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天災 人禍

大梁泰平二年/大唐元興九年春末,北地大旱,河南並淮北數十州,皆赤地千里,滴雨未沾,草木皆枯。

是時,遍地飢荽,盜賊蜂起,遂成十數股,已破數縣,數倍於此告急,地方有司不能制,乃求告於鎮守發兵剿滅。

於是兵賊肆虐,愈加苦不堪言,流離道途者愈重。

淮南、山(南)東旱情稍好,然也不免水枯河淺之患,白溝、永濟渠水深不足尺,漕船並官私船隻皆不得行,綱糧輸送艱難,南北往來之貨,淤塞不可勝數,

爲水源灌溉之患,故大運河兩岸亦是紛爭四起,有宗姓械鬥打死者,皆擲飄於河中,所聚甚多阻斷支流,遂謂之血渠。

正己日,高密軍於大坡澤築堤截水,引渠別灌,遂下游水竭,耀州守捉使急發兵往奪之,

一舉擊破留守殺獲千餘,掘堤過半,旋又被複至的高密軍,殺得大敗而潰,一路尾銜殺入耀州,於是守臣震動,聚兵奪還,

眼見事態演烈,已然牽動數鎮守臣,兩淮戰火將起。

而洛都方面的對策,則是剛剛抄斬都水監、河工巡守、水部郎官以下官吏數十人,親眷皆發北地充爲軍奴,以謝天下。

看着宮臺階梯上污漬和血痕,那是一個不甘接受自己抄斬的命運,而試圖在御前拼命叫屈的監河御史,被殿前金吾衛士當場處以,金瓜擊頂之刑,而留下的一點存在感而已。

這種事情已經多的,上至朝班君臣,下至宮監衛士,都有些熟視無睹了,只要不涉及己身,他們甚至能夠心平無波的從上面橫跨過去。

“河工水利之弊,又企在一朝一夕的,,”

停步站在名爲龍尾道的雲階頂端,北朝兵部尚書楊嗣,對着身邊的人輕聲嘆道

“不過是虛應人心而已。”

自國變亂起,用兵頗繁,國朝投入水利河渠的錢財,就與日具竭,而藩鎮守臣相據對峙,各自爲政之勢,則進一步加劇了這種頹壞之勢。

如今春旱無雨,不過是這種在水利基礎上的累累欠賬,和多年積弊之情的又一次集中爆發而已。殺幾個平時用這些職位來優養起來的替罪羊,除了糊弄一些士民百姓叫好之外,又有什麼實質的裨益麼。

“我更可慮的是北塞……”

站在身邊的人回答道

“據職方司在大同軍中的密諜還報……”

“璐水以南,今年雪蓋半尺……”

“就怕松漠、金微、饒樂諸都督府,都有黑災頻生了……”

楊嗣頓時一下沉默了下來,

所謂黑災者,乃是在某些傳統的水草地,因爲過冬積累下來的雪層過薄,而導致沒有足夠的融水,來滋潤那些草根的新芽萌發。

這對草原上那些好不容易熬過冬天,而羸弱不堪的畜羣來說,無疑是一個噩耗。它們沒有足夠的食物來源恢復體力和營養,以進入夏季的繁殖期,那因爲意味着連鎖反應式的,一整年的牧業巨大損失。

相比大雪綿連,氣溫急降,而凍斃大量人畜的白災,他更希望是前者,比起立竿見影,亡族滅種的白災,後者的影響和連鎖反應,畢竟還需要時間才能慢慢體現出來的。

而因爲黑災的損失,而開春不利,那些半遊牧半定居混雜的諸藩各部,會做出什麼決定和舉措來尋求度過難關,兼消耗掉多餘的人口,不想而知了。

雖然經過數百年的分藩拓殖,塞北草原上的那些牧部,大多數不是躲進更北的凍土闊林裡做野人,就是被馴化成專門飼養羊牛,提供戰馬和畜類製品的遊民部帳,

但是草原磨礪出來的騎射之計和彪悍遺風猶在,就算他們本身是一盤散沙,但是那些負責管領他們的塞外分藩諸侯們,卻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雖然塞外多數是人口不旺的貧瘠苦寒之地,需要世世代代的耕作和屯墾,用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河渠灌溝等水利設施來改換水土,才能變作中產之田。但是比起那些流浪飄零的遊牧,卻要有保障的多。

因此,

大唐自泰興鼎新之後,用了十幾代的經營和分藩,才把昔日這些名義上稱臣的羈縻之地上,生活的各族部姓,用一個個沿着河流設置的,星羅棋佈在廣袤草原水草豐美之地的,堡壘防線和屯墾區據點,給分割圈養起來。

令他們不再成爲像樣的邊患,除了一些因爲災荒和內亂走投無路的散亂部衆外,在那個日日中天的大唐中興時代,已經好上百年不聞邊警了。

但是自從乙未之亂後,大唐的權威和朝廷的實力,與日具墮,這些北塞延邊的分藩諸侯,也開始變成新的隱優,甚至組成聯軍,參與朝堂的更迭。

直道洛都朝廷的確立,纔有所消停,在大勢和西軍威懾之下,承認了源自北唐一脈的承光帝統。

但是隨着張氏專秉國政之後,這些外藩也沒少打過清君側和匡扶天子的旗號,而明裡暗中釁邊生事,甚至公然拒絕承認洛都朝廷的權威。

而且,爲了區別於歷史上那些寇邊外族,他們將自己的行爲成之爲——南下就食。

直道十多年前被攝政裹挾着天子御駕親征,佈局大破北藩聯軍於繞山口外,顯然,現今新一代的人口,又開始長成起來了,

如此下來,

保不住,朝廷又得額外增加一大筆開銷了。這樣從破了登州鎮得來的財貨和紅利,有所緩解的國計,再度變得緊張艱難起來。

作爲朝中主兵的領頭人之一,他怎麼會不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相比兩淮大旱造成的動亂,那些橫行於道途的,大多數不過是飢而無食的百姓而已,畢竟還可以事後傭兵剿滅收平。

若是讓這些塞北分藩,成功“南下就食”,那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最好的結果是朝廷以付出厚利分化瓦解之,令其相爭而不能自古南下,或是僅有少量扣邊,也可以輕易打發掉;

而最壞的可能性,就是他們聯手大舉“南下就食”,然後突破延邊諸鎮的堡壘線,朝廷因此損失大量的人口和財貨物資,就算花了大代價,將他們重新趕出去後,還要費力重構延邊防線。

而還有一個最不願意發生的結果,就是這些塞北諸侯,開始相互兼併,然後催生出一個內部短暫統一的龐然怪物來,這也是洛都朝廷不惜暗殺收買分化瓦解,乃至出兵全力打擊,也要極力避免的事情。

他霎那間就在腦子中轉過多個方案和策劃。

兩河交界之處的混亂地區,似乎已經提早進入夏天了。

晴空萬里無雲,驕陽似火之下,連標誌性的水泊都明顯縮小了幾圈,露出滿是於裂的泥灘和蘆根, www▪ TTKΛN▪ C 〇

而梁山後山的海市,卻呈現出一種畸形的繁榮中,

官軍再度進剿合圍的消息,不但沒有嚇走這些逐利之徒,似乎不知道這種獨特的狀況,還能持續多久,而拼命在梁山被官軍進剿之前,將本錢和利潤儘可能的撈回來。

在這種氣氛之下,來自扶桑的鐵器,來自夷州和新羅的糧食,幾乎是被不計代價的輸送給了梁山,只是希望他們能夠堅持的久一些。

滿頭大汗的陳淵,正在清點一批新打造出爐的兵器,來了梁山之後,他發現自己變的兼長多能起來,或者說過去的底子和潛力,和嚴峻的環境和忙碌的日常,給一點點的壓榨出來。

大旱饑荒之下,有糧有武力的梁山,自然又得到了許多的兵員,早就恢復老營九都的規模,連帶後左右三部人馬,也恢復了編制起來,反而是武器有些不夠用了,這能用這些鐵器臨時改制的玩意,暫且湊合一二。

只是,他甚至有些懷疑,這些投奔者,其實是那些官軍故意放進來的,以增加梁山的物耗和負擔。只不過,這些事情自有人考慮,還輪不到他來操心。

因爲他那位鄰里的鵬舉哥哥,在對付官軍的進剿中嶄露頭角,頗有建樹,因此添爲如今梁山的左軍正將,麾下堪堪也有兩千多號人馬,主要是那些來投奔的大隊小股之中,挑選出來比較擅長槍棒的壯勇。

連帶着他親近的陳淵,也水漲船高的北人尊稱爲小師爺,擔待的是梁山諸位櫃頭之一的要職。算是這個小小山頭的重要一份子。

如今梁山的勢力架構隱然成形,羅大頭領掌握的老營,是梁山碩果僅存的老班底,也是現今梁山武裝的精華所在,聚集了所有的騎卒和機動力量的探馬隊,則掌握在他的弟弟,羅克敵手中。

而右軍正將劉琦,亦是梁山的老人,也是被諱莫如深的變亂之後,僅存的梁山將領,他的班底,主要來自梁山內亂之後,從那些外圍據點和附庸勢力,收縮回來的人手,算是梁山的第二座山頭。

而第三座山頭,自然就是陳淵的鵬舉哥哥,所統轄的左軍了。

而負責輔助事務的後軍,則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正將,而是由好幾股勢力構成,其中最大的一股,就是來自夷州的義從,主要都是些少年人,由義從頭領平將門帶領。

似乎受過相應的訓練,而頗有章法,充滿某種令行禁止的軍伍風範。

其次是柯山夢爲首的登州舊屬,他們的人數最多最雜,但是能打能拼的人不多,反倒是以工匠和商人、船戶居多。

而那位羅大頭領,則是依靠老營和右軍的合力,對於外來戶和新人,保持了某種絕對的優勢和掌控力。

第852章 風動12第736章 抉擇6第613章 悵懷13第292章 戰淮北五第594章 期新4第637章 悵懷37第1162章 滄瀾6第947章 破釜7第387章 迴轉2第1023章 瀾動3第10章 轉職了?第604章 悵懷4第1212章 平盧2第853章 風動13第1193章 江寧變7第636章 悵懷36第223章 裁汰 機會?第837章 雲起7第144章 期待第1141章 潮新11第559章 歸還9第1087章 立新17第856章 風動16第856章 風動16第321章 兩河風起三第398章 在河北9第1116章 歸遠16第994章 跌宕4第535章 經略9第889章 反動9第1252章 再決2第73章 故交第631章 悵懷26第921章 驚破第1229章 平盧13第607章 悵懷7第942章 破釜2第651章 出援第529章 經略3第619章 悵懷19第106章 薄發6第649章 後手9第754章 徒變4第182章 因故第447章 天傾15第974章 浮夢4第111章 風起第988章 浮夢18第821章 啓新11第1121章 浪奔第917章 臨峙17第1227章 平盧17同人瑪雅人的維秘女郎十二十年後的姐妹相會第745章 思變5第52章 仿若初見第662章 出援12第372章 再戰第1219章 平盧9第855章 風動15第598章 期新8第658章 出援8第785章 萌動15第700章 履新4第546章 序間6第1104章 歸遠4第415章 白馬第1118章 歸遠18第472章 漸變2第12章 山中日月長第880章 撥亂20第835章 雲起5第941章 破釜第636章 悵懷36第234 眼界第13章 山中歲時短第1202章 淮動2第792章 肘腋2第167章 偶現第1100章 立新30第199章 投獻?第475章 漸變5第1266章 又決6第296章 戰淮北十第804章 淪沒4第717章 大羅(7)第158章 中軍、收穫?第638章 悵懷38第78章 再聞第30章 浮生、道途第358章 戰雲1第438章 天傾4第754章 徒變4第7章 一場富貴?(上)第948章 破釜8第273章 斬獲、梳理第1231章 平盧15第464章 歸亡12第301章 戰淮北十五第1260章 再決10第13章 山中歲時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