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滄瀾20

望着騎着一色的高頭大馬,披着青灰相間的大氅和織繡罩袍,背銃跨刀頂盔摜甲,頭纏彩滌而豎以白羽,自此分作許多長條方陣,魚邐而出城門的隊伍。

“這就是迎親的行伍麼。。”

江寧城的牆頭上,一個輕軟細柔的聲音在專門鋪設的簾幕背後道

走在最前頭的是騎馬執旗舉幡的各色旗鼓儀仗,中間還在綵綢裝飾的硃色大車上,站滿了自安東或是新羅的各部鼓吹手和唱伶,吹奏彈唱的十分熱鬧。

粉色爪印旗和紫電赤焰交匯的風雷旗,還有寫着各色官職、爵級和名銜的朱漆木牌,林立茨比的交相輝映在空中,

最後纔是長長滿載聘物和貢禮的車馬隊伍,在周旁披甲背牌執矛的淺灰戰袍步卒伴隨之下,緩緩的成排走過長街。

而無論步騎行列,他們都是熊腰虎背、氣宇軒昂的北地健兒,騎在同樣高大健碩的馬背上顧盼之間,或又是整齊劃一的行列行進之中,自有一種渺然於生死之間,視屍山血海如坦途而只待號令征程,的鐵血烈烈與肅殺無畏之風。

他們筆直挺拔的身形拔如鋼澆鐵鑄一般,在烈日炎炎之下幾乎絲毫不爲所動,只有沉默中行進的蹄踏和腳步聲沙沙,同步齊整的震動如同隆隆的戰鼓聲,一拍接着一拍的敲打在沿街觀望的各色人等心坎上。

相比之下,那些正在街邊維持秩序而被曬得東倒西歪的防軍,或又是在城頭上三五成羣躲在陰涼處觀望的陪讀守軍,就是在有些相形見絀了。

居中領頭騎着一匹佩掛着彩帷的胭脂色寶馬,全身黑光鎧雁翅兜深紅大氅,頭垂瓔珞而腰繫紫授,披掛齊全護頰遮面的大將,頓時吸引了左近人等的注意力,以及城牆下街道旁的一片譁然喧天。。

“難道就是這位夫君麼。。”

有些期待的輕柔女聲再次問道。

“只可惜這鏡子裡,還是未能再看得清楚一些了。。”

“貴君,這兒委實暑熱。。”

一個年長一些的女聲到。

“你的尊體嬌貴,還請多加保重啊。。”

“果然頗有北府軍之資啊。。”

而在城頭的另一方地方,亦有人一邊品評着發出感嘆聲道,

“颯颯雄烈,赳赳武夫,不愧是北地第一等的強鎮啊。。”

“卻不知道其中,還尚有多少是。。從徵北域的國朝子弟了。”

一個意味不明的聲音插口道。

“你這話就大爲詫異了。。”

“依照國朝之制,勿論嶺內嶺外,江南江北,”

“還是關內還是兩河,都將是我國朝治下的臣民子弟。。”

“又安有什麼南北之分呢。。”

“卻是我冒昧和孟浪了。。”

說這話的人當即馬上道歉和補救道。

“不過,話說回來。。”

也有人趕緊轉移話題道。

“就算是北府軍在世,也要看是握持在誰人的手中啊。”

。。。。。。。。

又一次入駐在半梅苑,卻感覺又有更多的變化了,這裡已經變成專門爲接待外藩使者,和國朝重臣臨時下榻的國賓館的一部分了。

因此,原本里面隨處可見的梅樹和假山、湖石、亭臺和徑流,被大片來自嶺外的時令花卉和蘭草所取代了不少,又在濃重江南風韻的樓閣水榭之間,增加了許多廣式的空架回廊和角亭、塔樓。

其中甚至還新建了一座黃陶釉面八面卷角響鈴的七重寶塔,

到處是重新粉刷過的白牆黑瓦和漆彩斗拱飛檐,散發出一種新鮮木材混雜着生灰與大漆的氣息。

雖然隔了大半個城的距離,但從這裡遠遠的望過去,還可以看見內城的石頭城頭邊沿上,隱約所透露出來肬殿的綠脊黑瓦和琉璃頂子。

衆多的車馬上箱籠被裝卸下來之後,就露出了被壓在下面的另一些特殊的貨物,各種成捆裝袋的武器和彈藥,而車輛本身也是經過特殊設計的結構和夾層,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連接起來當作掩體使用呢

此外,雖然處以朝廷的例制,被允許進入江寧城的親隨扈從員額有限,但是另外負責幫運行裝和牽挽車馬的伕役、雜佐人員顯然就不在此限了,這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地方。

故而,相比擺在明面上強調外觀形象的衛士之屬,這些同行雜役其實大多數都是由軍中專門挑選出來,在外形上貌不起眼或是長相普通的老兵充任的;只要在用這些額外帶進來的彈藥器械武裝起來,就馬上可以拉出一隻現成的有生戰力來。

以某種被迫害妄想症的立場和最壞打算的動機,防範於未然的確保我在城中的護衛力量對比,不至於過於差距懸殊而落入下風了。

因此,這麼多送聘的車馬和裝載的行裝就得以派上用場了,而成爲名面上最好的掩護手段了;

一旦安頓下來之後在最終佳期來臨之前,就是各種迎來送往的應酬勾當,比如那些一貫親善往來的關係戶和故舊淵源,都派人上門來投貼至賀或是問候一聲,然後一一的按照各自身份地位和親疏遠近進行回禮和交通;

甚至就連本地地位最高的武官之首,已經官拜樞密而多少需要有所避嫌的寧總管,也派來了他的家將副頭領兼城左街使寧武義,以詢問儀仗安排和街面事宜的公事理由,表示了某種重視和交換口風的態度。

當夜就下了一場瓢潑大雨,而讓贗本蒸騰日上的暑熱頓時被澆滅了不少,也讓整個江寧城郭籠罩在了濛濛一片的水幕當中,但這絲毫不能影響那些風雨無阻的派出家人和差遣親隨,前來投貼送禮道喜,順便混個臉熟和名頭的各色頭面人物和滯留在江寧當地的文武官屬。

其中還有相當部分是名義上以刺史、太守、主簿、知事、籤知等等,掛職在淮鎮名下而只享受職級俸祿和待遇的寄祿官;還有一部分則是因爲畏懼北地環境艱苦兇險,而盤桓在當地不敢或是不肯赴任的雜佐官員,其中好些職位還是花錢買來的所謂“輸慄官”;但無論如何從名分上的都算是我的“下屬”,因此這次多少也湊了分子隨禮過來,只求能在門房留下一個XX的名諱而已。

而他們如此做派和營鑽的目的則是更多是有求於人,或是寄希望於大婚之後所帶來的新變局,給自己帶來的利益和機會而已;這樣也多少讓人可以稍稍有些安心下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大都是對朝堂局勢和動態最是敏感不過,而擅長看風向而趨利避害的朝野政治生物,也是一定程度上整體環境的風向標。

最後是地方上的名門望族、豪商大賈乃至城中的行會首腦,都以各種名目集體過來送賀,乃至對我部屬進行溝通(畢竟其中亦有江寧-潤州的舊籍人士),以求獲得一個可以攀交的名目和理由,顯然是早早就看上了淮鎮在北地所代表的各種資源和渠道,而苦無疏通和結交的門路了。

不過,他們前來拜揭和求見的時候,多少也流露出了某種口風和傳言:說事朝中有人籍此提案,將淮北道節度留後,就此升格爲淮北道都督,以照國朝舊例分置一道軍民諸事。

原本駐留在當地的奏進使謝徽言隨朝廷去了廣府之後,代表淮鎮在這裡公文投送轉接和交際往來的負責人,就換成級別更低一些的奏書丞朱勝非;這位也是當年講談社找回來的老人兼學弟,家裡是破落小商人的出身,乃是個外表靦腆和善的小胖青年。

他這次也帶來和引見了幕府派遣的禮儀使和禮儀官,來自宮內省的中使魏遼和來自宗正寺的主簿樑志賢;負責和我身邊的屬僚人等通報和交涉,幾日後迎娶諸事的具體路線、流程,場所和儀衛安排,等等步驟和細節上的問題。

於是,我反而落得清閒下來,因爲這是一個逐節逐條往復談判和計較的過程,主要是在各個環節的主導權和各自人員所佔的比例上;

而國朝方面格外要求的重頭戲,主要還是安排在街道上巡遊過程,以彰顯國朝的體面和尊榮,以及相應的威風和氣派;反而是在抵達石頭城行在之後的具體成禮和祭告儀式,就可以相對簡略一些,以體諒具體人等的辛苦和勞累。

整個流程的大多數環節自有人奔走操持期間,而不用我格外勞心費神,而只需要騎在馬上扮演,在最後環節我也只要臨陣磨槍的,演練幾個參拜的儀式和動作就行了。

第1233章 底定3第307章 戰淮北二十一第43章 急治第1258章 再決8第162章 迷夢將醒第422章 戰局5第721章 異夢第1083章 立新13第748章 思變8第561章 營生第1011章 頹然第321章 相見時難第490章 漸變20第259章 遴選 到任第982章 浮夢12第1183章 會江寧7第260章 交囑 幸運第630章 悵懷25第1016章 頹然6第209章 世風日下?第613章 悵懷13第1263章 又決3第563章 營生3第822章 啓新12第706章 啓東(6)第326章 補兵和裝備第794章 肘腋4第1057章 零落7第518章 兵戎2第245章 教習、投資第340章 挖角和折轉第623章 悵懷23第995章 跌宕5第840章 雲起10第1131章 潮新2第826章 啓新16第1080章 立新10第1006章 夷變6第896章 反動16第1089章 立新19第1169章 滄瀾19第604章 悵懷4第609章 悵懷9第626章 悵懷21第1112章 歸遠12第1016章 頹然6第134章 潛動第335章 心思第1279章 卷蕩9第1138章 潮新8第13章 山中歲時短第1076章 立新6第614章 悵懷14第877章 撥亂17第1201章 徐州起5第661章 出援11第121章 日常第1108章 歸遠8第67章 協談第1101章 歸遠第918章 臨峙18第654章 出援4第846章 風動6第350章 援濟3第861章 撥亂第956章 沉驚6第1131章 潮新2第941章 破釜第408章 入汴第29章 蘿莉蘿莉,順我心意第352章 援濟5第964章 沉驚14第364章 餘瀾第314章 淮北紛紛七第776章 萌動6第1016章 頹然6第707章 啓東(7)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948章 破釜8第200章 在港第723章 異夢3第186章 事辭第452章 天傾20第60章 江寧2第327章 進取第1145章 潮新15第878章 撥亂18第691章 暮氣第41章 出奔第1141章 潮新11第746章 思變6第8章 一場富貴?(下)第1137章 潮新7第一百八十八 掌進退第392章 在河北2第1041章 殤國第771章 憂亂5第187章 時逝第922章 驚破2