。”

隨後他就知道了答案。

“什麼。。你們遭到了胡馬兒的襲擊?”

他有些麪皮抽搐的看着渾身帶傷,狼狽逃還的數名部下道。

“千真萬確看真切了。。”

“千真萬確啊,連身上的腥羶味,都聞到了。。”

“從西面過來的啊。。”

“這可是都畿道啊。。不是胡天羶地的延邊塞外”

張繼幾乎是吼出聲來。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黃河對岸,

綿連起伏的羣山之間,無數甲光和服色盤繞其中,在一座座城邑下,匯成咆哮的巨流。

這些如同濁流一般奔走而過的軍序,甲服袍色皆不相同。

頭戴范陽帽和菏邊盔,身穿簡裝山紋甲或是鱗鎧,聳立如林,鳥雀無聲。

少數騎兵頭戴鐵面,坐騎前胸覆鱗甲,森然如鐵人。

皮條綴舊的圈甲背心,以及升級版的鑲鐵圈甲,鐵條扎片甲,各種各樣的形制式樣。

很多人甲片上的額漆色,大多磨損脫落,露出底下的底色來。

還有不少編髮禿頂,穿着髒兮兮的皮袍,矮壯粗野結實。渾身滿是腥羶和泥土味。

而在他們被飢餓折磨的已經凹陷下去的臉頰和眉眼、口鼻上,是長期野外露宿和行進,造成的各種不同程度的凍傷。

ps:賊道三癡的病情,也是大多數寫手的切身之痛啊,希望好人有福報了。

第229章 探還,家中第1260章 再決10第385章 戰雲5第444章 天傾12第342章 投獻第526章 兵戎10第127章 夜宴與機緣第1012章 頹然2第901章 臨峙第387章 迴轉2第1157章 滄瀾7第775章 萌動5第270章 京口的文抄公第828章 啓新18第790章 萌動20第131章 結交第1002章 夷變2第1271章 卷蕩第287章 戰淮北第265章 各處 閒愁第347章 應調第231章 了卻第745章 思變5第215章 交代第632章 悵懷32第319章 兩河風起第304章 戰淮北十八第323章 仿如初見第116章 碎夢第792章 肘腋2第1260章 再決10第1126章 浪奔6第868章 撥亂8第1131章 潮新2第243章 糾結、攀談?第69章 生天第998章 跌宕8第180章 途變第740章 抉擇10第7章 一場富貴?(上)第1214章 平盧4第1258章 再決8第1145章 潮新15第1208章 淮動8第1261章 又決第652章 出援2第1147章 潮新17第320章 兩河風起二第1114章 歸遠14第199章 投獻?第966章 沉驚16第79章 風聞而動第514章 兵戎4第1214章 平盧4第1061章 零落11第550章 序間10第1047章 殤國7第1143章 潮新13第860章 風動20第442章 天傾9第269張 翁山第4章 餓殍第1129章 浪奔9第356章 合流與襲變第373章 再戰2第692章 暮氣2第424章 戰局7第953章 沉驚3第1273章 卷蕩3第515章 根本10第651章 出援第527章 經略第1136章 潮新6第592章 期新2第141章 交涉第629章 悵懷24第466章 歸亡15第571章 決意第1164章 滄瀾8第1286章 旋滅6第585章 變數5第476章 漸變6第34章 逆襲第857章 風動17第977章 浮夢7第1011章 頹然第1067章 零落17第1050章 殤國10第1038章 瀾動18第1081章 立新11第321章 相見時難第566章 營生6第784章 萌動14第1111章 歸遠11第902章 臨峙2第365章 停整第960章 沉驚10第695章 暮氣5第115章 夢醒第780章 萌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