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整備和插曲

取得職銜和出身之後沒過兩天,兵部的扎子也發下來了,

給我的臨時番號是龍州團練左廂,兼義勇提轄,簡稱“龍州團左”,相比在廣府名還不見經傳的寧遠州,龍州更要知名一些,乃是屬於東婆羅洲僅次於首府的一個大州,以民風彪悍好狠鬥勇著稱的兵源地。

通過當地上軍府的名義,分攤給我的編遣,也就一個營又稍多些的編制。

屬於人員裝備自籌,唯給基本的錢糧日用,到了前線參戰才所擔負勤務給與薪餉,其他全靠斬獲和戰利品的三流雜牌部隊,也就比那些被稱爲“戰地鬣狗”,連裝備和服色、旗幟都配不全的義從,更好一些。

不過,我名正言順的製備武裝和操練部署,乃至更進一步明目張膽的招兵買馬了,雖然時間有點緊,

關於銃手的七個百人隊,我將盡力抽調補全,然後帶走六隊,留下一隊來看家足以,然後把裝備交給其他隊補足差額。

每隊編有六十五名,能夠完成基本列隊和排射的銃手,其餘爲負責揹負和裝填彈藥的持刃輔兵,另外通過配備的騾馬車輛,另攜四十隻長矛,三十面盾,三十副皮套子,以及若於長柄斧、錘頭、長鋸、鐵鍬、鏟子等用具。

再搭配兩隻慣用弓弩的射生隊,按照二三五的比例,配備一定的連弩、強弩和步弓,然後每人帶一把短橫刀或是長匕,作爲防身,同樣有負載箭只備件的大牲口。

兩支近戰肉搏的白兵隊,人數略多一些,達到每隊一百二十人,其中僅半數有背甲,用短矛格鬥和投擲,其餘都是皮套輕裝,手持短兵和小盾。

三支基本不着甲的輕裝矛隊,只有一襲統一顏色的布衣,另帶一把砍刀或是手斧,因此他們在需要的時候,也兼職立營設寨的工役。

白兵隊和矛隊的輜重都是隨大隊,沒有單獨的牲口配屬。

最後是,作爲我的直屬親兵和執法、督戰,外加斥候巡哨的第一教導隊,外加一支四十頭大牲口,大板車和篷車組成的騾馬隊,及其配屬人員。

一隻小而全的軍隊雛形就這麼基本成型了,當然名義上還只是一個營而已。爲了配全他們的行頭,我幾乎把從肥孔那裡,幾次交易來的兵器全部用上還是不夠,又打點了海兵隊,才弄到些許翻新的二手武器。

只可惜自從那次交易遇到意外後,那個軍器販子肥孔似乎已經嚇破膽了,短期內以風聲緊爲由,說什麼也不肯到近海交易,更別說讓他送貨到陸上去了

相比之下,其他諸如皮具、絨毯、帳幕、酒水、於糧、醬料於菜、內外藥物等常用之物,基本都是本家工坊能夠提供的,直接將庫存挪用過來,或者從關係商家調用就是,成本也不是特別高。

話說回來,

這種偏重守禦陣容的關鍵,是培養各隊進擊配合,以及野外生存和自持能力,處於某種原因,我對於所謂陌生友軍的節操和番號紛繁的大軍後勤體系,不敢抱有太大的期望值,所以求人不如求己,準備工作做的充分一些,總是沒大錯的。

況且這次出戰不是以出生入死追求戰功爲目的,而是重點在於戰地歷練和大軍環境的薰陶,幾乎每個人都被不知了些感想和心得的日常任務,

在這過程中,若是有好的苗頭和種子,回來後我就會想辦法安排他們到講武學堂,或是武學的其他附屬院學去,進一步接受成熟體系的系統科班教育。

在人事安排上,因爲專長的緣故,伯符被委以重任,留下來看家,兼負責協助謎樣生物繼續掌控局面,

籍着廣府地下勢力大洗牌的混沌局面,我也重組和整頓了我家的外圍勢力,伯符名下的那家被命名爲保全社的義從社,用來作爲本家暗中執行力量的雛形和身份掩護,和報更隊那些半公開化的武裝力量分離開來。

而從第五平那批追隨者分出來,安排到一家小抄行的名下,方便各種社會見聞的收集和調查,以及簡單分析;而作爲從屬關係的,那些藩生子和地骨皮構成的前市井活動人員,則寄名在一家新買下下來的快腳行名下行事,

快腳行,最初起源於西京,專門負責給人跑腿和傳遞消息,信譽好的也替商家在遞送一些物品,乃至一些郵驛信件什麼的,可以比較便利的走街串巷,出入各種場合和人家之中,就算打聽消息而不容易受人懷疑。

進而徹底從我明裡暗中的正常產業中分離出來,好脫離各種於系和嫌疑,所謂規避風險和利益牽扯的舉措。

這樣下來,一個分析統計,消息探查和行動力量三分的結構就基本成型了,雖然還是比較簡陋,左右不過十幾號到幾十號人而已,但是基本的架子和章程搭起來,很多東西可以慢慢填充和完善進去

而其他人都被我儘量帶了出去,好對南朝特有的戰爭模式,有一個直觀的瞭解,這次大軍雲集,可謂是一個難得的機緣,就連韓良臣這樣有點眼高於頂的人物,也不例外。

像韓良臣以總教習的身份,兼領第一教導隊主官;風捲旗爲步軍都頭,統領白兵隊和矛隊;第五平爲隨軍參贊,燕九兒則成了斥候隊長,崔屠子做了軍中的總伙頭,錢水寧是騾馬隊兼伕役頭領

而所有銃隊由我名下直領,等到了戰地再按照需要配屬給他人,其中六個隊頭和佐副有四個都是我藩生子,另外兩個是親近國人出身,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可以保證從容指揮的相對可靠性。

不出意料的是,數日之後,被說服的辛稼軒也拿着薦書,加入了我的麾下,自然受到我的熱情歡迎,那位太尉家神通廣大的陸小姐,直接給他搞了一個仁勇校尉的誥身,直接作爲我的副手,贊畫襄佐營中庶務。

一起同來的還有八位來自武學的教習同僚,其中有五位已經明確的意向,打算籍着這個由頭,投入我麾下以家臣的身份領受食祿,只是先前短期內,還暫時沒法放下武學之中的事務而已,正好籍着這個機會下定決心。

另有七十多名打着軍前見習的旗號過來,已經是武學末期的高年級生員,就完全是意外的驚喜了,因爲其中修習馬、步、射、工、淄諸預備科皆有,算是頗爲全面的一個羣體。

當然我更懷疑,這其實是那位陸小姐爲了幫村自己的情郎,不至於勢單力孤,而動用家裡的影響假公濟私的產物。

但不管怎麼說,這對我是好事居多,作爲廣府武學三所預備學堂之末的講武東學,這些年無論是升學率,還是擇業率都不盡人意,變成不得志者閒投之地,生源和投入都日漸窘迫,對於在學師生的壓力,也與日俱增。這幾年因爲生計或是家業供養不濟,中途輟學歸家的,也時有耳聞。

在這種情況下,接受伸出的某隻橄欖枝,投入某個外藩家,做一個新進的家將、家臣之屬,也不失爲一個折中的出路,或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情,特別是這個藩家看起來充滿潛力和後勁的情況下。

當然了,若是有可能,我巴不得把武學的全部牆角都挖過來纔是。不過目前還只能是難以實現的妄想,就算是眼下這批人,能夠截留下一半來,對於急缺正統出身的士官和基層軍官的我來說,那也是一大筆收穫。

然後我決定,以善用專長爲由,將他們大部分人都安排到白兵隊,射生隊和矛隊這樣的傳統序列中去,僅少量表示出投效的意向的,才放到我的第一教導隊裡來,進行磨合和適應,也算是一種考驗和觀察。

經過一段時間的表現和相處之後,再將其中看起來比較可靠的人選,吸收到六隻銃隊中去,算是作爲自己人來重點培養。

這樣下來,從另一方面說,也能滿足某些上位者,暗中摻沙子和安插沿線耳目的需要了把。

然後是制定他們的薪餉和撫卹標準,簡便易行的賞罰規則和日常操條,確保基本的令行禁止,編列各種情況的預案和注意事項,非如此不足以凸顯,我潛移默化的個人色彩和影響力,

雖然朝廷會撥給基本的糧餉,但是指望這個東西能夠如期準時不折足用,還不如期待發改委宣佈全面物價下調。

如此千頭萬緒的思索着,還有什麼遺漏的地方,我卻被一個聲音喚回來。

“羅中侯……”

“你有什麼事麼……”

我看到一個有些恭切的面孔,卻是武學轉過來教習之一的張立錚,之前一起飲過酒的幾面之緣。

籍貫上屬於北人的後代,據說祖上原是河西邊軍子弟,卻陰差陽錯的南投正定帝的麾下,與洛都權臣一族的遠宗,都是瓜洲張氏的支系。

因此相貌上多少還有點西北党項藩的血統,在同僚朋黨間有一個“張鬍子”的綽號,他現在充當的是第二白兵隊副,負責格殺拼鬥的訓

“標下有些不情之請,能否請中侯且聽一句……”

他似乎下了什麼決心道

“直說無妨……”

我正色道

“中侯可知,這些年本學出入漸少,卻很有些困頓生員……”

“等等,”

我驚訝了一下,他居然會和我說這個問題

“你是希望我能夠扶助這些生員完成基本學業麼……”

“卻是標下冒昧了……”

“卻也不是不可以”

我想了想,這事

“只是需要他們簽寫契書,結業之後須得到我家來,仕事數年以償如何”

當然,只要來了我家,真有本事的,都會想辦法讓他留下來,這不過是花小錢博彩將來的一點預期,對於我的身家,真算不的什麼。

“還是中侯思慮周全,也算是善始善終,標下代彼輩謝過了。”

張立錚有些掙扎狀的繼續道。

“標下厚顏……又想到一事”

“繼續……”

“早年有些輟學的生員,如今困頓家中,所學多不得用……實在有些可惜了”

“能否拜領足下,哪怕從一介軍卒開始……”

我真正的驚訝起來了,在別人都爲自己的前程欣然的時候,他居然還能記得那些輟學的生員,並且暗中走訪過一些,這已經遠遠超出一個武學教習的職權和作爲了,能夠做到這種地步,不是有頗爲高尚的理由,就是頗有城府的動機。

更何況,作爲這個明顯市恩的想法,其實應該找作爲他們的帶頭人辛稼軒,更加合適纔對,只是他將選擇權交給了我,這算是某種契機和把握麼。

想到這裡我盯着他看了好半天,直到他有些氣妥的低頭下去,纔開口道

“那你還可以聯繫上多少人呢……”

“大致十幾家還是有的……”

他有些驚喜的欣然應到

“那你去辦把,”

我點點頭

“我還可以先支給你一筆安家錢……”

“多謝將主信重……”

他真心實意的行了一個大禮,連稱呼都變了。

第303章 戰淮北十七第750章 思變10第62章 假作真來真亦假第1122章 浪奔2第318章 插曲第647章 後手7第940章 驚破20第141章 交涉第137章 渾然第15章 常平若驚夢第1040章 瀾動20第644章 後手4第913章 臨峙13第266張 窮盡第839章 雲起9第41章 出奔第931章 驚破11第1125章 浪奔5第1137章 潮新7一百三十章 短暫迴歸的日常第487章 漸變17第966章 沉驚16第1023章 瀾動3第526章 經略6第460章 歸亡8第177章 再編第1202章 淮動2第1110章 歸遠10第212章 年會第379章 戰雲第510章 根本5第1248章 新章8第550章 序間4第102章 薄發3第243章 糾結、攀談?第485章 漸變15第935章 驚破15第530章 經略4第921章 驚破第1085章 立新15第756章 徒變6第276章 孤城、喋血第818章 啓新8第707章 啓東(7)第1216章 平盧6第118章 歸還第639章 悵懷39第981章 浮夢11第892章 反動12第690章 新氣6第515章 根本10第201章 迎送第480章 漸變10第18章 驚聞偶遇第1058章 零落8第1114章 歸遠14第1220章 平盧10第876章 撥亂16第65章 再行第1168章 滄瀾18第171章 漏網?第832章 雲起2第1133章 潮新3第739章 抉擇9第55章 別亦難(續)第276章 孤城、喋血第1198章 徐州起8第465章 歸亡13第966章 沉驚16第780章 萌動10第943章 破釜3第436章 天傾3第610章 悵懷10第311章 淮北紛紛四第159章 裝備?兵員第1178章 會江寧2第249章 搽背、分析第1083章 立新13第1121章 浪奔第559章 歸還9第553章 歸還(3)第764章 憂亂4第946章 破釜6第972章 浮夢2第56章 世艱第498章 聞驚8第1116章 歸遠16第604章 期新9第1135章 潮新5第1025章 瀾動5第1244章 新章4第1017章 頹然7第287章 戰淮北第645章 後手5第58章 船聞第627章 悵懷27第553章 序間7第210章 偶遇、站隊第788章 萌動18第953章 沉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